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颖 康宙清
一例回肠造口旁并发缝线排异反应伤口患者的护理
杨颖 康宙清
总结一例回肠造口术后造口旁并发缝线排异反应伤口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全面评估伤口,针对影响伤口愈合的关键因素,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运用湿性愈合原理处理伤口,利用造口附件产品有效收集粪便,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15 d患者伤口愈合出院。
回肠造口;缝线排异反应伤口;护理
作者单位:110042 辽宁省金秋医院
2.1 护理评估
2.1.1 伤口评估 位于造口12点方向距造口1 cm处,大小及深度为1.0 cm×1.0 cm×0.8 cm。伤口床:75%黄色坏死组织,25%红色组织,伤口中心有一黑色缝线线头,中量黄色渗液,无异味,NRS疼痛评分4分。伤口边缘:白色浸渍,无潜行、窦道。伤口周围皮肤:伤口周围1 cm范围内皮肤发红且潮湿。
2.1.2 回肠造口评估 为双腔回肠造口,位于右侧腹直肌上,呈椭圆形,大小为2.5 cm×2 cm,高出腹壁平面1.5 cm,造口黏膜红润,排便、排气正常,为黄色稀水样便,无凹陷,脱垂。DET评分:D-变色0分,E-侵蚀、溃疡3分,T-组织增生0分,总分3分。
2.1.3 全身评估 白细胞8.42×109g/L,血红蛋白115 g/L,血小板153×10 g/L,白蛋白48.7 g/L,BMI 23.3,肝肾及凝血功能正常,空腹血糖12.4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8.3 mm/L,血糖控制不平稳。
2.1.4 社会、心理、认知能力评估 患者及家属均为知识分子,对疾病的指导接受能力强,但对独自进行造口旁伤口的护理缺乏信心,同时担心造口及伤口恢复状况不良,影响造口还纳手术,故入院时患者情绪焦躁,不稳定。经济方面无担忧,家属能较好支持、照顾患者。
2.2 护理措施
2.2.1 换药原则及材料 湿性愈合,清除坏死组织及缝线线头,管理伤口渗液,减少底盘渗漏防止粪便浸渍伤口,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材料:藻酸盐银离子敷料、水胶体透明贴、水胶体溃疡贴、造口粉、防漏膏、皮肤保护膜、造口底盘、造口袋。
2.2.2 处理方法 换药时间及顺序:在清晨或餐后1 h左右换药及进行造口护理。处理时先伤口换药再造口护理,隔离伤口,避免造口排泄物污染创面引起感染。
初期:护理重点为分次逐步清除无活性坏死组织及线头,控制细菌负载量,控制渗液,隔离粪便。第1次换药(入院第1天),生理盐水棉球彻底清洗伤口,查找伤口中隐藏的线头,采用无菌止血钳将外露线头剪除,不增加损伤和疼痛,同时选择保守性锐器清创清除伤口基底中的黄色腐肉及伤口边缘白色浸渍。伤口内敷料使用藻酸盐银离子,此敷料具有抑制微生物生长,大量吸收渗液、促进自容性清创及无创性取出的特点[4],填充时宜松散,勿过紧,以免影响肉芽组织的血液循环及正常生长。外层敷料使用水胶体透明贴,此敷料具有隔离粪便,透气不透水,保护伤口,防止细菌和排泄物侵入伤口。造口护理按规范化护理流程进行,均匀喷洒造口护肤粉,并涂抹皮肤保护膜及防漏膏,然后佩戴造口底盘、造口袋。第2、3次换药方法同上(入院第3天、第6天),分次逐步剪除缝线线头及新生腐肉组织,伤口面积无明显变化,伤口深度及渗液量逐渐减少。经过应用伤口敷料和规范化护理造口,患者造口底盘及造口袋更换频率由原来1次/d,延长至1次/3 d。
中期:第4次换药(入院第9天),评估伤口基底黑色缝线线头完全排出,大小及深度为0.8 cm×0.8 cm×0.3 cm,健康肉芽组织生长良好,100%红色组织,少量渗液。造口DET评分3分,NRS疼痛评分0分。处理:生理盐水棉球清洗伤口后,使用水胶体溃疡贴覆盖伤口,吸收少量渗液,促进上皮爬行及伤口愈合,隔离粪便,保护伤口。造口护理同上。
后期:第5次换药(入院第12天),评估伤口大小为0.5 cm×0.5 cm,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基本与腹部皮肤平齐,100%红色组织,无渗液。处理:生理盐水棉球彻底清洗伤口,水胶体透明贴外敷,隔离粪便,保护新生肉芽组织,促进上皮爬行。造口DET评分0分。患者入院第15天揭除敷料后伤口完全愈合。
2.2.3 个体化饮食护理 高血糖和营养不良均能延缓伤口愈合进程[5-6]。本个案患者入院时血糖不稳定,指导患者进食优质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和易消化的少渣食物,严格遵循糖尿病饮食的原则,定期监测血糖的变化,及时调整食物结构,结合药物将血糖控制于7~10 mmol/L。避免进食产气类的食物(如萝卜、韭菜、豆类等)及引起腹泻的食物(如绿豆、油炸类等),利于消化吸收及正常排泄[7]。
2.2.4 针对性心理疏导 伤口迁延不愈,频繁渗漏,患者担心影响造口还纳手术,加重患者心理负担。责任护士耐心倾听关注患者主诉,识别患者不良情绪,了解患者情绪波动的原因,及时给予疏导。同时向患者提供伤口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指导,沟通治疗预期效果,使患者树立信心。
2.2.5 精准健康知识指导 健康宣教不仅是一种宣传手段,更是一种治疗和护理手段[8]。根据患者特点给予伤口护理注意事项,造口日常饮食、休息、运动、淋浴及预防造口皮炎、脱垂、凹陷、旁疝等并发症的护理指导,促使患者掌握相关知识并做好自我护理。
线头排异反应属于Ⅳ型变态反应,与患者体质密切相关[9]。造口旁并发缝线排异反应伤口在回肠造口手术并发症中较少见。线头异物可直接导致伤口难愈,去除线头是伤口愈合的前提,本个案线头位置较深不可贸然一次性清除线头,以防伤口扩大加深与腹腔相通,造成继发感染。随着线头排出进程,采用器械分次逐步剪除,直至线头完全排出,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患者伤口位置在回肠造口近端排粪口处,为避免污染伤口,侵蚀皮肤,本个案中伤口外敷料选择水胶体敷料可有效的隔离粪便,预防伤口周围皮肤浸渍,同时也减少了伤口渗出液侵蚀底盘,造成底盘渗漏的风险,延长了造口底盘的使用时间。
患者血糖过高时,可致巨噬细胞功能受损,创面炎症反应减弱,血液循环不良,使成纤维细胞生长和胶原蛋白合成减少,阻碍了伤口愈合的进程[10]。此外,有研究表明心理紧张可降低人体的抗感染能力,也可影响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而可导致伤口愈合延合[11]。本例中将患者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同时为患者及时疏导不良情绪,树立康复信心,促进伤口愈合,纠正了影响伤口愈合的两个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本文采用分次逐步剪除伤口基底缝线线头,水胶体敷料隔离粪便排泄物,规范化造口护理,个性化的饮食、心理及健康指导,对一例回肠造口术后造口旁并发缝线排异反应伤口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伤口愈合良好,可为同行处理类似伤口提供有益参考。
[2]郭俊海,班丽素,张旭辉,等.开腹手术可吸收线皮内缝合对小儿复杂性阑尾炎治疗效果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147-148.
[3]李朝阳,马少林.部分医源性异物对兔耳腹侧创面增生组织块形成的影响[J].新疆医学,2008,38(3):7-11.
[4]陈秀君.藻酸盐银离子敷料治疗重度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710-1712.
[5]丁郭平.营养素对慢性伤口愈合影响的研究进展[J].现代临床护理,2015,14(1):75-77.
[6]郭相凯,王彦.糖尿病患者皮肤损伤生物治疗的新进展[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4,20(3):235-237.
[7]甘红霞,刘晓文,郑静,等.一例回肠造口术后切口裂开合并重度皮肤黏膜分离患儿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9):1137-1139.
[8]郝雅梅.结直肠造口术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14):1592-1593.
[9]刘善宝.免疫的基本概念//李风鸣.眼科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546.
[10]胡爱玲,郑美春,李伟娟.现代伤口与肠造口临床护理实践[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15.
[11]Kiewt Glaser JK,Marucha PT,Malerkey WB,et al.Slowing of woundhealing by psychological stress[J].Lancet,1995,364(8984):1194-1196.
1 临床资料
1005-619X(2017)11-1231-02
10.13517/j.cnki.ccm.2017.11.048
2017-07-11)
临时性回肠造口是预防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常用技术手段。回肠造口排泄物的特点为粪便不成形,呈稀糊状,含有多种消化酶,呈弱碱性且对皮肤腐蚀性强,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据文献资料记载发生率可达40%[1]。缝线排异反应是异物反应的一种,多以丝线线头为主。由于丝线是由多股活性材料编织制成,细菌极易藏在丝束中,形成慢性感染且丝线组织相容性差,也极易发生排异反应[2],造成更多的炎性细胞浸润,异物反应抑制上皮的移行和增殖,阻碍了伤口愈合进程[3]。我科于2015年9月收治了1例回肠造口旁并发缝线排异反应伤口的患者,经过专业精准的护理,患者痊愈出院,如期完成造口还纳手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患者,男,81岁,1个月前因直肠癌行病灶切除和临时性回肠造口手术,既往患有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因近日造口底盘频繁渗漏、造口周围皮肤红肿伴有烧灼样疼痛就诊。查体:患者意识清楚,痛苦面容,造口无异常,距造口1 cm处有一1 cm2大小伤口,伤口基底被黄色坏死组织覆盖,其中心可见一黑色缝线。入院当日请国际造口治疗师会诊,对患者做出专业评估并指导有效的换药和造口护理方法。入院第9天伤口基底缝线完全排出,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入院第15天患者伤口愈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