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爱华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随着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一重要指导思想的明朗化,小学数学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发展他们的思维,求异和想象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参与 鼓励 激活 激发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31-02
一、主动参与,突出主体地位
参与有两种:一种是被动参与,教师设框框,学生来参与;一种是主动参与,学生成为自身的需要和动力,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仅仅强调学生参与是不够的,要引导学生树立参与意识,发挥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才能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二、正确评价,树立学习信心
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各种活动,特别是主动探索的精神,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学中要以激励的语言,赞赏的眼光,赞可的手势给予积极地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及时表扬,激发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办法,是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受到教师和同学的表扬。我们从实践中体验到:要使学生学好数学,教师首先要表扬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更有信心的学习数学。
四、鼓励质疑,发展学生思维
质疑是探求知识,发展问题的开始,也是积极思维的结果,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可见“问题”的重要性。培养创新精神要从问题开始,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大胆质疑,促进学生思维不断发展。
1.创设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大胆质疑。为了让学生敢想、敢说、敢质疑、敢争论,课堂教学应该是愉快、和谐、民主的。让学生有足够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空间,他们才能主动参与,思维敏捷,大胆质疑。
2.应用教具、学具进行动手操作,让学生主动质疑。课堂教学要尽可能地采用教具、学具、电教手段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等,使教学手段现代化和多样化。教师的教具,学生的学具,为学生提供了教学模型和丰富的感性认识,他们一边操作一边学习,如遇问题主动质疑。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产生质疑,既培养了分析、比较的能力,又发展了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3.创设问题情境,置学生于“愤”“悱”状态,使学生不得不疑。学生对在困惑中所获得的知识,理解更透,印象更探。也就是“受挫更深、获益更丰”的体现。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不得不疑。
4.运用主体意识教学结构模式,培养质疑能力。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信息的传递,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学生明确质疑必须认真观察,善比较,勤学善思,有创见。
五、激活思堆,引导学生求异
学生学习教学的过程应该成为一个连续不断同化新知,构建新意义的过程,成为一个自身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的过程。成为一个以解决问题的活动为基础的认识过程。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克服思维定势,不要人云亦云,鼓励学生敢破常规,敢探新境,独辟蹊径,寻找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教法灵活,激发学生想象
著名科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而创新往往建构的是眼下不知道的事物,这就需要想象,也就是要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对记忆中的表象,经过重新组织加工而创造了新形象,析概念的思堆活动。课堂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呢?
1.利用直观演示,引导想象。
2.动手操作,激发想象,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3.精心设问,唤起想象。教师通过语言的描述,设置问题,让学生根据语言的描述形成相应的图像,不仅可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更可以发展想象能力。
4.联系实际,丰富想象。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例举身边的实例,让学生的想象有理可依,降低问题的难度,让想象的翅膀飞得更高。
5.组织尝试,发展想象,先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不受教师讲解的束缚,可以尝试出各种结果,这就为学生留有创造的空间,促进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
此外,科研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教改、课改,考试制度的改革,都会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发挥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组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创新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