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耶秦简所见秦统一衡制新证

2017-01-09 12:47
东方论坛 2016年6期
关键词:里耶秦简秦始皇

庄 小 霞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北京 100732)

里耶秦简所见秦统一衡制新证

庄 小 霞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北京 100732)

秦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即已逐步展开度量衡制统一,并非等到统一六国以后才开始统一度量衡制。里耶秦简简8-109+8-386既是秦统一衡制的重要物证,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度量衡发展史的重要历史文物,该简反映了秦在统一六国过程中,在新占领地即已开始统一衡制的史实。里耶秦简简8-109+8-386还为我们更加全面了解秦朝推行度量衡制统一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反映了秦地方机构如何具体开展衡制统一,即由官府传送度量衡标准器,逐县厘定。

里耶秦简;度量衡;秦权;统一

文献以及传世出土秦权量更多反映了秦兼并天下后统一度量衡制的史实。秦始皇二十六年初并天下,史载秦采取措施统一全国度量衡、文字等,“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1]《秦始皇本纪》为了统一全国度量衡制,秦始皇二十六年颁布诏书:“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嫌)疑者,皆明壹之。”[2]这篇诏书凿刻或直接浇铸于秦的标准器上,全国各地出土的大量秦权量即为实证,陕西、山西、江苏、山东、辽宁、河北、甘肃等省先后都发现了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的诏书秦权,同时这篇诏书亦制成“诏版”颁发到各地,成为秦朝推行度量衡制统一的重要历史证据。①参见商承祚《秦权使用及辨伪》(《学术研究》1965年第3期)、史树青、许青松《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及其大字诏版》(《文物》1973年第12期)、巫鸿《秦权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1979年第4期)、齐吉祥《秦度量衡的标准及其它》(《历史教学》1980年第11期)、丘光明《商鞅铜方升》(《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1年第6期)等。

然而,里耶秦简中的一条简文则更新且丰富了我们对秦统一度量衡制的认识。里耶秦简简8-109+8-386反映了秦在统一六国过程中,在新占领地即已展开统一衡制的措施,表明秦推行度量衡制统一的措施是伴随着对新占领地的征服。秦始皇二十六年颁布全国的诏书表明秦在全国推行度量衡制统一的力度,但并不是秦在全国推行度量衡制统一的开始。此外,里耶秦简简8-109+8-386还反映了秦地方机构是如何具体开展衡制统一,即由官府传送度量衡标准器,逐县厘定,简牍内容为我们更加全面了解秦朝推行度量衡制统一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笔者不揣简陋,试以里耶秦简简8-109+8-386为中心,考辨中国度量衡制史上一段被湮灭的历史,试图复原秦统一衡制历史进程中的一个片段。

2002年6月湖南里耶出土大批秦代简牍,内容极其丰富,自公布以来,研究者对里耶秦简展开了包括政治、经济、地理等各方面的研究,同时我们也有幸在里耶秦简中发现如下一枚与秦统一度量衡制历史相关的珍贵简文:

廿五年九月乙酉【朔】

曰受蓬铁权

蓬定以付迁□

九月丁亥,蓬丞章□ (8-109+8-386)[3](P64)

里耶秦简简8-109+8-386简文残断,此前并未引起研究者更多关注。该简由两枚残简拼合而成,“8-109、8-386二片茬口吻合,拼合处能复原‘蓬’字。”[3](P64)虽然简文残断,但关键字词清晰,完全可以基本复原简文的内容。为了方便讨论,不嫌文烦,下面对简文进行逐句详细考释。

廿五年九月乙酉【朔】。

廿五年,应当就是秦王政二十五年,即公元前222年。

九月乙酉【朔】,即当年九月乙酉日为初一。里耶秦简中相关简如简8-439+8-519+8-537载“廿五年九月己丑”,《校释》称“8-109+8-386记‘廿五年九月乙酉朔’,可知‘廿五年九月己丑’为当年九月五日”。[3](P149)后文又出现“九月丁亥”,“九月丁亥”即九月初三日。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平定楚国的过程,“二十三年,秦王复召王翦,彊起之,使将击荆。取陈以南至平舆,虏荆王。秦王游至郢陈。荆将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反秦于淮南。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荆,破荆军,昌平君死,项燕遂自杀。”[1]《秦始皇本纪》“二十五年,大兴兵,使王贲将,攻燕辽东,得燕王喜。还攻代,虏代王嘉。王翦遂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五月,天下大酺。”[7]《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二十五年彻底平定楚国,后一年灭掉齐国,秦最终统一天下,“二十六年,齐王建与其相后胜发兵守其西界,不通秦。秦使将军王贲从燕南攻齐,得齐王建。”[1]《秦始皇本纪》本简记载的时间“二十五年”即秦平定楚国的当年。

曰受蓬铁权 。

受,受通“授”,《说文·又部》 载“受,相付也。”[4](P160)里耶秦简简8 - 461载“受(授)命曰制”。[3](P156)

蓬,县名,属秦洞庭郡。“蓬”又见于里耶秦简简8-1558背:

□温与养隶臣获偕之蓬传,及告畜官遣之书季有□(正)

急封此。(背)[3](P358)

本简及简8-1558背中的“蓬”,《校释》均指出“似为县名。”[3](P64)蓬县,《汉书·地理志》无载,但新披露的里耶秦简第九层简9-712+9-758不仅进一步证实蓬为县名,并且“本简可证‘蓬’为洞庭郡属县之一”,[5]其简文如下:

六月壬午朔戊戌,洞庭叚守下囗听书从事。临沅下 ( 索)、门浅、零阳、上衍,各以道次传。别书临沅下洞庭都水,蓬下铁官。

皆以邮行。书到,相报;不报,追。临沅、门浅、零阳、

上衍、囗言书到,署兵曹发。/如手。道一书,以洞庭候印【行事】(正)

急报,零阳金布发,恒署丁四,

酉阳报,充署令发。

七月己未水十一刻,刻下十,都邮人□以来/□发(背)[5]

简9-712+9-758讲了洞庭郡守下发文书给临沅、(索)、门浅、零阳、上衍、蓬等地,简文中还提到迁陵、酉阳、充等县,以上所举各县除蓬县外其余都已证实为洞庭郡属县,[6]蓬县很可能也是洞庭郡属县。《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7]《百官公卿表》县设丞、尉,本简所载“蓬丞”应该就是蓬县县丞,“蓬”为县名。

考虑到秦汉文书传递方式,通常是相邻县道之间的逐次传递,如里耶秦简简5-6载“□□□而□□□□以次传”[3](P8)、简8-657载“新武陵别四道,以次传”[3](P193),《校释》说:“以次传,按文书送达方向,在相邻县道间转相递送。”[3](P9)该简后文又言铁权“蓬定”之后再交付迁陵,是否蓬县和迁陵县这两县在传递铁权时也是“以次传”?如果确实是这样的话,那么迁陵和蓬很可能就是洞庭郡内相邻两县,这里虽先存猜测,但可能性极大。

铁权,《汉书·律历志》载:“衡权者,衡,平也,权,重也,衡所以任权而均物平轻重也。”[7]《律历志》此处当指秦官府批准的标准砝码或秤锤,属于衡器,研究者习惯称之为秦权,出土秦权的材质不仅有铁,还有铜、石、陶等。[8]本简称“铁权”,表明其材质为铁。此前秦权实物多有出土,而本简所说的“铁权”,应当是秦“铁权”之名在出土简牍中首见。

秦权出土的记载,最早见于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开皇二年五月,长安民掘得秦时称权,旁有铜涂,镌铭二所;其一所曰,‘廿六年,皇帝尽屏[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凡四十字。其一所曰,‘元年,制诏丞相斯、去疾,法度量,尽始皇帝为之者,皆□[有]刻辞焉,今袭号,而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世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刻此诏,[故刻] 左,使毋疑。’凡五十八字 , 一字磨灭,现有五十七字,了了分明。”[9]近几十年来全国各地亦不断发现秦权①全国各地出土秦权的情况,参见吴连城《山西左云县出土秦权介绍》(《文物参考资料》1957年第8期)、《江苏盱眙东阳公社出土的秦权》(《文物》1965年第11期)、蒋英炬、吴文棋《山东文登发现秦代铁权》(《文物》1974第7期)、敖汉旗文化馆《敖汉旗老虎山遗址出土秦代铁权和战国铁器》(《考古》1976年第5期)、石枢砚《河北省围场县又发现两件秦代铁权》(《文物》1979年第12期)、李洪甫《赣榆发现秦代铁石权》(《文物》1987年第8期)、邓城宝《宝丰发现秦始皇诏书衡器——铁权》(《中原文物》1988年第2期)等。,“秦权出土地点,北至辽宁敖汉旗、河北围场及山西左云,东至山东海边文登,西至甘肃秦安,南至江苏盱眙,铜、铁、石、陶皆有出土。”[8]秦权实物在全国各地的出现,从一个方面反映秦平定六国后全力推行度量衡制统一的历史,而里耶秦简简8-109+8-386则第一次从出土简牍的角度提供了秦统一度量衡制的资料。

本句简文以现在所能看到的残简来看,“受蓬铁权”意为“交付给蓬县铁权”。

蓬定以付迁□ 。

蓬,即蓬县,考释见上。

定,厘定、确定。其用例再如里耶秦简简8-855“下临沅请定献枳枸程,程 已。”[3](P237)又简8-224+8-412+8-1415载:

其旁郡县与椄(接)界者毋下二县,以□为审,即令卒史主者操图诣御史,御史案雠更并,定为舆地图。有不雠、非实者,自守以下主者[3](P118)

简8-224+8-412+8-1415是讲御史核验地图,厘定、确定官方正式地图。本简中的“定”与所举例子的用法类似。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工律》规定:“县及工室听官为正衡石赢(纍)、斗用(桶)、升,毋过岁壶〈壹〉。有工者勿为正。叚(假)试即正。”[10](P43)秦律规定县以及工室所用度量衡等器具需由官府校准——“正”,每年至少一次。《秦律十八种·效律》对度量衡校准有严格的规定,规定了度量衡器具的允许误差以及对违反规定者的惩处办法:

衡石不正,十六两以上,赀官啬夫一甲;不盈十六两到八两,赀一盾。甬(桶)不正,二升以上,赀一甲;不盈二升到一升,赀一盾。[10](P69-70)

斗不正,半升以上,赀一甲;不盈半升到少半升,赀一盾。半石不正,八两以上;钧不正,四两以上;斤不正,三朱(铢)以上;半斗不正,少半升以上;参不正,六分升一以上;升不正,廿分升一以上;黄金衡羸(纍)不正,半朱(铢)【以】上,赀各一盾。[10](P70)

以上所引睡虎地秦简《效律》内容主要是讲对度量衡器的校正。如果里耶秦简简8-109+8-386该简内容是说利用铁权校正衡器,简文应该用上引睡虎地秦简所用的“正”字,而决非使用“定”字,本简使用“定”字正说明此处是厘定、确定衡制的意思。

付,交付。“迁□”,“□”简文漫漶不识处应当为“陵”,“迁□”即里耶秦简的出土地秦迁陵县。上句言及“受(授)蓬铁权”,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句逻辑,推断上句与本句应当是指交付蓬县铁权让蓬县厘定该县衡制后,蓬县再将铁权交付给迁陵县让迁陵县厘定衡制。

九月丁亥,蓬丞章□ 。

九月丁亥,《校释》 指出:“丁亥,九月三日。”[3](P64)

蓬丞章,“蓬丞”即蓬县县丞,是县级高级官吏,详见上文考释。“章”,《校释》指出:“章,人名。”[3](P64)此处简文出现的“章”应即本简中的“蓬丞”之名。

通过上面对里耶秦简简8-109+8-386的详细考辨,可大致了解该简的性质和内容。本简简文虽残断,从已释文字及语句格式,比照里耶秦简中比较完整的官文书简格式,可以判定此简应当是一件官文书。里耶秦简的出土地为秦迁陵县,本简既然出土于迁陵县,此件官文书若不是发给迁陵县的文书,就可能是由迁陵发到其他地方的文书。以目前所见残断简文来看,本简主要内容是讲秦洞庭郡的属县蓬县被交付铁权并用之厘定蓬县的衡制后,再交付给迁陵县,交付迁陵县的目的也应该是为了厘定迁陵县的衡制,简文反映的事件发生时间大致为秦王政二十五年九月的月初。

以上考述了本简简文的语词,并试对本简的内容进行了总结。本枚简虽然比较残断,所存留的文字也不算多,但本简的出土对于了解秦推行度量衡制统一有着重要意义,其历史文献价值不容忽略。

在里耶秦简简8-109+8-386发现之前,考察秦统一度量衡制的文物资料主要依据是秦权量,而其更多反映的是秦统一后开展度量衡制统一的历史,里耶秦简简8-109+8-386则为我们提供了传世文献以及出土秦代权量以外的新资料,补充完善了在秦始皇二十六年颁布统一度量衡诏书之前秦统一度量衡制的历史。里耶秦简简8-109+8-386的主要内容是讲作为秦度量衡标准器的铁权在蓬县、迁陵县之间传递,用以厘定当地新的度量衡制的史实,该简从一个角度反映了秦在新占领地统一度量衡制的历史事实。

战国时期,度量衡制混乱,各国的度量衡均有不同,衡制方面也很混乱,单位名称差别都很大。秦国所实行的衡制是以铢、两、斤、钧、石为单位,进位是二十四铢为一两,一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8]《律历志》汉承秦制,汉朝的度量衡标准继承了秦朝的规定。至于其他各诸侯国的衡制,如齐国的重量单位有金、斤、钧、镒、石、 (货)等;楚国以铢、两、斤为单位;赵国以镒为单位;东周和西周以孚为单位。[11](P115-172)

楚国是南方大国,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文化迅速发展,也产生了楚国本土的度量衡制,“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度量衡日臻完备的历史进程中,楚国的度量衡处于领先地位。”[12]楚国故地曾出土衡杆、环权、铜盘,可以组成完整的一套权衡器具,其用法可见于《墨子·经说下》记载:“衡加重于其ー旁,必捶(垂)。权重相若也相衡,则本短标长。两加焉,重相若,则标必下,标得权也。”[13](P369)即利用杠杆原理称量物体重量。出土楚铜环权据不完全统计,“总数达400余枚”[11](P127),且这些铜环权使用的时间“跨度达数百年”。[11](P133)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史·度量衡卷》所载,今天的湖南、江苏、安徽、湖北等故楚地都出土了铜环权。[11](P128-130)楚国的度量衡不仅完善而且被推行到楚国全境,使用时间跨度较长,一直使用到楚国灭亡。湖南地区楚墓曾出土大量铜环权等楚度量衡器,如建国前长沙就曾出土标有衡制内容铭文的铜环权,[14]以及战国晚期湖南沅陵第1016号楚墓出土标有衡制内容铭文的铜环权。[15]里耶秦简的出土地秦迁陵县所在地区在酉水流域,今属湖南湘西地区。从酉水顺流而下,即可到达沅水,沅陵与迁陵秦代都属洞庭郡,[6]战国末年迁陵、蓬、沅陵等故楚地实行的仍然是楚国的度量衡制。“目前从湖南境内沅水流域——溆浦、辰溪、沅陵、桃源、常德等地已发掘的大批战国晚末期楚墓资料来看,可证沅水流域的绝大部分地区直到战国末年仍掌握在楚国手中”。[15]可知沅陵地区战国末年仍属于楚国,并实行楚国的度量衡制。

里耶秦简简8-755载“今迁陵廿五年为县”[3](P217),明确指出迁陵县于秦王政二十五年才设县,“从地理位置而言,迁陵县属故楚地。”[16]因此里耶秦简的出土地迁陵县成为秦县很可能是王翦平定楚江南地后设置,如有学者已指出“故它很可能是王翦平定楚江南地后,进行政区设置的结果。”[16]《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十五年,大兴兵,使王贲将,攻燕辽东,得燕王喜。还攻代,虏代王嘉。王翦遂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五月,天下大酺。”[1]《秦始皇本纪》秦最终平定楚国应于“五月,天下大酺”之前,又里耶秦简简8-1450载:

冗佐八岁上造阳陵西就曰駋,廿五年二月辛巳初视事上衍。病署所二日。·凡尽九月不视事二日,·定视事二百一十一日。(正)

廿九年后九月辛未行计,即有论上衍。丗年

□不视事,未来。(背)[3](P217)

里耶秦简中所载上衍与迁陵都为秦洞庭郡属县,上简讲到秦王廿五年二月辛巳“冗佐八岁上造阳陵西就曰駋”“初视事上衍”,即“駋”秦王廿五年二月辛巳才开始就职治事上衍,这里的“駋”很可能是秦平定楚国江南地后才被派遣到上衍县担任官吏。再联系简8-755“今迁陵廿五年为县”,迁陵等楚地应当就是在秦平定楚江南地后被设为秦县,正式纳入秦的疆域领土,秦派遣官吏展开治理。迁陵等地原本所使用的是楚国的度量衡制,设为秦县后,官府开始在当地以秦的度量衡制来代替当地的楚国度量衡制。研究者曾指出:“作为中国早期权衡器具设计的代表之一,‘楚衡’是中国南方楚地权衡器具设计的范式,其标志特征是由衡杆、环 权、吊盘组成,完整成套,从而区别于北方权衡器具设计的 ‘秦权’范式。”[17]里耶秦简简8-109+8-386记载的“铁权”是秦所使用的衡器,以秦的衡器“铁权”厘定、确定迁陵等故楚地的衡制,这就是里耶秦简简8-109+8-386所反映的史实。

里耶秦简中出现的度量衡单位都属于秦制,如简8-218载“二石一钧八斤四两”[3](P117)、简8-254载“当为丝八斤十一两八朱(铢)”[3](P123),反映了秦的度量衡制在迁陵县已得以贯彻实施,秦推行度量衡制统一颇有功效。《史记·货殖列传》载:“楚越之地,地广人希。”[1]《货殖列传》而且秦迁陵县所在的今湘西地区,即以现代交通发展状况来讲都仍属地理位置偏远、交通欠发达地区。里耶秦简简8-109+8-386载“廿五年九月乙酉【朔】”,记载事件发生时间应当是秦王政二十五年九月,可以说,在刚刚平定不久设县的秦新领土上,百废待兴,秦即已开展统一度量衡制的措施,其推行速度可以说是非常迅速,这也足以说明秦政府对统一度量衡制的重视程度。里耶秦简简8-109+8-386官文书的性质以及其中出现的县级高级官吏“蓬丞”,反映秦在推行统一度量衡制时,地方官府强有力介入并严格执行,使得统一度量衡制的措施得以顺利实施。

1964年陕西省西安市西郊曾发现一枚秦高奴铜石权,现藏陕西省博物。该权前后两面均有铭文,共分三段,其一面的文字是阳文铸造:“三年,漆工巸,丞詘造,工隶臣,禾石,高奴。”另一面阴刻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高奴石。”在始皇诏书的后面又加刻二世元年诏书:“元年制诏丞相斯、去疾,法度量尽始皇帝为之,皆有刻辞焉。今袭号,而刻辞不称始皇帝, 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刻此诏,故刻左,使毋疑。”[18]研究者指出:

高奴,县名,据 《汉书·地理志》,属上郡,故城在今陕北延川县境。《水经注·河水注》:上郡为秦昭王三年置。如果此权是在建置上郡时,同时颁发高奴县使用的,那么权上的铭文“三年”当即秦昭王三年;不然, 便是制造于秦庄襄王三年或秦始皇三年。[18]

研究者藉此进一步指出“并可知秦统一度量衡的措施,不自秦统一六国才开始的。吕不韦的《吕氏春秋》成书于秦始皇初年,中即有“仲秋之月,一度量、平权衡,正钧石, 齐升角。” (见该书卷八《仲秋纪》 ) 亦可证明, 秦在统一六国前, 即注意统一度量衡的措施,而且形成为一种制度,故吕不韦特将其写入书中。”[18]而本文对里耶秦简简8-109+8-386的考证则从另外角度证明秦在统一六国过程中,即已开始逐步统一度量衡制。

中国古代度量衡制的统一,离不开秦推行度量衡统一制度的措施,里耶秦简所反映的就是秦统一进程中统一衡制的一段历史,也是中国古代度量衡制统一进程中的一小步。虽然本简内容残断,但正如上文考述,简文的关键点都很清楚,完全可以藉此复原这段历史。由此也可知里耶秦简简8-109+8-386重要性亦不言而喻,因为其是现今所知最早反映秦统一度量衡制历史的简牍文字。

秦统一度量衡制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对统一国家的形成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前,反映秦统一度量衡制的物质资料,主要表现为传世及出土的秦权量以及诏铭等材料,这些材料充分反映了秦统一度量衡制的历史,而里耶秦简简8-109+8-386所载“铁权”,则是秦“铁权”之名在出土简牍中首见,不仅如此,该简还反映了秦统一度量衡制过程中的一段的历史,且还反映了秦统一度量衡制规模之大推行力度之强。该简内容证明秦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已逐步开展统一衡制的措施,本枚简既是秦统一衡制的重要物证,也是研究中国度量衡发展史的重要历史文物。

秦的统一不仅是武力征服的过程,同时也是统一文化、经济制度的过程,度量衡制的统一促进了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形成,为中国古代度量衡制奠定重要基础。此前论著大都认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开始统一度量衡制,如《中国科学技术史·度量衡卷》中就称“因此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度量衡便成了当务之急。”[11](P174)这种看法也仍然是现在学界比较常见的认识,而通过对秦高奴铜石权和本文讨论的里耶秦简简8-109+8-386的研究,可知秦在统一六国前和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即已逐步推行衡制统一,并非等到平定六国后才开始统一度量衡制,只是统一六国以后,推行力度更大,颁布发行诏书明令全国废除原来各国的度量衡制,然而统一以前逐步推行度量衡制的历史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也是本文考释里耶秦简简8-109+8-386反映的秦统一衡制的意义所在。

缀合后的里耶秦简简8-109+8-386(图版根据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里耶秦简〔壹〕》,图版二八页、图版六二页,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年。)

[1]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 史树青、许青松.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及其大字诏版[J].文物,1973,(12).

[3] 陈伟主编.里耶秦简牍校释(第1卷)[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4] 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5] 游逸飞, 陈弘音.里耶秦简博物馆藏第九层简牍释文校释[EB/ OL].简帛网,2013-12-22.

[6] 庄小霞.《里耶秦简(壹)》所见秦代洞庭郡、南郡属县考[J].简帛研究二○一二[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7] 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59.

[8] 黄盛璋.历代度量衡里亩制度的演变和数值换算(续二)[J].历史教学,1983,(3).

[9] 商承祚.秦权使用及辨伪[J].学术研究,1965,(3).

[10]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11] 卢嘉锡主编.丘光明, 邱隆, 杨平.中国科学技术史·度量衡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12] 刘玉堂.楚国权衡度量略说[J].荆州师专学报,1997,(4).

[13] 孙诒让撰.孙启治点校.墨子闲诂[M].北京:中华书局,2001.

[14] 高至喜.湖南楚墓中出土的天平与法马[J].考古,1972,(4).

[15] 胡建军,夏湘军.湖南沅陵木马岭战国墓发掘简报[J].考古,1994,(8);郭伟民.湖南沅陵楚墓出土青铜砝码[J].考古,1994,(8).

[16] 唐俊峰.里耶秦简所示秦代的“见户”与“积户”[EB/OL].简帛网,2014-2-08.

[17] 程颖.“楚衡”与“秦权”——中国早期权衡器具设计的两种范式[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18] 陕西省博物馆.西安市西郊高窑村出土秦高奴铜石权[J].文物,1964,(9).

责任编辑:侯德彤

A New Study on the Unification of The System of Weights and Measures in Qin Bamboo Slips Found in Liye

ZHUANG Xiao-xia
( Institute of Histor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732, China )

In the process of absorbing the other six states, Qin had been gradually unifying the system of weights and measures instead of doing so after conquering them. The 8-109+8-386 slip of the Qin Bamboo Slips of Liye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the system of weights and measures, but is also the important historical relics for th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weights and measures in ancient China. The slips refl ect the fact that the new system of weights and measures began to be implemented in all the newly occupied territory. The 8-109+8-386 slip of the Qin Bamboo Slips of Liye gives us more important new information for our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Qin’s unifi ed the system of weights and measures, and refl ects how the local institutions of Qin carried out the system of weights and measures - the government issued the standards and the counties adopted them.

The Qin Bamboo Slips Found in Liye; weights and measures; scale and capacity measurements of the Qin Dynasty; unifi cation

文献标识码:A

1005-7110(2016)06-0009-06

2016-10-08

2014 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秦统一及其历史意义再研究”(14ZDB028)

庄小霞(1980-),女,浙江台州人,历史学博士、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里耶秦简秦始皇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里耶秦簡“遷陵以郵行洞庭”新解
受令簡和恒署書:讀《里耶秦簡(貳)》札記兩則
《里耶秦簡(貳)》校釋五則
秦始皇忆师
云梦睡虎地秦简,让秦史“活”起来
里耶秦简文字考释五则
三十六计之偷梁换柱
秦始皇拜荆条
秦简“识劫 案”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