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铭钊
近年来,“深度课改”“后课改时代”“重构课堂”“重构学习”逐渐成为基础教育学校课程改革的热门词汇。课堂文化逐渐从规范走向规格,课程体系逐渐从精密走向精致,合作探究逐渐从有序走向有效,学习动力逐渐从自主走向自觉……课程改革已然走向深水区和攻坚地。随着课程改革和中考、高考改革深入发展,我省基础教育学校面临着诸多困惑和挑战。学校到底应该选择怎样的发展方向?建构怎样的发展模式?又该采用怎样的科学教育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充分领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对课程改革和中考、高考改革的要求,更好把握学校内涵发展方向与路径方法,创设科学教育方式以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显得尤其重要。
11月19日至20日,由省教育研究院、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主办,广东教育杂志社、广东音像教材出版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协办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发展专题研讨会”在广州召开。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考试中心原主任戴家干,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院长汤贞敏与来自全省各地的教育教学研究机构负责人、中小学校长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共400多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会议主题:深化课程改革,彰显基础教育学校办学特色
汤贞敏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基础教育学校已从以解决办学条件为主的外延式发展转向以提升教育质量为主的内涵式发展新阶段,需要以深化课程改革、健全课程体系为核心来不断彰显自身的办学特色优势和品位价值;基础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办学活动需要充分领会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符合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这对校长团队新形势下提升课程领导力和治校理政水平提出了许多新挑战。
汤贞敏强调,基础教育学校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特色发展和内涵发展,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优质的课程教学资源。要注重提高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建设能力,注重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注重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及其管理深度融合,注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形成合力。汤贞敏还指出,面对目前思想理论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层出不穷的时代,在选择或开发办学资源及课程教学资源方面,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采取切实有效的路径方法,突出开发利用专业性强的权威的课程教学资源,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精彩观点:聚焦“内涵发展”,描绘基础教育事业美丽图景
会上,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戴家干、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研究员柳夕浪、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教学处处长莫景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主编杨九诠、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赵琦、省教育研究院正处级干部李文郁等专家学者围绕“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发展”主题,与全体与会者就“新形势下基础教育学校发展方向与发展模式创新问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与评价体系建设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育人模式改革问题”等展开深入研讨。大家认为,要在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任务、举措办法、标准规范的基础上,尊重科学,遵循规律,大力提升学校改革发展的思想理论水平,创新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改革教育方式和育人模式,切实推动课程建设,让学校特色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
(完整的人)一要有好身体,能做事。再有成就的人也是从零开始,而身体就是零前面的“一”;二要有能力,会做事,这是成家立业的必要资本;三要有人品,做好事,它决定了将来能否成就事业。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空白。四要有高雅的审美情趣,做事有品位。体智德美相互关联,协调发展。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研究员 柳夕浪
教育哲学关注的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而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体现在教育方针中,进而体现在作为教育核心的课程的培养目标中,“怎样培养人”涉及怎样办学、管理、教学、评价等,从课程的角度看,体现在落实培养目标即课程总目标的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中。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正处级干部 李文郁
情境学习,是学习者全面发展的教育机会。探究学习、团队合作、社会参与、自我认知等等,俱在其中。……学习者必须“真正进入到真实情境”。假的或不充分的情境,只是一道“真人秀”式的“应用题”,是传统学习的一种“变式”,没有甚至不允许学习者与情境中不确定性因素开展互动。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版主编 杨九诠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国华为本次研讨会作了总结发言。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