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师徒制度与传承

2017-01-04 08:13李宝珍
军工文化 2016年6期
关键词:师徒学徒徒弟

文/ 李宝珍

漫谈师徒制度与传承

文/ 李宝珍

中国有句古话叫“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而在现代的师徒关系中则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师傅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徒弟出师后能够达到“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效果。

“师徒制”又称“师带徒”,源于封建社会时期的手工艺人传授徒弟的一种古老方式,是一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以口传手授的形式传授技艺的方式,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职业教育的模式。

在我国的近现代史中,“师徒制”不但是一种职业技能形成的方式,还是一种劳动雇佣制度。建国前,一些工商企业、手工作坊、城乡中有技艺的工匠和个体开业者,多以招收学徒为补充劳动力的手段。根据行业或地方习俗的不同,把学徒称为徒工、徒弟、艺徒或小伙计等。学徒要有人保荐,给老板磕头拜师,订立师徒合约。学徒期一般三年,有的另加送师一年。学徒一开始学不到技艺,先当佣人,干杂活。有的一年后,有的到最后一年才开始传授技艺。学徒期不给报酬。

建国后,人民政府坚决取缔旧学徒制度中的陈规陋俗,1958年2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则批准,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国营、公私合营、合作社营、个体经营的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学徒学习期限和生活补贴的暂行规定》,各产业主管部门据此对本系统的学徒培训制定了实施细则,对工种专业划分、学徒期限、培训目标、训练形式以及转正定级、考工考试办法等作了具体规定,从而使学徒制度逐步形成,学徒培训成为当时培养后备技术工人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培训方式。据统计,1958年全国学徒的总数达到440万人,约占企业职工的四分之一。

不仅在我国,德国西门子斯特拉姆博格-卡尔森公司也有长达100年的学徒培训历史,法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对学徒培训都有不同的规定。由于“文革”期间学徒培训遭到破坏,直到20世纪80年代,师徒制度最终退化为一种廉价劳动力的获取工具,1983年劳动部召开全国培训工作会议,提出要从实际出发,全面系统地改革培训制度:“学徒制度要进行改革,今后企业补充新工人,要逐步将就业后培训改为就业前培训,变招工为招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迄今为止师徒制已被注入了新的内涵,从原始的师徒关系演变成现代体系。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递更加迅速,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便捷,但是“师徒制”至今仍然是知识技能传递的主要途径。

现代师徒制的实质是通过传帮带来实现技艺的传承,在传统的师徒关系上加上了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使之成为全新的一种培训方式。在当今科学技术飞快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的形势下,企业员工的年龄分布不合理现象日趋严重,年龄结构表现为倒金字塔。航天单位的问题亦如此,目前问题主要体现在人才储备不足,急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骨干队伍更好地为航天事业发展建功立业。而开展师徒制则是企业投入少、见效快、激发青年爱岗敬业、走上成才道路的最佳培训方式。近年来,由于培训方式的更新,许多企业摒弃了师带徒,采取岗前培训。事实上,“师徒制”与“岗前培训”二者并不矛盾,企业应该根据岗位需求采取相应的模式。对于简单劳动,短期可以迅速提升的岗位,可以采取岗前培训;对于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则应采取师带徒模式。由于我国的教育目前偏重于知识的灌输,以理论学习为主,但在企业中更加重视的是职业技能的应用。如果刚刚踏出校门的“新人”没有“师傅”系统性的传授相应的职业技能的话,仅凭在工作中的自我学习与摸索,那么其对工作的认知多为碎片化的,不利于工作的顺利完成。此外,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经过反复的尝试与创新而得来的,这个过程是相对漫长的,只有当某一技术相对成熟以后,才会进行广泛的推广,甚至被写进教材。但一般的高等教育周期为4~7年,也就是说,从校园到企业,容易出现知识断层,形成技术的脱节,而“师徒制”便是二者之间最好的连接器。通过师徒的交流沟通与协作,不断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可以帮助“新人”在短时间内减少经验不足带来的不便。同时,也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帮助“新人”快速成为岗位业务骨干。

作为徒弟而言,学习老一辈人的工作经验,

汲取前辈身上优良传统的同时,

加强自身性格的培养也相对重要。

戒骄戒躁,恪尽职守,勤勉敬业,

是师傅带徒弟最终的落脚点,

能为国家、企业培养出

优秀的人才是师徒制度的最终目的。

由此可见,现代企业中的“师徒制度”是一种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相融合,有效的发挥内在潜能使自己快速提升的渠道。是发现青年人才、培养人才、锻炼人才、提高人才、造就人才的有效途径。

把某一项技能或者工作进行量化,然后通过模式化、模块化进行拆分,这样有利于知识技术的普及,这也是教科书构成的基础。但是,工业技术的发展、部门效率的提高,离不开工作经验的积累。脱离了“师徒制度”,企业员工就像每个人都在做同样0~100的运动,而100以上甚至更高鲜有涉及,这样极大程度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而师傅带徒弟这样的模式,恰恰可以使得徒弟在师傅的经验基础上,再继续向前探索积累。使得个人经验可以迅速升级为行业经验,当行业整体经验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势必会推动产业升级,提高行业整体劳动效率。所以说师徒制度的经验传承是推进我国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师傅教徒弟的过程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先做人、后做事”。在企业中员工的职业道德与岗位责任极其重要,尤其在肩负着国家使命的航天部门更为突出。对于人类行为的制约,来源于两个层面,一个是法律,一个是道德。良好的职业修养是每一个优秀员工必备的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每一个员工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这两点是企业对员工最基本的规范和要求,同时也是每个员工担负起自己的工作责任必备的素质。作为师傅而言,传授的不仅仅是工作经验,更重要的是将自身良好的职业修养感染传递给下一代人。师徒制度可以使得岗位责任得到有效的延续,搭建起新老两代人之间的纽带,凝心聚力,树立年轻人无私奉献的信念,不断积累正能量,这也是企业持续发展有力的保障。

中国有句古话叫“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而在现代的师徒关系中则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师傅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现代师徒制度的基础,以新颖、独特、不保守、不教条的思想进行教导,把本领完全教给徒弟,使徒弟做事不至于守旧拘谨,有开阔的创新头脑。出师后能够达到“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效果。“真诚”、“无私”、“互学”,是师傅的关键词,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用下师傅优良职业修养的具体体现。师徒制度本质上是属于自上而下的传导,作为上层的师傅层面是传导的基础,也是整个制度的核心环节,师傅们的无私奉献,是整个体系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

《孟子·公孙丑上》书中记载,“勤勉之道无他,在有恒而已。良马虽善走,而力疲气竭,中道即止。驽马徐行弗间,或反先至焉。是故举一事,学一术,苟进去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在善用其精力耳。今人或有志于学,一旦发愤,不分昼夜,数十日后,怠心渐生,终以废学。”孔子曰:“欲速则不达。”孟子曰:“其进锐者其退速。”此之谓也。大概意思是,“勤勉没有别的方法,在于有恒心而已。好马善于奔走,却气力疲乏衰竭,中途就会止步。劣马缓慢行走、不间断,反而先到。因此,要办一件事,学习一种技艺,真能精进不停,必然有成功的一天,关键在于善于运用精力罢了。现在有的人有志向学习,已然发奋学习,不分白天黑夜,几十天后,懈怠的心情渐渐生起,最后荒废了学业”。孔子说“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孟子说“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国不乏教导如何学习的方法及言论,其中最关键的是坚持、有恒心。作为徒弟而言,初入职场,学习老一辈人的工作经验,汲取前辈身上优良传统的同时,加强自身性格的培养也相对重要。戒骄戒躁,恪尽职守,勤勉敬业,是师傅带徒弟最终的落脚点,能为国家、企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是师徒制度的最终目的。

师徒制虽然在企业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但若没有完整的计划、措施及实施办法也不可能达到良好效果。企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企业要根据单位职工岗位分布需求分析,确立培训方向,根据员工自身的潜力、创造力确定培训人员,签订师徒协议,确立师徒关系,健全机制,有效激励,为开展“师带徒”活动提供可靠保障 。

要选拔具备良好思想品德,作风正派、具备创新精神、沟通能力强,以及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师傅。采取全面综合评比,合理选拔。

权责要明确,做好考核评估。明确师徒职责,师傅不仅教技能,同事还要抓思想,抓作风要言传身教,从基础工作做起。同时,制定教学方案,开发教学方式,确定师徒的考核指标、晋升晋级指标以及考核评估的方法,做好有效的监督。

总之,通过师带徒这种模式,使师徒之间形成思想上互帮,学习上互补,工作上互助,从而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既把师傅的知识与经验有效传承下来,又增进师徒关系,徒弟把书本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在工作中不断提高创新,形成“青出于蓝胜于蓝”的良性循环,推动企业不断持续健康发展。如此,企业既减轻了培训成本,又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也塑造了相融互进的和谐团队。

(作者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

猜你喜欢
师徒学徒徒弟
唐僧师徒再就业
Mark Twain
魔术师的学徒
可爱的师徒
儿时与空姐合影 15年后两人成师徒
徒弟和保险柜
神探大脑门(1)探长出题考徒弟
冯鑫:一个乐视学徒的生死困局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
现代学徒式教育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