高职学生预防网络电信诈骗调查研究及对策

2017-01-10 08:45毕烨明
社科纵横 2017年1期
关键词:犯罪分子诈骗高职

毕烨明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阜新 123000)

高职学生预防网络电信诈骗调查研究及对策

毕烨明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阜新 123000)

为全面掌握高职院校学生预防网络电信诈骗的现状,设计了“高职学生关于预防网络电信诈骗知识问卷”,在全面了解高职学生的防骗教育现状后,提出了科学、合理、有效的对策与措施。

高职学生网络电信诈骗防骗对策

2016年暑假前后接二连三的学生被骗身亡事件令人扼腕痛惜,人们对诈骗犯罪分子无不恨之入骨。那么,这些学生为何会屡上其当、屡受其骗、屡受其害呢?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状况不容乐观,高职学生普遍存在防骗意识淡薄、防骗知识缺乏等问题,具体表现为上当受骗的事件时有发生。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防骗教育亟待加强。

一、问卷调查分析

(一)问卷调查实施目标

《高职学生关于预防网络电信诈骗知识问卷调查》主要是想以此对高职院校学生对防骗意识、防骗知识以及防骗方法等诸多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了解,并进一步分析,以便为高职院校的防骗教育提供理论基础,为高职院校的防骗教育对策与方法提供依据。

(二)调查问卷设计与调查情况

调查问卷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被测试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级、文理科别和所属生源地4个问题,基本情况见表1。第二部分以“防骗”为主题,主要从防骗知识的了解、防骗意识的强弱和对不同网络电信骗术的反应三个方面开展调查,设计了跟网络电信诈骗相关的题目共15道,多数为单选题。本次调查通过问卷的形式,抽取本校10个系部不同专业的大一大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2份,有效率达到96%。

(三)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分析

表1 高职学生防骗调查基本情况表

1.高职学生防骗问卷调查内容

(1)李同学接到公安机关电话称自己涉嫌某洗钱案件,让其与检察官沟通认错,李同学忙拨打该电话,并认为是个大案。这样的做法:A.正确B.错误;(2)王同学接到某节目中奖短信,缴纳税金后即可领奖,他应该:A.与对方联系并汇出税金,等待领奖;B.查询节目官方电话,确认后再汇款;C.置之不理,告诫周围好友防范;(3)何同学按照某短信提示网银升级,发现卡内5千元被转走,她该怎么办?A.打电话给网站负责人争吵理论、求其还钱;B.立刻报警,并将自己和对方卡号,以及交易流水提供给公安机关,第一时间冻结对方卡号;C.将对方卡密码输错三次,锁定对方银行卡;(4)真正的公安电话是:A.0418-110;B.0418-3322110;(5)你有3526联通积分即将过期,请登录网址(wap.10010bot.com)并根据提示兑换352.6元的现金。A.立刻兑换;B.先核实一下再说;(6)手机算命需要输入身份信息,你会:A.照做不误B.骗人的,不去理他;(7)来电显示的号码都是真的吗?A.是B.否;(8)不同单位如公检法等的电话能在通话过程中转接吗?A.能B.不能;(9)公检法因办案需要是否可以设置安全账户?A.是B.不确定C.否;(10)你会在陌生人的电话指导下在ATM机上操作吗?A.会B.不会;(11)外地公安机关民警可以直接找本校学生取证吗?A.是B.不确定C.否;(12)你会进行“裸贷”吗?A.是B.否;(13)微信上,久未联系的高中同学着急向你借500元钱,你会:A.关系不错,为救急,先给他汇过去吧B.先打电话核实再做决定C.估计是骗子,不理他;(14)有人向你出售专升本等考试答案,你会:A.购买B.不会购买C.举报;(15)学校财务人员电话告诉你银行卡出现问题,助学金无法打入,你会:A.相信并按其要求去做B.不信并通过老师或亲自去学校财务部门核实真伪。

2.高职学生防骗问卷调查基本情况分析

表2 高职学生防骗调查情况统计表

(1)正答率在60%以下的题目为7道,占全部问卷题的47%。第3题多数同学未能选出C,不太了解密码输错三次,会锁定银行卡;第4题的正确率是最低的,仅为30%强一点,大部分同学都认为真正的公安电话是0418-110,殊不知110电话只能接而不能打;第8、9、11题的内容接近一半的学生都不确定;第5、14题的正答率较低,基本上是学生的趋利心理和投机侥幸心理使然。由此可见高职学生的防骗意识不强、防骗知识较少、防骗技能有所欠缺,现状不容乐观。

(2)男生正答率高于女生正答率的题为8道,占53%,低于女生和持平的题分别为4道和3道。第13题男生低于女生9个百分点,有男生哥们义气重这一因素;第14题男生低于女生8个百分点,体现了个性方面男生比女生胆子要更大一些。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相比于男生,女生更容易上当受骗一些。这跟男生和女生的个性差异有关。一般男生都比较理性,做事情目的比较明确,常深思熟虑。而女生有所不同,女生比较感性,常常凭借感觉来判断和行事,而不是凭借理智。

(3)二年级正答率高于一年级的题为8道,占53%,低于一年级和持平的题分别为5道和2道。只有14题低于一年级的百分点较多,为9个百分点。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与大二学生相比,大一学生更容易上当受骗。因为大一学生刚刚走出中学校园,思想比较单纯,社会生活经验相对少,分辨是非能力较差,防范意识也较差,因此也更容易落入骗子设下的圈套。

(4)理科正答率高于文科正答率的题为11道,占73%,可见,理科学生更不容易上当受骗。一般来说,理科学生左脑相对比较发达,他们习惯进行逻辑、推理、分析,比较理性,做事有条理,比较严谨,重视逻辑思维,强调事物彼此之间的因果联系。而文科生这方面要稍微差一些,所以比理科生更容易上当受骗也就不难理解了。

(5)城市学生正答率高于农村学生正答率的题为13道,占87%,通过这一数据,明显可以看出,农村学生更容易上当受骗。主要原因是农村学生社会生活经验相对不足,生活学习区域相对比较闭塞,由于专注于学习,较少关注新闻,加之农村学生比较朴实、善良、单纯,对一些骗子的精准定位往往深信不疑。

二、高职学生容易上当受骗的原因

从问卷调查和众多诈骗案件中分析和反思,不难发现,网络电信诈骗犯罪之所以能屡屡得手的原因,其中既有学生自身的弱点和不足,也有对犯罪分子防范打击力度不够等社会因素。

1.高职学生思想单纯,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学生一直在校学习,社会生活经验较少,思想比较单纯,与如此复杂的社会极其不相称,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不能透过现象深入分析一些社会现象和事物的本质,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蒙蔽。

2.高职学生容易感情用事,防范意识较差。学生一般都心地善良,有着较强的同情心和怜悯之心,一旦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往往会被骗子的花言巧语所蒙蔽,毫无防范意识,不假思索地献出爱心,殊不知已经上了骗子的圈套。

3.贪图便宜给骗子以可乘之机。人或多或少都有对金钱、对权力、对荣誉的渴望,都有贪小便宜、急功近利的心理,高职学生也不例外。诈骗分子之所以能屡屡得手,就是利用了学生的这个弱点和心理。一些高职学生贪恋钱财、爱慕虚荣,经不起诱惑,或者一些学生家境贫寒、急需帮助,正好给了骗子以可乘之机。

4.涉世未深,缺乏社会经验。高职学生经历和阅历明显不足。学生们很少和外界接触和互动,而社会经验的积累又恰恰需要学生自己去摸索、去接触、去体验、去感悟。社会实践少,对外面的世界自然懵懵懂懂。缺乏社会经验自然会让不法分子能趁虚而入。因此,一旦受到冒充公检法等公职人员的骗子恐吓后,学生们往往会乱了分寸上了套。

5.投机心理作祟。现在的高职学生存在一定的不劳而获、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等投机心理,这种心理常常会使其把发展的希望寄托在某些赌博式的行为中,这种心理,也常常被诈骗分子所利用,加之花言巧语,学生极易被蒙蔽,因此才会被诈骗犯罪分子屡屡得手。

6.社会责任不容推卸。高职学生屡屡上当受骗,除其自身诸多弱点以外,相关的教育部门、政府机构、司法机关和网络通讯运营企业等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宣传力度不够,防骗知识碎片化、非系统化,网络通讯运营企业的漏洞百出,相关部门重视不足,司法机关的打击力度不够等等因素使网络电信诈骗犯罪有不断扩大蔓延之势。

三、网络电信诈骗种类

当前,高职学生所面临的诈骗主要为网络电信诈骗,诈骗形式多种多样,让人难以辨别,社会危害性极大,给广大高职学生带来了财产损失、精神伤害,甚至是生命的离去。网络电信诈骗大致有以下十类。

1.退补类。此类诈骗,犯罪分子或者冒充民政、教育部门等工作人员,向学生打电话、发短信,打着“发放扶贫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等幌子,要其提供银行卡号,然后以资金到帐查询为由,指令其在自动取款机上进入英文界面操作,将钱转走;或者冒充淘宝等公司客服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谎称学生拍下的货品缺货,需要退款,要求购买学生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进而实施诈骗。

2.异常类。此类诈骗,犯罪分子或者冒充社保、医保中心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社保卡、医保卡资金出现异常,诱骗其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实施诈骗;或者假冒客服打电话给被骗学生告知其网银等出现异常,确认交易是否为本人操作,并同意给学生退款以骗取信任,进而实施诈骗。

3.荐股类。此类骗术通常以学习股票、基金、理财产品等知识、推荐股票、基金、理财产品等为名,向学生收取学费、服务费或保证金,或者诱使其加入学习班、成为会员等来骗取钱财,对那些急于求成的新手同学尤为有效。

4.钓鱼类。此类诈骗是犯罪分子利用学生的急求信息心理和对一些知名网站、搜索引擎的信任,在网站上注册假公司,留下联系方式,守株待兔来进行钓鱼诈骗活动。此类诈骗属于受骗者自投罗网型,像温水煮青蛙一样,受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落入了骗子的圈套。

5.贷款类。此类诈骗犯罪分子通常以无担保、裸体担保、无息或者低息贷款等为诱饵,利用受害人的贪便宜心理,实施诈骗。一旦与其建立联系后,犯罪分子则以贷款需先支付保证金、部分利息,或交纳安全费等费用,步步下套,骗取钱财。

6.执法类。此类诈骗,犯罪分子通常冒充公检法等执法部门人员或者银行工作人员等谎称学生涉嫌洗钱、非法集资、信用透支需负刑事责任等违法案件,层层设套,极尽恐吓之能事,然后提供一个所谓安全账户,让受害学生把钱打进去后以证清白。

7.中奖类。此类诈骗,犯罪分子常常利用手机短信、邮件,甚至直接打电话等方式告知学生购买商品中奖、参加活动中奖、手机号、身份证号等被幸运抽中等,然后告知需要先支付手续费、税款等方可兑奖。此类诈骗,爱贪便宜者极易中招。

8.涉考类。犯罪分子利用学生的投机和不劳而获心理,自称其组织庞大,表示他们知道诸如资格证书、升本考研等各种考试的答案,利用各种传播手段散播信息,或者利用通过不法渠道获得的学生信息,精准地把诈骗信息传到有此需要的学生手中,进而一步步地实施诈骗。

9.婚恋生子类。此类婚恋骗子和借腹生子骗子常冒充白富美和高富帅,打着交友婚恋和高价借腹、借精生子的旗号,对那些渴望爱情婚姻和见钱眼开贪图便宜的学生进行诈骗,常常是既骗财又骗色,财色双收。

10.“好友”求助类。此类诈骗,犯罪分子采用盗取别人QQ号、微信号,然后发信息给学生,或者采取手机短信方式,有的干脆直接打电话,称自己是受害学生的老同学、老朋友、亲戚等,利用其善良、面子矮、麻痹粗心等弱点,以各种理由借钱进行诈骗。

四、防止网络电信诈骗的对策

(一)提高自身素质、增强防范意识、筑牢防骗心理堤坝

1.提高防范意识,注意保密个人信息。高职学生一定要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不断提高判断力,对身边所发生的事情要有一个基本的正确合理的判断。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遇事要冷静思考,沉着应对,与人交往时要有分寸,要有原则,在没有充分了解对方的时候,不要轻信他人并将个人和家庭的身份证、银行卡、密码等重要信息轻易地泄露给他人,这是成功防范自身人身财产安全的关键。

2.抛弃投机占便宜心理。网络电信诈骗分子看准了一部分学生的投机、贪小便宜、贪财的心理弱点,设置诱饵,步步设套,最终得手。因此一定要牢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只要不贪图便宜,不投机取巧就不会上当。只要克服了贪念、抵制了诱惑,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思考,摒弃不劳而获、一夜暴富和天上掉馅饼的思想,那么不法分子、诈骗活动就会丧失存在的土壤。

3.保持理智,切忌感情用事。有些学生极重感情,认为朋友之友即为友,而完全没有意识到诈骗分子正是利用这一点进行诈骗。因此,在助人为乐的同时,一定首先要搞清所谓朋友、同学等的真实身份和意图,提高警惕性,对其花言巧语切记不能轻信。与其交流要谨慎小心,要理智对待,不能感情用事,要善于察言观色,不能对其言听计从,以免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

4.“不”字当先。对那些不认识、不了解、不熟悉的人要学会以“不”对待。对来历不明的电话不轻信,对来历不明的短信微信不回复。不轻易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密码、银行卡等情况。若有疑问,应向相关机构部门咨询,或者向相关人员核实。不管以何种理由,只要让你拿出自身钱财或者转账的,一定要提高警惕,绝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只要学会说不,一定会避免上当受骗。

(二)勤学习多动脑,主动出击受骗少

1.了解相关常识防受骗。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一些学生之所以容易上当受骗,是因为对一些法律、经济和生活常识等缺乏足够的了解而导致的。如正规机构、正规网站组织抽奖活动,不会让中奖者“先交钱,后兑奖”;公检法机关是不会通过电话问话做笔录的,也没有设置所谓的监管账户或者安全账户;110电话只能接,不能打等等。因此只要掌握了解一些相关常识,一定会避免上当受骗。

2.防范钓鱼避陷阱。有些被骗事件是受害学生自投罗网,主动掉入被骗陷阱的。因此,广大学生要时刻防范“钓鱼”网站和钓鱼信息,切勿相信互联网络、微信、短信上发布的招聘、考试、理财、婚恋、交友等虚假广告和信息。

3.主动出击识骗局。

多提问题巧试探。如果接到陌生人电话,当涉及一些个人信息、钱财等敏感话题时,可以提出各种问题加以试探,如果是骗子,无论其伪装得多好,都一定会露出破绽。也可以利用自己保存的联系方式,主动打电话给“熟人”来确定对方身份。还可主动查询辨真假。如进行网购,可以查商家在权威的第三方交易平台上是否有经营,还可以查是否支持支付宝、paypal等收款,因其是倾向于保护买家的支付方式。

(三)双管齐下,加大宣传与打击力度

1.加强宣传,积极引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学校、执法机关、新闻机构等应加强防骗宣传力度,使广大高职学生认识到网络电信诈骗的危害性,使其了解诈骗的种类和手段,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掌握必要的防骗技巧与方法,帮助其看穿犯罪分子的伎俩,进而减少上当受骗案件的发生。

2.依法加大对网络电信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网络电信诈骗牵涉广大学生的切身利益,相关部门必须依法加大对此犯罪的打击力度,坚决打击网络电信诈骗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有效维护广大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公安机关要主动出击,电信企业(包含移动转售企业)要严格落实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制度,各商业银行要严格落实各项规定,严惩非法获取、非法出售学生个人信息等行为。只有不同机关、行业、部门等联合起来,依法加大对网络电信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才能切实维护广大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总之,无论诈骗分子的手段如何花样翻新,最后都是通过获取受害人的银行卡、密码等个人信息达到骗钱的目的。只要学生了解其危害性和诈骗手段,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掌握必要的防骗知识与方法,同时,社会力量加大宣传和打击力度,就一定会使网络电信诈骗无立足之地。

[1]李爱国,张瑞红,田玉梅.大学生受骗现象分析及对策[J].吉林教育,2009(11).

[2]黄勇.网络“淘宝”买家如何防止被骗[J].现代商贸工业,2008(10).

[3]刘玉,李华伟.论如何提高大学生的防骗能力[J].科技视界,2014(06).

D924.35

A

1007-9106(2017)01-0107-05

毕烨明(1972—),男,阜新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犯罪分子诈骗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与谁接头?
关于流窜犯罪案件的分析及侦查措施的运用
论DNA技术在森林刑事案件中的应用
合同诈骗
电信诈骗
擦亮双眼,谨防招生诈骗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