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郑
【摘要】在《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中,十分重视数形结合思想。教师在教学中要倡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增强学生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数形结合思想渗透到整个教学环节之中。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数形结合 数形互变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150-01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这是改变“应试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把抽象的数字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使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形象化,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锻炼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教学中,有些数量关系十分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和把握,而图形的优点在于形象、直观、能将抽象的思维形象地表现出来。我们在教“有理数”时,学生从小学六年级进入初中七年级学习,对“负数”难以理解,我们就可以利用温度计去引导学生思考:温度计上有零度、零上温度、零下温度三种表现形式,零度和零上温度容易表示,用“0”和具体数字表示就行了,但零下温度怎么表示?如用“零下温度”几个字表示很麻烦。若是在具体数字前加“-”表示零下温度,就很方便。这样就引进了负数的概念,数形就结合起来了,学生就可以理解到:负数并不神秘,只是数字的一种表述方式。
通过数轴来表示实数,也体现出了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数字是“数”,数轴是“形”。在教授“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一章中,教材从汽车匀速行驶这一问题出发,由“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到的不等式2/3X≥50,从而引出不等式的概念,再引导学生进行“试值”,发现有很多数字都满足这个不等式,和方程的解不一样,不等式的解是无限的,由此得出“解集”的概念。
图1
如图1,如果用数轴表示,学生就能从数轴这个“形”中,直观地看到不等式有无限个解,从而理解了不等式的解集、方程的解,这二者的区别。在教授“相反数”时,我们同样可以利用数轴。教材中仅给出“相反数”的简单代数定义:“像2和-2,5和-5一样,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是相反数”,仅凭这个定义,让学生掌握相反数的定义很困难。
图2
如图2,如果利用数轴,讲解“相反数”时:表示相反的两个数,在原点的两边,而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就是相反数。这样对于什么是相反数、“0”有没有相反数,就变得容易理解了。再以平方差公式一节为例,教材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教材先以“探究”开始,利用以前学过的多项式乘法法则,计算(a+b)(a-b)得出平方差公式的内容,并用文字表述之。然后利用几何图形辅助来阐释平方差公式。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用乘法法则推导出平方差公式来,另一方面,通过正方形的图形割补,引导学生探索平方差公式的几何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平方差公式。
利用图形表示,虽然比较形象直观,可以把抽象的思维形象地表现出来,但有时还必须借助代数来计算。教材中亦有不少利用“数量”解决图形的案例。通过计算,逻辑推理,最终解决问题。
例如在“角的平分线”一节的教学中,对角平分线的性质,教材首先介绍了角平分线的仪器,通过探究其仪器的原理,引导出学生用尺规作已知角平分线的作法,再让学生以折纸的方式动手实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指定折痕的长度(数量),学生初步得出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最后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的判定,我们可用一个思考题做引子,将数学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一个目标在A区,到公路、铁路距离相等,离公路、铁路交叉处400米,要求在图上标出它的位置(比例尺1:20000)。再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如目标离两路交叉口600米、1000米,在图上标出这些点,观察这些点的联系,导出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并加以证明。这两个互逆的定理,就是数形结合的典型例子。仅从几何角度研究角的平分线,难以突破,难以得到其性质,借助于“数”来研究其内在规律,进行推理,建立了“数”与“形”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角平分线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总之,在初中数学中,体现数形结合思想的例子很多,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把数形结合思想渗透到整个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布鲁纳.教育过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42.
[2]王元,陈德泉,计雷,等.华罗庚科普著作选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