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俊伟+邹小平+罗艳
[摘要]高校生活的适应过程是每一位刚刚迈入大学的大学生需要经历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涯的起点。现今高中教育阶段的言论误导和学生的自身素质等原因直接导致了这一环节的脱节,也成为了目前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难题。本文通过阐述某一高校新生因独立性差和人际关系处理差等原因导致大学生活无法适应的案例,在此基础上进行案例分析查找出该生自身内在、外部环境、心理素质三方面的问题,并叙述了此案例的处理流程,总结出此类案例的分析与应对对高校辅导员学生工作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新生;适应大学;案例分析;学生工作
高校生活的适应过程是每一位刚刚迈入大学的大学生需要经历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涯的起点。那些曾经父母眼中的宝贝们,高中同学眼中的佼佼者,在步入大学这座活力四射而又压力重重的象牙塔,由于种种原因,或迷失,或跌倒。作为高校的辅导员,帮助和引导学生们尽快正确的适应大学生活是义不容辞的任务。感触较深的是一名新生因独立性差和人际关系处理差等原因导致大学生活严重无法适应的案例。
一、案例简介
王某,男,17岁,某高校测绘工程专业大一新生,来自江西省抚州市城区,父母均为下岗工人,靠父亲打零工维持家用,家庭条件比较贫困。该生目前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生活中,他从入学后就经常独来独往,学生普遍认为他性格较为孤僻,他在与老师交谈中称无法与寝室同学、同班同学正常交流和生活,甚至有在寝室生活会呕吐的感觉;在学习上,他厌学,学习目的极不明确,对各类学习科目缺乏兴趣和求知欲,上课时总一个人坐最后一排,经常听课精力不集中,甚至上课有心慌的感觉;在思想方面,该生思想较为端正,但进入大学新环境后学习目的不明确,导致思想上缺乏进取心,对自己放任自流。种种迹象表明,他对大学生活失去了兴趣,无法适应大学生活,甚至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消极心态。
二、案例分析
通过多方面、深入地了解该生的情况,结合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来进行判定,该生目前是属于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障碍。导致他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身内在因素:该生学习和接受教学的能力并不弱,但从高中到大学,学习方式的180度转变导致了其学习动力不足和态度不端,进取心缺乏,对学习也逐渐失去了兴趣,和其他同学之间的学习差距越来越大,进而产生了独来独往的习惯,无法与同学正常交流与生活。由于自身自卑等性格导致了心理弱势,他总爱把自己身上的弱点、缺点来对比其它同学的优点,这样心里更加失去了平衡和心态更加消极,在学习方面、为人处世方面也都不能放开自我。其学习成绩和个人行为也相应地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与重视,又导致他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都受到挫败,进而产生了恶性循环。
(二)外部环境因素:从未离开家庭住校,新进大学环境,学习方式由高中时期的灌输式转变为大学主导的自学形式,种种外部原因导致他孤僻、自卑、消极。通过与其父亲电话联系和当面交谈,了解到该生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学习劲头足,但从未离开家庭住校或与同学同寝生活,基本上生活范围就在学校和家庭。他还与父母交流时透露,真正的大学生活与高中老师常说的大学生活是那么的不一样,现今的学习任务和其他压力很大,和自己心理预期有很大的落差。
(三)个人心理因素:该生由于本人性格特征及其家庭方面的原因,人际交往能力缺乏,不会与陌生人交往。当他遇到了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时,其表现为束手无策或想呕吐,根本不能较好地去化解人际矛盾。由于习惯不同,他感觉同寝甚至同班学生“懒散、不讲卫生”,进而心怀抱怨,当看到同学在玩时,就认为同学是不好好学习,让自身感觉到是身处被孤立的环境和氛围之中,久而久之自卑心理更为严重。进而,对自己的未来产生了迷茫和自暴自弃的感受,对老师的教育和管理也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
三、方法举措分析
在充分了解和分析了王某的情况后,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育引导工作:
(一)用尊重与信任来引导他。尊重与信任是引导此类问题学生的前提。在教育引导该生的过程中,笔者始终坚信“人是能够改变的”。与他耐心交谈,让他自己说出自己的困惑与想法,尊重他,用平等和关心的方式来对待他;忌当众揭丑、粗暴训斥、冷嘲热讽、变相体罚等手段。通过尊重与信任,用人格的魅力来启迪他,利用爱心与关心去融化他的“抵触心理”,架起了一条能够情感交流的纽带。通过不定期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谈心谈话、因势利导,让他充分感受到老师的尊重、信任、关爱,从而使他逐渐地恢复了一些自信心,也消除了部分自卑情绪,从内心深处接纳他人的帮助。进而引导他对自笔者价值的分析,建议他改进学习和为人处世的方法,让他自己去感受自身的进步带来的个人成就感,逐渐引导他由消极状态变为了主动状态。
(二)为其创造个人表现的契机,让他重塑信心。让学生树立起信心,是赏识教育此类问题的重要方式。首先要去挖掘他自身的潜能,来寻求他身上的“闪光点”,当他参加了一项活动、获得了一项奖励或在学习中有了点滴进步之时,都需要恰如其分的肯定他。为了及时了解、掌握他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笔者通过个别谈话、家长沟通、及时鼓励、正面引导等多方面、多方式来发现他的闪光点。积极鼓励他参加学院足球队、参加英语演讲比赛等,取得了一些荣誉,在班级群及时宣传他取得的荣誉,让他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使其树立起自信心。这样逐渐激起他内心深处的潜在能量,也在教育引导中取得一定的效果。在他在努力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时,先及时进行肯定,然后及时提出新的目标,循序渐进。逐渐使其看到了学习和生活的希望,进一步激发了自身内在潜力,从而确立起了一种不断进步的自信心。
(三)多方协调合作,持久持续引导教育。根据他的问题成因分析,实现引导和转化显然不是的朝夕之事,找到该生学习习惯、生活性格的转化过程中的反复点尤为重要,通过对其耐心地对待和引导,以及与该生家长、班委一起长期的、系统的打算和计划,不断地调整与其沟通交流方式、方法来进行教育和引导,与家长、班委、寝室室友密切配合,全方位地对他进行思想追踪;并加强该生日常生活与学习上的引导与督促,进一步使其在融入大学生活的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的习惯。
经过近4个多月的沟通和引导教育,该生现在已经能与同学、老师正常交流,能够在寝室正常生活,与同寝同学也建立了一定的友谊。上课从倒数第一排,一步步往前挪,现在已经可以在前三排正常学习,且能主动找成绩好的同学补习和学习前三个月落下的科目,期末考试学习成绩无挂科现象。
四、案例启示
看着该生一步步的转变和进步,笔者深刻感到引导和教育问题学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周期漫长、循序渐进、艰巨复杂的工作。问题学生的转化和进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工作者要用爱心感化,进行反复、耐心地引导;学校与家庭以及社会的多方配合也尤为重要,要将多方教育资源有机地整合,才能充分地发挥教育引导能力;对问题学生,要去全方位了解其品质与能力的潜在性,通过赏识教育和尊重教育来激发其主动进取的精神,唤起其自信心。他们得到了多方肯定后信心会增强,学习也会进步,个人行为方面的问题也会逐渐走向正轨,教育引导工作也就收到了成效。
此外,高校学生工作者要重视引导大学生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适应性教育。通过学生自传、自我剖析、生涯规划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这样的学生才能在多元化的校园中实现自我;引导学生由高中到大学的角色成功转变,并变被动的学习方式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自觉采取方法和措施去适应新的大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