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课后探究问题的设计

2017-01-03 22:25王爱玲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生活经验时间探究能力

王爱玲

[摘 要]数学课后探究问题的设计,教师只有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开放性学习素材,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学到数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时间 探究问题 设计 生活经验 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5-034

传统的课后作业由一道道数学题目组成,大部分题目都是脱离实际生活的,只是对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重复练习,所以学生对这样的课后作业兴趣不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使学生经历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新课程理念,尝试用课后探究问题代替传统的课后作业,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下面就说一说如何设计数学课后探究问题。

一、针对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所以课后探究问题的设计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例如,设计“简单的时间计算”的课后探究问题时,我通过分析认为学生最熟悉的时间问题就是他们的作息时间,而作息时间包括家庭的作息时间和学校的作息时间。因此,我利用学生的家庭作息时间和学校作息时间,设计以下的课后探究问题:(1)你夜里什么时候睡觉?早上什么时候起床?每天睡觉几个小时?(2)你早上什么时间从家里出发来学校?什么时间到达学校?从家里到学校,路上用了多少分钟?(3)你早上什么时候到学校,晚上什么时候离开学校?你一天在学校几个小时……这样设计,将课后探究问题和学生的作息时间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好地完成任务。同时,学生除练习时间的计算外,还加深了对时间概念的理解,收到了较好的课后练习效果。

二、控制情境的开放程度,设计符合学生探究能力的问题

探究问题的特点就是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没有唯一的答案,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可学生由于年龄小,探究能力有限,所以开放程度太高的问题会让学生无法解决而失去探究的动力,但开放程度太低的问题又会抑制学生的思维,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设计的数学课后探究问题应该符合学生的能力,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顺利解决。例如,设计“统计”的课后探究问题时,我分析后认为应该让学生自己收集数据、制作表格、绘制统计图,因为如果给出数据表让学生绘制统计图,明显问题的开放程度太低,不符合探究问题的要求。但是,如果随意让学生研究一个问题来绘制统计图,开放程度又太高,导致学生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的问题来研究。所以,我将问题的范围限制在最近一周的气温和班级同学喜欢的五本课外书籍内,最终设计出以下的课后探究问题。

请你课后针对下面问题收集数据,设计表格,绘制统计图。

(1)上一周七天的气温。

(2)我们班同学分别喜欢《没头脑和不高兴》《皮皮鲁传》《吹牛大王历险记》《格林童话》《小鹿斑比》这五本课外书籍的人数。

因为限定了课后探究问题的范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在完成第一个任务的过程中,有的学生通过查阅上一周的报纸获取气温数据,有的学生通过网络搜索获得气温数据,从而锻炼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在完成第二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自己设计调查表对班级同学进行调查,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增强了学生间的互动交流。

三、紧扣前后的数学知识,设计符合实际课堂教学的问题

解决课后探究问题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通过探究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二是练习学过的数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所以,数学课后探究问题的设计应该紧扣教学内容,同时联系前后知识,使学生既能练习最近学习的数学知识,又能复习以前学习的知识。例如,教学“小数的乘法和除法”一课后,我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和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出以下的课后探究问题:(1)算一算自己家大门的面积。(2)通过电子地图算出从自己家到学校的距离,并结合自己骑自行车从家到达学校的时间,计算出自己骑自行车的速度。由于大门的长和宽都是小数,路程和时间也是小数,所以这两个问题使学生练习了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运算。同时,第一个问题和长方形的面积知识相结合,第二个问题和比例尺知识相结合,既引导学生复习了前面所学的知识,又帮助学生构建了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总之,数学课后探究问题的设计,教师只有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开放性学习素材,才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生活经验时间探究能力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进生活
时间消灭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