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探讨

2017-01-04 07:05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卢小兵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祥林嫂荷花高中语文

♡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 卢小兵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探讨

♡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 卢小兵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而咀嚼文字,细读文本始终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课题。文本细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提高课堂品质的必经之路,是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的重要渠道。

文本细读源于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语义学,语义学主要用来进行文学批判,也对文本进行详细的解读,这个过程就称为文本细读,其特征主要有三方面:

1.立足于文本自身。文本细读强调文本作为独立的个体,读者通过细致入微的阅读,把文本中体现的思想与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命体验中。文本细读还强调文本语言和思想的关系,将这些要素全部考虑到,我们才能解读文章的意义。

2.重视文章语境对句义的影响。文本细读强调应将句子放在文章中,联系前后段落的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正是这种联系,每句话甚至每个字、词都有其自身特定的含义。

3.重视文章整体的衔接。文本细读还应将文本解读重点放到文本内部的组织结构上。文章本身就是一个通过句子联系紧密的整体,如古典名著《红楼梦》,小说字字有玄机,处处埋伏线,如果没有文本细读,那么也就不会诞生红学这样一个研究流派。

文本细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实际教学中,对于方法的把握也极为关键,下面我就对文本细读的方法及其应用作详细的介绍。

一、抓关键词——以李清照的《声声慢》为例

文本细读应从字、句入手,认真对待文章中的每一个字与每一句话。对于关键词,更应该带领学生仔细推敲,想想作者为何这样表达,换一种说法又会怎样?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收录了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此词是我国古代诗词的名篇,词的开头作者就用了个叠词句式:“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以此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苦闷。作者一生经历坎坷,但她仍在“寻寻觅觅”,但寻觅的结果就是“冷冷清清”,叠词的运用让人感悟到了作者的忧伤之情。

二、情景再现——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为例

在文本细读中,师生可通过还原当时的情景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了身临其境的体验,对于作者的所思所想就会把握得更到位。阅读中,师生可以通过文章的“文眼”还原情景,也可通读全文,整体把握。高中语文教材中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对荷花有段这样的描写: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作者的描写可谓细致入微,让人不由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叶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零星的白花”“袅娜地”或“羞涩地”“如明珠”“如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作者一开始就采用相当多的比喻拟人手法从不同的角度对荷叶、荷花进行了形象地描绘。不由让人想起陶渊明对莲的描写“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给人以清新高贵之感。“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进一步开启我们大脑的想象之旅。当描写叶与花因微风的吹拂而摇晃时,像“闪电”,像“一道道凝碧的波痕”“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我们可以想象到皎洁的月光下荷花和荷叶在一起摇动,又似月光如流水般在荷叶上流动,从荷花、荷叶到月色自然的衔接,美极了。

作者爱荷才能将其写得如此传神,才能让如此美好的荷花在我们的眼前绽放。作者写得出神入化,令我们也心驰神往。条件允许的话,可以配上音乐,请学生带着感情朗读全文,让学生在音乐以及美文的引导下走进那个美妙的月夜,使学生领会作者的爱荷之心。

三、对比阅读,把握整体——以屈原的《离骚》节选为例

有些名人作家的作品在选入教材时,会进行删减或改动。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原文来与课文进行比较。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选录了屈原的《离骚》节选。读课文时,我们很明显能感觉到文章的意思并没有表述完整,这时我们不妨带领学生去翻翻原文。通过阅读原文,我们很容易就能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不愿与恶势力同流合污,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无限的爱国热情。

四、查阅资料,感悟作品——以鲁迅的《祝福》为例

理解一篇文章时,我们须要了解它的写作背景、作者的概况、写作意图、作者的其他作品以及前人对这篇文章的评论等,这些为我们了解这篇文章奠定了基础。以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文《祝福》为例,此文是一篇能够反映中国一段历史的文章,要弄懂它就必须了解相应的写作背景、作者所生活的年代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带着这样的疑问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祝福》是鲁迅1924年所创作,收录于作者的小说集《彷徨》中,小说阐述了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剧烈的社会矛盾残害着人的身心,对妇女的摧残在那个时代达到最盛,与封建残余势力对抗势在必行。了解到这些内容后,再对文章进行细读,觉得祥林嫂是既可怜又可憎。在政权、族权、神权和夫权的多重枷锁之下,怀着对地狱的恐惧和疑惑,一直被人们丢弃,百无聊赖的祥林嫂终于离开人世。祥林嫂的死是令人窒息的、可怕的精神虐待造成的,作者用祥林嫂的死来表达对封建礼教的不满。

通过以上方法,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一篇文章进行仔细而又充分的挖掘,在着眼于每个字、每段话的基础上,推广到整段与整篇文章之中,在阅读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思路与内容进行大胆的想象与解读。同时,要采用科学的阅读方法,让学生体会每一个字、每一段话合理的语义环境,这样,在不知不觉之中,阅读者的语文涵养得到提升。这就要求教师要静下心来认真地对待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在授课之前,对文本进行细致的阅读,深入地把握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概况、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扩展阅读。同时要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结合上下文去理解,这样具体的字、句才有特定的含义,避免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挖掘文章的审美价值。“好的文学作品总是包含着甚至是开掘不尽的意义的,有的意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连作者自己也说不清楚”。文本细读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必备素质,若做不到精心细读,语文教师的专业性也将会大打折扣。

新课标一直强调,课堂教学要以教师的教为主导,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所以教师要注意从“文本”到“生本”的转换,深入浅出,发挥好引路人的作用,让学生做课堂真正的主人。如,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文本细读之中,在对一篇文章学习之前,可安排学生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在理解写作背景的同时,又能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还以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篇文章为例,其本身就是一篇值得细读的佳作,教师可在课前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在课堂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朗读时,让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去感受那皎洁的月光下荷花与荷叶的婀娜多姿。在对文章进行解读时,抛弃原有的标准答案,多听听学生的真实想法,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问题,适时地给予点拨与指导。这样,文本细读才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真正地大放光彩。

文本细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师生在进行细致阅读时,不仅能够仔细品味字词所传达感情的美妙,还能感受文学世界的多姿多彩。同时充分的阅读也会丰富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为他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向更广阔的未知世界,让他们拥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

编辑/李莉

E-mail:lili79928@163.com

猜你喜欢
祥林嫂荷花高中语文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祥林嫂是怎么死的?
——《祝福》的文本细读与推理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荷花
荷花
柳妈的善良是把刀
夏天的荷花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