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洁
摘 要: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学校迫于升学压力,不断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进行语文教学,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基于此,本文从情感教学的角度出发,对现有语文教学现状进行了解和分析,并提出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情感教学 教学有效性
情感教学法让学生及教师参与其中,增强彼此间的情感纽带的牢固性,让师生之间更信任,在情感的互动中,学生之间增进了友谊。情感教学法赋有交际性,情感是交际的工具,也是互动的载体,完成情感需要参与者之间良好的沟通。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指出学生在学习中的错误,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语文。
一、初中语文情感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情感教学局限化
在现在的中学语文情感教学中,依靠教师进行讲课的方式仍是主流,在这种方式下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将文本情感只是简单地叙述出来,或写在黑板上,然后向学生讲解,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不好,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其次,情感教学质量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教学课堂设计,一些教师思想过于刻板,课前备课内容繁杂,过于依赖教师教材,导致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想象空间较少,不能充分发挥思维潜力,使情感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情感教学过于被动
教师在语文情境教学方面存在被动性。在语文情境教学方面,受所处环境的影响,部分教师不能在语文课堂中采用对话式教学,为学生创造情感环境,加上教育资源的限制,没有开发语文情感教学相关资源的获取渠道,致使语文资源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中学语文情感教学的开展。最后,一些教师在语文教学方面,普遍存在成绩第一的观念,让语文情感教学成为浪费时间的一种教学方式,不被看重。这些原因,导致语文教师在情感教学上存在较强的被动性,普及度不高。
二、情感教学中进行语感教育的措施
(一)设定契合情感教学方式
以初中语文阅读为例,很多学生对文章一知半解,甚至读完一无所获的事例比比皆是,因为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是为了分数而阅读,对作者的处境和心境毫不关心,导致一种死阅读的出现。为了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境教学,让学生真正融入角色,体会角色。教师可进行角色设置。学生对文章不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作者描述的时代和画面缺乏概念,导致阅读混乱和疲倦。也可加入音乐。音乐是对文章的有力烘托,在古代乐府诗词就是演唱所用的歌词,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进行配乐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比如在进行朱自清《背影》教学时,教师可以寻找《父亲》的配乐,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在音乐的衬托下,学生对那种诗中的情感更深入地进行体会,进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感受,有利于其语感的强化。
其次,情感教学法得到教师和学生的喜爱,是因为它能够在学习的同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情感活动要注意多样化的要求,教师们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多设计和融入一些有创意的教学内容。由于当代学生接触面广泛,教师要在情感教学上投其所好,就必须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得到学生的肯定,达到情感教学法的最佳效果。保持这种有效性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保障语文教学持久性的最佳手段。
(二)情感教学注重开放与灵活
情感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尤其重视开放性与灵活性,情感教学可以用于某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可以用于某个活动的详细过程,也可以用于某一单元的归纳总结。开放性让教师在实际运用这一教学模式时不受限制,可自行根据教学需要及学生的情况编写贴合实际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思维的开放与灵活,体现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在编制时通常会结合所学教材,按照教学内容的不同,从情感层面,着重指引学生通过正确的学习方法理解与消化知识,帮助学生独立预习新知识,有利于准确掌握课堂知识。其次,如何团结这些学生参与并完成情感教学内容,就成为教师设计课件的关键,应尽量设计能引起每个学生都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参与进来,在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气氛中共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共同进步的学习目的。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情感教学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熟练掌握大纲内容,与实际相结合,更注重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合理规划情感教学内容。在不断的学习中摸索,在摸索中创新,在创新中求更长远地发展,才能成功完成教学任务。要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确定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课堂的生成点。教学风格朴实一点,双基训练扎实一点,教学容量厚实一点,学生思维活跃一点,教学方式灵活一点。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冯文达.谈谈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和感悟[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8).
[3]李志清.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活动设计策略[J].语文建设,2012(7).
[4]韩克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互动教学初探.考试,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