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科普宣传工作室的创建与发展

2017-01-10 07:52毕超姜婷王魏魏李春雨陈君邓波吴漂女张劲松曹克将陈彦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减灾普及灾难

毕超 姜婷 王魏魏 李春雨 陈君 邓波 吴漂女 张劲松 曹克将 陈彦,5

·综述·

灾难科普宣传工作室的创建与发展

毕超1姜婷1王魏魏1李春雨1陈君1邓波3吴漂女4张劲松1曹克将2陈彦1,5

近年来,地震、海啸及台风等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火灾、核泄漏及恐怖袭击等人为灾难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与稳定。自1990年以来,全世界每年约有2.17亿人受到自然灾害影响,约有3亿人生活在暴力威胁之中[1]。我国也是灾难频发国家之一,据国际灾难数据库不完全统计,1900至2010年的110年间,我国发生各种重大自然灾害640起,造成1 271万人死亡,受灾人数达25亿余人,经济损失超过3 313万亿美元[2]。与此同时,我国民众(包括大学生在内)的防灾减灾意识薄弱,基本防灾减灾知识技能掌握不全面且应急能力较低[3-6]。我国灾难相关教育培训亦存在注重知识传授,忽视技能养成;教学资源欠缺,缺少统一协作;忽略防灾演练,教学方式单一;评价机制不完善,资源开发不充分等现实困境[7-8]。面对灾难的频发,医学救援的不尽人意,我国法律支撑和知识体系的不健全,教育培训机构的匮乏,舆论宣传的不到位,财政保障的不足以及民众对紧急救援知识认识不足等现状,亟需建立和发展中国的灾难医学学科体系,有效普及灾难救援知识[9-11]。灾难医学涉及灾难预防,灾难现场急救、救援的组织指挥管理和灾后恢复重建等,是一门研究在各种灾难情况下实施紧急医学救治、疾病预防和卫生保障的独立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新兴边缘学科[12]。灾难医学救援强调和重视“三分提高,七分普及”的原则。即要以三分的力量关注灾难医学专业学术水平的提高,又要以七分的努力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灾害救生知识,还要以七分普及奠定为宽广基础,让亿万民众参与灾难救援,这是灾难医学事业发展的必然[10]。灾难科普宣传工作室乃灾难医学学科建设和持续发展的有益补充,为灾难医学知识的普及与灾难自救互救团队的不断壮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笔者探讨灾难科普宣传工作室的创建与发展,为我国灾难医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一、灾难科普宣传工作室创建要素

1.深远的意义及创新的思维:鉴于我国法律支撑和知识体系不健全,教育培训机构匮乏,舆论宣传不到位,财政保障尚不足以及民众对紧急救援知识认识不足这一现状[11],灾难科普宣传工作室的创建具有深远的意义。工作室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配合政府部门相关工作,参与防灾减灾科普宣传。除此以外,在防灾减灾知识普及的基础上可更进一步成立灾难自救互救团队并使之发展壮大。这对于增强我国民众防灾减灾意识,较好掌握防灾减灾技能,提高我国防灾减灾综合应急能力,均有着深远意义。灾难科普宣传工作室的创建离不开创新的思维。在互联网及新媒体时代下,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灾难急救科普知识的宣传,依靠网络实时不间断传播、跨媒介传播、网上人际传播、多向互动传播及非线性海量传播等特性[13]让更多的普通民众有机会接触学习并掌握灾难救援相关知识。

2.需要多方面支持:在灾难科普宣传工作室的创建与发展过程中,工作室与相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开展合作。公司给予多方面的大力支持,包括提供办公场地、组织筹划、投入资金、技术指导、人员调度分配等。公司为工作室提供专门办公场所,组织不定期的交流讨论活动,投入资金购置科普宣传授课所需教具,并安排专人从技术层面指导协助运营工作室所创立微信公众号“现场急救白金10 min”,美化授课PPT。除此以外,灾难科普宣传工作室还需得到相关政府机构、社区、学校等的支持。

3.人员构成及团队组建:若想加强群众灾难救援知识的普及培训,应培养一支能担任基础生命支持培训和基础创伤生命支持培训任务的师资队伍[11]。换言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灾难科普宣传队伍是促进灾难救援知识普及的重要保证。灾难科普宣传工作室现有室长1名、授课讲师8名,另有工作人员负责各项辅助工作。灾难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新兴边缘学科,其发展不仅需要与急诊医学、重症医学、创伤医学、公共卫生学、核医学、放射医学、生物学、医学心理学、康复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等临床医学相关的多学科、多专业的融合交叉,还需要与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气象学、地质学、天文学、水文学、建筑学等理工农医多学科、多专业的融合与交叉[14]。故灾难科普宣传团队的组建实属不易。灾难科普宣传工作室正值建设初期,由室长主持工作,领导和组织讲师讨论和制订教学计划,拟定教学大纲,选编教材,制作修改PPT;试讲课程,并录制讲课视频,找出其中不足,调整授课方式,改进教学方法。现阶段灾难科普宣传工作室师资较为缺乏,灾难科普宣传讲师日常工作繁重,需完成临床科室工作任务或承担科研项目,只能利用休息时间完成工作室的各项教学及科普工作。师资不足已成为工作室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当务之急是解决师资缺乏这一问题。灾难医学教育是培养灾难医学教育师资和学科骨干的主要途径。当前,要注意吸引一批热爱灾难医学事业、有基层工作经验、在临床学科中有一定建树的专家,经过必要的灾难医学知识培训后充实到师资队伍中[15],提高灾难科普宣传团队的综合实力。令人欣慰的是,继2008年同济大学医学院成立我国高校首个急诊与灾难医学系后,2011年江苏大学成立江苏省首个灾难与急救医学系,这为今后灾难医学教育师资和学科骨干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工作室发展的中后期,可将这些培养的灾难医学专业人才纳入到灾难科普宣传团队中来,不断充实优化团队。除此以外,也可选拔在培训中表现出色的学员作为新晋讲师走进社区、基层组织从事普及培训工作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及效率。在团队不断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强团队师资的培养。灾难科普宣传教育是一个逐步完善优化的过程,加强师资培养并非只是单纯的学历提升,而更多的是贯穿于授课教学过程之中的总结与提高。可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学能力与水平,促进灾难科学知识的普及。其中包括(1)参加进修学习及培训,工作室灾难科普授课讲师均已参加并通过美国心脏协会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培训(AHA BLS培训)。后期可考虑组织授课讲师参加灾难急救生命支持培训(NDLSF BDLS ADLS培训)。(2)参与各种平台上的学习交流,汲取宝贵经验,丰富教学经验:参与南京大学“智者生存”灾难通识课教学过程,包括备课、理论与实操授课及课后讨论总结;参加学习省红十字协会组织的防灾减灾自救互救相关培训。(3)从实际临床工作及灾难现场救援中积累经验,丰富及更新专业知识等。

4.科学合理的规章管理制度:为维持灾难科普宣传工作室高效运行,应建立健全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工作室规章管理制度,实施工作室制度化建设。制订工作室职责细则及排班表、授课教学规范、讲师培训制度、工作室教研交流制度、教学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等。

二、工作室功能及工作

1.灾难科普宣传功能:建立让普通群众乐于接受便于学习易于掌握的灾难急救知识科普宣传基地。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特别是网络平台宣传普及灾难救援知识。

2.灾难急救科普宣传基地:灾难急救知识的科普宣传不单局限于单纯的文字表述,还可通过多种获取途径多种呈现方式以争取让更多人接触接受掌握。利用互联网及新媒体技术在网络各大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科普文章、MV等。科普文章由授课讲师定期轮流选题编写,专人负责平台推送。文章选题紧密结合时事热点季节气候变化,在保证科学性正确性的前提下,适当采用网络流行语言,配置图片及添加小视频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灾难急救技术MV已完成《白金十分钟》及《海姆立克的拥抱》的拍摄及制作,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反响热烈。后期将继续进行相关MV的拍摄及制作。

3.灾难急救培训功能:建设先进的灾难急救培训基地,面向社区、学校、基层组织及企事业单位开展灾难救援知识普及与防灾减灾技能培训。以培训知识通俗化、培训方式多元化、培训观念当地化、组织常态化为特征[16],通过急救技术进城乡、进社区、进学校、进厂矿等形式,逐步深入开展急救知识,技术普及培训,协助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开展规范的救生培训,并定期复训、检查。并在此基础上组建灾难自救互救团队。

4.灾难急救培训基地:教学培训是备灾的关键要素[17]。北京、上海、青岛等地依托“120”急救中心建立市民急救技能培训基地,配备大量培训器材,并设立专项运行经费,年均培训数万人,取得良好的效果和经验[10]。吸取相关急救技能培训基地之经验,在充分利用现有教育和卫生资源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色,实施现代化教学,建设发展灾难急救培训基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形式多样的培训方法:如现场理论授课及课后答疑,网络视频教学,实践技能操作及考核、情景模拟演练及学员组队进行对抗赛等。建立灾难医学教育信息网络系统,满足课堂教育与网络教育需要,进行网上培训演练[10]。进一步丰富适合中国国情的灾难医学教育体系,针对教学对象深化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灾难医学教育[15,18]。对于专业人员的培养,可参照紧急医疗队全球业务学习框架建议[19];虽然重大灾难事件影响全社会,但对弱势群体(其中包括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更为明显[20-21],故对于非专业人士的培训应根据实际需要、个人意愿及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有所不同。灾难科普宣传工作室致力于非医学专业人群的培训工作。(1)专业培训:某些职业的从业人员,如消防队员、交通警察、机动车驾驶员、学校教师、宾馆和餐馆服务人员、工人尤其是接触有一定危险性的工种如电工、化工厂工人和矿工等,最好每一工种都应有其中一部分人接受实用的基础生命支持培训,即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气道开放和心肺复苏术等[22]。务必关注这类医学以外其他行业经常接触灾难事件并为救援服务的重点人群[11]。针对这类重点人群进行灾难救援知识的普及强化。定期开展灾难预警训练,不定期进行灾难应急救援演练考核,通过日常训练及演练考核以提高灾难状态下的心理承受力及应对处理各类灾难事件的能力。(2)重点培训:现阶段,大学生灾难紧急救护和逃生素养整体水平较低,鉴于此,应在大学中开展并加强灾难救援相关知识普及工作,以提升大学生公共安全风险素养水平[6,18]。大学生年轻体健,思维活跃,接受学习掌握新知识能力较强,宜将大学生作为重点对象进行培训。可设置与灾难急救知识相关的通识课或选修课,甚至大学生灾难急救入学培训课程。力争在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培训中增强大学生防灾减灾意识,较好掌握基本防灾减灾知识技能,组建自救互救团队,提高应急能力。培训课程结束后组织大学生进行技能考核,选拔优秀学员或志愿者学员作为下一期培训课程的助教。采用这种“滚雪球”方式不仅有助于上一期学员巩固已学知识,熟练掌握技能,而且有效缓解现阶段师资缺乏的压力并间接提高培训质量与效率。(3)启蒙培训:如果只是从普及灾难医学知识出发,完全可以借鉴相关国家的经验,由政府出面,从娃娃开始抓起[15]。深入学校进行形式多样的培训[21]:首先通过出版物、演示文稿、游戏和比赛、视听材料、网页和社交媒体等信息的标准化实现统一和大规模的影响,激发学习兴趣;其次是通过情景剧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PBL(问题式学习)可适应不同层次的需求;除此以外,还可通过简短的讲座或会议,迸发思维的火花,获得更广阔的视野。

5.服务社会功能:工作室应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除利用各种平台普及灾难救援相关知识外,还应紧跟时代潮流,把握互联网及新媒体时代下的契机,自主开通运行灾难急救学习网站并开发整理系统成套的可方便普通人群在家学习的网络课程,服务社会大众。

三、总结与展望

灾难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新兴边缘学科,其发展对减少因灾致死致残率具有重大意义。而灾难科普宣传工作室乃灾难医学学科建设和持续发展的有益补充,为灾难医学知识的普及与灾难自救互救团队的不断壮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值得注意的是,灾难科普宣传工作室的发展应注意以下几点:从目标达成角度,要保证做好灾难科普宣传及灾难急救培训工作,力争做好服务社会工作。具体来看,从科普宣传角度,要保证准确性,追求趣味性;从培训角度,根据教学对象特点在培训内容、模式方法选择时有所侧重;从服务社会角度,立足于社会急需及根本需要,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拓宽思路,真真正正服务好社会大众。随着灾难科普宣传工作室的不断发展,包括工作室培训资源的升级与所做工作的深入优化,定能以“燎原之势”带动全民学习掌握灾难自救互救知识。

1 Leaning J,Guha-Sapir D.Natural disasters,armed conflict,and public health[J].N Engl J Med,2013,369 (19):1836-1842.

2 曹广文.灾难医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1:1-378.

3 张文佳,魏本勇,苏桂武.少震弱震区民众防震减灾意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江西萍乡地区为例[J].地震地质,2014,36(1) :206-221.

4 韩雪,蒲蕊,丁一波,等.上海市杨浦区社区居民灾难医学知识现状及需求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5,27(5):237-241.

5 李艳平,朱宏,周鼎.大学生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的现状及其应对策略[J].科教导刊,2014(15):176-177.

6 张娣,杨颖,顾铭科,等.大学生灾难紧急救护和逃生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6,31(16):71-74.

7 张英,王民.我国灾害教育的展望[J].城市与减灾,2010(5):10-13.

8 邓美德.论中国灾害教育[J].城市与减灾,2012(5):1-4.

9 刘中民.灾难医学恰逢其时[J].上海医学,2012,35 (7):561-563.

10 赵中辛,刘中民.普及灾难救援知识任重而道远[J].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2013,2(1):1-3.

11 刘中民.应多角度普及灾难救援知识[N/OL].健康报,(2013-02-18)[2017-08-30].http://www.jkb.com.cn/doctorsCorner/2013/0225/44684.html.

12 沈洪,刘中民.急诊与灾难医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82.

13 靳保太.论网络传播的特性[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9(4):133-136.

14 王一镗,刘中民.灾难医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954.

15 刘振立.关于我国灾难医学教育的思考[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3,15(11):643-645.

16 许成哲,顾林生,韩海军,等.灾害教育如何接地气--试论灾害教育本土化相关问题[J].城市与减灾,2015(4):22-25.

17 Ingrassia PL,Foletti M,Djalali A,et al.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itiatives for crisis management in the European Union:a web-based analysis of available programs[J].Prehosp Disaster Med,2014,29(2):115-126.

18 陈志刚,陆素琴,吴敏.灾难医学教学发展思路探讨[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4,2(8):471-473.

19 Amat Camacho N,Hughes A,Burkle FM Jr,et al.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emergency medical teams:recommendations for a global operational learning framework[J].PLoS currents,2016,8.

20 Ronan KR,Alisic E,Towers B,et al.Disaster preparedness for children and families:a critical review[J].Curr Psychiatry Rep,2015,17(7):58.

21 Khorram-Manesh A.Youth are our future assets in emergency and disaster management[J].Bull Emerg Trauma,2017,5(1):1-3.

22 王一镗.发展我国灾难医学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培训[J].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2012,1(1):3-4.

10.3877/cma.j.issn.2095-9133.2017.05.010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2013WSN03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2035,81571873);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创新计划省级省助项目(SJZZ16_0168)

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中心1;心脏科2;210036 南京,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医务处3;210009 南京,中国药科大学4;84535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图什,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人民医院医务部5

陈彦,Email:chenyandoc@163.com

2017-08-30)

(本文编辑:楚鹰)

毕超,姜婷,王魏魏,等.灾难科普宣传工作室的创建与发展[J/CD].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17,3(5):295-297.

猜你喜欢
减灾普及灾难
山东玉米主要逆境及抗逆减灾技术
中日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对比研究
雷击灾难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桥梁工程防灾减灾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
灾难
天文知识普及
引导发展 推广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