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敏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430070
丝网版画的亲和力及其艺术表征*
张亚敏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430070
丝网版画作为一种现代艺术形式,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引入以及大众市场的旺盛需求,呈现出独具特色的艺术亲和力。丝网版画的印迹之美、艳丽的色彩使得观赏者体验到愉悦的情感,丝网版画贴近大众、融入日常生活拉近了受众的心理距离,数字技术的介入使得丝网版画创作更加自由、生动,呈现出版画艺术的时代亲和力。
丝网版画,印痕色彩;大众化;数字技术
在现代艺术日趋大众化的背景下,艺术家正积极探索具有人文关怀的艺术语境,力求打破形式上的重复守旧、保守或平庸,极力追求大众性和包容性,创造出炫彩夺目、出奇制胜的大众艺术形式,不断提升观赏者的审美品味。
在众多艺术形式中,丝网版画不仅具备其他艺术形式的共通性品质,而且还可以借助丝网版画技术,模拟出人们所熟知的油画、水粉画、丙稀画和水彩画的艺术效果。
因此,丝网版画是最能适应当今多元化观赏者需要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亲和力。
丝网印刷以其独特的网点风格被融入现代艺术创作,形成了悦目的丝网版画。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网印之痕突破了传统山水画的泼墨渲染,也跨越了油画的厚重沉着,实现了其他画种所无法实现的构想,极大地拓展了艺术的表现语言。
例如,20世纪50-60年代盛行的波普艺术(popular art),就是丝网版画艺术的上乘之作,其精美细致的图形与新奇艳丽的色彩,集中表达了画家的缜密构思。在画面安排上,抽象的线条与细腻的色彩形成鲜明对比。
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有波普艺术(popular art)代表性人物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的《玛丽莲·梦露》(见图1)、《金宝罐头汤》(见图2)等。
图1 玛丽莲·梦露[1]
图2 金宝罐头汤[2]
网点印迹是丝网版画艺术的灵魂。创作者有意识凸显网点对印痕的把握,在时间与空间、速度与力感的对立统一中,形成一种精神的、理性的、情感控制之后的人工艺术效果。
丝网版画艺术还可以利用网点间的穿插、叠印、离散等手法,产生靓丽鲜艳、墨层厚实、层次丰富的印迹效果,使作品色彩传递出简练、传神、平面化、单纯化的独特视觉传达经验,从而唤起观赏者对简约追求的认同,进而在很大程度上满足观赏者趋向于追求感性愉悦、迷恋彩色的心理需求。
丝网版画以其自身色彩多样性的艺术表现力,走在了其他绘画艺术的前面。在艺术欣赏过程中,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可以激发观赏者丰富的联想,观赏者也可以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产生积极而愉悦的情感,进一步提高观赏过程的注意力。
一般而言,感性认知对艺术欣赏与创作的影响远远大于理性认知,感性认知倾向于追求艳丽色彩、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
法国画家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曾说,“越是简单的色彩对内在情感越是发挥着巨大的作用”[3]。丝网版画每一版在印刷时呈现出的均匀、薄与透的色彩,以及柔和的渐变过渡,使得版画不断形成重叠、渐变的色彩效果,层次丰富而不杂乱[4]。
色彩变幻不仅满足了观赏者的感性需求,更容易满足观赏者内在的精神需要,在画面与观赏者之间产生审美共鸣与情感融合,如同音乐旋律无需唱词而浸染人心,色彩语言融于版画艺术之中,含蓄而委婉地释放出网印独有的色彩艺术之美,灵魂之美。
20世纪后半叶,随着美国波普艺术(popular art)将“丝网印刷植入当代艺术”观念的快速推广,丝网版画艺术逐渐被大众所广泛认知。
如今,随着丝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其选用的材料已经越来越生活化,几乎各种质材的表面均能承印丝网版画,极大地拓展了丝网艺术的材料选择范围。在现代生活中,随处可见丝网版画的印迹之美——广告灯箱、家居装饰、服饰图案等。这标志着丝网艺术的时代已悄然来临。
从发展过程而言,丝网版画正是艺术与现代技术的结合体。丝网版画制版技法灵活、丰富,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创作过程易出效果而又充满趣味性,很容易被热爱艺术的大众喜欢和接受。
实践中,丝网直接制版法运用喷洒、擦拭、描绘、网孔堵塞等方式,让创作者可以根据自我需要,制造出特殊肌理和纹样的画面。比如,油墨浸染的肌理效果(见图3),树叶纹理效果(见图4)。
图3 油墨浸染的肌理效果①
图4 树叶纹理效果②
丝网感光制版法,通过软片手绘、实物拓印、复印等方式,可以让创作者塑造出丰富的半色调层次,体现写实主义风格,再现逼真的生活场景,表现出更超强的艺术表现力。
近年来,松江丝网版画引起了文化艺术界和艺术收藏者的关注。松江丝网版画,是一群普通农民吸收了传统的民间剪纸、皮影等艺术造型手法,用具有现代审美视野的绘画语言,以鲜明、饱满的色彩,自如地表达自己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淳朴情感,充满乡村情趣的现代丝网版画作品,如陈志强的《舞龙》(见图5)。
图5 舞龙[5]
松江丝网版画其艺术表现手法与西方表现主义流派具有某种相似之处,版画作品被入选参与到柏林画展(见图6)。
图6 松江丝网版画展在柏林开幕[6]
可以说,松江丝网版画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高雅艺术与传统审美情趣完美结合的典范,更是丝网版画艺术融入大众的有力证明。
相较于其他绘画艺术形式,丝网版画创作具有可复制性、承载材料的包容性等特点,这也是丝网版画日益融入大众生活的优势所在。当前,不少文化艺术机构积极致力于开展丝网版画艺术的开发与制作,推进丝网版画融入大众生活的步伐。
在现实生活中,以艺术品复制版画、室内装饰版画等为主题的丝网版画,在营造室内夸张、古朴的氛围上,可以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有利于美化格局,形成健康和谐的人居环境[7]。
20世纪60年代,波普艺术(popular art)代表性人物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创作出了《玛丽莲·梦露》、《伊丽莎白·泰勒》、《猫王》等一系列以明星为主题的丝网版画作品,使得版画的美学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
如今,现代数字技术以及合成空间技术的应用,不仅使得原始图像迅速转化为生动的形象,而且还可以为创作者提供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因为“通过数字图像的不断搬用、锤炼和符号化,使得艺术作品从物理上和形式上变得反复无常,在原创与复制之间已经没有了观念上的区分”[8]。
毋庸置疑,数字技术手段的介入,为版画创作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艺术家们既可以选择传统的照相技术直接进行制版,也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对图像进行打散重构、滤镜特效,再进行制版。
例如,中央美术学院周吉荣先生的版画作品《城观汐景》(见图7),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该作品综合运用了看似不可能的多种数字技法,并将丝网印刷、手工特质纸浆融入一炉,营造了令人愉悦的材质与色彩完美交汇的艺术效果。
图7 城观汐景[9]
现代艺术家徐冰先生的版画装置作品《鬼打墙》(见图8),则运用现代数字技术的同时,将丝网版画的审美方式,由单纯、平面、稳定的视觉形态,发展成综合、立体和更具视觉张力的现代装置形态,赋予了版画以新的艺术形态。
图8 鬼打墙[10]
可见,数字技术手段极大地拓展了丝网版画创作的自由空间,网络技术、虚拟实境的装置互动技术,更为版画的个性化创作提供了无限可能,使丝网版画艺术更具有时代亲和力。
综上分析,丝网版画作为一种现代艺术形式,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介入以及大众市场的旺盛需求,而逐渐焕发出现代艺术魅力,并广泛融入大众日常生活之中。丝网版画以其印迹之美、贴近大众、可复制性等特征,体现出独具特色的艺术亲和力。
注释
①图3来源:学生马人杰习作.
②图4来源:学生吴霜习作.
[1] 晓言.安迪·沃霍尔:十五分钟的永恒[EB/ OL].(2013-05-24)[2016-10-13].http://www. people.com.cn/24hour/n/2013/0524/c25408-21595377.html.
[2] 佚名.沃霍尔的梦露和里希特的无名者们[EB/ OL].(2015-02-13)[2016-10-13].http://www. ilf.cn/photo/n51456.html.
[3] 亨利·马蒂斯.画家笔记:马蒂斯论创作[M].钱琮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
[4] 曾勇.色彩与印痕在丝网版画中的运用与探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2:6.
[5] 董顺琪.阳光大地:松江丝网版画作品展[EB/ OL].(2011-10-11)[2016-10-13].http://cms. shu.edu.cn/Default.aspx?tabid=11518&ctl=De tail&mid=21487&Id=80860.
[6] 松江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业务科.大美云间:上海松江丝网版画展在柏林开幕[EB/OL].(2014-11-21)[2016-10-13].http://sjwg.songjiang. gov.cn/web/ArtDetail.aspx?id=10810.
[7] 廖军.现代室内纺织装饰艺术设计新理念[J].装饰,2000(5):16-17.
[8] 夏俊龙.论现代图像技术在丝网版画中的优势[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1.
[9] 艺术中国.城观汐景:周吉荣综合材料作品展[EB/OL].(2011-08-22)[2016-10-13]. http://art.china.cn/tongzhi/2011-08/22/ content_4423895.htm.
[10] 佚名.艺术是一面诚实的镜子:专访中国艺术家徐冰[EB/OL].(2014-02-11)[2016-10-13]. http://www.mottimes.com/cht/interview_ detail.php?serial=252.
(责任编辑 孙玉萍)
Aff nity and Artistic Representation of Silk Screen Art
ZHANG Yamin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430070 Wuhan)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and the mass market demand in recent years, the silk screen art, as a modern art form in daily life, shows a unique artistic aff nity. The beauty of imprinting and the bright colors in the silk screen let the viewers to experience pleasant feelings. Closing to the masses and the integrated with the daily life, the silk screen art shortened the psychological distances with audiences. The involving of the digital technology makes the silk screen art’s creation become more free and vivid, showing the era aff nity of painting art.
screen art; Imprint color;popularization;digital technology
J227
A
10.3963/j.issn.2095-0705.2016.06.006(0034-05)
2016-11-07
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4YJA760055)。
张亚敏,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