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脂肪源对红罗非鱼稚鱼生长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2017-01-08 11:57姚锦金
饲料工业 2017年4期
关键词:稚鱼鱼油罗非鱼

■陈 涛 杨 艳 卢 航 姚锦金

(南宁学院,广西南宁 530200)

鱼油中含有大量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脂肪酸EPA和DHA[1],是配合饲料理想的脂肪源,但随着鱼油价格不断攀升,加之世界鱼油产量逐年降低,在配合饲料中全部添加鱼油已是不太合理的选择,所以水产行业急需鱼油的替代品来降低饲料成本[2-3]。

关于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油脂对鱼体生长及生理指标影响的研究已经很多,如鲤鱼[4]、异育银鲫[5]、泥鳅[6]、吉富罗非鱼[2-3]、奥尼罗非鱼[7]等,但还未见饲料中添加不同油脂对红罗非鱼稚鱼生长及肌肉脂肪酸组成影响的研究。本研究分别选用猪油、豆油和鱼油作为脂肪酸,以红罗非鱼为研究对象,分析饲料中添加不同油脂对红罗非鱼稚鱼生长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红罗非鱼稚鱼饲料中的适宜脂肪源组合,为其人工饲料配方的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鱼及饲养

试验用红罗非鱼稚鱼购自广西水产引育种中心,鱼体健康、活动力强,平均体长(3.05±0.21)cm,平均体质量(0.56±0.04)g。选择体质量基本一致的健康稚鱼1 80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3个重复。

本试验共60 d。试验鱼到目的地后先暂养6 d,饥饿24 h,然后移到室外水泥池(1.2 m×2.7 m×0.8 m)中进行饲养,水泥池上方安装铁棚防雨防晒。每个池子为一个试验组,用自制隔网将每个池子分成三部分,即每组的三个重复,每个重复放150尾鱼。每天投喂饲料两次,分别为8:00和18:00,试验初期每天的投喂量为鱼体重的4%左右,中段投喂量以投喂20 min内吃完为宜。试验期间平均水温29~32℃,DO(6.05±0.35)mg/l,pH值(7.1±0.5),NH3-N(0.05±0.03)mg/l。

1.2 试验饲料

试验日粮分四组,以鱼粉、菜粕、豆粕、α-淀粉、面粉为基础料,添加一定量的胆碱、复合维生素、复合矿物质、磷酸二氢钙、食盐和黏合剂等,最后加入不同油脂配制而成,四组饲料的油脂添加量分别为1组纯猪油(4%)、2组纯豆油(4%)、3组豆油(2%)+鱼油(2%)、4组纯鱼油(4%),不设对照组。饲料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饲料制作:混合好基础料、添加剂和油脂后,加水搅成团状,放入颗粒饲料机制成条状饲料(直径约1~2 mm),放入恒温箱中60℃经8 h烘干,然后制成长约2 mm左右的颗粒饲料,于0℃冰柜密封保存。

1.3 取样与测定

1.3.1 生长指标及鱼体营养成分的测定

试验结束后,计算存活率、鱼体增重率、饲料系数、肥满度和肝体比。同时测定肌肉中的水分、粗蛋白(凯氏定氮仪)、粗脂肪(索氏抽提法)及粗灰分(马弗炉高温灼烧)含量。

存活率(%)=100×终末尾数/初始尾数;

增重率(%)=100×(末均重-初均重)/初均重;

肥满度(%)=100×体重/体长3;

饲料系数=摄食饲料总量/(末重-初重);

肝体比(%)=100×肝重/体重。

表1 试验饲料组成及营养水平(%)

1.3.2 脂肪酸组成的测定

试验鱼肌肉取样1~2 g,剪碎,加5 ml Folch液于研钵中研磨组织样。转至圆底烧瓶,再加约15 ml Folch液,55℃水浴锅中回流2~2.5 h。过滤残渣,其余液体转至25 ml容量瓶并定容,取10 ml试样放入小圆瓶中,以氮气吹干,肌肉中的脂质会附着于瓶底,加入2 ml氢氧化钾甲醇溶液(0.5 mol/l),充氮气,于50℃水浴锅中振摇约3 min,直至油珠消失,冷却,加2 ml三氟化硼乙醚溶液(10%),轻轻混匀后充氮气,于50℃水浴锅中静置3 min,冷却后加2 ml的正庚烷,充分振荡后静置5 min,用20~25 ml饱和食盐水淋洗上层清液。取上清液置于1 ml EP管中,同时加少量无水硫酸钠。上层清液进行气相色谱分析肌肉组织脂肪酸种类及相对含量。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鱼体脂肪酸组成。使用美国Sigma公司的脂肪酸甲酯标准品(纯度98%以上)。色谱条件:澳大利亚SGE公司的BPX70石英毛细管柱(60 m×0.25 mm),采用程序升温,220~240 ℃;汽化室和FID温度290℃;气体流速:载气为氮气,流速60 ml/min,H260 ml/min,空气 600 ml/min,尾吹气50 ml/min;检测器为氢离子火焰检测器;进样量l μl,分流比100∶1。标准品对照并结合ECLT值对照定性,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饲料中脂肪酸组成的测定方法与肌肉中脂肪酸的测定方法相同。

1.4 数据处理

原始试验数据录入Excel表格初步整理,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试验结果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Duncan's法多重比较分析平均数的差异显著性(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油脂饲料对红罗非鱼稚鱼生长的影响(见表2)

表2 不同油脂饲料对红罗非鱼稚鱼生长指标的影响

由表2可见,各试验组间鱼体初重和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红罗非鱼末均体重和增重率均以2组最高,3组次之,2、3组显著高于1组(P<0.05)。饲料系数以1组最高(1.46),并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各组鱼肥满度以1组最低(1.42%),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肝体比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 不同油脂饲料对红罗非鱼稚鱼鱼体营养成分的影响(见表3)

表3 不同油脂饲料对红罗非鱼稚鱼鱼体营养成分的影响(%)

由表3可知,鱼体肌肉各营养成分在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2组水分最高,3组水分最低;肌肉脂肪含量以2组最高(3.87%),1组最低(3.19%);肌肉蛋白则是4组最高,3组次之,1组最低;肌肉灰分含量2组最高,3组最低。

2.3 不同油脂饲料对红罗非鱼稚鱼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见表4与表5)

表4 各组饲料的脂肪酸组成

2.3.1 红罗非鱼稚鱼饲料和组织中脂肪酸组成的相关性

由表4可知,在红罗非鱼稚鱼肌肉组织中共检测到了15种脂肪酸,各试验组鱼体的肌肉组织中,大类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均是∑SFA>∑MUFA>∑PUFA>∑HUFA(仅4组肌肉中是∑MUFA>∑SFA>∑PUFA>∑HUFA)。C16:0是相对含量最高的SFA,而C18∶1n9是含量最高的MUFA,C18∶2n6是主要的PUFA(4组的主要的PUFA是C18∶2n6和C22∶6n3),主要的HUFA是C22∶6n3。

由表4和表5可知,各组鱼体脂肪酸组成和饲料脂肪酸组成有很大的相关性。1组饲料中的SFA和MUFA相对含量均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UFA和HUFA相对含量均明显低于其它各组,而1组红罗非鱼肌肉组织中的SFA和MUFA相对含量亦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PUFA和HUFA相对含量亦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鱼油组饲料中的HUFA相对含量最高,而鱼油组红罗非鱼肌肉中的HUFA相对含量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鱼油组饲料中的EPA与DHA含量最高,鱼油组红罗非鱼肌肉中的EPA与DHA含量亦达最高,即随着饲料中EPA和DHA的升高,红罗非鱼肌肉组织中的EPA和DHA也升高。除鱼油组饲料外,各组饲料的n-3/n-6均小于1,而鱼油组红罗非鱼鱼体的n-3/n-6大于1,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其他各组均小于1)。

2.3.2 红罗非鱼饲料和组织中脂肪酸组成的差异性

鱼体肌肉组织中的脂肪酸大类与饲料中的相比,肌肉组织中的SFA、MUFA相对含量高于相应饲料中SFA、MUFA的相对含量,各组红罗非鱼肌肉中的C16∶0、C18∶1n9相对含量均比饲料中的高,C20∶0含量则均低于相应的饲料组。

表5 不同油脂各饲料组红罗非鱼稚鱼肌肉脂肪酸组成

各组鱼体肌肉组织中的PUFA相对含量低于相应饲料中PUFA的相对含量,其中肌肉组织中C18∶2n6的相对含量均比饲料中的低。

值得注意的是,各组鱼体肌肉中C22∶6n3(DHA)相对含量均比相应饲料中C22∶6n3的相对含量高,而3、4两组的C20∶5n3(EPA)的相对含量均比相应饲料中的低,可能是因为C20∶5n3在向C22∶6n3转化。2.3.3 红罗非鱼饲料和肌肉组织中各种脂肪酸相对含量的比较

比较各组红罗非鱼肌肉的脂肪酸相对含量,发现3组的C14∶0含量最高(3.05%),并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C16∶0含量在各组中差异不显著,1组最高(29.01%);C16∶1n7则是4组最高(4.88%),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2组最低(1.03%),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5),1、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C18∶0含量则是1组最高(13.19%),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4组最低,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5),2、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C18∶1n9则是1组最高(40.36%),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C18∶2n6为2组最高(21.75%),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3组显著高于1、4组(P<0.05),1、4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C18∶3n3为2、3组显著高于1组(P<0.05),4组未检测到;C20∶4n6为1组(0.52%)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5),其他三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C20∶5n3在1组中未检测到,4组显著高于2、3组(P<0.05),3组显著高于2组(P<0.05);C22∶6n3在四个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4组最高(13.28%)、3组次之(6.85%)、2组第三(1.77%)、1组最低(0.36%)。

比较大类脂肪酸,∑SFA、∑MUFA以1组最高,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PUFA以1组最低,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5);∑HUFA及∑n-3 PUFA在四组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4组最高,3组次之,2组第三,1组最低;∑n-6 PUFA则以2组最高(22.98%),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3组次之,显著高于1、4组(P<0.05);n-3/n-6在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4组最高,1组最低。

3 讨论

3.1 不同油脂对红罗非鱼稚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研究表明,不同油脂对鱼类生长产生的各种影响主要源于这些油脂的脂肪酸组成不同,而不同鱼类对同一种油脂的消化吸收能力也不同[7]。雍文岳[8]报道,亚油酸是罗非鱼的必需脂肪酸之一,添加富含亚油酸的植物油更有利于罗非鱼生长。李新等[9]对于吉富罗非鱼的油脂营养研究亦表明,以植物油特别是菜籽油或豆油为脂肪源饲喂罗非鱼,能提高罗非鱼的生长指标,同时不影响其机体健康。宋益贞等[3]的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鸡油能提高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及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成本。本试验中,各组红罗非鱼肝体比差异不显著,其中1组最高,可能是猪油增加了肝脏负担,导致肝脏变化;2组及3混合组红罗非鱼的增重率显著高于1组(P<0.05);饲料系数则是1组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鱼体肥满度则是1组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5),而2组最高,表明2组红罗非鱼的生长性能显著高于1组和4组(P<0.05),鱼体健康状况也较好,说明以豆油替代鱼油有利于红罗非鱼的生长。这可能跟大豆油中富含淡水鱼类所必需的C18∶2n6和C18∶3n3,能够满足鱼类对必需脂肪酸的需要有关。本试验中3组红罗非鱼也表现出比较好的生长状况,这可能是因为3组鱼体各种脂肪酸比例相对均衡,更有利于红罗非鱼的生长。

对于其他品种鱼类的研究结果也说明了豆油对鱼类生长的促进作用[10-12]。国内学者中,刘玮等[13]在草鱼稚鱼饲料中分别添加相同含量的鱼肝油、豆油、菜油、猪油、混合油等进行饲喂试验,结果表明鱼肝油和混合油组草鱼生长性能最好,豆油和猪油组其次,菜油组最差。成永旭等[14]采用不同油脂饲喂草鱼,认为在增重率方面豆油脂源好于猪油脂源,可能是豆油基本上能满足草鱼对必需脂肪酸的需求。王吉桥等[15]报道以豆油作为脂肪源饲喂七彩神仙鱼时获得最高的鱼体特定生长率。

3.2 不同油脂对红罗非鱼稚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本试验表明,不同油脂对红罗非鱼稚鱼肌肉营养成分均没有影响。红罗非鱼稚鱼肌肉粗脂肪含量以2组最高,4组其次,1组最低,这与成永旭等[14]的研究结果刚好相反,成永旭研究得出猪油组草鱼肌肉脂肪含量最高,可能是鱼的不同种类所致;与冯健等[16]的试验结果一致,冯健等以豆油为脂肪源饲养的太平洋鲑肌肉脂肪含量稍高于以鱼油为脂肪源的肌脂含量,但无显著差异。王骥腾等[17]用大豆油、鱼油、菜籽油和亚麻油配制的饲料饲喂军曹鱼幼鱼,经分析得出,鱼油组军曹鱼的腹肌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3个植物油组。本试验中,红罗非鱼稚鱼肌肉粗蛋白含量则是1组稍低于其他三组,4组最高,3组次之,可能是鱼油中丰富的必需脂肪酸提高了饲料营养价值,促进了蛋白质积累,有利于鱼体生长。肌肉灰分含量以3组最低,2组最高。

3.3 不同油脂对红罗非鱼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3.3.1 红罗非鱼稚鱼肌肉脂肪酸组成和饲料脂肪酸组成之间的相关性

鱼体获取必需脂肪酸的重要途径是从饲料脂肪中摄取,所以饲料中脂肪酸的组成一定会对鱼体脂肪酸组成产生影响,即鱼体脂肪酸组成能反映出饲料脂肪酸组成[18-20]。本试验的结果也说明了这一点,如随着饲料中大类脂肪酸MUFA、HUFA及各类脂肪酸EPA、DHA、C16∶0、C18∶1n9、C18∶2n6和C18∶3n3等相对含量的升高,红罗非鱼肌肉组织中相同种类的脂肪酸其含量也相应地升高。鱼体中C18:0及SFA的相对含量虽然不是完全随着饲料的变化而变化,但变化的大体趋势相同。

3.3.2 红罗非鱼稚鱼肌肉脂肪酸组成和饲料脂肪酸组成之间的差异性

本试验中,鱼体肌肉中的大类脂肪酸与饲料相比,其SFA、MUFA相对含量高于相应饲料,这与刘飞[21]的结果略有不同,刘飞使用不同油脂饲料饲喂黄颡鱼,结果表明,鱼体肌肉中的SFA相对含量低于饲料,而MUFA含量则高于饲料,认为黄颡鱼有将SFA去饱和并转化成MUFA的能力,而红罗非鱼可能不具备这种转化饱和脂肪酸的能力。

王利华等[22]研究,C18∶2n6和C18∶3n3分别是n6和n3系列脂肪酸的前体,在体内经碳链延长及去饱和过程,能转化成其它PUFA。本试验中红罗非鱼肌肉中C18∶2n6及C18∶3n3的相对含量均比饲料中的低,而肌肉DHA的含量比饲料高,可能也发生了类似的转化;至于各组鱼体肌肉DHA相对含量高于相应饲料,而EPA的相对含量低于相应饲料,可能是因为红罗非鱼肌肉中的EPA在向DHA转化。

3.3.3 各组红罗非鱼稚鱼肌肉中脂肪酸组成的比较

综合各项生长指标,发现2组红罗非鱼稚鱼生长性能最好,3组其次,这可能跟2、3组饲料中富含C18:2n6和C18∶3n3有关,相应的2、3组鱼体肌肉中亦富含C18∶2n6和C18∶3n3,尤其是肌肉的C18∶2n6相对含量高达14.49%~21.75%,显著高于1、4组。有研究表明,n-6 PUFA其实是罗非鱼正常生长、繁殖所必需的脂肪酸[23-25],而当饲料中同时也添加C18∶3n-3时,则罗非鱼对C18∶2n-6的需求量下降[26]。3、4组红罗非鱼稚鱼肌肉中富含EPA及DHA,其生长性能比1组强,但没有2组好,说明富含HUFA的饲料可能对鱼体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富含PUFA的饲料更能促进鱼体的生长。实质上罗非鱼对n-6 PUFA脂肪酸的需求量远大于n-3 PUFA[24]。关勇[27]用n-3/n-6为0.30、0.40、0.50、0.60的饲料饲喂吉富罗非鱼,认为吉富罗非鱼饲料中最适n-3/n-6水平为0.50。本试验中各组红罗非鱼稚鱼其n-3/n-6范围为0.06~1.60,其中1组最低,达0.06,4组最高,为1.60,都不是罗非鱼对n-3/n-6的最适宜要求,只有生长性能较好的2、3组鱼的n-3/n-6分别为0.19和0.74,比较接近0.5的水平。

猜你喜欢
稚鱼鱼油罗非鱼
基于广义加性模型的天津近海鱼卵、仔稚鱼群落结构研究
云南盘仔稚鱼口吸盘发育*
众说纷纭话“鱼油”
罗非鱼养殖模式
众说纷纭话“鱼油”
贸易战,罗非鱼首当其冲!面临众多不利因素,昔日的王者罗非鱼还能打一场翻身战吗?
罗非鱼 年总产量全国第三位
中海海洋耕鱼油全产业链
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仔稚鱼种类组成及分布特征
微胶囊鱼油蛋黄酱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