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美娥,龚道恺
血液学指标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
朱美娥,龚道恺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IS)病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62例,颈动脉超声测定双侧颈总动脉IMT,空腹测定病人血清hs-CRP、IL-6、Hcy水平。结果 斑块组病人hs-CRP、IL-6、Hcy水升高比例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组hs-CRP、IL-6、Hcy水平低于轻度狭窄组及中重度狭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hs-CRP、IL-6、Hcy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同型半胱氨酸
缺血性脑卒中(IS)发病率高、病死率高。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约有200万人患脑卒中,发病率高达120/10万[1]。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别是不稳定斑块的形成及栓子的脱落,是IS重要的病因。颈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指脂质沉积于动脉壁形成局部斑块的过程[2],早期为血管壁内膜中层增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lth ickness,IMT)增加是判断AS的早期指标。近来大量实验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在AS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且有研究显示[3-4],高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可能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进一步证实炎症反应及Hcy与AS发生的关系,本研究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Hcy水平与IMT的关系。
1.1 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5年6月收治6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病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8岁~75岁;符合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 完全版)[5]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生命体征平稳;能理解、执行简单的医护人员指令;近期服用过影响本研究检测指标的药物;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恶性肿瘤,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及其他内分泌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无法配合完成本研究者;精神病史者或意识障碍者等。其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40岁~75岁(60.73岁±6.41岁);饮酒史42例,吸烟史39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2例,高中及以上20例。
1.2 方法
1.2.1 血液学指标检测 所有病人均于入院第2天清晨空腹取血,3 000 r/min离心后取血清在BNProSpec特定蛋白仪上以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水平;血浆Hcy 水平采用微粒子酶联免疫分析法进行测定,Hcy正常值5 μmol/L~15 μmol/L。试剂盒均购自ADI诊断试剂有限公司。
1.2.2 颈动脉检查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由美国ATL生产,型号为HDI 3000)进行颈动脉检测,检测是否存在斑块、斑块位置、大小及IMT。其中IMT<1.0 mm为正常,1.0 mm≤IMT<1.2 mm 为增厚,IMT≥1.2 mm为斑块形成。对存在计算病人颈动脉狭窄程度:在最大斑块位置,以(1-残留血管截面积/血管的截面积)×100%。狭窄程度<50%为轻度动脉狭窄,≥50%为中重度动脉狭窄。
2.1 IS与hs-CRP、IL-6、Hcy水平的关系 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62例病人分为斑块组(42例)和无斑块组(20例),斑块组病人hs-CRP、IL-6、Hcy水平升高比例均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表1 IS与hs-CRP、IL-6、Hcy水平的关系 例(%)
2.2 颈动脉狭窄程度与hs-CRP、IL-6、Hcy水平及 IMT值的关系 在斑块组42例病人中,正常组hs-CRP、IL-6、Hcy及IMT水平均低于轻度狭窄组及中重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hs-CRP、IL-6、Hcy及IMT水平均低于中重度狭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颈动脉狭窄程度与hs-CRP、IL-6、Hcy水平及IMT 值的关系(±s)
当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IS的发生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给病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报道显示[6],IS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AS是其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颈动脉斑块形成后引起管腔狭窄、栓子形成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引发IS的重要发病机制。颈动脉内膜中膜局部增厚是AS早期的主要判断标志,而斑块形成是AS最主要的表现,可明确反映出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
研究发现:AS的发生、发展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C反应蛋白能够与脂肪蛋白相结合,从而激活补体系统,产生大量的终末攻击复合物和终末蛋白C51- 9,从而引发血管内膜损伤[7-8]。其次粒细胞、单核细胞内均含有一定量的C反应蛋白受体,C反应蛋白的大量产生,可激活粒细胞及单核细胞,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损伤血管。除此之外,组织学的研究也显示C反应蛋白介导的补体激活在人类早期AS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的研究显示相对于传统导致AS发生的危险因素,hs-CRP是一项独立的AS发展预测指标。有报道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生的重要病理过程是血管壁的慢性炎症反应,C反应蛋白是促使炎症和纤维增生反应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标记物之一,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轻重与血清hs-CRP 浓度明显相关。而白细胞介素-6可直接参与血管内皮炎性反应的发动,同时还能够通过肝脏生成C反应蛋白,从而参与AS的发生和发展[9]。本研究结果显示,斑块组病人hs-CRP、IL-6水平升高率明显高于无斑块 组,表明炎症反应与易损斑块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Hcy为一种含硫的氨基酸,在体内由蛋氨酸脱甲基代谢后形成。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可引发内皮细胞肥大、损伤,引发内皮下血肿,导致纤维组织聚集,血管弹性膜断裂、中层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是目前血管性疾病的独立致病因子[10]。基础试验表明[11],高Hcy水平可能通过改变主动脉组织Bcl-2、Bax基因表达,从而对大鼠主AS的进程进行干预。本研究显示:斑块组病人Hcy水平升高比例明显高于无斑块组,表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易损斑块的形成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结果还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越高,IMT 值越高,hs-CRP、IL-6、Hcy 水平越高,提示IS病人的AS程度与hs-CRP、IL-6、Hcy 存在相关性。同时研究结果显示,正常组(无狭窄)hs-CRP、IL-6、Hcy及IMT水平均低于轻度狭窄组及中重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hs-CRP、IL-6、Hcy及IMT水平均低于中重度狭窄组(P<0.05),表明hs-CRP、IL-6、Hcy及IMT水平与狭窄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综上所述,高hs-CRP、IL-6、Hcy水平及AS斑块的形成与IS的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及时监测病人血浆hs-CRP、IL-6、Hcy的水平,根据监测结果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手段,对于延缓病人粥样动脉硬化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1] 郑建新,孙顺成,刘俊超.强化降脂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30(1):25-27.
[2] 温慧军,杨余锁,张建军.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液炎症因子水平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2,25(1):54-56.
[3] 于弋水,周珂,姜振威.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病,2009,16(1):41-42.
[4] 王晶,刘家丰,郭兆慧,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老年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关系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6):599-601.
[5]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 完全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4):301-318.
[6] 冯秋菊,刘振伟,万琦.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hs-CRP 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6):1736-1751.
[7] 马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炎症因素的关系[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3):64-66.
[8] 潘元美,李焰生,林岩.炎症因素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临床神经疾病杂志,2012,21(3):174-176.
[9] 陈岩,郭荷娜,李伟,等.炎症前因子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病情进展中作用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1):1462-1465.
[10] 顾媛媛.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脑梗死复发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0):24-26.
[11] 张政军,贾绍斌,侯建军.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大鼠主动脉组织中Bcl-2和Bax 基因的表达[J].广东医学,2013,34(8):1160-1162.
(本文编辑郭怀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附属荆州医院(湖北荆州 434020),E-mail:fnolrfdj@sina.com
引用信息:朱美娥,龚道恺.血液学指标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22):2701-2703.
R741 R255.2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6.22.039
1672-1349(2016)22-2701-03
2016-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