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异到相融: 交互设计教学实践探索*

2017-01-09 07:12:54樊婧
设计艺术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云游项目组产品设计

樊婧

太原工业学院,太原 030008

相异到相融: 交互设计教学实践探索*

樊婧

太原工业学院,太原 030008

以交互设计行业的高需求量为启示,论述了交互设计与产品设计课程之间的异同之处,以及二者在设计实践中的相互作用。通过对交互设计课程中授课内容与产品设计相关课程的关联度、与社会实际需求的关联度等问题的分析,从课程设置、教学实践、产学结合等方面,探讨交互设计课程在产品设计专业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实践及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打破单一课程授课模式,分阶段在不同课程中进行交互设计与产品设计从相异到相融的教学实践,以此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

交互设计;教学实践;产品设计

一、引言

交互设计在近几年已经成为设计领域中的热门词汇,也是设计行业中的新生力量,社会需求量也随之不断增大。因此,国内各大院校设计专业相继开设交互设计相关课程,以适应人才输出。

目前,除广州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少数高校,设有专门交互设计工作室以及交互设计培养方向外,在国内多数设计院校本科教学中,交互设计大多作为单门课程进行教学。而单独设课的模式较单薄,课时短,周期短,学生在理解和实践上并不深入,与产品设计相融性较低。

笔者在太原工业学院产品设计专业一直担任交互设计课程的教学工作,将从以下3个方面探讨交互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以达成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课程设置

所谓交互设计,是指在人与产品、服务或系统之间创建一系列对话。从本质上讲,这种对话既是实体上的,也是情感上的,它能随时间的推移,体现在形式、功能和科技之间的相互作用当中[1]。科技、功能的提升,会使得人与产品之间的对话隐喻性增强,而形式则是连接二者的桥梁。

随着“产品”这一概念的逐步扩大,实体产品向虚拟产品靠拢,用户行为指导产品外形,“形式”的内涵亦在逐步丰富。交互设计思维与产品设计思维并不相悖,相反二者始终贯穿整个设计过程。

交互设计虽然已不是全新的学科,但是与之相关的教学方法和研究方法仍没有形成统一定论。在设计非物质化趋势、设计教育整合创新,以及艺术与科学日渐融合的背景下,设计对象范围越来越模糊且内容更加复杂[2]。因此,其内容、方法、理念也随技术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产生变化。

以上两方面体现出交互设计教学的课程设置与传统单一课程教学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内容的多样化,以及课程领域之间的模糊化。交互设计课程与产品设计课程领域界限的打破,在课程设置上灵活性与相融性更强,教学内容与实践内容也会随课程的变化而进行系统的演进。笔者根据所在学校产品设计专业修订新版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将交互设计教学划分为以下3个阶段。

1.产品设计方法与交互设计相融

在大二上学期,产品设计专业开设有“产品设计原理基础”课程,“产品设计方法”是其中部分授课的内容,包括“市场调查”和“用户研究”。学生在基于市场调查的设计方法学习中,通过对某一系列产品进行人群细分、市场细分以及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结合这一产品的品牌形象来进行竞品分析,能够掌握产品设计方法中偏重客观因素的市场调研方法。

在基于用户研究的设计方法学习中,学生通过对某一特定人群的行为进行观察总结后,引导出有意义的改良设计,包括人物角色模板创建、任务情景模拟、故事板讲述,等等。

其中,基于用户研究的设计方法与交互设计方法有交叉重合的部分。因此,在此课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客观分析市场的产品设计方法,在偏重用户主观行为分析的方法学习上,也能为“交互设计”课程做好铺垫,达到产品设计方法到交互设计方法的自然过渡。

2.设计心理学与交互设计相融

在大二下学期,开设有“产品设计心理学”课程。本课程包括认知心理学中认知、记忆和感知等知识点,以可用性设计为典型应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产品的易学性、简化性、可视性等因素的分析,逐步深入了解用户心理模型与自然匹配的概念。

在人与产品的对话中,用户的行为所表现出的心理模型与产品本身所体现出的实际状态如何形成自然匹配,是交互设计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同时也是产品设计需要重视的问题,二者在这一知识点中出现交叉融合。因此,在此课程中,可用性设计的学习,也为“交互设计”课程中概念的理解建立基础。

3.交互设计理论基础与实践

在大三下学期,开设的“交互设计”课程,从“交互系统”、“交互目标”、“用户需求”、“用户行为”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交互理论构架。学生通过调研已有交互式产品,进行目标定位、需求确定、行为方式等阶段式分析,在理论基础上逐步明晰交互设计与产品设计的相异性。

在课程后半段,则进行卡片分类方法方面的练习,以熟悉交互界面的信息构架,结合用户行为,分析理顺用户行为逻辑,从而掌握交互产品的操作流程设计,综合学习以用户目标为导向的交互设计方法。

在这一部分教学内容中,实践辅以理论,由课程前期所积累的产品各类调研分析方法,在分析中发现问题,运用交互设计理论基础及设计方法进行问题的解决,最终以高保真用户界面的形式进行交付,模拟实际项目的设计流程,锻炼学生系统地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课程的课程设计中,教师对学生已完成的课程大作业进行深入辅导,教授除教学大纲外的交互设计相关知识点如原型设计软件的学习。原型的构建,能够使学生检验前期设计方案并进行修改完善,在合适的使用流程之上,创新性地提供用户体验流程,拓宽设计思路。在这一阶段中,采用校内与校外并行辅导模式,引入企业设计思维,加强学生与社会接轨的能力。

三、教学实践

根据产品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交互设计理论基础构架由3门课程分3个学期共同完成,沿市场调研-用户研究-用户心理模型,与自然匹配-用户行为及需求分析这一教学路线依次递进展开,实际应用将以课题项目的形式集中在交互设计课程中展开。

笔者根据我校所在地域及产品设计专业的特点,结合市场需求将教学实践沿设计背景分析-用户调研-页面架构-设计产出这一流程进行,在前期交互设计理论基础的构建上,以课题项目分阶段完成的形式进行,要求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

具体做法是将学生以4~6人进行分组,以组为单位用PPT演示进行项目汇报。整个阶段以学生设计实践为主要内容,教师辅以指导讲解。

以下将以学生“云游”项目组和学生“智能出行”项目组所完成的设计案例,对这一教学实践流程进行阐述。

1.设计背景分析

做设计之前,设计者需要确定设计什么,为什么设计。因此,在寻求痛点之前,学生应当对设计目标做出市场调研分析,包括趋势研究和竞品分析。知己亦需知彼,在这一阶段中,产品设计与交互设计具有共通性,学生可以运用已掌握的设计方法进行产品的设计背景分析。学生“云游”项目组针对目前市面旅游类APP,进行了相应的竞品分析(见图1)。

图1 旅游类APP竞品分析①

在此背景分析中,学生“云游”项目组列出了旅游业经济逐年上涨,以及使用旅游相关服务移动化的产品特点。在竞品分析中,学生“云游”项目组选取了使用量较大、用户口碑较好的五大旅游APP,分别从功能特点、界面特点、交互特点和用户反馈等4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其在“移动旅游”这一形式中各自的优缺点。

结合用户调查问卷,学生“云游”项目组总结出用户在旅游中希冀获得的国内外景点翻译、驴友攻略推荐等功能服务。学生“云游”项目组通过这一阶段的资料搜集整理形成项目的初步认知,为下一阶段的实践做好前期准备。

2.用户调研

交互设计是通过了解用户的行为和需求,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过程[3]。学生“云游”项目组通过对目标用户在不同场景中行为方式的特点分析,进行人物角色模板的创建,确定其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从而为产品功能的定位指明方向。

例如,学生“云游”项目组选取20~60岁年龄段中4个典型人物角色进行人物模板创建(见图2),将人物行为串联在旅游前、旅游中和旅游后3个连续的场景中,依次总结出目标用户“获取旅游攻略”、“地理文化介绍”、“交流评论”等显性需求,以及“约游”、“翻译”等隐性需求(见图3)。继而确定所设计APP的主要功能定位为“攻略”、“约游”、“订阅”和“发现”这4个基本功能。至此,项目已现雏形。学生“云游”项目组随着调研的深入,找出痛点并依据用户需求重新定位产品功能点,设计方案逐步明朗化。

图2 人物角色模板①

图3 隐性需求①

3.用户界面架构

经过从客观角度的市场调研和主观层面的用户研究之后,学生项目组已能够找出痛点并进行设计定位。在产品设计的流程中,学生项目组将会从形态的构思、材料的选取等方面,完成产品从概念到形式实体化的转变。而交互设计则会依据痛点的确定,将多层次的用户行为实现为符合操作逻辑的用户界面。

在这一部分中,“形式”的内涵出现相异性,人与产品的对话所呈现的形式发生变化。因此,学生项目组需要在这一阶段详细分析前期调研结果,将项目雏形逐步形成框架式结构,推敲功能与功能之间、页面与页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逻辑顺序,以设计定位点沿脉络展开,最终形成用户界面的架构。

例如,学生“云游”项目组根据设计定位将APP的主要功能与次要功能进行梳理,对应每个主要功能进行二级扩散以及入口设置,形成符合操作逻辑的用户界面架构(见图4),从深度及广度层面,对界面导航进行完善。又如,学生“智能出行”项目组为交互式公交站牌的设计,是由主屏界面引出“站点查询”和“车辆查询”两大主要功能,围绕其展开各功能操作逻辑的界面架构(见图5)。

图4 云游APP界面架构①

图5 公交站牌界面架构①

4.设计产出

(1)设计产出阶段,既包含交互设计中的原型设计,又同时需要体现设计方案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成果。原型设计是对用户界面构架直观性的视觉呈现,也是完善各功能细节并决定产品风格的重要步骤,由低保真原型设计与高保真原型设计两部分组成。

例如,在这一阶段中,要求学生“云游”项目组依据前期用户界面架构,先以线框图的形式来完成低保真原型制作作品(见图6)。在与教师交流过后,学生“云游”项目组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修改,定稿后以真实界面的形式,完成高保真视觉稿制作作品(见图7)。

图6 低保真原型①

图7 高保真视觉稿①

(2)将交互设计方案应用到产品设计的实践中,学生将产出的用户界面以物化的形式作为载体呈现,产品设计与交互设计二者又出现相融部分。

例如,学生“智能出行”项目组在交互式公交站牌的设计方案完成之后,进而结合产品设计思路设计出辅助性产品——智能公交IC卡(见图8),具备语音提示功能,可在公交卡上进行路线、车站的查询。

图8 智能公交IC卡产品展示①

同时,依据用户乘车利用碎片时间“有事可做”的心理需求,项目组给智能公交IC卡设计了部分娱乐功能,尺寸及使用方式最终以动画演示的形式进行项目汇报(见图9)。将项目的实践方案反馈到产品设计中,学生综合设计的能力大大提高,教师也达到了交互设计与产品设计从相异到相融的教学实践应有的效果。

图9 视频演示①

四、产学结合

高校的根本使命,是向社会培养和输送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4]。与企业建立合作,活跃在一线的设计师能够为师生带来适合商业规范的设计流程,并能够以成熟的设计思维,指导学生逐步提高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设计能力。

教师在交互设计课程设计的环节中,引入企业设计师的讲授,针对各组学生已完成的课题项目进行深入讲解,从企业实际设计规范的角度指导学生调整并完善各自的设计方案。同时,教师结合实际项目产出,要求学生在这一阶段运用软件进行交互原型的构建,进一步审视课题项目的合理性与创新性。

环节尾声阶段,学生以项目组为单位进行项目汇报,评分组则由企业人员与授课教师共同组成,分别从方案思路、方案表现和口头表达等方面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交流沟通的能力。

该课程设计结束后,学生将会在大四上学期进入企业进行项目的实习实训,因此这一阶段的产学结合训练,为学生从学校迈入社会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缓冲期和过渡期。

五、结语

交互设计与产品设计二者并行不悖,其相异性与相融性可分阶段体现在不同的课程中,通过课题项目的教学模式与产学结合的实践形式,以期培养具备综合性设计思维与实际设计能力的专业人才。

笔者对交互设计课程在产品设计专业中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初步探索,也将在今后的教学任务中不断总结经验而继续完善教学模式,以期构建更好的平台。

注释

① 图1至图9来源:作者所在学校产品设计专业学生课程实践作品。其中,图1、图2、图3、图4、图6、图7为2013级学生“云游”项目组张浩、周茸等课程实践作品;图5、图8、图9为2012级学生“智能出行”项目组张雪莹、王彩君等课程实践作品.

[1] 科尔科.交互设计沉思录:顶尖设计专家Jon Kolko的经验与心得:原书第2版[M].方舟,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概述14-15.

[2] 陈志刚,鲁晓波.大数据背景下信息与交互设计的变革和发展[J].包装工程,2015(8):6-9.

[3] 周飞,邓嵘,李世国.论产品交互设计中的模糊性[J].包装工程,2013(18):39-42.

[4] 刘毅.工作室体系下的交互设计教学初探:以广美交互设计工作室为例[J].装饰,2013(3):143-144.

(责任编辑 孙玉萍)

From Difference to Integration: A Study on Interaction Design Teaching

FAN Jing

(Taiyu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030008 Taiyuan)

With the high demand of interaction designer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interaction design and product design as well as their interaction in design practice.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action design courses and product design courses, and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teraction design courses and social needs, this paper explore show to carry out better personnel training and teaching practice effectively from such aspects as curricular setting, teaching practice as well as combination of production and learning. At last, this paper advocates that in order to enhance students' design capabilities, teachers should gradually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interaction design and product design in their teaching practice instead of monotonous lecturing.

interaction design;teaching practice; product design

J0-05

A

10.3963/j.issn.2095-0705.2016.06.017(0092-07)

2016-09-05

太原工业学院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提升工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4YJ40)。

樊婧,太原工业学院设计艺术系讲师。

猜你喜欢
云游项目组产品设计
Sally and Jolly’s Vlog(2):云游中国
智能产品设计
包装工程(2022年12期)2022-07-04 03:05:42
CSCO生物统计学专家委员会RWE项目组简介
Association between estradiol level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IVF cycles with single blastocyst embryo transfer
“云自习”:静心,还是云游
“云自习”:静心,还是云游
基于数字化平台的项目组管理实践
《冷·暖》
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07:52:10
《教堂之夜》
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07:51:36
云游香炷山
青年歌声(2019年3期)2019-03-16 03: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