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第四名”引发的思考

2017-01-05 12:45张晓华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生长点名次一等奖

张晓华

这是一则有关第四名的故事,不知道同为教育者的我们,可以从中读出些什么。

这是一次残酷的长跑角逐。参赛的有几十个人,他们都是从各路高手中选拔出来的。因为最后获奖名额只有三个,所以竞争格外激烈。一个选手以一步之差成为第四名。他受到的责难远比那些成绩更差的选手多。“真是功亏一篑,跑成这个样子,跟倒数第一有什么区别?”这就是众人的看法。这个选手若无其事地说:“虽然没有得奖,但是在所有没得到名次的选手中,我名列第一!”

选手的态度远比名次和奖品更为珍贵,这也是令人产生由衷敬意的地方。而笔者从中更联想到自己的工作。因为在我们的学校工作中也同样会有这样的第四名出现,不妨来看一则现实案例。

在一次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中,学校推荐了一名年轻老师参加,经过在校内的一轮轮打磨以及团队的通力协作,终于帮助这位老师顺利地完成了比赛任务。经过不到一周时间的等待,比赛结果出来了,他获得了第四名。而前三名是一等奖,第四名与一等奖无缘。与以往学校其他老师获得一等奖时的待遇有着很大的不同,这次既没有学校网站上的喜报,也没有校内通讯平台里纷至沓来的喝彩。无论是分管的学校中层干部,还是同一教研组的成员,都悄无声息,对这个结果似乎都无意中忽略掉了。再看这位年轻老师,似乎也刻意回避着这一比赛结果,如果有谁问到,也只是苦笑两声:“不好意思,只得了个第四名。”

两相对比,相同的是众人的态度,而差别在于参赛选手和参赛老师的自我认知。这样的案例在平时的工作中并不少见。难道第四名就真的这样不值一提吗?

比赛结果固然重要,但在参与之中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挖掘自己的潜能,激发自己不断进取的精神,才应是比赛的真正价值所在。可是,更多的时候,我们将比赛的结果放在首位,将成绩看成唯一,似乎只有奖杯才是“硬道理”,评价一位老师时只唯“第一”论英雄,完全忽略了将比赛作为一个新的生长点,以唤醒老师不断向上、向前的信心。正是因为学校管理中对于“第四名”的忽略,才造成学校集体的有意回避,更造成参赛老师的“自我否定”,甚至就此“沉沦”。

面对第四名,认可老师所做出的努力,肯定老师所获得的进步,鼓励老师继续在发展的路上不停步,给老师以真诚的接纳,而不是漠然,给老师以同样积极的认可,而不是轻视,这才是学校管理需要进步的方向。管理,说到底是一种积极的引导。唤醒团队的合作意识、上进状态,磨砺团队的整体能力,同时唤醒个体超越自我的意识,追求更好的发展,不满足于昨天和过去,这是比赛应发挥的管理效能。在我们面对第四名时,应该有积极的视角,让全体团队成员都能从中收获正能量,并以此为契机,产生新的生长点,以平常心接纳、以进取心反思、以自信心出发,比赛可以是第四名,但我们得到的收获应该是“第一名”——赢在当下,更赢在明天。

理性地看待第四名,进而思考如何看待第五名、第六名……就是需要用发展的眼光、主动的反思、当下的行动、更加坚定的成长来诠释名次应有的含义。笔者以为,这是从我们个体层面所进行的最有意义的解读。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生长点名次一等奖
排名次
2020年书画临摹获奖作品选登
例说直接证明之分析法
直接证明分析法
小学数学学习的生长点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