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龙
【摘要】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所在,其复杂的解题方式,让学生无从下手,逐渐对应用题产生了畏惧感。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应用题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更加吃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讲应用题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手段,以此来提升教学质量,消除学生对应用题的畏惧感。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题 教学障碍 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150-02
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模式较为固定,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存在一定的乏味性,使得较多的学生惧怕应用题,在生活中遇到有关应用题的问题时也不能有效地进行解答。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做好记录之后可以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并且分组进行讨论解题方法,教师可以适当的指导学生,让学生自主的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使得学生不再惧怕应用题。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存在的教学障碍
(一)应用题的形式较为单一
小学数学的应用题一般形式都较为单一,解题模式比较固定,所以较为乏味,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的需求。为方便学生的理解,可以适当的结合图片以及图表的形式来表达题目的意思,这样可以更加方便于学生的理解,做题效率也会得到提高。
(二)应用题的教学缺乏逻辑性
应用题的设计应该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不能出现与现实生活脱节的现象,这样的应用题会让学生难以理解,更不用说做题。将过于陈旧的知识放入应用题会增加应用题的难度,主要是因为现代的小学生不能理解过去的知识,所以在做题的时候难免会出现无从下手的现象,所以应用题的设计一定不能与时代脱轨。应用题的解答主要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若是忽略了教学的逻辑化,就会导致学生思维能力向单一方向发展,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存在障碍的解决途径
(一)设计应用题时要遵循开放性原则
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应用题的过程中,一定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并结合实际生活来设计题目,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能够有清晰的思路,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设计题目的过程中,还可以抽取一些题目,将大致意思写清楚,然后让学生自己补充题目所缺少的必要成分,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这样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使得学生消除对应用题的畏惧感,可谓一举两得。学生在补充完题目之后,教师要做好检查工作,对表现好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表扬,对表现不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以此来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将一些应用题的题目顺序错乱然后让学生进行还原,学生通过对题目的梳理以及筛选可以更快的解决问题,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学习“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这道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找到其他可以提问的方式,比如“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现在可以做多少套?”等,以此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习“食堂运来一批蔬菜,原计划每天吃50千克,30天慢慢消费完这批蔬菜。后来根据大家的意见,每天比原计划多吃10千克, ?”时,让学生对空处进行补充,可以是“这批蔬菜共有多少千克?”,也可以是“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针对表现好的学生教师要有适当的奖励,表现不好的学生也要给予一定的鼓励。
(二)教师引导学生探索解题策略
应用题的解答都有一定的解题策略,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一起探索应用题的解题策略。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收集题目中所给出的信息,然后将信息进行归纳整理,思考题目的解决办法,通过教师步步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很快的解答题目,并且找到解题技巧与解题策略。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应用题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障碍,阻碍了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所以,要想让学生不再惧怕应用题,教师就要更新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共同探索应用题的解题技巧,找到解题策略,这样才能消除小学数学应用题存在的教学障碍,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建.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探研[J].学周刊,2015,12:156.
[2]张红梅.对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基本途径研究[J].求知导刊,2015,2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