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章喜 张广君
(暨南大学,广州 510630)
城镇化、收入分配与进口贸易
陈章喜 张广君
(暨南大学,广州 510630)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平台,影响着个人收入水平的变动及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化,从而对进口贸易规模及结构产生影响。本文通过VAR模型的构建、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图,对城镇化发展影响个人收入分配差距、个人收入分配差距影响中国进口贸易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发展对个人收入分配差距具有长期、相互的影响作用,个人收入分配差距变化对进口贸易增长具有正态效应。应采取相应措施,通过个人收入分配媒介,发挥城镇化对进口贸易的刺激效能。
城镇化 个人收入分配差距 进口贸易 VAR模型
出口贸易推动一国经济增长已成为经济学的经典定论。实际上,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同等重要,进口贸易作用发挥得好也能促进一国的经济增长。依据世界银行数据测算,20世纪60年代,全球进口贸易依存度 (进口与GDP之比)平均值仅为12.44%,到20世纪70年代,全球进口贸易依存度为16.23%,而上世纪80年代已上升为19.22%,90年代为20.72%,人类进入21世纪初以来的11年间又上升为26.39%。半个世纪以来,全球进口贸易的依存度一直处于稳定上升趋势之中,增长态势极其明显。目前,全世界进口贸易规模已超过全球GDP的1/4以上,表明世界范围内,进口贸易为经济增长提供了越来越充足的动力基础,全球经济增长与进口贸易的关联度不断加大,程度在不断加深。
在世界进口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世界各国的城镇化进程也在稳步推进中,城镇化对进口贸易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城镇化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形成驱动能量,是构筑经济发展与结构转换战略平台的主体途径之一,也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取向,因而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由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14年的54.77%,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城镇化水平整体上得到提高。根据2014年12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14》,中国的进口贸易总额已经达到4.16万亿美元,成为世界进口贸易大国。在中国向进口贸易大国的推进过程中,城镇化是影响中国进口贸易发展的重要经济参数。研究城镇化对进口贸易的影响,对于推动中国进口贸易的发展步伐,并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其理论与实践意义不可低估。
由于进口贸易的发展与个人收入水平息息相关,因此,本研究基于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视角,沿着城镇化的发展——个人收入分配——进口贸易这条主线展开分析,试图清晰揭示城镇化元素对进口贸易的影响作用,从而在理论的意义上,拓宽了城镇化元素影响进口贸易的研究视野。
1.1 城镇化发展影响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研究
国内外关于城镇化发展对个人收入分配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镇化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城镇化发展对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影响两个方面:(1)城镇化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刘易斯 (Lewis,1954)[1]认为,在健全的市场、自由的竞争环境下,即使农民收入和城市居民收入存在一定差距,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也会流向城市,收入差距也将趋于合理。但如果在市场经济起步阶段,欠完善的制度会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Lipton(1977)[2]则从政策偏向和政府干预的角度出发,发现在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政府采取的价格、外贸、投资和税收等带有城市偏向的经济政策,会使社会经济的增长极度不平衡,从而导致城乡差距逐步拉大。蔡武 (2012)[3]通过构建城乡分割下的简单二元经济模型,运用SVAR动态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对城乡不均等呈正相关,从长期来看扩大了城乡收入的不均等。张东阳和彭志远 (2013)[4]利用我国1978~2011年的数据,研究了城镇化、对外开放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在短期内,城镇化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而在长期来看,则会稍微扩大城乡收入差距。(2)城镇化发展对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郭军华 (2009)[5]对我国30个省、市、地区的城市化发展和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长期均衡关系,运用阈值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研究,在长期的相对均衡关系的基础上,指出城市化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效果取决于城镇收入差距本身的水平,而并非简单地归结为促进或者抑制的关系。张英洪 (2011)[6]认为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中存在着静态与动态两种形态的 “二元结构”,前者指计划经济体制下户籍制度对农民与市民的区分,而后者是指在城镇化过程中基于人口流动对本地居民和外地居民的区分,并依据后者建立起了本地人与外来居民两种制度体系,以居民是否持有本地户口为界线实行福利分配,导致了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
1.2 个人收入分配对进口贸易影响的研究
国内外关于个人收入分配对进口贸易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内部收入分配对进口贸易的影响、区域间收入分配对进口贸易的影响、区域内收入分配对进口贸易的影响3个方面: (1)国内收入分配对进口贸易的影响。就收入弹性来说,奢侈品大于必需品的情况下,高收入者的消费必然偏向奢侈品,低收入者偏向必需品的消费习惯必将导致一国国内的收入分配影响进口商品的结构。Dalgin、Mitra和 Trindade(2008)[7]通过构建引力模型验证出国内的收入分配不平等会对必需品和奢侈品进口贸易的影响。得出结论:如果进口国存在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现象,将使得其进口对必需品的需求下降,对奢侈品的需求上升。(2)区域间收入分配对进口贸易的影响。文洋 (2012)[8]认为中国各省市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导致进口总额减少,尤其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这种现象更加明显:“各地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会同时减少从OECD国家和非OECD国家的进口,但对从非OECD国家进口的减少作用更大”。具体而言,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加大会增加奢侈品进口,且商品来源国经济发展程度越高,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对其奢侈品进口量的影响越大;(3)区域内收入分配对进口贸易的影响。赵锦春(2013)[9]认为在平均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收入分配不平等对中国进口需求存在显著影响,国内经济发展落后地区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加剧会抑制进口需求,而国内经济发达地区收入分配不平等加剧则会促进进口需求。
1.3 城镇化发展与进口贸易关联的研究
国内外关于城镇化发展与进口贸易关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城镇化发展对进口贸易的直接影响、进口贸易对城镇化的影响两方面:(1)城镇化发展对进口贸易的直接影响。腾宇杰 (2014)[10]通过建立VAR模型,验证了城镇化水平的变化是贸易总额变化的Granger原因,并提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改善中国的贸易顺差的观点。(2)进口贸易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王家庭 (2005)[11]基于开放条件下工业化内生决定的城市化模型,通过工业化将国际贸易与城市化发生联系,研究表明国际贸易是推动中国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的重要因素。章元、万广华 (2013)[12]基于亚洲发展中国家1993~2010年的面板数据,通过研究表明城市化水平与国际贸易负相关,但是谷物贸易与城市化正相关,非谷物贸易与城市化水平负相关。发展中国家在保障粮食生产和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采取适当的进口粮食政策,以此来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检索发现,学术界关于城镇化对进口贸易影响的研究,基本上是利用相关统计数据,对城镇化影响进口贸易进行直接分析,研究视角较为单一,且缺乏有力的理论论证。故此,本文选取以个人收入分配为媒介元素的新视角,探索城镇化发展对进口贸易的影响机制,力图为国家推进进口贸易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撑。
2.1 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轨迹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根据城镇化率的增长速度不同,我们将这段时期的城镇化分为3个阶段: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在初级阶段,小城市及城镇的发展受到重视,年均城镇化率增量小于1%,主要包括六五、七五和八五 (计划或规划)时期;当城镇化发展到中级阶段时,更强调大中城市的发展、甚至致力于打造特大城市,一时间大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年均城镇化率增量超过1%,包括九五、十五时期,但进入十一五时期,大城市出现基础设施相对短缺,交通、环境、户籍问题等 “城市病”,城镇化率有所下降;2010年之后,中国城镇化发展思路问题得到中央的重视,要求从以前粗放的 “土地城镇化”调整为 “人的城镇化”,提出了发展 “城市群”的必要性,强调大城市周围的卫星城镇的辅助功能,即不仅追求量的增长,也更加关注城镇的深度化发展——经济、人口、空间和生活方式的城镇化共同协调发展,城镇化率以每年超过1%的增量增长[13](图1)。
图1 中国城镇化率的发展变动 (1978~2014)
2.2 个人收入分配变动
个人收入分配情况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关系经济发展的质量和社会的稳定,而基尼系数是表现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情况的重要指标。由于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存在争议,至今没有一个权威官方的统计数据,所以本文将从城乡收入差距和城镇收入差距两个方面来表现个人收入分配的情况。
根据 《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本文以1978年为基期 (即1978年价格指数=100)来对城镇人口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口纯收入 (图2)进行测算,得出城乡收入差距之比 (图3)。
图2 中国城乡个人收入变动情况 (2000~2013)
图3 中国城乡个人收入比变动情况 (2000~2013)
由图2和图3可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5年的4283元增加到2013年增长到2013年的26955元,年均增长率为10.8%;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577元增加到8895元,年均增长率也达到10.2%。由此可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是,2000年之前,城乡收入比都在3∶1以下,并且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到2001年以后,城乡收入比突破3∶1,并且在2007年、2008年、2009年达到顶峰,城乡收入比分别为3.33∶1、3.31∶1、3.33∶1,2010年后有所下降,但均未低于3∶1。
图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类 (2000~2013)
图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 (2000~2013)
根据图4和图5的数据,2000~2013年,低收入户、中等收入户和高收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呈上升趋势,分别从2000年的3132元、5897.9元和 11299元,增加至 2013年的 11433.7元、24518.3元和 56389.5元,分别增长了 2.65倍、3.16倍和3.99倍,虽然各自增加的倍数相差不大,但是这3种收入群体的收入差距却逐渐拉开了距离。特别是低收入户和高收入户的收入差距,从2000年开始逐年增加,低收入户2013年的人均可支配的收入只相当于高收入户2000年的收入水平,而高收入户2013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低收入户多44955.8元,是低收入户的近5倍。
2.3 中国进口贸易的发展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迅猛,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从 1990~2013年,中国商品进口额从2574.4亿元增长到121037.5亿元,年均增速为19.5%,而服务贸易进口额也从1995年的246亿美元增长至2013年的3291亿美元,增长量超过13倍。自中国加入WTO后,进口贸易进入了飞速增长期,到2013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58168.9亿元。
图6 中国进口贸易发展趋势 (1990~2013)
总体而言,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发展,个人收入分配情况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先增加后缩减的趋势,而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和中国的进口贸易大体处于上升趋势。
3.1 城镇化发展影响个人收入分配的理论机制
3.1.1 城镇化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 “二元经济结构”论和倒U假说
根据刘易斯 (Lewis,1954)在 《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的理论,发展中国家存在“二元经济结构”,即农业经济体系和城市现代工业体系共存。在农业经济体系中存在边际生产率为零的剩余劳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能够使二元经济结构逐步消减。库兹涅兹的 《经济发展与收入不平等》一文中,在刘易斯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倒U假说,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城市化发展初期,农村中具有较高技能或者积累较多的资本进入城市,提高城市的边际生产率,拉开了和农村收入的差距;第二阶段:由于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逐渐转移到城市,边际生产力即劳动报酬逐渐提高,为农村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提供了发展空间,也间接促进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
3.1.2 城镇化发展对城镇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城市内部 “二元经济结构”论
起初,理论界对城镇化发展影响个人收入差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乡收入差距上,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镇内部的以身份差别为基础的制度因素和社会因素造成了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现象,从而形成城市内部二元经济结构。这种二元经济结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农村劳动力在向城镇转移后,由于户籍等因素无法获得与当地居民同等的社会福利保障,形成了农民工与城镇居民的 “城市二元经济结构”;(2)由于市场经济制度还未完善,城市经济建设受到政府行政干预、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垄断等影响,劳动力的流动被限制,大多数职业技能较低的劳动者、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劳动力等难以获得进入国有企业或垄断企业的的工作机会,而只能在收入水平较低的私有企业工作;国有企业和垄断企业依靠先天禀赋优势,在缺乏竞争和监督的环境下,获得 “超额”收益,从而导致这些企业内的员工享受较高的收入水平、社会保障以及其他福利待遇[14]。
3.2 个人收入分配影响进口贸易的理论机制
3.2.1 非位似偏好理论在贸易理论中的运用
非位似偏好,表示对不同类型的商品而言,需求增加的比例与收入增加的比例往往不一致。因而,在非位似偏好下,收入分配是需求结构的重要决定因素。这与传统的偏好理论形成鲜明的对比。
图7 非位似偏好理论图
如图7所示,E*是收入扩展曲线,X和Y分别表示为奢侈品和必需品的需求量,当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时,会更加偏好奢侈品的消费,CD是一条人均收入水平下的消费预算线,当每个居民的收入都相等时,G点便是消费支出点。重新分配收入,消费支出点将沿着CD向上移动,Y与X的消费之比也随之提高,所以收入分配与收入都会对奢侈品和必需品的消费量造成影响。(1)在收入分配极端不公平的情况下,假如人们的收入仅在A点或B点,那么人均消费支出点将位于AB与CD的交点F;(2)在收入分配绝对公平的情况下,人均消费支出点位于G点;(3)在一般情况下,人们的收入在AB之间,则Y与X的消费点将位于图7中的阴影部分。
3.2.2 个人收入分配对进口贸易的影响机制
根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原理,高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于中低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当社会中高收入阶层收入占比较大,中低收入阶层收入占比较小时,社会平均消费倾向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占比相应提高,社会平均消费倾向增加,即需求增加,从而促进进口。而在不同地区,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作用不同,Adam等 (2011)指出,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让高收入国家或地区的低收入阶层居民的偏好由高质量贸易品转向国外低质量的差异化贸易品,因而,高收入国家中的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会增加对低质量进口品的消费;在低收入国家中,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会减少低收入阶层居民对国外高质量贸易品的进口需求。因此,收入水平一定,收入差距越大,我国经济落后地区的进口需求越少,相反,经济发达地区的进口需求会越大。
4.1 变量选取、数据说明和模型构建
4.1.1 变量选取
被解释变量:个人收入分配差距 (泰尔指数ti)、进口贸易额 (imp)。解释变量:城镇化率(urb)、个人收入分配差距 (泰尔指数ti)。分别建立城镇化 (urb)和个人收入分配差距 (泰尔指数ti)、个人收入分配差距 (泰尔指数ti)和进口贸易额 (imp)之间的VAR模型。
4.1.2 数据说明
本文选取的数据来源于历年的 《国家统计年鉴》。城镇化率 (urb)指城镇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值;个人收入分配差距以泰尔指数 (ti)为指标,通过该指数衡量实现各收入群体组内差距和组建差距对总收入差距的贡献程度。泰尔指数能够比较及时发现上层收入水平和底层收入水平的变化,所以是衡量个人收入分配差距较合适的指标,其中1995~2011年的数据来自彭定赟、陈玮仪 (2014)[16],2012~2013年通过泰尔指数的计算公式算出。
4.1.3 模型构建
为探讨城镇化发展与个人收入分配差距、个人收入分配差距与中国进口贸易之间的动态关系,本文采用向量自回归 (VAR)模型测定随机扰动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影响。VAR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
其中:Yt是内生变量,Xt是外生变量,A1,A2,…,Ap和B1,B2,…,Br是待估参数矩阵,内生变量Y和外生变量X分别有p和r阶滞后期,εt是随机扰动项。若滞后期p和r足够大,则完整地反映模型的动态特征,但滞后期越长,自由度越少,因此,在滞后期与自由度之间寻求一种均衡状态。下文将以VAR模型为基础,利用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对城镇化率与个人收入分配差距、个人收入分配差距与进口贸易额的动态效应进行分析[17]。
4.2 实证分析过程
4.2.1 平稳性检验 (见表1)
表1 城镇化率、个人收入分配差距和进口贸易额的平稳性检验
4.2.2 Granger因果检验
(1)城镇化率与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因果检验 (见表2)
表2 城镇化率与个人收入分配差距序列之间的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续表
根据表2的检验结果可知,LnURB不是LnTI的格兰杰原因,在滞后3期和滞后4期的概率是7.4%和2.1%,说明在10%、5%的显著水平下是拒绝原假设的,即城镇化是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并且城镇化的发展在长期会影响个人收入分配情况。LnTI不是LnURB的格兰杰原因在滞后4期的概率是8.7%,在10%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这表明个人收入分配差距在长期也会影响城镇化水平。可见,一方面,我国城镇化进程会导致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另一方面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也是城镇化水平提高的原因,起到推动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总体来看,城镇化的发展与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相互影响效应中,城镇化发展对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效应更为明显。
(2)个人收入分配与进口贸易额的因果检验(见表3)
表3 个人收入分配差距与进口贸易额序列之间的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表3的检验结果表明:滞后1期,LnTI不是LnIMP的格兰杰原因的P值为5.9%,在10%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说明在短期内,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是进口贸易额的格兰杰原因,即对进口贸易产生影响;而滞后期 2~4期,LnTI不是LnIMP的格兰杰原因的P值都在10%以上,没有充分理由说明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是进口贸易的格兰杰原因;相反,在滞后3、4期,LnIMP不是LnTI的格兰杰原因的P值分别为2.8%和5.1%,说明进口贸易在长期会对个人收入分配差距起到反向作用。综上所述,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短期内会对进口贸易产生一定影响,但长期来看不是构成进口贸易额增长的原因。
(3)脉冲响应图
脉冲响应用于衡量来自随机扰动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对内生变量当前和未来取值的影响。依据城镇化率与个人收入分配差距、个人收入分配差距与进口贸易之间的关系,建立脉冲响应函数,得到脉冲响应图。如图8所示,城镇化的发展对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冲击效应较为复杂,前2年为正效应,但比较微弱,从第3年之后,则表现为负效应,且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并没有达到顶峰,这说明城镇化的发展对个人收入分配差距具有双重作用:在短期内城镇化的发展会增大个人收入分配的差距,而在长期来看,个人收入分配的差距会伴随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而缩小。与图9不同的是,个人收入分配差距对进口贸易的冲击效应一直是正向效应,并且在第6期达到顶峰,冲击效应最大,第7期之后,正向效应有所下降,这与中国进口贸易总额的增长趋势也比较吻合。
图8 城镇化率对个人收入分配差距冲击的脉冲响应
图9 个人收入分配差距对进口贸易额冲击的脉冲响应
单纯从统计数据上来看,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对进口贸易具有正向作用。但如果以个人收入分配差距为影响媒介,我们还可以导出更多新的结论:(1)城镇化的发展对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存在长期、相互性。一方面,城镇化进程会导致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另一方面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也是城镇化水平提高的原因,起到推动城镇化发展的作用。在城镇化的发展与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相互影响效应中,城镇化发展对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效应更为明显。 (2)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化对进口贸易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当个人收入分配差距处于扩大阶段的时候,这个阶段主要是城镇高收入阶层的财富迅速膨胀,根据消费理论,个人收入的增加可能对必需品消费产生的影响不大,但是对奢侈品或其他本国未生产的消费品的需求会大大增加,这便加大了本国对奢侈品或其他国外商品的进口,从而扩大进口贸易;当个人收入分配差距处于缩小阶段的时候,这个阶段主要表现在低收入阶层的减少和中等收入阶层的增加,这样会增加社会的平均消费倾向,能够消费得起进口商品的人越来越多,消费意愿越来越大,这样也会扩大进口贸易。
为了充分发挥城镇化对中国进口贸易的推动效能,加快中国城镇化与进口贸易的健康有序发展,中国政府可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1)发挥城镇化对进口贸易规模的推动效应。改革开放30多年来,虽然城镇化率和中国进出口贸易同步快速增长,但由于长期以来倚重和强调出口贸易,中国的出口额始终大于进口额,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减速阶段,外需增长空间比以往小了,只强调出口贸易增长已不足以改善经济增长的潜在条件,需要把进口贸易作为供给管理的重要手段,发挥进口贸易改善经济增长潜在条件的积极作用,这是中国经济增长结构性减速阶段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因此,推动中国城镇化进程,对于进口贸易规模扩大、扭转中国贸易顺差的局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发挥城镇化对进口贸易结构的调整效应。进口贸易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正向联动效应,经济增长越趋于强劲时,对生产要素、消费品、服务产品的数量及品种的需求就越多,而本国生产要素、消费品、服务产品的供给能力和结构会显得相对不足或不匹配,需要通过进口贸易数量与结构性的供给补充,从而导致进口结构变化强度的增大。特别是先进资本品、技术、服务的大量进口,能直接有助于经济增长的效率改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大。长期以来,中国进口贸易结构不合理,带来许多经济与社会问题,推动中国城镇化进程,显然有利于进口贸易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加速经济成长。
(3)发挥城镇化对进口贸易质素的刺激效应。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观察,进口贸易应兼顾进口贸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作用,进口贸易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以及进口贸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进口贸易应遵循外贸发展的内在规律,合理处理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之间的内在关系,实现进口贸易长期、持续、稳定、健康的增长,取得持续扩大的国际分工利益,实现产业升级和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中国城镇化发展,在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前提下,对进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刺激效应不可低估。
[1]Lewis.W.A..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 Labour[J].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tudies,1954:139~191
[2]Lipton,M.Why Poor people Stay Poor:A Study of Urban Bias in World Development[M].London:Temple Smith,1977
[3]蔡武.非农就业、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不均等 [J].产经评论,2012,(3):107~113
[4]张东阳,彭志远.城镇化、对外开放与城乡收入差距 [J].区域金融研究,2013,(10):81~88
[5]郭军华.中国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阈值效应——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11):23~39
[6]张英洪.统筹城乡发展重在破除双重二元结构 [J].中国乡村发现,2011,(1):101~103
[7]M.Dalgin,V.Trindade,D.Mitra.Inequality,Nonhomothetic Preferences,and Trade:A Gravity Approach[J].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2008,74(3):747~774
[8]文洋.收入分配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D].天津:南开大学,2012
[9]赵锦春.收入分配与进口需求——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门限回归分析 [J].国际贸易问题,2013,(8):13~24
[10]滕宇杰.中国城镇化水平与进出口贸易相关性分析 [J].中国物价,2014,(2):47~50
[11]王家庭.国际贸易与城市化的相关性及其贡献的计量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5,27(5):65~69
[12]章元,万广华.国际贸易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来自亚洲的证据 [J].中国社会科学,2013,(11):65~84
[13]王少杰.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 [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4
[14]羊勇.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动态研究——基于1995~2012年数据的VAR模型实证分析 [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
[15]徐君,张娜,王育红.国外城镇化建设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 [J].工业技术经济,2014,(4):137~142
[16]彭定赟,陈玮仪.基于消费差距泰尔指数的收入分配研究 [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2):30~37
[17]程开明,李金昌.城市偏向、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及动态分析 [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7):116~125
China Urbanization,Income Inequality and Import Trade
Chen Zhangxi Zhang Guangjun
(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0,China)
Urbanization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platform for China's sustained economic development,affecting the variation of individual income and the income inequality,and thus has an impact on the scale and structure of import trade.By VAR model,Granger Causality Testand Impulse Diagram,we trying to analyze the impactof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income inequality and find outhow that inequality affecting Chinese import trade.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developmentof China's urbanization has a long-term andmutual influence function,and the variation of the income inequality has a normal effect on import trade.So we should takemeasures tomake China's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stimulates import trade,bymedium of the income inequality.
urbanization;income inequality;import trade;VARmodel
10.3969/j.issn.1004-910X.2016.01.016
F061.5
A
(责任编辑:王 平)
2015—09—22
广东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东产业发展与粤港澳区域合作研究中心资助。
陈章喜,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广东产业发展与粤港澳区域合作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经济。张广君,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