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进栋 朱连勤
(1.青岛农业大学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山东青岛 266109;2.青岛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山东青岛 266109)
黄曲霉毒素(AFB1)具有较强的毒性,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性,对动物和人类健康危害较严重,因此把AFB1含量作为饲料和食品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由于产生AFB1的霉菌在土壤、空气中存在较为普遍,当温度为25~30℃,饲料原料的水分含量为17%~18%时就可以导致黄曲霉的大量生长、繁殖,而污染饲料[1]。王建林等[2]对2016年上半年我国原料及饲料毒素检测分析,我国原料及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污染较严重,检出率均为100%,且有不同程度的超标。2015年本实验室对山东省饲料原料的黄曲霉毒素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饲料原料AFB1的检出率为2.94%~100.00%,超标率为1.85%~60.00%,整体污染水平低于全国[3]。鉴于每年的气候特点不一,黄曲霉毒素污染情况会各有差异,为了实时准确了解山东省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污染情况,本实验室继续对2016年山东省内的饲料原料及配合饲料进行抽样调查,为养殖业和饲料加工业提供科学的依据,保障饲料质量安全,促进畜牧生产的稳定发展。
本试验所用样品,采集时间为2016年1~12月份,来源于山东省各地规模化动物养殖场、饲料厂,样本总数量1 037份,详见表1。样品采集方法按GB/T 14699.1—2005进行。样品采集后,用四分法缩减取样约200 g,粉碎过20目筛后,装入自封袋内,贴好标签,标明样品名称、采样时间、采样地点,置于-20℃冰箱保存,备用。
利用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饲料中AFB1值,采用Agra Quant®黄曲霉毒素B1检测试剂盒提供的方法检测,其定量限和检出限均为2.0 μg/kg。按照试剂盒中固体样品前处理方法进行样品的萃取,保证样品萃取液的pH值在6~8之间,除了玉米蛋白粉和DDGS萃取液偏酸性,需用1 mol的NaOH将pH值调至7外,其他样品均在要求范围之内。本方法对不同原料的回收率分别是:玉米91%~102%;大豆87%~114%;小麦87%~103%。实验室内分析CV≤10%(n=45)。MK3酶标仪为美国Thermo公司生产。
参考《GB 13078—2001》饲料卫生标准,AFB1在饲料原料中玉米、花生饼(粕)、棉籽饼(粕)、菜籽饼(粕)中的限量值为≤50 μg/kg,豆粕≤30 μg/kg,没有AFB1限量标准的其它原料均参照玉米的标准。小鸡、小鸭、小猪配合饲料及浓缩饲料、奶牛精料补充料≤10 μg/kg,大鸡、大猪配合饲料及浓缩饲料≤20 μg/kg,大鸭配合饲料及浓缩饲料≤15 μg/kg,肉牛精料补充料≤50 μg/kg。
试验数据采用SAS9.3软件进行统计,描述性统计量采用means过程,频数统计采用freq过程。
玉米中AFB1污染率为29.33%,含量为2.04~161.71 μg/kg,平均值为34.64 μg/kg,中值为16.90 μg/kg,超标率为27.71%。
玉米副产品中AFB1污染率最高的为玉米胚芽粕,检出率为82.43%,含量为2.04~76.26 μg/kg,平均值为18.11 μg/kg,中值为13.36 μg/kg,超标率为4.92%。污染率较高的为玉米蛋白粉,检出率为60.00%,含量为 4.46~50.00 μg/kg,平均值为 18.59 μg/kg,中值为15.57 μg/kg,不超标。污染率最低的为DDGS,检出率为24.18%,含量为2.30~71.06 μg/kg,平均值为12.84 μg/kg,中值为4.25 μg/kg,超标率为6.90%。
表2 玉米及副产品中AFB1检测结果
麦类及副产品中,包括9份大麦、14份小麦及次粉,AFB1均未检出。
表3 饼粕类饲料中AFB1的测定结果
芝麻粕AFB1检出率最高,为100.00%,含量为2.63~5.30 μg/kg,平均值为3.98 μg/kg,中值4.00 μg/kg,不超标。花生饼(粕)AFB1检出率为85.95%,含量为 2.08~175.96 μg/kg,平 均 值 为 37.08 μg/kg,中值 36.21 μg/kg,超标率为23.27%。棉粕AFB1检出率为 45.46%,含量为 2.29~5.93 μg/kg,平均值为3.95 μg/kg,中值3.01 μg/kg,不超标。豆粕AFB1未检出。
表4 米糠中AFB1的测定结果
米糠中AFB1检出率为17.65%,含量为2.07~4.86 μg/kg,平均值为 3.24 μg/kg,中值 2.79 μg/kg,不超标。
表5 配合饲料中AFB1的测定结果
生长鸭配合饲料AFB1检出率最高,为71.88%,含量为 2.23~30.85 μg/kg,平均值为 8.79 μg/kg,中值6.36 μg/kg,超标率为13.04%。其次是小鸭、生长鸡、小鸡配合饲料,AFB1检出率分别为68.35%、54.24%、52.54%,含量分别为 2.02~54.58、2.12~48.69、2.07~63.34 μg/kg,平均值分别为8.83、9.46、10.89 μg/kg,中值 分 别 为 4.07、4.58、4.20 μg/kg,超 标 率 分 别 为22.22%、15.63%、25.81%。蛋鸡配合饲料、奶牛精料补充料、蛋鸭配合饲料检出率相对较低,分别为36.84%、35.00%、22.22%,含量分别为2.11~69.49、2.50~9.60、4.52~22.58 μg/kg,平均值分别为 17.47、6.11、11.50 μg/kg,中值分别为4.00、6.60、9.45 μg/kg,超标率分别为28.57%、0.00%、25.00%。
黄俊恒等[4]对2016年采集于全国20省市的玉米及其副产物中黄曲霉毒素B1污染检测结果得出,2016年玉米副产物中玉米胚芽粕污染情况最为严重,检出率高达100%,超标率为28.60%,含量最低值为 67.60 μg/kg,最高值为351.50 μg/kg。其次是玉米和DDGS,玉米检出率为81%,超标率为6.20%;DDGS检出率为100%,超标率为3.70%。玉米蛋白粉检出率为85.70%,最高含量为1.80 μg/kg,未超标,表明其污染程度较轻。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玉米副产物中AFB1污染情况最为严重的也是玉米胚芽粕,检出率为82.43%,超标率为4.92%,含量为2.04~76.26 μg/kg,其次是玉米和DDGS,检出率分别为29.33%和24.18%,超标率分别为27.71%和6.90%,玉米检出率虽然低于全国水平,但其最高含量达到161.71 μg/kg,平均值达到34.64 μg/kg,污染情况需被重视。玉米蛋白粉AFB1检出率为60.00%,其最高含量为50.00 μg/kg,虽未超标,但接近临界线。结合数据对比,山东省玉米及其副产物AFB1污染率低于全国水平,但玉米及DDGS AFB1污染程度高于全国水平[4]。与2015年山东省调查结果比,玉米、玉米胚芽粕以及DDGS AFB1污染状况有所加重[3],主要原因是受山东省2016年气温高、降水多气候的影响。其次,采样过程中发现脱粒后的玉米籽粒部分破碎,据报道,籽粒原料粉碎后使原有样品接触空气的面积更大,易于曲霉菌定居和繁殖及后期产毒[5]。
饼粕类饲料AFB1污染最严重的是花生饼粕,检出率为85.95%,超标率为23.27%,最高含量达175.96 μg/kg,污染程度重于 2015 年的调查数据[3]。从以往的调查结果来看,花生的AFB1污染程度较高。花生是最适合黄曲霉生长的作物之一,而山东省又是全国种植花生的大省,花生产量较高,囤积的比率较大,贮藏、加工过程极易受到黄曲霉的污染,因此花生饼粕污染情况严重有理可寻。芝麻粕检出率高达100%,但未出现超标情况,由于样品较少,近几年黄曲霉毒素B1调查涉及芝麻粕的较少,可参考数据较少,不能据此做出确切的定论,在以后的调查中,将会加大样品采集,确保样品的代表性。AFB1污染情况较轻的为棉粕,检出率为45.46%,未超标,比较安全。麦类及其副产品中,检测的样品包括大麦和小麦及次粉,均未检出黄曲霉毒素B1,表明污染情况较去年有所改善。米糠检出率为17.65%,最高含量为4.86 μg/kg,未超标,较为安全。
据谢文梅等[6]对2016年全国1~6月份饲料及原料霉菌毒素B1污染状况调查结果显示,配合饲料的AFB1的检出率为100%,最高含量为9.61 μg/kg,未超标。在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被检配合饲料的检出率为22.22%~71.88%,含量为2.02~69.49 μg/kg。其中奶牛精料补充料未超标,禽类配合饲料超标率为13.04%~28.57%。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蛋鸡和蛋鸭的配合饲料超标率分别为28.57%、25.00%。表明山东省配合饲料黄曲霉毒素B1污染程度高于全国水平,同时也高于2015年的调查结果,值得引起重视。经综合分析,可能是由于2016年7~9月气温较以往偏高,同时降水也较多,贮藏、运输等途径被污染的概率增大,致使污染水平高于往年。配合饲料污染情况严重,需要引起饲料加工企业和养殖业的高度重视。
山东省饲料原料AFB1污染较去年重,超标率:玉米27.71%、花生饼粕23.27%、DDGS 6.90%、玉米胚芽粕4.92%,其他原料均不超标。配合饲料除了奶牛精料补充料不超标外,家禽配合饲料超标率在13.04%~28.57%,需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