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彬 郝雅琪 赵瑞芹?
摘 要:医学书评具有传播先进知识、提升学术水准、倡导科学精神、提高鉴别能力的责任。新媒体时代书评经历了三次变革,即传统书评、站点式书评、自媒体书评。书评载体的变化产生了新的阅读平台,推进了阅读的网络化进程,使得阅读空间得以扩展。书评主体的多元化提供了网络条件下的交互性、参与性以及信息容量的空前拓展。新媒体书评在传播形式上与传统印刷版有差异,新增功能令人关注。本文阐述了信息时代应用微信功能开展的医学书评阅读推广研究的进展。
关键词:图书馆;自媒体平台;医学书评;微信公众号;图书阅读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2-0016-03
在当今信息化,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冲击着整个社会的各行各业。互联网以其独有的数字化、跨时空、及时性、双向性、容量大等特性,成为信息传播普及的新兴媒介。由互联网带给信息传播的多元性、交叉性、时效性、互补性以及自由性,使得这种新传播方式引起社会各层各界的关注与重视[1]。互联网与传统传播方式相比有着巨大优势,并逐渐成为信息的主流载体。互联网作为信息的新载体,不限于物理设备形式,可以传播到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以及ipad设备等多种电子设备。微信作为一款智能终端的免费应用正是互联网新载体的一员,凭借实时迅速的通讯服务成为信息时代最具影响力的新媒体载体。
医学书评历经几年的推广,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然而在新媒介方面仍需改进,仅依赖传统媒体方式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阅读需求。如何寻找新的推广宣传方式,成为目前亟需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微信的技术特点角度深入分析使用微信公众平台对于医学书评阅读推广的主要优势,以及对新媒体平台阅读推广开展分析研究[2,3]。
一、医学书评的由来
1994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与德国Springer出版商首次开展图书交流合作,医学图书馆收藏出版商提供的赠书,并开始邀专家写书评印制出版。2004年起至今图书馆便陆续与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Elsevier、Wiley、Thieme等12家国际权威出版机构合作获取赠书并出版书评,医学书评印刷出版已达100期,所有书评资源储存在专家书评资源Access数据库。该库是专家书评信息数字化形式统一标准下的归档和集合。构建医学书评数据库可以为医学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新增内容和版块,加大馆藏资源力度,提高开发的水平,彰显出医学图书馆紧随现代化、个性化和读者参与性发展趋势。医学书评数据库是医学图书馆图书资源开发的新模式[4]。书评资源数据库揭示赠书出版信息、评书者信息以及书评内容信息为今后新媒体书评发展打下信息资源基础。内容包括ISBN号、出版社、正题名、题名中文译名、责任者、版次、图书封面、装帧、丛书信息(题名、责任者、卷)、载体形态、分类、MeSH词、卷期、出版地、书评内容、书评作者中英文信息。2001年创建医学书评网页开始网上发布书评信息。
二、医学书评资源数据库的平台建设与维护更新
性能优良的建设平台是专家书评数据库建设的软件基础和技术保障。要建立数据充实的书评资源数据库,医科院图书馆已有丰富的专家书评信息资源,早期使用Access关联数据库操作书评的录入与导出内容。Access是拥有强大的数据记录、管理、分析功能的关联式数据管理系统,给查询和统计大量数据带来极大便利和效率。然而因为Access对网络接口较差的支持,使得医科院图书数据库访问一直局限于本地数据处理。其前端用户界面也不够友善,经常无法满足用户的检索查询需求或是没有方便高效的解决办法。随着外部环境的变迁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旧版门户在框架、功能、内容呈现以及美工设计等方面都累积了一些问题,随着图书馆书评信息资源利用与服务的不断拓展和深化,旧版门户的不适应性也日益突出[5]。
图书馆书评团队重新为书评网络数据库设计了一套新的管理操作平台,该管理操作平台使书评网络数据库的管理操作功能获得巨大突破。基于SQLserver的数据库技术平台的支持,书评网络信息管理平台优化了Access数据库录入、导出等冗余工作,实现了管理员数据下载书评信息的功能,使印刷版医学书评和网络版信息交接过程效率更高。新平台还添加了书评稿件管理模块,以便书评的储存和管理。SQLserver数据库技术是医科院图书馆创建自有资源数据库并利用网络安全发布的最佳选择,具有方便管理、交互性强、智能提示、可靠性强、效率更高、界面简洁等诸多优点。其与OPAC系统关联,提供的直接访问远程数据库功能,大大提高了录入、修改、管理、维护的操作效率,如库体操作、入库文件索引建立、用户注册、权限分配等。
医学书评网页的独特定位集中在高质量的医学图书书评信息,具有全国160家医学高校图书馆联盟的用户群体,有很强的学术信息集成能力,容易形成品牌和竞争力。书评网页以采集书评信息为重点,书评网页栏目规划,网页功能要内容去实现,内容用栏目组织而成,根据定位和功能设计,特色门户网页可设置书评信息类、互动类、宣传介绍类、作者服务类。书评信息为网页的核心功能,也是网页的必备基础内容。信息平台实现了《书评》推送服务,将新书并且受书评作者好评的图书主动推介,读者可进行一系列操作,如在线投稿、评论、与好友分享、推荐经典专著,检索词条丰富且检索便捷。书评网页首页每次更新书评后在分类检索中可见即时提醒,实现在手机等移动设备后台操作平台修改和更新书评。医学书评网站2014年至2015年底读者分布统计图,读者浏览网页时间平均为8分钟。访问读者1万多人次,如图1所示。
三、医学书评微信平台的发展进程
新媒体时代医学书评经历的三次变革后,目前图书馆尝试微信平台宣传推广医学书评。2014年9月29日开始,医学书评新增微信公众号,如图2所示,扫描二维码,添加关注,由此开启了宣传书评新媒体阅读微信平台,迄今微信平台发布医学书评约100篇。关注人数达275人,与协和八(协和青年医生和医学生8万用户微信平台)互加关注后增加到819人。
1.应用微信进行医学书评阅读推广的可行性
微信是由深圳腾讯控股有限公司于2010年10月开始筹划并从2011年1月推出的智能平台上的即时通讯应用程序,其免费、迅速、准确、可靠、跨运营商、跨平台的优点是其成为互联网信息时代的主要信息媒介。微信在移动平台的影响力也渗入到千家万户。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4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4月,我国即时通信网民规模约8亿,其中,微信公众平台是微信应用中为用户更好的传播信息的重要功能模块,包括订阅号和服务号两部分,是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通过微信阅读平台我们追求医学书评自身表现形式的创新和内容品质感的提升[6]。医学书评采用的自媒体平台,该类微信主要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消息群发功能,每个微信公众帐号都可看作是一个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自媒体,以图文呈现形式,以读者主动订阅为获取路径,以定时推送作为日常运作模式,同时个人微信的有强大分享功能,使书评信息能通过 “朋友圈”群体实现快速广泛传播,进一步强化了微信的传播效果[7]。
微信拥有广大的用户群体,拥有强大的接发信息群体功能体现在添加好友上,微信支持以下添加好友的方式:查找微信号,查看QQ、手机通讯录、朋友圈微信名片、摇一摇、扫描二维码等。通过微信手机通讯录用户登录后就拥有了大量的好友[8]。
微信阅读平台仅需要在线申请就可创建公众号,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介可以实时发布书评信息,该平台是具有用户群广、传播强大、建设便利等优势的自媒体转播方式,尤其是通过微信“朋友圈”提供的潜在用户无可限量。
2.微信公众号运行思路
(1)确定微信公众号创办目的
医学书评微信平台是专业性知识阅读平台,医学书评需要新媒体平台推广给更多的微信读者(主要是医疗系统群体的学者及关联微信群读者),减少宣传成本,增添多元化阅读方式,将微信作为书评阅读发展的网络平台,与读者在移动设备(如手机)端形成快速反馈良好的互动关系。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图书馆文献资源服务形象。
(2)明确读者群及其需求
确定医学专家,书评作者、医学院校学生为主要读者群体。书评作者希望结交更多医学相关领域的专家,利用医学书评平台在学界,从而推广扩大自身影响,提供专家所需所求的文献资源服务。
3.医学书评内容编排
除了对微信公众平台的维护和更新外,微信公众号的关键是保持高质量信息内容能持久更新、流传和分享来吸引读者关注 [10]。
(1)编辑排版要求。由于受手机屏幕尺寸的限制,使得读者浏览推送的信息受限制,因此文章的排版需要规范化。微信公众平台可采用Word文档编辑器做排版,然后拷贝至微信平台。
(2)推送信息字体要求。文章字体考虑大小适度的美感以及老龄读者的阅读感受。文字字体和颜色最好统一为黑色,突出重点使用红色,手机分辨率有品牌差异,选用颜色尽量柔和且视觉感舒适度高。
(3)文章长度要求。利用读者的零碎时间进行手机阅读,一期医学书评的平均阅读时间为10分钟左右,精选有阅读价值、关注兴趣的文字为宜。文章的多少影响着文章的阅读率,一般来说一期书评不超过4篇。详细阅读可以链接书评网页。
(4)图片添加。以读图为主的移动阅读时代微信内容以图片为主的文章更易传播。图片只放一次即可,图片清晰、无水印、大小控制合理。对于医学书评而言,主要内容选择医学图书封面。
(5)推送形式。医学书评主要是发布图文内容,医学书评微信推广阅读的发展走向,是将多种表现形式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融合在一起吸引广大读者。
四、对医学书评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的思考
2016年1月通过问卷星向书评作者医生群体开展医学书评阅读调查,发放问卷100份,发放对象为医院中青年医生以及医学生群体,回收问卷62份,调查结果显示,关注书评微信45人,关注书评网站31人,赞成通过微信开展医学主题讨论28人,通过现场开展医学主题讨论会28人。经过调查我们认为采用医学书评微信宣传推广逐渐得到广大医生和学生群体支持并参与其中,微信阅读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我们将会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推动创新发展。
1.不断扩大阅读群体
医学书评阅读推广是需要大力推动的一项工作。传统的印刷品推广方式在送达平台受限,用微信平台宣传因其嵌入读者社交环境,推广了传播范围,发送对象精准,不失为一种值得尝试的新方式。医学图书馆推广阅读内容主要为图文形式、经典西文图书第三方书评、专家微访谈等。微信传播方式即准确又能快速,消息经发送后在接收端同步获得相关提醒,信息到达率可达到百分之百。微信公众平台还可以根据读者属性分组分类,进行个性化的信息传送,提高传播的精准性[11]。
在医学书评网站将二维码放置首页较为显眼的位置上,这种方式可以导入部分原有网站的读者和粉丝,这部分读者量较大(如图3所示),采取更为主动的推广方式获取用户。吸引了受众关注度,提高了微信阅读量。
2.开展微信专题研讨活动及加强管理和引导
利用微信的“群聊”功能,建立微信专题研讨会,图书馆也可邀请医学专家学者参与,就某一医学学科新知邀请专家撰文,微信群开展讨论、交流阅读的经验和感受。加强微信专题讨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利用微信举办专题讨论会的优势在于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内容呈现形式多样化的自媒体传播。在举办微信讨论的过程中,读者只要用手机就能发送图文、语音、视频等内容表达看法,并且图书馆对专题活动的参与者加强管理和正确引导。
总之,微信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方式。把医学书评微信阅读平台此项功能应用于图书馆整体阅读推广活动中,使读者充分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全方位为读者提供服务,可降低活动策划的成本,扩大活动的影响人群,提高活动效果。
通过微信平台发布医学书评,能充分调动青年医生及医学院学生参与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积极性。移动图书馆发展建设只有定位清晰准确才能塑造良好的图书馆微信风格和设计与实现现代图书情报技术个性化品牌形象的服务。同时应重视对读者使用行为的跟踪,包括图文阅读习惯、发送信息特点、关注微信菜单热点等,并搜集读者使用体验,展开需求分析,在图书馆推送信息和读者需求信息间找到平衡点,最终完善图书馆微信功能与提供更精准的服务[12]。
参考文献:
[1] 王泽华.自媒体时代下书评的第三次变革[J].科教导刊, 2014(6) :158-159.
[2] 田大宪.数字出版时代书评的困惑与进路[J].出版与发行研究,2008(2):33-36.
[3] 罗莹,刘冰.网络信息传播效果研究[J].情报科学,2009,27 (10):1487-1491.
[4] 秦萍,王锐.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传播研究 情报探索[J], 2012,(8):31-33.
[5] 黎彬,郝雅琪.网络时代医学书评的资源建设与发布推广[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4(1):48-51.
[6] 周义刚,聂华,韦成府.新信息环境下用户需求驱动的图书馆门户设计与实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4):71-77.
[7] 吴中堂,刘建徽,唐振华.微信公众号信息传播的影响因素研究[J].情报杂志,2015,34(4):122-126.
[8] 百度百科.微信[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5117297 htm? fr = aladdin # reference –[1]-5141747- wrap,2014-10-05.
[9] 腾讯公司.微信[EB/OL].http: //weixin.qq.com/2014-08-01.
[10] 徐吉平.基于微信的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5,33(5):102-104.
[11] 吴锦辉.基于功能需求的图书馆微信内容建设分析[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1:52-58.
[12] 廖梓言,石芸,罗瑞.医学期刊微信运营模式探讨[J].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1):1176-1180.
[责任编辑: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