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大波
随着军事斗争准备的深入发展以及我军职能使命的逐步拓展,部队执行野外驻训、军事演习、抢险救灾等“两多”任务不断加重,动态已逐渐成为部队建设的常态,尤其是一线部队使命艰巨、形势严峻、任务繁重。动态条件下组织实施教育,必须针对野外天候复杂、人员分散、条件艰苦、强度较大、装备较多等实际,统筹考虑授课课堂不固定、教育方式受限制、学习时间较零散等特点,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提高战斗力生成是军人的使命和职责,也是部队所有工作的聚焦点,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展开。
一是紧贴任务“不跑题”。始终密切关注世界军事斗争的新热点、对敌斗争局势的新动向、部队军事训练变革的新态势,以“维护核心、听从指挥”为主线,以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为牵引,以强化官兵思想认识为目的,不失时机地开展教育,与使命任务联系不紧、与实战关系不大的教育,尽量不安排或少安排,确保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灵活采取集中统一教育与适时随机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把大道理讲透,把小道理讲清,持续抓好官兵战斗精神培育。
二是紧贴实际“不离谱”。自觉把教育目标向完成大项任务聚焦,教育主题围绕训练实际、官兵实际、单位实际展开。采取“三两百米散散步、三两个人谈谈心、三五句话摸摸底”等方式,深入查找官兵思想问题、掌握教育的实际效果,广泛开展大讨论、大谈心、大排查等活动,做到执行什么样的任务就安排什么内容的教育、官兵需求什么样的疏导就重点备好什么样的教案,确保教育主题始终与训练课题相互渗透、同频共振。
三是紧贴思想“不脱节”。动态条件下,部队训练任务繁重、训练艰苦、条件恶劣,官兵容易产生“苦、累、难”等消极思想。要坚持把引导官兵正确对待苦累、自觉战胜苦累,始终保持昂扬练兵热情,作为动态条件下组织实施教育的重点。及时分析、掌握任务过程中官兵的现实思想变化,针对性安排战斗精神、心理疏导、群众纪律、安全预防等教育内容,深化官兵思想认识。
动态条件下,部队突击性、临时性任务较多,政治教育“计划不如变化快、课堂不如战场活”,要坚持把课堂搬上训练场、把教育搞到演习场、把活动深入日常,使教育贯穿完成任务的全过程、渗透驻训演习的全阶段、融入官兵生活的全时域,做到“三个跟进”。
一是跟进指导“防失控”。注重把教育安排与任务部署结合起来,把主题教育与随机教育结合起来,把思想认识与教育实效结合起来,同步调查摸底,适时思想动员,统一制定计划。着眼野战条件,注重“三统三放”,即上级明确的统、自主安排的放,阶段转换时统、训练间隙中放,成块时间的统、零星安排的放,确保基层营连及时跟进开展教育的主动权。
二是跟进保障“防掉链”。针对动态条件下教育条件受限的实际,在执行任务、训练演练时预先收集教育资料,做到部队到哪里,教育资料就保障到哪里。展开前,召开协调会,把教育纳入训练计划的统筹中,做到任务再急、再重,都给教育留出相应时间。突出组织政工干部“阵地前移”,深入训练之中、官兵之中、活动之中,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随机开展一人一事教育。
三是跟进督导“防流产”。坚持把检查教育开展情况纳入检查任务进展情况之中,扎实搞好四个阶段督导:任务准备阶段,重点督导学习贯彻上级指示精神、开展动员教育情况,激发参演热情;任务实施阶段,重点督导开展挑应战情况、官兵思想认识情况,磨砺官兵战斗精神;任务撤收阶段,重点督导部队学习先进、宣传教育情况,防止麻痹松懈情绪;总结讲评阶段,重点督导单位总结、查找问题情况,总结经验做法,为下步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针对动态条件下人员相对散、官兵思想活、教育保障难等特点,注重灵活方式方法、创新教育手段、加强对策研究,破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瓶颈”。
一是“破大为小”细内容。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精细分割“自选动作”。针对动态条件下时间的零散性,采取“解剖麻雀”的办法,把上级统一安排的重大教育分解成若干小专题,经常性开展理论小辅导、体会小交流、疑难小探讨等活动,逐个研究解决,提高教育的覆盖面。
二是“见缝插针”找时间。结合动态教育“成块”时间较少的实际,抓住任务转换、训练间隙、小结讲评等时机,及时开展小动员、小竞赛、小表演、小讨论、小讲评“五小”活动,针对野外驻训的特点规律,对动态中组织教育的程序进行精简,对官兵在执行任务中的思想问题进行梳理,编印下发“小册子”、袖珍卡、标语和口号,为连队搞教育提供便利条件。
三是“因地制宜”设课堂。针对部队动态条件下乘坐车辆多、住宿野战帐篷多等实际,在机动中灵活开展车厢文化活动,在宿营点搞好“四个一”建设:建立一个图书室,建立一个新闻中心,组建一个文艺小分队,编撰一份战地快报。充分利用沿线资源开展教育,积极组织部队到任务途经地的兄弟部队、革命遗址、名胜古迹等参观见学,丰富教育实践活动。
四是“点面结合”防死角。针对野外驻训中的训练需要,营连建制被打破、人员相对混杂的实际,灵活采取吃住在点、学习在片、连点成片的方式,按实际训练编组,组织官兵就近就地参加学习教育,确保人人都在教育中、人人都在学习中,不断提高教育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