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疗法在中风中的应用

2017-01-10 15:30:49杨佳
中国疗养医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电针偏瘫言语

杨佳

电针疗法在中风中的应用

杨佳

中风所致的偏瘫、肩手综合征、吞咽言语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会活动能力。电针疗法在中风中已广泛应用,常与其他治疗手段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了临床疗效。

电针;中风;康复治疗

中风一病,西医又称之为脑卒中,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不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脑局灶性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1]。中风是全球第二大、中国第一大致死性疾病,而且有高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2],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会活动能力,给患者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19世纪50年代朱龙玉创制了第一台电针机及电针疗法,至今已成为针灸临床的主要疗法之一。大量研究表明电针治疗中风有着确切疗效,甚至优于常规针刺[3],临床上常用于中风的所致的偏瘫、肩手综合征、吞咽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现对其综述如下。

作者单位:443000三峡大学第一人民医院(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

1 偏瘫

田亮等[4]将68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手针组和电针组各34例,两组均在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选取双侧顶颞前斜线进行针刺,1次/d,每次留针30 min。手针组在留针期间用平补平泻法捻转行针3次,1 min/次。电针组予电针频率为5 Hz/20 Hz的疏密波治疗,2周后,电针组和手针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4.1%、85.3%,电针组疗效优于手针组(P<0.05)。盛国滨等[5]将48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下肢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两组都在顶颞前斜线施予头针。此外,观察组以疏波电针刺激经筋结点(下肢屈髋结点、屈膝结点、足外翻结点、屈踝结点)进行治疗,对照组予常规穴位(环跳、阳陵泉、足三里、太冲)电针治疗。2周后用肌力6级分级法及修改的Ashworth法评定偏瘫下肢运动功能,肌力疗效在观察组(91.67%)与对照组(86.50%)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痉挛发生率观察组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8.33%(P<0.05),得出电针经筋结点能在提高患者肌力的同时降低肌痉挛的发生率,可广泛应用于软瘫期。刘铭等[6]将80例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针刺拮抗肌腧穴,选消泺和三阳络、殷门和阳陵泉2对穴位予以断续波、低频率刺激,以拮抗肌产生节律性收缩为宜,留针30 min,并联合以抗痉挛和诱导分离运动为主的Bobath技术,1次/d。对照组仅进行Bobath康复训练,治疗30 d后,用改良Ashworth分级、运动功能评定和AD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对比,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樊留博等[7]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运动组和联合组各20例,3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电针组根据张力平衡针法治疗取穴,使用电针疏波治疗30 min;运动组采用CIMT治疗;联合组先电针后进行CIMT治疗。治疗4星期后,联合组改良Ashworth评定和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低于其他两组。FMA及BBS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高于其他两组(P<0.05)。穆敬平等[8]将120例中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浮针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治疗30 d后,治疗组Ashworth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陈晓军等[9]将7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电针夹脊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5例,电针夹脊组选取夹脊穴,常规针刺组常规取穴,两组均配合电针,1次/d,5次/周,共治疗6周。两组治疗后的下肢改良Ashworth分级及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P<0.01)。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任二朋等[10]将87例基底节区脑出血GCS评分≥8分伴肢体活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施以电针刺激及中频脉冲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药物治疗。治疗20 d后,治疗组肌力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肩手综合征

段英春等[11]用电针疏密波刺激36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患侧肌群受力大、易于损伤的部位,1次/d,每次留针20 min,共治疗8周,结果治愈2例,显效18例,好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22%。陈雄杰等[12]将60例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电针耳廓背侧根部治疗、电针患侧上肢相应穴位、患侧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周、2周、4周(停止治疗2周)分别对各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手功能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电针耳廓背侧根部与患侧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比较,在改善手部水肿方面更有优势;与电针患侧上肢相应穴位相比,在早期迅速改善肩关节周围疼痛、手痛及水肿症状明显,且疗效持久稳定。谢晶军等[13]将8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和以Bobath技术为主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另外进行电针治疗,选取健侧顶颞前斜线,患侧会、清冷渊、肩、曲池、手三里、阳溪、合谷为主穴,在会与清冷渊、曲池与阳溪两组穴位分别连接HANS-200A穴位神经刺激仪,频率2 Hz/15 Hz,强度1~4 m,以局部肌肉震颤为度,留针30 min,结果治疗前后试验组VAS评分下降程度(P=0.002)、FMA评分上升程度(P=0.007)均大于对照组。李伟伟等[14]将9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平衡针法联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治疗前后VAS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两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徐述[15]将118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观察组进行电针+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电针治疗,最后通过VAS评分、FMA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VAS评分和手肿胀程度均少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3 吞咽功能障碍

毛立亚等[16]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常规针刺患侧阳明经腧穴,并用1.5 Hz的疏波电针连接双侧夹廉泉。治疗结束后给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两组电极分别放置于颏下部二腹肌前腹与舌骨之间和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甲状软骨与环状软骨之间和环状软骨下,设置输出交流波形为矩形对称双向波形,脉冲比率为固定值300 ms,治疗时间均为30 min,5次/周,2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配合吞咽治疗,方法及疗程同治疗组,治疗结束后治疗组VAS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杨玉霞等[17]选取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4例。治疗组给予头电针、体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头电针选取双侧顶颞前斜线的下2/5及其左右每1寸处,体针选取风池透喉结、双侧人迎、翳风穴,并将维生素B1、B12混合后注射于廉泉及双侧夹廉泉。对照组进行德国菲兹曼吞咽言语诊治仪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有效率为65.9%(P<0.05)。刘铭等[18]将9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单纯电针、神经肌肉电刺激及二者联合治疗。电针取穴:廉泉、上廉泉、旁廉泉、风池(双)、翳风穴 (双),双侧旁廉泉和翳风穴各为一组连接电针,波形为疏密波,疏密交替持续时间约1.5 s,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30 min,1次/d,治疗30次。神经肌肉电刺激用Vitalstim 5900型吞咽障碍治疗仪,通道1置于舌骨上方,通道2放置于面神经颊支位置,设置为双向方波,波宽为700 ms,电荷为1 000 Ω,波幅为0~25 mA(±10%),治疗20 min,1次/d,治疗30次。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84.33%、80.00%和96.67%,联合组疗效优于电针组和神经肌肉电刺激组(P<0.05)。陈捷等[19]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及点刺放血加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后通过洼田饮水试验对比发现,不论近期和远期疗效,治疗组患者的洼田饮水疗效判断分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杨春光等[20]将80例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以电针、头针及吞咽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吞咽训练。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洼田饮水试验、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

4 言语功能障碍

崔娜等[21]将66例中风后言语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3例,对照组根据言语障碍的严重程度不同制定不同的言语训练方案进行康复训练,1次/d,20 min/次,5次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电针刺激神经干疗法治疗,即先在金津、玉液二穴点刺放血,再针刺舌下神经刺激点和喉返神经刺激点并连接电针,电针波形为连续波,强度以患者耐受为主,1次/d,20 min/次。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为54.5%(P<0.05)。江玉娟等[22]将60例脑卒中言语失用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由言语治疗师采用一对一的训练方法进行言语康复训练,观察组除言语康复训练外,另在解剖定位下于大脑左侧优势半球Broca区行头电针治疗,电针治疗仪频率为50 Hz,留针30 min。根据言语运动计划评分改善率比较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优于对照组的53.3%(P<0.001);观察组在数数、唱音阶、拼音字母复述、单音节词复述、双音节词复述方面更有优势(P<0.05)。柳燕[23]将50例假性延髓麻痹患者,简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针刺加电针治疗。治疗后根据《假性延髓麻痹患者各项指标评价标准》对假性延髓麻痹患者的吞咽、言语功能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假性延髓麻痹患者的吞咽和言语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电针在中风后偏瘫、肩手综合征、吞咽言语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方法多样,常联合其他治疗技术。但从目前的相关研究报道中也可以发现一些问题:①电针的选穴中常选取头部腧穴,而在临床实际应用时,有相当部分中风患者存在颅骨缺损或头皮缝合术后伤口未愈合的情况,影响了头电针的实际操作,针对这种情况该如何发挥头电针的治疗作用有必要进一步探讨。②临床研究中,电针和电针联合其他康复治疗技术的随机对照试验较多,缺乏电针联合不同康复治疗技术之间的随机对照研究,无法进一步获知电针和哪种治疗技术相配合更能相得益彰。③在治疗同一种疾病时,电针治疗的频率、波形并没有统一的选择标准,在临床工作中该如何准确恰当的选择电针治疗参数?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力度,才能更好的发挥电针的治疗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1]黄伟贞.西医脑出血与中医中风病病名诊断的对比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7):690-692.

[2]田浩林,韩为.针灸治疗中风先兆研究概况[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5,27(3):310-313.

[3]谢西梅,安军明.不同针刺方法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8):948-950.

[4]田亮,杜小正,王金海,等.手针与电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对比研究[J].中国针灸,2016,36(11):1121-1125.

[5]盛国滨,孟悦,唐英.电针经筋结点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偏瘫的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1):56-58.

[6]刘铭,李芝慧,马晖.电针拮抗肌腧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的临床评价[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5):8-10.

[7]樊留博,刘素芝,王仲苔,等.电针联合运动疗法在痉挛性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中的应用[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12):1178-1180.

[8]穆敬平,刘莉,周立志,等.浮针配合电针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疗效观察[J].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2012,10(6):372-376.

[9]陈晓军,陈利芳,章旭萍,等.电针夹脊穴为主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4):742-744.

[10]任二朋,任增玺,王万卿,等.早期电针加中频脉冲治疗在基底节区脑出血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8):49.

[11]段英春,刘芳,杨晓禹.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36例[J].吉林中医药,2014,34(4):415-416.

[12]陈雄杰,高潇,高雪霞,等.电针耳廓背侧根部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 ,2015,31(8):22-24.

[13]谢晶军,李金霞.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12):1423-1425.

[14]李伟伟,雷正权,孙玲莉.平衡针灸法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90例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37-138.

[15]徐述.电针配合穴位敷贴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6):126.

[16]毛立亚,毛忠南,张晓凌.电针夹廉泉穴为主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36(5):632-634.

[17]杨玉霞,江玉娟,项蓉.头电针、体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假性球麻痹 44例[J].河 南中医,2016,36(8):1361-1362.

[18]刘铭,马晖,富晓旭,等.电针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5 ,31(5):44-47.

[20]杨春光,朱彬,廖明霞,等.电针头针配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16,34(6):195-198.

[21]崔娜,于博,姜瑾.电针刺激神经干疗法治疗脑卒中言语障碍的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6,37(7):915-916.

[22]江玉娟,杨玉霞,项蓉,等.解剖定位下头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言语失用症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15,35(7):661-664.

[23]柳燕.电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所致言语及吞咽障碍疗效的临床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数育,2016,9(5):120-121.

1005-619X(2017)11-1152-03

10.13517/j.cnki.ccm.2017.11.011

2017-06-29)

猜你喜欢
电针偏瘫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都市(2022年12期)2022-03-04 09:11:46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远心”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
福尔电针概述
河南科技(2014年8期)2014-02-27 14:0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