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忠孝
教师写下水文可谓好处多多,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可以为学生提供范文参考。教师亲自写作可以更好地了解该写作内容的难易程度,便于操控课堂教学。然而,教师的下水文也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固然益处颇多;但稍有不慎,反而会成为学生习作的绊脚石。
【案例】
虞大明老师在2015年12月的“千课万人”自媒体视野下的小学“新常态习作”教学研讨观摩会上执教《我的烦恼》,这是一节四年级漫画习作指导课。课始虞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幅漫画:一把伞,伞下一条鱼,伞上面是破菜刀、破酒瓶、破碗。此课的教学设计是针对这幅漫画写自述,让学生成为“这条鱼”,阐述“我的烦恼”。
这幅漫画的目的是呼吁人们保护好水资源。虞老师说:“我们写的文章要让读者受到教育,要用文字去震撼他、冲击他。”这时虞老师引入自己的两篇下水文,在屏幕上出示并朗读。
范文一:我家门前有一条河。河水少得可怜,不再流动。水里落满了枯枝败叶,长满了绿色的苔藓。河水中不见半条小鱼的影子。哦,小河瘦了,也即将死去。小时候的记忆中,河水总是满盈盈的,无比清澈。河底的卵石、追逐嬉戏的小鱼清晰可见。小河是我们这些男孩子的跳水乐园。夏天放了学,我们总会来到河边,丢下衣服,脱下汗衫,只穿一条裤衩,像只猴子似的爬上河边的老树,然后一个个直挺挺地往河里跳。顿时,水花四溅。我们在河里尽情地踩水,打水仗,像鱼儿一样追逐嬉戏。河面上荡漾着一层层水波,也荡漾着我们的笑声。
范文二:欢乐鱼小学四年级学生包头鱼在放学回家途中,被从天而降的不明飞行物击中脑袋,昏迷不醒。在鱼医生的紧急抢救下,命是保住了,但却成了植物鱼。后来经过鱼侦探的调查,那不明飞行物原来是一把被人类随意丢弃的破菜刀。本报记者提醒广大市民,外出时注意安全,最好撑上一把伞,以防再被不明飞行物袭击。
——娱乐报记者大明鱼报道
随着两篇下水文的出示,虞老师总结了漫画作文的方法:我们要学习“看到画外”的本领,你可以写写过去的幸福生活,也可以写写你的所见所闻。随后引导学生选择一种方法开始写作。
【我的思考】
一、目的指向是否窄化了学生语言的表达?
这是一节漫画习作指导课,虞老师在课始就出示两篇下水文,其目的不言而喻——教会学生两种漫画作文的写作方法。
写漫画作文是不是只有这两种方法?答案是否定的。针对这幅漫画到底可以写些什么?笔者觉得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孩子的思维方式永远都是我们成年人该学习的,他们天马行空,可能会有更加精彩的发现。而虞老师的下水文目的虽明确,却也限制了学生创作的思维。不妨来看看学生在课堂上的习作。
生:记得以前我最喜欢和同学们去甜甜鱼游乐园玩,一放学我们就会冲进游乐园玩个痛快,但是现在,里面的设施都被砸坏了,游乐园里一片漆黑,都是破旧的设施。
生:曾经小河清波漾漾,我们飞鱼班下课了总会在水里嬉戏、游弋,时而捉迷藏,时而打水仗,好不快活。
生:我想起了以前的快乐时光,那时河水很清,我们一放学就会游到荷叶下面疯一疯,欢乐无比。可是现在,荷花丛中脏得不成样子,荷叶也都被水污染而死去。
通过三位学生的习作我们很遗憾地发现,学生作文的字数少得可怜,虽有个别语句还算精彩,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未免太简单了一些。虞老师的要求“写写过去的幸福生活”,三位同学都写到了,难道这样就算合格了吗?虞老师的范文里对于“过去的幸福生活”描写得非常具体,为什么学习了教师的下水文之后,学生的习作还是“一句话作文”?笔者认为,这或许是下水文的运用不够到位。虞老师对于下水文的处理只是朗读了一遍,并告诉学生“写写过去的生活,这叫对比”。虞老师把下水文的目的放在了“写作形式”的引导上,却忽略了“语言”这一关键因素。
二、时机选择是否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思路?
教师的下水文到底在什么时候出现更合适?虞老师出示下水文是在学生习作之前。两篇下水文,无疑明确了本堂课的写作内容和写作形式,看似给了学生一根写作的拐棍,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也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思维。我们来看学生课堂上呈现的几篇习作。
生:一次,我看到一则报道,三文鱼同学在放学路上被从天而降的不明飞行物击中,送到医院后因抢救无效死亡。后来,经过警方调查,才知道那不明飞行物是人们丢下来的破酒瓶。
生:有一次,我在出门的路上发现了一条黑鱼,他正高兴地听着MP3,可不知道怎么回事一个破瓶子从天而降正好飞到了黑鱼的脑门上,我赶紧打了120。通过抢救,黑鱼的命是保住了,但却得了严重的鱼痴呆症。
虞老师听完学生的发言,说:“想象力不够丰富。”细究之后就会发现,学生的习作跟虞老师呈现的第二篇下水文相似度可达90%以上。这不正是虞老师在学生写作之前甚至是构思之前就呈现了范文的结果吗?
运用母语写作,不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而是一个从少到多、从粗到精的过程。更何况虞老师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是有写作基础的呀。
如果虞老师将下水文呈现的时间置之于后,在学生初稿之后、讲评环节时出现,让学生自由阅读,然后说说启发,相信学生肯定会说“写过去的快乐是为了突出现在的烦恼”,再根据这种写作方法进行修改,岂不是更好?
所以笔者认为教师下水文的呈现应该放在学生有困难之时。
三、形式呈现是否阻碍了学生真情的表达?
虞老师呈现的两篇下水文,一篇是记叙文,描写了河的现状以及曾经的河带给“我”的快乐,另一篇是新闻报道。两篇文章采用了完全不同的体裁,而这堂课的主题是写“自述”。那么笔者就疑惑了,既然虞老师将这节课定位在“自述”上,那下水文为什么不用这种方法来呈现呢?笔者大胆地试着写了一篇下水文——《河的自述》。
我是一条河,我叫清清。
可是现在,我却一点儿也不清了。我浑身上下乌黑肮脏,上面覆盖着死鱼、死虾,身旁全是干枯的树桩,我是多么可悲。从桥上走过的人都捂住鼻子,飞在河面上的小鸟都快速离开。可每天早上,仍有一些人戴着口罩,拎着垃圾桶,往我身上倒垃圾。我失望地呻吟着:“求求你们,不要再伤害我了!”
想想曾经,我是那么欢乐,欢乐地流淌,欢乐地歌唱。在我的怀抱里有活泼可爱的小鱼、小虾,还有无数欢乐的小朋友。我是他们的乐园,夏天放了学,他们总会来到我的怀抱,丢下衣服,脱下汗衫,只穿一条裤衩,像只猴子似的爬上河边的老树,然后,一个个直挺挺地往我怀里跳。顿时,水花四溅。他们尽情地踩水,打水仗,像鱼儿一样追逐嬉戏。河面上荡漾着一层层水波,也荡漾着他们的笑声。
而虞老师的第二篇下水文——新闻报道,笔者觉得可以省去。虞老师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写写所见所闻,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不难。而第一篇下水文,也已经包括了现状以及过往。
以上便是笔者关于教师写下水文的几点不成熟的思考。笔者认为,教师写下水文要根据“目的”“时机”“形式”而动,不可随意下水。
参考文献:
[1] 马晓琳.浅谈教师下水文的作用与时机把握[J].学子(理论版),2016,(3):49.
[2] 沈立.讲之功有限 习之功无已——谈教师下水文的三种策略[J].作文教学研究,2014,(3):65-68.
(浙江省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春晖小学 31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