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在乐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在课堂中的应用也日益普遍。本文以“微课框架下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生成之道”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阐释了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论述了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中的微课优势,最后从三个方面对微课框架下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生成策略进行阐释,望本文中笔者的论述,能够为当前从事此方面研究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推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发展。
【关键词】微课框架 高职计算机教学 基础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11-01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使用频率也在提升,于是计算机技术人才也日益成为社会广泛需求的人才类型。另一方面,在我国现行的教学体系当中,高职院校以培养对接社会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因此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不仅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需要,亦是社会人才需求的必然选择。而微课的出现,恰恰成为能够助力高职院校推动计算机课程展开的有利渠道,因此如何利用微课进行计算机课程教学,突破计算机教学当中原本存在的窘境与障碍,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传统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枯燥的课堂设计、陈旧的教学模式,让师生之间的关系拘泥于“讲”与“学”的单方面主动模式之下,并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其次,现阶段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具有普遍性,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不同的学生必然拥有不同的计算机基础,而泛式教育在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上显然缺乏契合性,而这本身也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第三,课程评价形式单一,缺乏综合性和全面性。评价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单一的、仅以测验成绩为准则的评价模式,会造成对学生错误学习方向的驱动性,即“为测验而学习”,这样不利于对学生潜能的开发,更让学生将计算机学习变成一种任务,缺乏情感上的投入。甚至部分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因为这种考评模式,失去了能够突显个人优势的评价元素,这也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二、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微课优势
微课的主要形式,是将之前制作好的一些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利用网络或共享等现代科技技术,让学生可以在课下或其它时间,根据个人的学习状况和学习需要,更为合理和自由地进行自主学习。同时由于微课视频一般只有十分钟左右,其更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避免因为时间过长对学生造成观看注意力的消耗。另一方面,和传统课程模式相比,单个微课视频存在的形式并不是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阶梯式教学设计,而是针对某一个教学重点或理解难点,展开的有针对性的内容教学,所以其在内容上更为精确、在容量上更为适当。最后,资源容量小,一堂十分钟左右的微课其内存大多维持在几十兆左右,适于手机等各种移动终端,学生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地观看和学习。
三、微课框架下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生成
(一)微课堂教学模式建构
在微课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生成,需要构建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改善传统教学环境的目的。
首先,课前自主学习阶段。自主学习能力是高职院校学生所应必备的一种基础性的学习能力之一,教师理应从提升学生自主性的角度,将微课很好地融入到教学模式的设计之中。一方面,教师需要在课前对本堂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形成一定的教学思路,并根据此制作成微课视频;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现状和接受特点,制作出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梯度性的微课视频,为不同的学生分配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视频资源。而在统一共享平台当中,学生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或为自己所需要的视频内容,让课前的自主学习更加完善。
其次,课堂互动阶段。对于每一位学生而言,兴趣无疑是最好的老师,而在真实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将会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与度具有非常直观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实现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及时了解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以有限的核心教学视频作为教学设计的课堂线索,区别对待共性问题、个性问题,旨在以最短的时间完成对更多问题的处理。将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转化为针对问题的定向答疑和破解过程。同时教师在进行课堂规划时,也要为学生预留出一定的互动参与时间,组织学生在微课后展开讨论,对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展开探讨和帮助指导。
第三,课后总结和反思过程。这个环节存在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有效地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整合和弥补,为接下来新的教学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一方面学生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借助微课视频进行有效的知识内化,通过不断的复习和巩固,及时记录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疑惑,及时与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行沟通加以解决;另一方面,反思并不是单纯针对学生而展开的环节,教师本身也要在课堂当中、在教学结束之后展开反思,归纳学生在学习和接受知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基于此对微课和教学模式进行适度的调整和优化。
(二)微课堂生成实施要点
第一,微课资源的选择要切合教学主题,切中课堂要点。严格意义上来说,微课只是一种教学形式,是对传统课堂的延伸,因此在教学知识点呈现的选择上,教师需要充分结合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容明确教学主题,快速进入状态。
第二,多元化的微课资源尝试。虽然现阶段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应用的微课是以“视频”的形式存在的,但是当教师足够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特色和资深优势时,动画影像、网页以及PPT等都可以纳入到教学过程中来,让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
第三,将微课和教学情境相融合。由于计算机本身具有强大的虚拟功能,因此在教学实践当中融入创设情境的模块也拥有一定的可能性,它可以帮助教师将生活当中随处可见的素材运用到教学环节当中,应用到微课资源当中,让学生融入情境,迸发出更多的思维火花。
最后,有效加强期末考评设计。教师在利用微课开展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过程中,也应让学生感受不同层次的操作练习,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根据自我的发展意向来进行选择,同时纳入多样化的考评模式,比如通过小组完成的学习成果展开小组内考评,根据学生的进步程度展开阶段性考评,等等。
四、结语
总而言之,微课框架下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构建不仅是符合计算机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同时还是符合学生自身成长需要以及学习需要的必然选择。因此,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师应合理选择微课的应用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计算机语言,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力勋,何林海.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微课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4(5):40.
[2]孙昊.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对微课教学的适应性[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2015, 6(1):43-45.
[3]蔡艳.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6, 1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