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巍
关键词:隐性竞争;比较分析;发展趋势;应对策略
摘要:文章对当前公共网络所提供的知识服务优劣势进行了分析,将互联网与高校图书馆从事知识信息服务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并试图从这种分析和比较中勾勒出未来公共网络提供知识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基于此提出了高等院校数字图书馆的应对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12-0057-03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数字图书馆和公共网络的数字信息资源也在不断地相互渗透,出现了同质化、重复化的趋势[1]。功能的重合必然导致读者的分流,而且伴随网络搜索功能的愈发强大,许多读者甚至在进行学术论文写作等活动时,也喜欢通过网上搜索这种便捷的方式寻找答案,以传统阅览方式为主的高校图书馆正面临着来自公共网络知识服务强有力的挑战和竞争。
1公共网络与高校数字图书馆提供知识服务的特点
1.1公共互联网知识服务的特点
1.1.1从检索方式上看,没有对信息系统化地以数据库形式加以归类整理。公共互联网会设置一些与文化知识相关的频道和专题,这些信息可以帮助读者在短时间内获取知识,但是却没有以数据库的形式对它们进行系统化的归类和整理。这些知识专题的内容多以网页链接的形式呈现给读者,使用者无法在有限的网页页面上进行业化的查找和检索。此外,对某些知识和文献类信息采用Web的形式进行发布,本身就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WWW(WWW是“环球信息网”的缩写,英文全称为“World Wide Web”)在互联网上最受欢迎也最为流行,简称为Web,它采用超文本、超媒体的方式进行信息的存储与传递,能把各种信息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但由于在服务器中,信息以文本或图像文件的形式进行存储,所以,WWW查询速度很慢、检索机制很弱,尤其是基于内容和基于结构的检索。它不像专用数据库系统,能对大批量数据进行有序的、有规则的组织与管理,只要给出查询条件便能很快得到查询结果。因此,网页的内容和形式看似丰富,但由于没有以数据库的形式对某些知识和文献类信息进行深入加工,所以对使用者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参考价值有限,其功能大部分仍停留在娱乐休闲、文化的快餐式消费这一层面。
1.1.2从资源的内容上看,非文献类的信息居多,面向特定学科、行业的专业化数据库缺乏。互联网上的知识和信息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倾向于新闻、娱乐、消费的非文献信息居多,而鲜有面向特定学科和行业的专业化数据库。
文献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是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是古今一切社会史料的总称。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和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因此,人们把文献称为情报工作的物质基础,也将其视为科学研究的基础,进而可以得出结论,只有把海量信息进行文献化的加工,才能使读者尽量在短时间内获取到知识,才能及时并有针对性地给科研人员和各类用户提供有效参考。公共互联网所提供的文献类信息较少与其主要面向普通大众的信息服务功能分不开,与其商业化运营的根本性质分不开。因此,它所提供的信息具有如下特点。①互联网的开放性导致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和动态性。②信息储存和传输的不同格式导致信息收集和处理方式的复杂性。③信息发布的自主性和随意性导致信息质量的差异性。这些都使得网络信息非常繁杂、混乱,缺乏规范,精度低,并使信息内容抽取复杂,信息查全率和查准率难以估计,因此,人们经常面临“任知过载”(检索到的内容过多)和“迷航”(找不到合适的检索词)的情况[2]。受这种负面作用的影响,能够为特定学科、行业和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参考的专业型数据库更是少之又少。
1.1.3从使用者的心理体验上看,信息量虽大但比较庞杂,容易让人无所适从。公共网络之所以拥有广大的受众,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信息的开放程度较大,几乎无所不包;技术成熟、功能强大,获取容易。但是,发达的公共网络毕竟是后工业化社会的产物,它是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生活发展到一定阶段,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很重要的力量。公共网络一方面给读者提供便利的信息获取途径,另一方面要考虑经济收益问题。它在提供知识服务过程的同时也是一个向读者索要经济回报的过程,深度服务的收费规则、不断弹出的广告页面、强行捆绑的各类软件,都是拉动网络知识服务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方式。网络运营商提供的知识服务越丰富、信息内容越有价值,它也就越热衷于获取回报和收益。有些时候或者说更多时候,它难免会为了吸引更多的点击者而制造一些噱头,而读者在公共网络强大的功能和渗透力面前也难免会迷失自我,从而出现注意力被虚假、无聊的信息扭曲、污染,注意力被海量的数据淹没而无所归依的现象[3]。虽然网络普及率不断攀升,知识信息服务的手段不断更新,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网络服务却体现出了很深的复杂性。它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扩展了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拉近了时空距离甚至在提供知识服务的同时还可以娱乐大众,但却无法避免这一过程中带给用户的一系列副作用,如个体的信息焦虑、信息获取困难、网络成瘾现象等。丹麦哲学家克尔凯戈尔在其《恐惧的概念》一书中指出,焦虑乃是人面临自由选择时所必然存在的心理体验。现代人处在网络信息世界,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选择无处不在,但却不能预测到选择时可能遇到的种种危险[4],该论断深刻地揭示了这一问题。
1.2高校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特点
1.2.1专业化的数据库检索方式,便于读者及时迅速地查找到各类文献信息资源。数据库(Database)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它产生于50年前,随着信息技术和市场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数据管理不再仅仅是存储和管理数据,而转变成了用户所需要的各种数据管理的方式。今天能够进行海量数据存储的大型数据库系统都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互联网的Web检索相对简单,主要是以关键字作为基础;专业数据库可以很复杂很强大,能够实现跨库检索、异构检索、关联检索、全文检索等一系列非常专业的检索需要,给读者的检索带来许多便利。互联网信息量虽然很大,但分散在不同的网站页面,即便是通过搜索引擎检索,也需要读者自己进行筛选,经常会出现搜索结果与其所需要的信息大相径庭的现象。而高校数字图书馆专业数据库是经过相关的科研和技术人员花费大量时间精心筛选整理过的数据库,它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严格地对数据资源进行分类和关联,其检索方式和检索字段多样且设计合理,即使是一个对数据库使用不是特别熟悉的人进行操作,也可以通过快速检索等方式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为用户节约了大量的宝贵时间。
1.2.2资源内容更具专业性和权威性,并能充分体现文献资源的系统、完整及特色优势。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以数据库的形式对数据资源进行加工,且在加工过程中要保证文献资源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久而久之就构建起了许多面向特定行业和学科的数据库。这些资源的受众主要是科学研究人员和在校师生,其特点是存储内容规范、存储形式比较稳定、存储时间及更新周期相对较长,可以为一般的学术文章写作、各个学科的回溯性甚至是前沿性研究提供极具价值的参考和借鉴。高校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大都经过精心筛选,考虑到学科发展的历史及趋势,其大量专业、权威的文献资源是公共网络提供的知识服务难以企及的。此外,数据资源的组织与建设是数字图书馆系统的核心内容,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应该是高价值、有序、标准的特色文献资源。文献信息资源的系统性、完整性越强,其价值就越高[5]。
1.2.3高校数字图书馆的数据库检索内容的呈现界面更加科学、人性化和易于接受。高校数字图书馆不但集成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而且还与数据库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流媒体等多种技术紧密结合。以计算机为主的各种硬件设备作为管理信息资源的基本手段,从制作、存储直至发布和维护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整个环节都是在一整套先进的软件系统的支持下完成的,可以充分保证数字化信息的安全。数字图书馆拥有分布式的信息资源库群,具有有序化组织和结构化存储信息的能力,通过网络系统有效地连接用户与各个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心和数据库及各类网络信息资源等,实现信息资源传递的网络化,存取不受时空的局限[6]。使用者在这种成熟、强大技术支撑下的终端进行资源和信息的查找和搜索时,有着良好的使用体验。面对无序信息的陌生感,面对复杂信息的无措感,面对无用信息的挫败感等网络知识服务可能带来的负面心理体验,都可以通过成熟、强大的检索技术去加以克服和消除。
2公共网络与高校数字图书馆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后者的应对策略
2.1公共网络知识服务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在我国近20年的发展史不仅培育了数量一直处在高速增长中的网民,而且它自身也在诸多方面经历着一系列变化。对未来的公共网络知识信息服务我们可以预见到其发展趋势应该是越来越重视技术手段的前沿开发,覆盖越来越多的知识领域和文化热点,更加注重服务的开放性和互动性,这些都是有利于读者更好地运用它的积极因素。但是公共网络知识信息服务商所提供的服务大多是以追逐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前提的,所以读者现今所面临的情况就是被大量的广告植入所包围。今后网上知识信息服务的内容及方式会越来越多,但是无论公共网络服务商的读书频道藏书量有多大、网上公开课堂所涉及的范围有多广,其经典文库的内容与服务有多么规范,这一切都很难确保它所提供服务的公益性和学术性。我国公益性的图书馆有很多,但具备完全的公益性质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却是寥寥无几。在未来,公共网络知识信息服务的公益性不仅得不到加强,而且还会进一步走向收费和广告植入。而且它在服务大众、普及文化的同时,其学术性是很难与高校的电子图书馆相提并论的。网络知识服务的特点是服务对象众多,受众的文化水平层次极为不平衡,为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适合不同用户的需求,其知识信息的服务内容受其影响呈现出重视通俗性、轻视学术性;重视点击率、轻视文献自身价值;重视服务的经济回报、轻视读者的知识水平提升等特点。事实上,公共网络服务商其实很难在为大众提供优良的知识服务、娱乐大众和取得最大的经济回报之间取得平衡。
2.2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对策及前瞻
2.2.1坚持公益性,发挥学术性,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发展首先要坚持公益性,并充分发挥馆藏资源的学术优势。高校数字图书馆虽然面临来自网络服务商等诸多方面的挑战,但由于它在建立之初就不是把实现利润最大化作为其发展方向,而是以服务更多的高等教育工作者、广大学生和社会大众为目标。高校数字图书馆要突出自身在从事知识服务过程中的这一特点,不断地挖掘公益性所包含的服务优势,使其成为高校数字图书馆的价值追求。此外还要保持、丰富和发展以学术性为核心的服务特色,使高校数字图书馆能够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多贴近学术研究前沿、反映当今各学科发展新进展的知识服务内容,不但可以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和提供参考,而且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指导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有力平台,帮助读者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子文献的潜在价值。
2.2.2以提高技术含量为核心,提高读者的搜索效率。重视技术的更新,减少读者检索和获取知识的时间也是高校电子图书馆应该追求的目标之一。帮助读者减少在知识获取过程中的时间不仅能够缓解读者的负面心理体验,而且也是高校数字图书馆在未来不可避免地与公共网络所提供的知识服务进行竞争时的发展策略。校园网内的读者通过校园网连接图书馆服务器非常快捷,在访问时间上不存在劣势,但同时也要重视那些校园网之外的读者,对于高校电子图书馆来说要使用高性能的VPN设备,从而有效提高校园网之外读者的访问速度,这无疑为高等院校数字图书馆及时为校外读者提供优质服务提供了一个及时而有效的解决良策。除了使用VPN设备,高等院校数字图书馆还要有选择性地吸纳公共网络中优秀的开放资源,由高等院校自行整合、开发,自主管理,在不侵犯知识产权的条件下使其更全面地向各种类型的读者开放,从而省去了中间环节,在提高读者访问速度的同时还可以有效提升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影响力。
2.2.3以人性化服务为宗旨,把培养高素质的读者群体作为工作的目标和追求。高等院校数字图书馆在重视硬件改造和技术升级的同时,还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服务特色,凸显人文关怀。在内涵建议方面重视公益性与学术性,在功能使用方面不断提升技术含量从而为读者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是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基础。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一流的硬件设备、高速的接入速度、丰富的数字资源纵然可以给读者带来满意的服务,但是作为承载着文化传播且兼具丰富大众文化生活功能的图书馆来说,不仅要与人对知识和信息的需要相结合,还要与人自身对信息载体、周围环境和交互界面的融合需要相结合。特别是在高等院校这个知识聚集的主阵地,如何在丰富数字图书馆内容的同时使其更具时代气息,在进行硬件更新的同时要兼顾到方便读者使用和数据库维护人员进行维护,如何在提高接入速度的同时给读者带来在获取知识和信息过程中的愉悦体验,这些都是高校图书馆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
3结语
图书馆从简单的纸质文献借阅向以数据库推送为核心的数字化过程转变经历了较为漫长的阶段。当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的浪潮再次袭来时,人们更应把高等院校数字图书馆所处的特殊历史时期和发展条件考虑进去,要更加清楚地了解校园之外的网络服务,不仅会对高校建设高水平的数字图书馆有参考借鉴作用,而且还会帮助图书馆改善公共互联网服务的不足,从而更加高效地为建设开发高等院校数字图书馆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吴金鹏.基于博弈论的高校数字图书馆发展策略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5):15.
[2]李艳春.互联网信息服务与数字图书馆的定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9):278.
[3]谭楚子.医治网络语境下“信息焦虑综合症”的一剂良药:谈图书馆经典作品“深度的阅读”[J].图书馆,2008(5):44-45.
[4]刘明,孙瑞英.网络环境下信息焦虑的弗洛伊德解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0(9):13.
[5]李凯,李敏.高校数字图书馆数据库建设现状分析与总体设计[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21.
[6]吴慰慈,董焱.图书馆学概论(修订二版)[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268.
(编校:马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