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预防犯罪解读
——以“甘蒙8.05系列强奸杀人案”为视角

2017-01-10 08:33晨,李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预防犯罪道路犯罪

王 晨,李 悦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46)

环境设计预防犯罪解读
——以“甘蒙8.05系列强奸杀人案”为视角

王 晨,李 悦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46)

环境设计预防犯罪(CPTED),即通过五个核心策略——自然监视、入口管理、领域属性、活动支持和地方维护实现对城市住区的合理规划、设计与改造,达到减少犯罪、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目的。近年来,该理论在国外迅速发展,引起关注。通过近期侦破的“甘蒙8.05系列强奸杀人案”考察我国城市环境设计的空间与时间分布可知,我国城市环境设计在犯罪预防功能上存在较大缺陷。因此,应从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的五项核心原则出发,重构城市环境设计预防犯罪体系,借鉴国外经验,设计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完善现有法律和法规,强化落实,开辟犯罪防控新领域。

“甘蒙8.05系列强奸杀人案”;环境设计;预防犯罪

1971年,学者C.雷·杰斐利(C.Ray Jeffery)在《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一书中提出了“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CPTED)理论,该理论旨在通过合理利用建筑物和妥善设计城市环境降低犯罪发生率,增强人们安全感。1978年,美国犯罪学家和建筑学家奥斯卡·纽曼在《可防卫的空间:通过城市设计预防犯罪》一书中进一步指出了城市建筑空间和城市犯罪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引发了人们对空间环境中犯罪及犯罪恐惧现象更为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楼梯的形式、门窗的构造、建筑楼房的布局、街头照明的有无等,都可能成为影响犯罪发生的重要因素。

一、我国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理论产生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流动人口政策的放宽,使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与城市数量的迅速增长相呼应,我国的城市化率在逐年提升。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往往伴随着诸如环境恶化、资源短缺、城市贫穷、交通拥堵等“城市病”的出现,大幅度上升的城市犯罪就是其中最为严重的“病症”之一。根据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城市化水平与犯罪率的相关系数为0.95〔1〕,我国城市化水平与犯罪表现出高度相关性。城市化加快带来的诸多问题,使人们逐步意识到单靠行政机关的管控和社区民警的力量,已无法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而此时,加拿大、美国等发达国家成熟的理论体系和良好的实践效果得到了我国学者和实务部门的广泛关注,人们从理论上开始加以研究和规划,并在实务上运用预防措施进行试点和改革,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理论开始在我国兴起。

二、 “甘蒙8.05案”环境设计存在的缺陷

甘肃省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处黄土高原和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辖白银、平川两区和靖远、景泰、会宁三县。新中国成立前,苏联援建的大型有色金属工业基地是国家重点工程,70年代以前,白银只是隶属兰州的一个区,白银公司的生产工人来自天南海北,此时的白银人基本上属于白银公司人。70年代以后,白银的人口开始逐渐划分为“白银公司人”和“白银区人”*“白银区人”是除了白银公司外的别的单位人的统称。。20世纪80年代,受国家体制政策的影响,农村人口扎堆涌向城市寻找新的就业机会,白银流动人口增多,盗窃案、抢劫案等案件高发。“甘蒙8.05案”在白银发生的9起案件中,除一起发生于陶乐春宾馆外,其余8起均发生于受害人单身宿舍或家中。城市住宅区在整个城市面积中所占比例较大,人、财、物相对固定集中,我国城市住宅薄弱的空间防控为犯罪行为的发生提供了极大便利。此外,建筑设计和邻里设计的缺陷,也是导致犯罪行为发生的重要因素。

(一) 住宅设计缺乏特色,自然监控条件不利

自然监控旨在通过对物理特性、人们活动的合理安置,使潜在的犯罪人和潜在犯罪目标被发现〔2〕,它侧重于物理设计,如加大入口的内部空间和充分利用窗户、门镜、小路、走廊等设施进行自然监控,良好的自然监控会使犯罪人产生畏惧心理从而降低犯罪率。自然监控的实施需有良好的视野和充足的照明。以“甘蒙8.05案”第二起和第五起案件的发生地点为例:

第二起案件的发生地点位于白银市供电局的单身宿舍,该单身宿舍对面是白银市供电局的单位办公楼(第五起案件发生地),从建筑布局来看,两栋楼隔路相望。一般来讲,如果住宅区设计成“相对”样式,其实有利于形成自然监控的便利条件,即两楼可通过自家窗户进行邻里守望。但是,该供电局却将办公楼和宿舍楼设计成“相对”样式,受工作时间的影响,宿舍楼在特定时间段内极易形成自然监控盲区。此外,《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震、管线埋设、避免视线干扰等要求确定。白银市供电局办公楼和住宅楼的楼间距过大,两楼之间相隔距离较远影响了自然监控的效果。

(二)领域强化不到位,群众责任感降低

领域强化是指通过绿化带种植、路面设计、门口装饰、设置标志等物理设计方法划定或扩展势力范围,以强化合法使用者的所有权控制感和空间责任感,增加犯罪人危险感,此种设计将公共用地和私人用地进行区分,清晰界定财产范围。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领地和财物所有权意识欠缺,相关的领域强化措施不到位。以“甘蒙8.05案”发生于白银棉纺厂平房家属区的第七起案件为例:

20世纪80年代,受经济发展的制约,部分城市中心、城乡结合部和广大农村地区普遍采用相邻平房的住区形式,此类住区设计简单、造价较低,但安全隐患较多。白银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属于半干旱地区,常年降雨量少,整个城市建设基础依托矿产,在苏联专家的协助下建于土坡之上。棉纺厂的平房家属区背靠山坡,站在山坡上可对家中情况一览无余,且人们多采用明锁样式,家中有无人员等情况一看便知。此外,受地理环境影响,白银植被稀少,加之人们用绿化带标明所有权属性的意识欠缺,使得在平房周围并无任何属性标刻的做法存在。此外,在相邻平房间形成的狭窄过道中,来往人员稀少,路面设计崎岖不平,人们的关注度降低,导致犯罪率增加。

(三)入口管理不严,随意进出现象普遍

入口可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和私密空间等部分。入口管理是一种空间到另一种空间的通道设计,这一设计策略通过阻拦或延迟犯罪人接近犯罪目标来减少犯罪机会。入口管理不严主要体现在从一种空间类型到另一种空间类型过渡过程中管理不当。以发生于白银市计量所的“甘蒙8.05案”第五起案件为例:

一是从公共空间到半公共空间的过渡管理不当。从该计量所大门之外进入计量所是公共空间到半公共空间的过渡。由于当时单位管理松散,相关人员责任心缺失,单位外部人员可随意进入计量所。除此案件外,当时该地还发生了多起外来人员盗窃案件,给单位人员造成了极大的恐慌。

二是从半公共空间到半私密空间的过渡管理不当。从进入计量所到进入办公大楼是半公共空间到半私密空间的过渡。首先,办公楼入口位于主楼侧面,且入口狭窄,进出人员不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其次,办公楼更无门禁系统,楼门始终保持敞开状态,闲杂人员可随意进入,这给犯罪人提供了作案机会;最后,该办公楼四楼以上为宿舍区,从办公区到宿舍区并未明显地标志区分,来往人员可随意在两区之间行走。

三是从半私密空间到私密空间的过渡管理不当。从办公楼进入办公室或者四楼宿舍区是半私密空间到私密空间的过渡。该办公楼四楼宿舍区楼道沿袭办公楼楼道设计样式,为长形走廊,走廊两旁为宿舍。由于住户较多,人员来往复杂,任何人都可直接从走廊进入宿舍进行违法犯罪。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在影响犯罪人的空间环境因素中,有54.5%的服刑人员在选择犯罪目标时,非常在意“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与人员构成单一的住区相比,更多的服刑人员倾向于选择人员构成复杂的住区。在单位宿舍发生的多起案件中,犯罪人就是采用尾随的方式进入住户宿舍或家中,由于来往人员密集,并没有引起受害者注意。

(四)受社会环境影响,活动支持度不高

活动支持的核心是通过环境设计支持和促进区域内活动的积极开展,聚集人气,激发环境设计的空间防卫效果和犯罪预防效果,对犯罪活动起到震慑和监督的作用。受当时“下岗潮”的影响,社会闲散人员聚集,人们到歌舞厅等娱乐场所消遣,政府并没有开辟专门空间用于群众开展各项健康向上的娱乐活动。空间作为自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作用面广,影响力大。但支持群众活动的环境设计却较少,使得空间各项区域活动未能得到有效、合法和充分发挥。与之对比,当前社会的“广场舞”、“街头摆卖”等吸引公众眼球的活动,更能使自然监控、领域划分起到良好效果。

(五)群众缺乏“保养”意识,地方维护程度低

地方维护是指人们对生活区域采取有效积极的维护措施,确保建筑环境和设施保养良好,通过养护本身表明物权、领域感和自然监督的存在。同时,宜人清洁的社会环境会对犯罪人形成一种震慑。以“甘蒙8.05案”第七起案件的发生地点为例:

首先,发案地家属区平房简陋,房屋外围防护墙仅两米高,容易翻越;各家门前常年无人打扫,缺乏关注和监控。其次,在由相邻平房形成的狭长走道内,缺乏充足的照明设施和监控,给群众带来极大安全隐患。

三、 运用环境设计预防犯罪原理对城市环境进行重构

当前,城市建筑高楼林立,住宅密集,公园、广场限制了人们的视野,城乡人员流动性大,地区防范性和监视作用降低,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根据调查显示,在城中心某些繁华商业区,因建筑物和道路的变化,极易发生盗窃等犯罪行为;在公园等地,因建筑、绿化、植物的栽种形式,极易发生强奸、猥亵等性侵害犯罪行为;在楼中电梯内,因缺乏管理,导致电梯某些楼层不停,极易成为犯罪分子选择的作案场所,犯罪分子利用电梯空间狭小的特性利用凶器进行犯罪或者成为逃跑的工具;而在连接路两边的过街通道内,通道的路面和墙壁整洁,照明良好,但夜间经过,让人仿佛有置身密室之感。因此,城市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理论应当从切断犯罪分子作案路线、加强监视、消除城市死角和增强人们安全感等方面进行。

(一)自然监控

一是规划道路设计,建设安全防范道路。所谓安全防范道路是指专门为提升人们的通行安全特别是夜间通行安全而建设的道路。各个城市或地区应当因地制宜,根据犯罪多发区和犯罪特点,合理设置干线和支线道路,切断犯罪分子作案路线。以下是根据调查了解得出的犯罪发生密度和道路率关系的一般情况:

犯罪发生密度与道路率关系

根据以上两图可知,犯罪发生密度与道路率呈现出一定的关系,对于干线道路率来说,干线道路率与犯罪发生密度呈现出正比关系,干线道路率越高,犯罪发生密度越大,干线道路率越低,犯罪发生密度越小;对小道路率而言,犯罪发生密度与小道路率则呈现出反比关系,小道路率越低,犯罪发生密度越大,小道路率越高,犯罪发生密度则越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某些商业楼和办公楼常建在干线道路上,而这些繁华中心地带易成为犯罪分子实施盗窃的地点;第二,在干线道路上,犯罪分子可选择的作案路线和逃走路线相应增多;第三,道路越集中,发生犯罪越多,T字形道路和锐角交叉道的交叉点附近发生犯罪也较多。因此,在规划街道时,应增加对小道路的规划设计,并且明确道路性质和主要功能,尽量减少在城乡结合部等偏僻处建设容易形成拐角性质的道路。如2012年,韩国首尔对位于麻浦区盐里洞的狭窄胡同“盐路”进行了环境改造,政府将此地6所房子的大门漆成黄色,通过在胡同里引入亮色的做法,打造了一条“盐路”散步小路,此后该狭窄小路犯罪率大大降低。

二是绿化改造。公园是居民进行放松娱乐的场所,因此公园通常设置在市中心的某一角,在公园发生的犯罪其特点以恐吓、暴力、伤害以及性犯罪为主,发案地点通常为距公园门口30—50米地区,因公园内树木和土堆易遮住人们的视线,且公园周边交通量大,故很少能听到被害人呼救,像公园这一类公共娱乐场所易形成监控死角。因此在设置大型公园时,应划分一定的间隔距离安装监视性基础设施或紧急报警按钮,在公园的中心部位建造既能提高公园瞭望功能,还能保持公园风景的水池或者广场,在公园内道路附近设置健身器材等设施,以便人们能及时观察到园内情况。

三是充分利用街道设备。路灯、邮箱、公共电话亭、消火栓、垃圾箱、公交站点、树木、花坛、长椅、柱子、栅栏、喷水、雕像、交通标志方向牌等这些在城市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设施,也可以划入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的范畴,这些设施不仅可以对接近和逃跑的犯罪嫌疑人形成一定的阻碍,路旁安置的长椅还可以产生一定的自然监视作用,使安全呈现区域性。此外,街道应积极利用盆花、长椅或种植的树木的作用,在美化城市、充分利用城市死角空间的基础上,防止犯罪分子接近和侵入,保证人们的视线。

(二)地方维护

一是充分融合信息技术,设置防范避难点和自动障碍装置。在一些闹市等中心商业区、楼房间的空地和间隙,可安装一定数量的防范避难点,并在其中设置路灯、电话、蜂鸣器和小型移动警务车,如果居民积极配合和参加,还可威吓和阻止犯罪分子的接近和侵入;在建筑物的内部和外围安装电子机械,在计算机电子系统内编入一部分以防范为目的的自动控制环境程序系统,间接预防犯罪分子的接近;在某些旧街区,可安装警报传感器,在必要时还可把犯罪分子引向特定方向。运用信息技术结合当前设施进行防范是大势所趋,城市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也应当与时俱进,不仅在刑侦手段上跟上时代步伐,在市民安全防范上也应大做文章。

二是加强对监控的维护,为城市居民上好最后一道防线。当前城市中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住宅、店铺密集,极易形成空间死角。为加强监视,公安机关也在各商场、酒店等住宅密集区设置了监控器,但某些地区的盗窃、抢劫等犯罪发案率仍居高不下。原因之一是缺乏对监控的有效管理,监控视频保存时间短,监控设备损坏后缺乏专人维修,使很多监控成了摆设,自然无法有效发挥机械监视的作用。此外,人们缺乏共同的心理监视,邻里关系冷漠,彼此感情疏远,责任感缺失,对某些公共管理的设施缺少爱护,是当前更为严重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加强对监控有效管理的基础上,注重人们的心理防范,增强居民防范意识,合理划分公共区域的管理界限,增强邻里关系,建立良好秩序,形成区域性的自然监视,这样不仅使邻里和睦生活,还能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净化治安风气。

三是完善地下街道过街设施,增强人们地下过街安全感。为合理利用道路结构,打造城市立体空间交通格局,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像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一样开通地下过街通道。而人行平台的下部空间、立柱、天棚及出入口楼梯处易形成空间死角,尤其是夜间通行的时候,安全感更低。因此,地道或者地下街,要从缩小与路面高度差和弯曲度着手,设置通风口直接通向地面,避免使用楼梯形成拐角的上下方式,提高地道和地下街白昼间的亮度,使用人可根据直接看到的地面建筑物判断方向,还可在地下通行街道墙壁上设置一定数量的警报器,当市民人身受到威胁时,可以及时发出警报。

(三)访问管理

一是设置门禁。当前城市中多数商品房住宅小区都为每栋楼设计了专门的门禁系统,门禁系统只有本楼用户可以打开,陌生人只能通过单元楼门的语音系统与住户进行沟通,通过住户家中的开门按钮将门打开。

二是访问告示。在每栋单元楼前张贴提示以引起住户对安全的关注。

三是对小区保安进行培训。应根据小区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小区保安进行培训,提升其安保意识,熟悉安保措施,并尽量熟悉小区业主基本情况。

四是控制进出时间。〔3〕严格控制进出时间,特别是晚上11点以后,除小区业主外,对进出小区陌生人员要严格盘问和登记。

(四)属地标刻

对于办公—宿舍型办公楼,应在单位门口和办公、宿舍区设置清晰的标识,在办公区和住宅区的内部通道上进行属地标刻,如“某某单位办公区”或“某某单位住宅区”等,以进一步表明物权感。

(五)活动支持

在住户小区的空地上应建立活动场所和休闲设施,如健身器材、乒乓球台等等,选址在距离主干道较近的地方,一方面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另一方面通过人的关注形成自然监控的状态。

四、结语

犯罪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既需了解既定的介入因素与犯罪发生间存在的关系,又需将其他影响犯罪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综合,达到最终犯罪预防的效果。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只是犯罪空间防控手段的一种,不能将其视为预防犯罪的独立性和决定性手段,因此,作为对犯罪空间预防手段的补充,环境设计预防理论还应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1〕李春雷,姚巍.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城市住区犯罪空间防控探索〔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11(4):95.

〔2〕崔海英.以美国校园暴力防控为视角解读环境设计预防犯罪〔J〕.域外借鉴,2011(3):68.

〔3〕蔡鑫,王康庆.实例解读环境设计预防犯罪(CPTED)理论〔J〕.新疆警察学院学报,2015(1):55.

(责任编辑 廖习华)

In the Perspective of “Gan-meng 8.05 Series Rape and Homicide” Environmental Crime Prevention Design

WANG Chen,LI Yue

(Gansu Police College, Lanzhou,Gansu 730046)

Crime prevention environmental design (CPTED), that is, through the five core strategies — natural monitoring, entrance management, field properties, activity support and local maintenance implementation of reasonable planning, design and renovation of the city residential areas achieve the goal of reducing crime, improve residents' life quality. In recent years, the theory develops rapidly abroad, and has caused concern. In this perspective, from the recent detection “Gan-meng 8.05 series rape homicide” of space and time distribution of the urban environment design, environment design in our country there is a big defect on crime prevention function. Therefore, we should begin from the five core principles of crime preven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design, reconstruct urban environmental crime prevention system design, draw lessons from foreign experience, polic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design, perfect the exist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strengthen the implementation, and open up new areas of crim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Gan-meng 8.05 series rape and homicide”;environmental design; crime prevention

2016-10-07

王晨(1989-),女,山东滨州人,甘肃警察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社区警务、恶性暴力犯罪防控;李悦(1991-),女,山东莱芜人,甘肃警察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侦查学。

DF793

A

1672-2663(2016)04-0111-04

猜你喜欢
预防犯罪道路犯罪
公园里的犯罪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八年级《预防犯罪》课堂教学案例研究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Televisions
环境犯罪的崛起
履职看清单 用权受监督
城市公交车内预防犯罪的产品设计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