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英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167-01
【一、案例背景主题】
1.背景
基于学生不善于思考,学习兴趣不浓厚而提出,本案例旨在通过创设合理、生动、有效的问题情境,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创设模拟化情境,矫正不良的学习习惯,转变旧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思考、合作、交流。
2.主题
本文所属专题是精神支柱,所在板快是珍爱生命。这是高一学生在语文课本上接触到的第一篇小说,引导学生初步把握小说的三要素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鉴于课堂时间有限,本课的教学重点设置为小说情节对塑造人物、表达主题的作用及影响。
【二、案例】
1.导入
生命,是很可贵的,人生而仅有一次,我们要如何对待它?
2.基础知识学习
(1)出示生字词,正音、辨形。
(2)复述故事
【设计意图】这一步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收集材料,学会整理材料,养成预习的习惯,初步感知课文,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3.文本研习
师:大家觉得文章写得最好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
明确:结尾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好教材提供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入其境,感其情。在诵读的基础上,仔细理会作者这样构思的巧妙之处,在课堂之初就让学生投入思考。
(1)“最后的假叶子”情节合理吗?请你说说理由。(可进行辩论)
【设计意图】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也可以进行辩论,充分展示自己的主体地位,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小结:欧亨利式结尾,被称为“含泪的泪”。
(2)小说的主人公到底是谁?(生讨论)
改编课文结尾:
“老贝尔曼终于没能完成他的杰作,下午就去找上帝抱怨了。
来年五月中旬,一个年轻的女孩背着画夹出现在阳光明媚的那不勒斯海湾。”
理论支持:主人公评判的标准不应单纯看作者笔墨多少,而应看其性格在群体中是否具有典型意义,性格发展是否直接推动情节的逆转,是否对主题思想的表达有关键作用。
【设计意图】推想猜测法,就是通过对某件事物的某些方面的推想猜测,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养成对课文相关内容的敏感性,试着换个角度进行推测和猜想,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4.人物分析
(1)贝尔曼是怎样一个人?
主旨1:作者借此歌颂了穷苦朋友的珍贵友情和普通人的心灵美。
【设计意图】学生学会归纳自己所学的内容,不要过分地依赖教师,这个环节锻炼学生的整理能力以及逻辑能力。
探究:
①贝尔曼有怎样的品德?
②假如贝尔曼知道自己的结局,还会坚持去画画吗?
③贝尔曼这样死去值得吗?你是怎么看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讨论与小辩论,进行整体学习,在辩论过程中达成学习知识意义建构,各个小组成员都在各自所形成的意义建构学习中获益。
2.琼珊应该是大家喜欢的人了,你喜欢她吗,为什么?
主旨2:坚强的信念是生命的精神支柱。
小结:我们从两个人身上都看到了小人物上闪耀着的人性之美。
【设计意图】对人物进行点评是我们一直贯穿的学习方法,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昨天的认识和今天的认识肯定会有变化,在新问题的基础上再进行反思,回头再看课文,肯定会有新的收获。
5.解题
(1)品析题目:把它换成“可敬的贝尔曼”如何?
(2)作者简介
【设计意图】整堂课教学思路从尾到头,教学思路是很清晰的,这样设计能帮助学生对作者及其写作风格有更深刻的理解,也便于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
6.结束语
马丁路德金“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让你倒下,如果你的信念还站着的话!”
7.作业
请你展开想象,将老贝尔曼顶着风雨画长春藤叶的过程描写出来。
【设计意图】想象情境,激励创造。通过补叙空白的方式,在学习有“空白”美的课文时,鼓励学生多去想象和推测故事的情节及结局。
【三、教学反思】
设计思想:尊重学生,积极贯彻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强意识。
教学内容分析:以文本为基础,分析主人公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主动讨论人物性格,加深文本理解。
教学目标分析:掌握小说这一文体基本知识,能把握解读小说的基本方法,通过主人公的亮点来培养学生增强珍爱生命的意识和面临逆境勇于自救的精神。
这篇文章采用文本探究的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一连串的问题来一理清情节,鉴赏人物,挖掘主题。教学思路清晰,问题设计环环相扣,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帮助他们理解。
教学设计思路:
1.解决两个问题。
(1)课文是通过什么事情来表现人与人之间的质朴情感的?
(2)课文主人公是谁?
2.分析写法、习作借鉴。
本文的结局是典型的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让人读来不得不折服作者的巧妙构思,教学中帮助学生梳理出对其有益的值得借鉴的写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