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跨组织知识共享对项目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2017-01-09 07:17何清华杨德磊
工程管理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显性隐性建设项目

祝 军,何清华,杨德磊,罗 岚,丁 玲

(1. 同济大学 复杂工程管理研究院,上海 200092;2. 同济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092,E-mail:2004yangdelei@163.com;3. 南昌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

建设项目跨组织知识共享对项目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祝 军1,何清华2,杨德磊2,罗 岚3,丁 玲2

(1. 同济大学 复杂工程管理研究院,上海 200092;2. 同济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092,E-mail:2004yangdelei@163.com;3. 南昌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

知识共享能促进组织绩效,但现有研究缺乏其在跨组织情境中的影响效应和机理探讨。基于建设项目业主、施工方、咨询监理等参建主体的213份调查问卷,从项目整体利益出发,揭示建设项目跨组织知识共享对项目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建设项目跨组织知识共享对参建方的知识资本和项目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相对于隐性知识共享,显性知识共享对项目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大;在显性知识共享和项目绩效的关系中,参建方知识资本的3个维度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分别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而在隐性知识共享和项目绩效的关系中,仅有结构资本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建设项目;跨组织知识共享;知识资本;项目绩效

建设项目是多个参建方资源整合的结果,简单依靠有限的物质资源投入已经无法保证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如何促进多个参建主体间的跨组织知识共享来整合和利用项目组织中的知识资源已经成为影响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BIM、IPD等建筑业新技术及交付模式的出现对知识共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何清华等[1]指出,参建方之间的知识共享对处理工程建设中的突发事件具有重要作用;Bakker[2]也认为,建设项目作为临时组织,知识的共享与沉淀已经成为项目管理的战略选择之一。

既有的知识共享实证研究大多针对制造业的组织内部,建设项目中知识共享的研究主要关注如何利用IT技术和信息系统解决知识的储存和传输,或者从业主、施工或监理等特定参建企业的视角出发构建单一组织内部的知识共享体系,分析知识共享的障碍,量化业主文化、项目组织氛围、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特征等因素对特定参建主体组织内部知识共享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项目知识共享来为参建企业带来收益[3~6],忽略了项目建设中多主体间跨组织知识共享及其对项目本身的影响,具体的影响路径更是缺乏考察。因此,本文通过对建设项目多个参建主体间的截面数据收集,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跨组织知识共享对项目绩效的影响作用,并通过参建方知识资本的中介作用探讨这一影响产生的机理。

1 理论综述与假设提出

1.1 建设项目跨组织知识共享与项目绩效

知识共享是指通过共享,知识以多种形式在个体之间、群体之间和组织之间实现转移和交换[3,7]。作为组织中知识管理的关键环节,知识共享关注知识集聚、扩散的过程,以及对知识交换、应用、创造并最终在组织中形成基于知识能力的促进作用[8]。主流的学者认为知识共享的内涵应包含显性知识共享和隐性知识共享两个维度[3]。

知识共享尤其是隐性知识共享具有较高的情境依赖性[9]。作为典型的临时性组织,建设项目具有明确的时限性和高度复杂性,知识共享不仅发生在参建主体内部,同时还发生在多个参建主体间,具有跨组织特征。其中,跨组织的显性知识共享主要指多个参建方通过文档、与工作相关的工具和软件、操作规范、培训等显性手段进行的知识共享行为,隐性知识共享则指通过非正式的跨组织交流与互动及影响带动等方式进行的知识共享行为。建设项目中的跨组织知识共享可以使参建方作为拥有者和接收者获得的经验与知识呈非线性增长,促进参建方之间更快捷有效地实现知识获取,使项目的知识库进一步得到充实,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返工,提高项目绩效[8]。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H1a:建设项目中的跨组织显性知识共享显著正向影响项目绩效;

H1b:建设项目中的跨组织隐性知识共享显著正向影响项目绩效。

1.2 建设项目跨组织知识共享与参建方知识资本的形成

知识资本是对组织获得持续竞争优势有关键作用的所有知识与获取知识的能力的总和[10]。作为一种非货币的无形资源,知识资本有助于组织从个人以及组织的商业流程、系统以及关系中储存的知识进行价值创造和萃取[11]。Bontis[12]认为知识资本应包括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3个维度,是引用最多的观点。建设项目通常有明确的目标和确定的约束条件(如时间、费用和质量等)[13]。参建方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价值在于有助于在约束条件下实现项目建设目标。

建设项目中跨组织知识共享的对象是与项目建设有关的知识,而知识资本的形成和积累依赖于知识共享带来的知识流动和集聚,并更大可能地在知识共享基础上使知识的应用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沉淀[6]。如显性知识共享能够将经过优化与检验的知识以手册、指南等形式在项目组织中实现沉淀,形成人力资本,传承特有技能和经验。隐性知识共享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项目管理文化和惯例等要素,可形成结构资本[8];跨组织的隐性和显性知识共享均会带来人际交互和联络,改善和提升团队的知识构成,尤其是隐性知识共享具有超社会化和超越时空限制的特征,可以促进各组织间的信任和信誉,提高人力资本和关系资本[9,14]。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H2a:建设项目中的跨组织显性知识共享显著正向影响参建方的人力资本;

H2b:建设项目中的跨组织显性知识共享显著正向影响参建方的结构资本;

H2c:建设项目中的跨组织显性知识共享显著正向影响参建方的关系资本;

H3a:建设项目中的跨组织隐性知识共享显著正向影响参建方的人力资本;

H3b:建设项目中的跨组织隐性知识共享显著正向影响参建方的结构资本;

H3c:建设项目中的跨组织隐性知识共享显著正向影响参建方的关系资本。

1.3 建设项目参建方知识资本与项目绩效

建设项目中所有资源最终的价值体现在项目绩效的优化。建设项目的参建方包括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和咨询方等多个团队,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各参建方的技能、经验、知识、关系等知识资本的投入。有研究指出,参建方优质的人力资本能够改善项目管理水平,提高个人和整个项目的工作质量;结构资本能够促进不同参建方间、项目成员之间的沟通和技术交流,避免失误和返工,提高建设效率;关系资本则能够促进与利益相关者的互动,降低交易成本,为项目管理带来直接的收益[15]。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H4a:参建方人力资本对项目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4b:参建方结构资本对项目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4c:参建方关系资本对项目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1.4 建设项目参建方知识资本的中介效应

知识共享本身并不能直接促进建设项目的绩效改进,需要通过特定变量的传导才能实现。在建设项目情境中,于建政等[5]验证了团队创新的部分中介作用,也证实了这种间接关系的存在。结合前文分析,本研究认为,在建设项目跨组织知识共享只有通过参建方能力的改变才能对项目绩效发挥作用,而知识资本本质上是指参建方所具有的某种知识和技能以及处理问题、执行任务的能力,并能通过储存、传递和学习,使参建方的知识转化为项目可拥有和使用的资源,进而实现项目目标。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H5a:人力资本在建设项目跨组织显性知识共享与项目绩效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H5b:结构资本在建设项目跨组织显性知识共享与项目绩效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H5c:关系资本在建设项目跨组织显性知识共享与项目绩效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H5d:人力资本在建设项目跨组织隐性知识共享与项目绩效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H5e:结构资本在建设项目跨组织隐性知识共享与项目绩效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H5f:关系资本在建设项目跨组织隐性知识共享与项目绩效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1.5 研究模型的构建

结合前文的分析,本文在建设项目跨组织知识共享的两个维度对项目绩效的影响关系中引入了参建方知识资本(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关系资本)作为部分中介变量,构建了“跨组织知识共享→参建方知识资本→项目绩效”的整体理论模型(见图1),以研究跨组织知识共享两个维度对建设项目绩效的影响机制。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样本与数据收集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实证研究数据。为了保障问卷质量并尽可能提高回收率,调查问卷的发放主要采用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两种形式。在实际调查过程中,采用滚雪球式的电子问卷调研方式收集问卷;基于便利性,对正在参与或参与过上述项目的3家上海企业中的项目参建人员进行纸质问卷调研。最终收回问卷242份,剔除无效问卷之后,最终收回了有效问卷213份,有效回收率为88.02%。主要覆盖的建设项目有上海某大型知名旅游度假区酒店项目、上海西岸传媒港、山东济南高新区项目群、无锡Hello Kitty游乐园、长沙卷烟厂改造等多个代表性的建设项目,69%的项目投资规模集中在5~10亿元,工期多为1~5年,调查对象来自业主(占比29%)、承包商(占比42%)、咨询监理(占比29%)等参建主体,工作职位有项目经理(占比12%)、部门经理(占比11%)、专业主管(占比29%)和工程师(占比48%),62%的应答者工龄集中在5~20年。可以看出,样本包括了不同角色、职位、工龄的从业者,项目主要为中等规模的建设项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保证了数据收集与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图1 理论研究模型

2.2 变量测量

本研究所涉及问卷均采用李克特5级计分法,采用SPSS18.0及AMOS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初始问卷的产生均来自于具有良好信度与效度的成熟量表,并严格执行了中英文互译的程序;同时,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对上述量表进行了情境化处理,为此,作者对初始问卷进行了小样本前测,确保其情境适用性。笔者在本团队参与的上海某大型知名旅游度假园区中的两个在建酒店项目发出问卷86份,回收75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71份有效问卷。根据CITC及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结果,剔除了2个题项(知识共享),形成了包含32个题项的正式调研问卷,内在一致性分析显示,所有量表的α系数均大于0.70,可靠性较好,以下变量测量描述为最终的量表。

(1)跨组织知识共享。主要来自Bock等[3]编制的经典成熟量表,量表经过前测和修订后保留10个题项,包括显性知识共享(5个题项),隐性知识共享(5个题项)两个维度,问卷的α系数分别为0.777和0.816。

(2)参建方知识资本。采用Bontis[12]编制的经典量表,包含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关系资本3个维度,结合建设项目特征进行情境化处理后形成最终量表,共15个题项,其中,人力资本5个题项,如“本项目中的员工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结构资本6个题项,如“项目具有高效的决策机制”,关系资本4个题项,如“项目中业主和各参建方保持良好的关系”。最终问卷中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的单维度α系数分别为0.839,0.863,0.786。

(3)项目绩效。建设项目有多个利益相关方,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有不同的绩效评价,本研究基于Pinto等[16]和Tukel等[17]经典量表处理后得到基于业主方视角的项目绩效,经过前测和修订后,共7个题项,如“项目按预算或将按预算完成”,问卷的α系数为0.877。

3 数据分析

3.1 信度与效度分析

为进一步保证量表的信度,基于大样本数据使用Cronbach's α系数对测量工具再次进行信度检验。可以看出,各变量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处于0.75与0.86之间,表明在各潜变量对应的测量问题具有较好的信度,满足一致性检验的要求。

同时,KMO值为0.838,Bartlett球体检验显著性概率为0.000,利用因子分析法进行效度分析。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各变量的题项都只生成了一个因子,而且因子载荷比较理想,均大于0.5,方差解释率均接近或超过了60%,而在不相关的因子载荷则低,且没有出现交叉负载,表明变量之间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

3.2 假设检验

(1)建设项目跨组织知识共享、知识资本与项目绩效的效应检验。为了实现模型的优化,本文通过构建不同的竞争模型来对原始理论模型进行修订。首先,将知识共享作为完全中介变量,对模型进行路径分析,得到完全中介模型M1;结合原始理论模型M2的分析结果,将路径系数不显著的潜变量之间的路径关系删除,得到修正模型M3。图2显示了M1、M2、M3中各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对各个模型进行验证分析,验证结果见表1。3个整体模型的拟合度各项指数均在可接受范围,而M3的各项拟合指数均优于其他两个模型,因此,本文将图2的M3作为最终理论模型。

表1 结构模型的拟合结果比较

根据图2的M3可知,显性知识共享对参建方知识资本的3个方面均有显著的正向关系(p<0.001),路径系数α分别为0.626,0.616,0.670,因此,假设H2a,H2b和H2c得到了验证;而隐性知识共享仅对参建方的结构资本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p<0.01),路径系数为α=0.309,因此,假设H3b得到了验证,而H3a和H3c没有得到验证,应予拒绝。项目知识资本的3个维度均对项目绩效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影响关系分别为α=0.030,p<0.05;α=0.099,p <0.05;α=0.640,p <0.01,支持了假设H4a,H4b,H4c。

(2)知识资本的中介效应检验。由于自变量与中介变量均是多维度构念,为了深入分析参建方知识资本的中介效应,本研究分别构建了跨组织知识共享—项目绩效模型M4,跨组织知识共享—参建方知识资本关系模型M5和参建方知识资本—项目绩效效应模型M6,对3个竞争模型按照前文步骤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见表1,3个模型拟合程度良好。各个模型的路径系数见图3。

图3 建设项目跨组织知识共享、参建方知识资本与项目绩效的维度关系模型

M4显示,显性知识共享和隐性知识共享与项目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β=0.368,p<0.01;β=0.170,p <0.05),验证了假设H1和H2;M5显示,显性知识共享与知识资本的3个维度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β=0.163,p <0.05;β=0.486,p <0.05;β=0.590,p<0.01);M6显示,参建方知识资本的3个维度与项目绩效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β=0.119,p <0.05;β=0.226,p <0.05;β =0.605,p <0.01);放入中介变量知识资本之后,知识共享与项目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M2:α=0.018,p <0.05;α=0.054,p <0.05)仍然显著,但明显变小,因此,结果满足中介变量应具备的条件,验证了参建方知识资本的部分中介作用。

从变量不同维度的情况来看,M6显示,参建方知识资本3个维度均与项目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知识资本在跨组织知识共享的两个维度上所起的中介作用并不相同。M5显示,在隐性知识共享维度上,由于隐性知识共享与人力资本和关系资本之间的关系不显著,这与图2的结论一致,因此,人力资本和关系资本在隐性知识共享与项目绩效的关系中未能起到中介作用,假设H5d和H5f应当拒绝;同时,隐性知识共享仅与结构资本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结构资本在隐性知识共享和项目绩效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支持了假设H5e。根据图2和图3,显性知识共享、参建方知识资本的3个维度和项目绩效彼此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因此,在显性知识共享和项目绩效的关系中,知识资本的3个维度均起部分中介作用,支持了假设H5a,H5b和H5c。

4 研究结论

(1)本研究得出了与企业研究不同的结果,打开了建设项目情境中跨组织知识共享影响项目绩效的黑箱,更加准确地揭示了在具有突出时限性和复杂性的临时情境中跨组织知识共享的积极作用和发生路径,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企业管理中隐性知识共享的同时通过知识资本的3个维度影响组织绩效,而显性知识共享仅通过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影响绩效[7,17]。而建设项目中跨组织知识共享同样通过参建方知识资本的部分中介作用对项目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具体路径在不同维度上表现不同。其中,在显性知识共享与项目绩效的关系中,参建方知识资本的3个维度均发挥了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但在隐性知识共享和项目绩效的关系中仅有结构资本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这是由于跨组织的隐性知识共享有利于项目建设过程中技术与技能的交流和提高,易于实现技术方面的突破,如新专利、新施工工艺的产生等,从而形成参建方的结构资本,提高项目绩效。

(2)建设项目中跨组织显性知识共享对项目绩效的提升作用大于隐性知识共享,这在建设项目情境中间接验证了企业中的研究成果,扩展了知识共享相关理论的使用边界。企业中的研究成果显示,显性知识共享对易于量化的财务绩效有更加显著的影响,隐性知识共享则对日常管理中的运作绩效影响更大[8]。而建设项目中非正式沟通的大量存在使得组织间非正式的隐性知识共享具有突出的自组织特征[19]。调研中不少被访者也表示,建设项目组织内部具有隐性知识自动集聚特点。项目绩效要求参建主体需要在约定的时间内不突破预算的情况下保证有效的项目交付,相当于企业中的财务绩效,而项目的时限性和复杂性则使得参建主体间非正式的隐性知识共享对项目建设的促进作用难以识别和量化,这决定了隐性知识共享的效果难以在正式的、侧重效率导向的项目绩效中得到体现。而显性知识共享一般属于正式考核体系,易于识别,效果易于体现。这结论与企业中的结果是一致的。

(3)建设项目跨组织知识共享在有助于提高项目绩效的同时,对参建方知识资本的3个维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有助于参建方知识资本的增加。其中,隐性知识共享对知识资本的形成作用远低于显性知识,这主要由于隐性知识是无形的,通过非正式沟通实现共享,可以提升参建方的技能水平、口碑等长期有效软实力,建设项目的临时性使其作用难以得到呈现,而显性知识属于正式的共享范畴,易于实现有形的短期易见成效的知识沉淀,从而快速形成知识资本。这也说明,在实践中,尤其是我国当前的行业形势下,参建方应放下成见,努力营造利益相关方之间的良好关系,以开放共赢的态度积极与其他参建方之间加强交流和互动,在实现项目绩效改进的基础上实现自身长远利益的提升。

5 结语

本文探讨了建设项目中跨组织知识共享与项目绩效的影响和机理,对参建方知识资本的不同维度在两种知识共享和项目绩效关系中的部分中介作用进行了深入探析。然而,参建方知识资本的部分中介作用反映了建设项目情境中跨组织知识共享促进项目绩效的过程中还存在其他未探明的路径,在后续的研究中需要展开进一步的探索,寻找新的中介变量来充分揭示跨组织知识共享与项目绩效之间的关系。此外,鉴于研究重点不同,本文在分析时未考虑变量不同维度之间的交互效应,这些效应还有待进一步的验证。

[1] 何清华,罗 岚.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群管理协同与组织集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2] Bakker R M.Taking stock of temporary organizational form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2010,12(4):466-486.

[3] Bock G W,Zmud R W,Kim Y G.Behavioral intention formation in knowledge sharing:Examining the roles of extrinsic motivators,social-psychological forces,and organizational climate[J].MIS Quarterly,2005,29(1):87-111.

[4] 陈郁青,陈建民.建设工程监理企业内部知识共享机制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6):84-87.

[5] 于建政,汪克夷.项目知识共享体系的构建与测量[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1):94-97.

[6] Mueller J.Formal and Informal Practices of Knowledge Sharing Between Project Teams and Enacte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J].Project Management Journal,2015,46(1):53-68.

[7] McAdam R,Moffett S,Peng J.Knowledge sharing in Chinese service organizations:a multi case cultural perspective[J].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12,16(1):129-147.

[8] Wang Z,Wang N,Liang H.Knowledge sharing,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firm performance[J].Management decision,2014,52(2):230-258.

[9] 郑作龙,张庆普.隐性知识超社会化共享路径与机理研究——知识属性挖掘与共享案例及事例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35(11):48-56.

[10] Nahapiet J,Ghoshal S.Social capital,intellectual capital,and the organizational advantag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8,23(2):242-266.

[11] Zharinova A G.Concept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commercialization management[J].Actual Problems of Economics/Aktual'niProblemiEkonomìki,2011,121(7).

[12] Bontis N.Intellectual capital:an exploratory study that develops measures and models[J].Management Decision,1998,36(2):63-76.

[13] 丁士昭.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4] Al-Omari Z H,Al-ShakiO T,Ahmad M S,et al.Knowledge Growth Measurement and Formulation for Enhancing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Capital[J].Journal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2014,5(3):616-632.

[15] Lu W M,Wang W K,Kweh Q L.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performance in the Chinese life insurance industry[J].Omega,2014,42(1):65-74.

[16] Pinto J.K.,Slevin D.P.& English B.Trust in Projects: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Owner/Contractor Relationship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9,27(6):638-648.

[17] Tukel O.I.& Rom W.O.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Project Evaluation Criteri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2001,21(3):400-416.

[18] 陈晓红,雷井生.中小企业绩效与知识资本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09(1):97-106.

[19] 韩 蓉,林润辉.基于自组织临界性理论的知识创新涌现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35(4):74-79.

Mechanism Between Inter-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Sharing and Project Performance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

ZHU Jun1,HE Qing-hua2,YANG De-lei2,LUO Lan3,DING Ling2
(1. Research Institute of Complex Engineering& Management,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2.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E-mail:2004yangdelei@163.com;3.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31,China)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clarify the mechanism between inter-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sharing and project performance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which has not been analyzed before. Based on 213 questionnaires among clients,constructors and supervis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sharing and project performance was explored from project benefit perspective. Results showed that inter-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sharing has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project performance;Compared with tacit knowledge sharing,explicit knowledge sharing has higher positive influence. Three dimensions of agents' intellectual capital act as partial mediator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licit knowledge sharing and performance,b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cit knowledge sharing and performance is partly mediated only by structural capital.

construction projects;inter-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sharing;intellectual capital;project performance

F284

A

1674-8859(2016)06-089-06

10.13991/j.cnki.jem.2016.06.017

祝 军(1972-),男,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建设项目管理与知识共享;

何清华(1971-),男,教授,研究方向:复杂建设项目管理;

杨德磊(1982-),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设项目组织管理;

罗 岚(1986-),女,讲师,研究方向:项目复杂性;

丁 玲(1989-),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设项目组织管理。

2016-09-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71390523).

猜你喜欢
显性隐性建设项目
基于环保竣工验收对建设项目环评的分析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推动工程建设项目“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
家族发作性睡病伴性染色体显性遗传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