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辰昕
随着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在全球形成浪潮,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将社会责任培训纳入到员工培训中。然而,对于这个新的培训种类,很多企业都不知从何下手。员工往往觉得社会责任听上去既缥缈又理论,离自己每天的工作十万八千里,对工作的帮助和价值也不立竿见影,所以心不甘情不愿,最后的结果常常是台上填鸭式的讲授和台下神游四海的员工。由此,社会责任培训对员工来说不仅不能有效提升意识和能力,反而成为了挤占工作时间但收获寥寥的一个负担和任务,劳心劳力却最终劳民伤财。
为什么原本良好的初衷在落实的时候完全成了另一个模样?究其原因,是企业在社会责任培训设计和安排时往往凭主观判断,认为员工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上级要求什么就培训什么,培训对象和培训方式一刀切,而没有考虑到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真正需要了解哪些社会责任知识、希望提升哪些履责能力、喜欢参与什么形式的培训。这样设计出来的培训如同鸡肋,员工自然感觉无趣。培训一结束,任务也就完成了,并没有对工作产生太大的帮助和价值。
内容:按需定制,传授方法论
每个层级、每个专业部门职责范围和权限不同、面临的问题不同、直接接触的利益相关方不同、诉求和所需能力也不同,如何真实地了解这些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社会责任培训,是提升社会责任培训价值是重要起点。因此,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深入一线开展调研,针对社会责任培训内容脱离实际工作、太理论、形式单一等问题设计具有岗位针对性的社会责任培训体系。
社会责任培训内容除了安排必要的基础知识讲解外,还结合了大量现实案例,让听上去“高高在上”的社会责任理念更接地气。同时,依托实战演练,以供电公司实际遇到的问题为例,请参与培训的员工分组讨论,找到解决方法,让员工切实体验社会责任理念如何能帮助他们提升工作效率、化解工作中可能遭遇的矛盾和风险,获得令各方满意的效果。由此,通过方法论的教授,推动员工主动转换视角,尝试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解决工作中个性化的问题,提升培训的“含金量”。
时机:抓住员工企业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每年的新员工入职集中在9月份。为了让新员工更快地融入企业文化、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规范,公司会为新员工开展为期2-3个月的培训。这段时间正是新员工形成企业价值观、培养工作思维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在传统技能和知识培训的基础上增加了社会责任相关课程,帮助这些刚从青春校园走出来的新员工们建立履责的第一印象,形成责任认同,拓展利益相关方视角,在白纸上打上责任的“底色”。
方式:让听众变成内训师
我们发现,员工之间的知识分享和经验分享往往更容易被接受、具有更持久的影响力。一方面,由于长期共事,员工彼此间建立了亲近感和信任感;另一方面,员工对自身专业工作更熟悉,也了解或面临过类似的问题,更容易互相理解并发现核心问题。
因此,我们提出了“内训师”的培训方式,即培养一批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解较深入、应用较有感悟和心得的员工,提升他们的授课能力,让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向更多的员工传递社会责任理念和方法,从听众变为传播人。这一方法的应用,不但能提升培训的可持续性、增强内训师自身的水平和能力,还通过感同身受的经历分享和现身说法的方法展现进一步提高了员工对培训的接受度,发挥培训的价值。
希望未来的企业社会责任培训能不再被员工视为负担,而成为员工心动并乐于行动的“香饽饽”,让培训真正成为员工能力发展的助推器。
编辑|王秋蓉 qiurong.wang@wtoguid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