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凌燕
借景抒情类文章写好景是关键,它是抒情言志的基础,那么如何写好景呢?一些散文名篇和古诗文中精彩的写作技巧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一、多角度多侧面进行描绘,以突出景物特点
例《春》中,写春草时,从小草情态(偷偷地)质地(嫩嫩的)长势(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突出春草嫩绿茂密的特点。
写春风时,从触觉角度(“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突出春风的柔和;从嗅觉角度(风里带来些新翻泥土的气息,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写出风中泥土的芳香;从视觉听觉角度,写了鸟的婉转鸣叫,牧童短笛的清脆悦耳,突出春风的和悦。这样,作者从多角度多侧面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
当代作家梁衡先生的《夏感》也是一篇典型的借景抒情的散文。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抓住了夏天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描绘了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其运用多种感官写景,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密密的厚发”“黛色长墙”“金黄的大地”从视觉上展现夏的磅礴之势,色彩明艳突出;“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则从听觉上渲染热烈的气氛;“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又从触觉和嗅觉上写出了夏天特有的热和气息。使我们眼耳鼻共用仿佛置身于夏天的田野之中了。
这一手法的运用,在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也有所表现。
例《小石潭记》里有: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第一句,从听觉角度——设喻绘声。以佩环相鸣喻水声清脆悦耳,清凌凌的水发出这样动听的音乐。
第二句,从视觉角度——巧妙绘形。“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在清清的水中,鱼儿自由自在,欢快的体态与游姿,清晰可见。
从听觉角度设喻绘声,从视觉角度巧妙绘形,多角度多侧面写出了水之声鱼之乐。
二、写景遵从合理的顺序,使景物的层次得当
(1)由整体到局部绘景,美景逐步清晰,使读者身临其境。
以《春》为例,开篇有宏观勾勒春醒图(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后文又有对——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图微观的描绘。这样整个春天的美就宏观而又具体地呈瑚在读者眼前。
《紫藤萝瀑布》中
“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花瀑)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小最嫩的花苞里。”(花穗)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花朵)
作者先从整体“花瀑”写起,再写“花穗”,最后再到“花穗”上的“花朵”,景物描写由整体到局部层次清晰条分缕析,把藤萝之美描绘地栩栩如生。
(2)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使景物或尺幅百里,或纤毫毕现。
以《观沧海》为例,作者登上碣石山放眼望去“水河澹澹,山岛竦峙”,大海苍茫动荡,山岛坚定地耸立在大海之中,这是放眼望去的远景,而后作者把视线收回来,聚焦在眼前,“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瑟瑟,洪波涌起。这样作者在整体描写大海的雄浑浩瀚壮阔时,又以山岛草木点染烘托,把大海写得生机勃勃,欣欣向荣,让人感到大海的美丽多姿。
又如杜甫的《望岳》中,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这是远望所见,以齐鲁两地衬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近望所见,既赞美了泰山的秀美之极,又生动地描绘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人归鸟”乃细望所见,既写出了白日里泰山云雾缭绕的美景,又描绘出黄昏时倦鸟归巢时的幽深。
古诗云:“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可见非远观无以看高山之色,非近听无以察流水之声。这说明,写景时远近交替,运用得宜,方可相得益彰,兼收其效。
三、映衬得法,使景物形象更鲜明
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以矮松的青黑,映衬树尖上顶着的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色彩鲜明悦目,都是映衬之美。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则是将许多独立的事物纳入同一幅画面,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环境之清幽。“西风”与“古道”相映,更显古道之苍凉。秋景中枯藤、老树、昏鸦之萧索,与夕阳余晖之金黄相映,更突出了秋天之萧瑟。“小桥流水人家”的安适,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更突出“断肠人”之愁思。这一切都是映衬之妙。
四、虚实并用,使景物形似神传
《春》中,写春花时,不仅实写了春花的烂漫与热烈。更运用虚写的手法由春花之美联想到春实之甜。
《沁园春·雪》中,作者也是由眼前奇伟雄浑,大气磅礴的雪景联想到雪晴后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象:“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在原有实景的基础上翻出一派新气象,令人耳目一新。
常言道: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景物描写的同时还需要情的相伴,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一切自然风物,皆是作者自己主观的眼光和心情的折射。即便相似的景物在不同的人笔下,也会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情感风格。
总而言之,上面的有关写景的几种方法也只是抛砖引玉,在日常写作中,还需我们用心体会,不断创新,以生花妙笔再现自然美景,绘出自然的灵性与智慧,抒写个人的情趣与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