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识字教学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2017-01-06 13:32吴善虎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词串编者苏教版

吴善虎

学校举行“五四”杯青年教师赛课活动,其中一位年轻教师上的是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5》。她的教学步骤大致是这样的。

1.自由练读课文中的词串。

2.检查学生自由练读情况:先后出示带拼音和去掉拼音的词串进行认读、正音,运用了指名读、领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在检查认读的过程中还穿插提问:“台”字加偏旁是什么字,“梅”字偏旁是什么等。

3.分行教学课文中的词串,教学时通过出示与词串相关的配图、儿歌、视频、音频等课件辅助教学,同时针对每一行词串又设计了填空练习:

教夏天、台风、雷雨时设计的填空是: 夏天到了, 刮起了( ),下起了( )。

教桃子、梅子、西瓜时设计的填空是:夏姐姐给我们送来了一些好吃的( ),有酸酸的( ),甜甜的( )和( )。

教蝈蝈、青蛙、知了时设计的填空是:( )的蝈蝈在( )。( )的青蛙在( )。( )的知了在( )。

教葵花、茉莉、荷花时设计的填空是:金黄的( )向着太阳笑,雪白的( )散发出( ),粉红的( )上站立着小蜻蜓。

为上这节课,教师做了精心的准备,无论是课堂教学语言还是课件的制作,其教学思路总体上是清晰的,从课堂来看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但笔者听后总感觉这节课缺了点什么,方向上偏了点角度。缺什么?缺的是集中识字怎么看不到老师教学生写字。偏什么?偏的是集中识字需要这样的语用开发吗?

课后,笔者翻阅了老师们手头的教案参考书,发现书中的教案关于集中识字进行类似填空的“语用”开发比比皆是,又上网搜索,发现网上的许多教案也大同小异。如此看来,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关于集中识字到底应该怎么教,值得探讨。

一、集中识字要准确把握编者的意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关于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部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1]。这句话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多出了“教科书编者”几个字,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教材编写者的意图。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集中识字采用的是韵语识字的编写方法,即围绕一定的主题编写,读来朗朗上口,如同一首元曲小令。教材主编张庆先生说:“韵语识字,从声音上说,和谐顺畅,读来上口,听来悦耳;从内容上说,连类而及,容易联想,容易记忆。教师在教学时,要在借助图帮助学生理解字(词)义的基础上,让他们熟读成诵。如果当成过去的‘看图学词学句来教,就难以发挥韵语识字的优势了。”[2]教材常务编委钱锡铭先生也强调苏教版教材的集中识字,不是单纯地让学生认识几个字,而是创设了一幅幅生动的场景,努力让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中愉快地识字,并且受到美的熏陶[3]。这就是编者的意图,十分明确。教学中,我们应当重视并充分地将编者的意图体现出来。那么,以编者的意图来审视一下《识字5》的教学,教师显然没有准确把握编者的意图,而只是在初读时认读了词串,纠正了字音,没有让我们感受到词串语音上的和谐顺畅,上口悦耳,更不要说“熟读成诵”了。尽管教师提供了丰富的音频、视频等课件,这些课件的确也创设了“优美的意境”,但是教师的目的并不是用来识字而是为了完成自己关于“语用”的开发设计。

二、集中识字要突出识字的教学重点

集中识字的目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快更多地让学生认识和掌握更多的汉字,为今后的读写打下坚实的基础。苏教版教材为了进一步提高集中识字教学的效率,借鉴传统识字教学的方法采用韵文识字的编写方法。

通常大家认为识字教学要让学生达到“会读、会认、会写、会用”的“四会”要求,笔者以为还应该在“四会”的要求上增加“会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即达到“五会”的要求。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当围绕“五会”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开展教学活动,不能在识字教学的基本要求没有达成前就去忙“语用”、忙“审美”等等。以上《识字5》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认读并读准字音是达成识字教学目标的正确举措,但是直到下课教师也没有拿出专门的时间来指导学生好好地书写汉字,而是迫不及待地出示教师精心设计的填空让学生进行“语用”训练。出发点好,但方法不当。

苏教版教材关于集中识字的编写理念提出“一专多能”的要求,“一专”在前,“多能”在后,这“一专”指的正是“识字”,做好了“识字”才能顾及其他,不可本末倒置、轻重不分。

三、集中识字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集中识字需要学生识记的生字比较多,识记的难度相对比较大,而低年级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主导,抽象思维不够发达,以机械记忆为主,意义记忆为辅。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能显著提高集中识字教学的效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是要先教学重要的内容,而不要在课前谈话、新课导入等环节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在《识字5》的教学中,教师运用自由读、指名读、领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识记生字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课堂观察看学生的积极性较高,效果也较好,可以说明问题。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节奏,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通过健脑操或者其他有趣的方式让学生适当休息后再继续教学。教学中要尽量运用学生喜欢的方式,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比如游戏、表演、竞赛、儿歌等多种方式方法,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识字5》的写字教学环节,教师就可以在出示课文中的生字后让学生比赛说一说自己有什么好方法来记住生字,这样就能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

四、集中识字要激发学生对汉语言文化的热爱

这一点是笔者要特别强调的。在《识字5》的教学中,教师教读生字的读音,认清汉字的字形,主要还是把这些字当作符号和工具来教的,这样教当然没有错但却是不够的。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是表音表义文字,可以说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故事和文化。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先生强调,不能仅把汉字看作人们用以交流思想的书面符号,汉字本身还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根,对一个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教识字不光是教给孩子一种工具,还要激发学生热爱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实际教学中,教师一方面没有这个意识,另一个方面缺乏与文字学相关的背景知识,所以难以教出汉字背后的文化。

此外,前文已述苏教版的集中识字是韵文的编写体例,就像元曲小令,押韵而有节奏,体现了汉语特有的音韵美,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感悟。如在《识字5》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变换词串的顺序让词串不再押韵,引导学生阅读发现有什么不一样,自然就能很轻松地让学生发现押韵之美。

五、集中识字要适度开发“语用”

对教材进行“语用”开发,并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是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从《识字5》的教学可以看出教师的努力,但是《识字5》的“语用”开发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没有把握好“度”,作为集中识字的重点在识字,不应把重点放在“语用”上,结果花了很多时间在“语用”上,而作为基本的识字要求没有得到落实;二是教师的“语用”开发多数仍然处于“认知”常识的低层面,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帮助不大。我们看教师设计的填空题,只有在蝈蝈、青蛙、知了三个词语时设计的 “( )的蝈蝈在( )。( )的青蛙在( )。( )的知了在( )。”是真正的“语用”,其他填的都是本次集中识字中学到的词语,这些词语都是名词属于常识类的,设计这样的“语用”题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并不会带来多少提升。

根据《识字5》的内容,笔者认为可以在学完全部词串之后,创设一个情境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运用而不需要像原教者那样“全面开花”。如:

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有( )的葵花,( )的茉莉,( )的荷花;

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有( )的桃子,( )的梅子,( )的西瓜;

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有( )的蝈蝈,( )的青蛙,( )的知了。

这样的设计既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巩固又创设了诗的意境,既进行了“语用”的开发训练,又让学生获得启发、熏陶、感染和提升,一举多得。

集中识字教学不同于阅读课教学,因为理解认识不同,集中识字教学容易跑偏枯燥,也是不少教师感叹集中识字教学难教的原因所在。也正因如此,集中识字教学更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张庆.苏教版小学语文的三个识字教学策略[J].江苏教育,2000(3).

[3] 钱锡铭.苏教版小学国标本“集中识字”的编写与教学[J] .小学教育科研论坛,2003(1).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词串编者苏教版
苏教版六下《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词串教学之浅见
小学语文词串教学之浅见
精编课本题改编练习
“词串识字”应当有相对刚性的评价指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词串的设计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
Happiness Is Some Little Things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