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教学思想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2017-01-04 02:53杨辰利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14期
关键词:教育管理创新创业论语

杨辰利

[摘要]在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大环境下,孔子的教育管理思想依然焕发着勃勃生命力。《论语》中提出了重视师生互动、启发诱导学生、勇于实践、营造宽松自由氛围、不迷信权威等教学管理思想。基于我国高校发展现状,各高校需要推行创新创业导师制、调动学生主动性能动性、建立高校科技园、营造宽松氛围、培养批判思维人才等措施,从而全面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建设。

[关键词]论语;教育管理;创新创业;启示

一部《论语》虽只有几万字,记录的是古代先贤孔子和其弟子的言行,但是在中国教育史上却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孔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蕴含了当代教育中有关教育教学、教育实践、教育环境、教育创新等思想。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只有回到原点,才能着力创新。深入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助于推动当今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一、《论语》的教学思想

(一)重视师生互动,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论语先进》篇中子日:“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意在鼓励学生曾点勇敢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要被他人思想所左右。这句话只是《先进》篇中“吾与点也”故事的一部分,真实地再现了孔子的教学课堂,将问答方式、激活学生思维、在交流中加以引导等特质都体现了出来,是一场师生互动,教学相长齐提高的启发式教学课的范本。除有少量篇幅记载之外,论语多以对话的形式呈现,充分展现出了师生交流、互相启发的过程,摆脱了当代教学课堂上以老师为主体的格局。

(二)鼓励教师启发诱导学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论语述而》篇中子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是指学生对某一问题想搞明白而得不到答案的激愤心情,所谓“悱”,是指学生对某一问题已有所悟而表达不出来的急迫样子。意思就是在学生很想弄明白的时候去指点他,在学生想说出来却说不清楚的时候去启发他。孔夫子意在告诉我们教学时恰当的时刻去指点、启发学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也就是说,教化学生想要取得好的效果,关键是要调动他们内在的求知欲望和对学习的主动性。因此,不到他想求而未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欲言而不能的时候,不去启发他。这就是孔子在教化学生时坚守的启发诱导的原则。

(三)注重宽松自由学习环境营造

《孔子里仁》篇中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主要强调的是自然环境对人情操陶冶的重要性,也曾提出“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强调的是外在环境对人品格塑造的影响作用。孔夫子不但强调了自然环境对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性,更提供宽松、兼容并蓄、具有多元文化的校园氛围,给学生足够的成长空间,尊重差异,倡导多样,才是“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大前提,更是实现教育繁荣发展的根基。

(四)对权威不轻信,不盲从

《论语为政》中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其大意是颜回对待老师所教授的东西,并不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一股脑儿全吸收,而是在家中进行不断消化,对教授的知识重新进行校正、充实、拓展。而“亦足以发”就是学生在已经接受的知识上进行自我发挥,自我引发,不断探索,主动思考,真正体现了思维的独特性、创造性,不盲从权威,用批判的思维来对待所学,才能真正做到创新。孔子的这些教育核心思想经过后人的不断演绎得以证实。

(五)勇于实践,绝知学问要躬行

《论语述而》篇中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知有得。”孔子现身说法告诉人们在言与行的问题上,言是比较容易的,用行动来实践则是不容易的,以此强调实践的难度和重要性。同样,在《论语里仁》篇中孔子再次强调君子要“敏于行”,即在实践中勤奋敏捷。孔子还说过,君子要“敏于事而慎于言”,要“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他认为,古代的君子言语不轻易出口,就是怕“躬之不逮”,自己的行动赶不上。在孔子的谆谆教导下,其得意门生子路也对实践、躬行有了自己的认知。

二、《论语》的教学思想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一)大力推行创新创业“导师制”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多体现在开设通识课程上,学校更注重课堂上理论知识的教学,师生缺乏互动,仍拘泥于传统课堂的教学形式。此外,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体系各自分开,并未很好地融会贯通,仍然是“两张皮”教学。创业教育应该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离开专业教育,创业教育就变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

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应借鉴孔子加强师生互动的思想,大力推行创新创业“导师制”,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导师制”弥补了专业学习和创业学习相分离的不足,在本专业导师的指引下,学生能够更好地将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有机结合。除此之外,“导师制”还符合个性化教学的需要,能够最大程度的开发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潜能,培养其独立钻研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调动学生创新创业主动性和能动性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淡薄,高校创业率不足1%,与发达国家高校毕业生20%-30%的创业率相差甚远。当前大学生群体多为90后,他们多为家中独生子女,性格取向趋于敏感脆弱,依赖性强,任性自私,适应能力差,缺少合作精神,缺乏团队意识,且考虑问题过于感性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足,急于求成、功利性强,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大学生创业率低,势必影响整个社会的创业环境和氛围,所以,调动大学生创新创业主动性和能动性势在必行。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高校应该借鉴孔子在教育中提到的“启发学生”,“举一反三”等思想,继续大力宣传创新创业活动,教师则要适时点拨学生,循循善诱,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激发学生在创新方面的潜力,最终增强学生对创新创业的主动性。

(三)营造宽松的创新创业环境

创新意味着失败的概率比较高,而当前的文化里我们非常害怕失败。我们崇拜成功,鄙视失败,也害怕失败。这种“害怕失败”的思想不利于高校创新创业的推动,同时也阻碍了一个国家,甚至一个民族的创新发展之路。

孔子注重对宽松自由学习环境的营造,认为宽松自由的环境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宽松的文化氛围有益于培养个性化人才,避免人才的同质化。同质化是阻碍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一大拦路虎,抑制了高校活力和个性发展因子的产生。鼓励冒险、不怕失败、个性自由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前提,而作为工具的人、模式化的人和被套以各种条条框框的人不可能成为创新性人才。

(四)学会质疑,用批判思维思考

目前,我国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并不乐观,这表现在学生普遍缺乏质疑精神和发散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思维定势,求异思维明显偏弱。但是这种状况并不能说明我国大学生天生潜能弱、资质差,而是与我国长期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有关。

孔子在《为政篇》中肯定了颜回做学问时的批判思维,强调了质疑精神的难能可贵。创新来源于批判,这与孔子所倡导的批判、质疑精神相吻合。尤其是在“互联网+”的时代大背景下,传统行业正在以裂变的速度接受着新一轮互联网浪潮的冲击。时代要发展,创新创业更需要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具有发散精神。而这正是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所忽视的一环,在大学生教育中,教师应该着重注意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只有“疑”,才能心存“问”,带着疑问才能发现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所以,质疑是一切创新的源头,鼓励学生质疑,倡导学生批判,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创新思维,开创基业。

(五)重视实践,建立高校科技园或创业孵化器

现在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健全,缺乏整体的上层设计,出现了“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依旧沿用应试教育的老路,主要以讲授加试卷考核为主,学生还是被动式接受理论知识,上课记笔记,考试死记硬背,并未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也有悖于高校设立创新创业课程的初衷。

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实践的重要性,也承认了实践的难度性。鉴于此,我国高校应该建立高校科技园或创业孵化器,真正实现“产学研”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充分的实践经验,是学生后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的基础,能够全方位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高校应采用新的方法,如对网络实践模拟教学和创业素质拓展训练等新的教学手段的广泛运用,真正提高其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教育管理创新创业论语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如何读懂《论语》?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