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锋
通淋排石汤辅助治疗气滞湿热型肾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
曾国锋
目的 分析通淋排石汤对气滞湿热型肾结石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90例气滞湿热型肾结石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行体外冲击波碎石+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通淋排石汤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疗效的不同。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评分、排石时间及血清IL-2、IL-6、TNF-α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淋排石汤可增强气滞湿热型肾结石的治疗效果,促进炎症消除及排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故临床应予推广应用。
气滞湿热型肾结石;通淋排石汤;疗效
肾结石在泌尿外科中十分常见,是一组以腰痛为主要表现,并伴尿急、尿频、尿痛、血尿等症状的临床疾病,其发病率较高,尤其好发于男性,不仅直接影响肾功能,也会造成肾衰竭,具有较大的危害性。肾结石病因复杂,目前关于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故单纯西医治疗并不能取得满意效果,有临床研究显示,肾结石西医治疗后10年其复发率可高达50%,故探索有效、安全的肾结石治疗方法应引起临床重视[1]。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气滞湿热型肾结石患者90例,均经B型超声或肾盂造影确诊,排除严重心、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精神疾病及妊娠、哺乳期女性。根据床号奇、偶数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23~56(46.5±4.9)岁,病程1~64(32.7±3.8)个月,结石直径0.4~2.0(1.6±0.4)cm;观察组中,男31例、女14例,年龄24~58(46.8±4.5)岁,病程2~67(32.3±4.0)个月,结石直径0.5~2.0(1.5±0.6)cm。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未见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以《泌尿外科学》[2]为标准,患者有典型肾绞痛症状,并伴有肉眼、镜下血尿;结石发作时肾区有压痛或叩痛感;X线平片有结石显影;尿液镜检见红细胞增多,有时可见盐类晶体,并发感染时有白细胞出现。中医诊断标准:以《中药新药研究指导原则》[3]为标准,腰部和少腹部有钝痛、胀痛感,或阵发性绞痛感,可伴有血尿,患者神倦乏力、腰酸膝软、畏寒肢冷,舌暗苔腻,脉弦或数。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体外冲击波碎石+西医常规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型号为HB-ESWL-VG,术后给予患者解痉、抗炎、抗感染、止痛等西医常规治疗,并告知患者需大量饮水。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通淋排石汤治疗,药方为:甘草6 g,莪术、海金沙各10 g,怀牛膝12 g,王不留行15 g,威灵仙、车前子、石苇、冬葵子、鸡内金、滑石、郁金及金钱草各30 g,对于肾绞痛者可加川楝子10 g,延胡索15 g,白芍20 g。用水煎煮至400 ml,每日1剂,早晚各服用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
1.4 评价指标 比较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评分,排石时间及血清IL-2(白细胞介素-2)、IL-6(白细胞介素-6)、TNF-α(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变化。①中医证候评分: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标准,包括腰痛、尿频、尿急、尿痛、乏力、大便等,并按照症状严重程度分为无、轻、中及重度,分别记为0、1、2、3分。②血清IL-2、IL-6及TNF-α:治疗前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4 ml,离心处理分离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水平变化。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见表1。治疗前,两组的血清IL-2、IL-6及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的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为显著。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见表2。治疗前,两组的中医证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为显著。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s,分)
2.3 两组患者排石时间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排石时间为(5.2±1.4)d,对照组为(9.3±2.6)d;两组患者排石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31,P<0.01)。观察组患者的排石时间短于对照组。
中医临床上,将肾结石归于“腰痛”、“石淋”等范畴,其病位在肾,肾主水,当水结则化为石,肾虚则膀胱运化无力,为热所乘,而热成淋,故中医认为其发病与下焦湿热蕴结、津液受损,肾气不足,水热蕴结等有关,久之尿中杂质结聚成石阻塞尿道,而不通则痛,因此,湿热蕴结、气机郁滞为本病的发生机制,在治疗时应注重疏通气机、化瘀除滞、清热利湿、排石止痛。
通淋排石汤为治疗气滞湿热型肾结石的代表方剂,其可整体增强输尿管的蠕动,从而促进排石。通淋排石汤方中金钱草、郁金、海金沙及鸡内金可泄热利水、通淋排石,石苇及滑石可排石通淋、清热利湿,冬葵子及车前子可消积化石、利水通淋;莪术及威灵仙可通经行气、祛水利湿,王不留行可活血利尿、利于排石,怀牛膝可祛湿利尿、引血下行,诸药合用,共同发挥疏通气机、清热利湿、化瘀除滞、排石止痛之功效[4,5]。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评分、排石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其标本兼治,从根本上消除结石功效有关。炎性因子在肾结石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TNF-α最先变化,能直接通过炎性细胞浸润造成组织损伤,IL-2、IL-6是具有生物活性的炎性刺激因子,可启动机体的炎性反应。本研究显示,治疗后,两组的血清IL-2、IL-6及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提示通淋排石汤有助于减轻机体的炎性反应。
综上所述,通淋排石汤为治疗气滞湿热型肾结石的有效方法,能积极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排石及患者恢复,故临床应予推广应用。
[1] 裘黎明,丁昊.通淋排石汤治疗气滞湿热型肾结石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4,46(1):81-82.
[2] 杨勇.泌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78-679.
[3] 郑筱英.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99.
[4] 唐昊.祛瘀通淋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
[5] 张彩霞,玄绪军,麦金城,等.中药排石汤辅助体外震波碎石治疗肾结石的疗效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9):2262-2263.
(2016-09-26收稿 2016-11-25修回)
(本文编辑 刘喜元)
517200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中医院外科
R 691.4
B
10.16485/j.issn.2095-7858.2016.06.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