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彦军
在过去五年中,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注重顶层设计、强调高位引领,学校信息化硬件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各类教育基础数据平台部署完成,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初具规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升,为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未来几年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目标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要真正实现“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需要信息化教育软件产业的同步健康发展。信息化教育产业是我国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简单地分为信息化教育硬件产业和软件产业两大部分。[1]信息化教育软件产业是对从事与教育教学相关的软件、平台、资源、服务等信息化产品研发与供给活动相关的业态总称。全面梳理产业发展现状、准确把握产业发展特点、及时发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冷静思考产业发展的方向是我国信息化教育软件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基础。
我国信息化教育软件产业发展现状
2016年我国信息化教育软件产业发展状况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题库和在线答疑类产品竞争白热化
如果要为本年度我国信息化教育软件产业发展状况“画像”的话,那么各种基于手机APP的题库和在线答疑类产品的白热化竞争是其首当其冲的特征。自猿题库、梯子网为代表的智能题库产品出现以来,各种题库类产品层出不穷,如作业帮、小袁搜题、阿凡题、学霸君、一起作业网、互动作业、快乐学习等产品持续涌现,将学生通过手机拍照等方式输入查询、迅速获得难题参考答案及解析步骤以辅助课后作业与练习的学习活动演绎到了极致。据第三方机构估算,我国教育信息化软件与服务市场规模巨大,每年有近千亿的市场,但由于产品的同质化导致企业竞争近乎白热化,产业格局不断洗牌。[2]随着产品竞争的加剧,在线一对一答疑辅导、观看课程直播、在线测评与知识薄弱点诊断、精准推送补充性学习资源等功能成为该类产品当前竞争的焦点,产品功能逐渐趋向综合。
2.在线课程和资源平台类产品稳步发展
该类产品又可以细分为网络资源库类、备课系统类、网络课程类、视频直播类、微课类等产品。网络资源库类以百度文库、学科网等为主要代表,继续传统海量配套教学资源建设的模式,以课件、教案、试题等为主要内容,由于满足了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基本需要,仍然在信息化软件产业中争得了一席之地。备课系统类产品以云存储技术为支撑满足了教师在线备课和在线授课的需要,这类产品大多与硬件系统相捆绑,以各类电子书包、智慧教室等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形式面向教育用户。网络课程类以网易云课堂、百度传课等各类视频公开课或MOOC平台为代表。视频直播类以学而思、北京101网校等中小学网校为代表,在“三通两平台”建设大背景下再度获得发展机遇。微课类产品大多以微课和视频点播技术为基础,面向中小学课外辅导市场,有代表性的如题谷视频解题等。
3.课堂教学和移动教学类产品暗流涌动
缺少适用于当前班级授课制课堂教学的实际,有助于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教与学活动融合的跨平台的开放性教育软件,是当前我国信息化教学应用的软肋。国内当前实践中满足这类应用需求的软件大概有四类:一是绑定于各类一体化环境解决方案的专门软件,这类软件功能实用性较强,但硬件依赖性太高;二是社会化软件的迁移应用,如微信、微博或基于微信平台二次开发的微助学等;三是引进国外或本地化开发的移动教学系统,如EdmoDo、EduSoho、小蚂蚁教学系统等;四是基于智能手机等自带设备、直接服务学校混合教学实践的新兴产品,如蓝墨云班课、雨课堂、学习通等。可以说,这类产品找准了我国信息化软件产业发展的需求,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来看,虽然每个产品定位比较明确,竞争尚不激烈,但必将成为信息化软件产业竞争的下一个爆发点,可谓看似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4.学科教学软件类产品研发受到关注
学科教学软件是指专门用于中小学具体学科内容教学的应用软件。国内学科教学软件的开发一直是块短板,长期以引进国外或借用其他领域的产品为主,如几何画板、虚拟地球、Celestia、虚拟人体等。随着我国大部分学校信息化发展进入常态应用和融合创新阶段,学校对学科教学工具软件的需求逐渐加大。因此,近几年国内学科教学软件的研发开始受到关注,主要包括各类交互式电子白板、电子书包等一体化解决方案中绑定的学科教学产品和各类学科学习APP。学科学习APP目前以流利说英语、英语趣配音等语言学习类产品为主,涉及的学科面比较窄,主要服务于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
5.创新教育与素质拓展类产品发展迅速
该类软件主要包括儿童教育类、机器人教育类等产品。儿童类APP产品目前占据重要份额,主要服务于幼儿家庭教育的娱教产品,如贝瓦儿歌、儿歌多多、宝贝听听等。随着近两年来中小学创客教育的兴起和对STEAM教育的重视,相关的3D打印建模软件和DFRobot、萝卜圈、Scratch、Kodu、Arduino IDE等机器人教育类编程软件逐渐受到关注。此外,教育游戏类产品随着各类手机APP及相关技术的成熟而重新受到重视。
6.虚拟现实与大数据分析类产品崭露头角
2016年是中国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元年。随着虚拟现实硬件设备成本的降低,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成为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焦点。2016年3月发布的《中国VR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VR的潜在用户已经达到2.86亿,约有19%的人成为潜在购买者。“VR+教育”也成为VR行业探索的新领地,国内某大学VR“模拟解剖课”投入教学成为VR教育应用的燎原星火。目前,这类技术在场馆学习领域已经得到初步应用,如我国开发建设了大学数字博物馆、数字科技馆、虚拟敦煌、虚拟故宫。另外,VR超级教室、课专家、趣上课等基于VR技术的面向课堂教学的虚拟现实产品崭露头角。此外,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各类智能测评系统和学习分析系统的研发与应用也逐渐兴起。
我国信息化教育软件产业发展现状思考
纵观2016年我国信息化教育产业发展,可以发现存在如下特点:①手机APP成为各类教育软件产品的必备元素。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用户对软件产品的多种终端接入、跨平台应用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各类产品在开发中也十分注重智能终端、浏览器和PC客户端的多终端接入实现。②新兴信息技术不断得到应用。我国传统的信息化教育软件开发技术相对较为简单,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各类教育软件产品中应用的技术手段逐渐丰富,智能测评、拍照识别、主观题测评、语音测评、数据挖掘、学习分析、智能推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兴信息技术逐渐得到应用。③主流产品聚焦于中小学生课外辅导和婴幼儿的家庭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为学生的“成绩提高”,具体表现为题库类产品或各类配套微课视频产品的扎堆竞争和幼教产品盈利模式的初步成熟。
随着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后剩余资本向互联网教育领域的投入转移,我国信息化教育软件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出现题库和在线答疑类产品的白热化竞争和MOOC、微课等视频类教育资源建设的全民化运动。但与此同时,信息化软件产业发展中却始终存在无人问津的短板,主要问题表现在:①课堂教学类产品不成熟成为实现课堂教育教学方式转变的关键障碍。提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本阶段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任务,但一线教师要在当前条件下上好一节高水平的信息化课所需的技术门槛实在不低,需要电子书包、网络空间、问卷星、二维码扫描、同屏传输等十八班武艺轮番上阵方可。②学科软件类软件供给不足是信息技术难以提升学习质量的关键症结。缺乏成熟的学科教学软件是影响信息化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很少有适合国内教学实际需要的,特别是缺少探究性、验证性的学科实验软件是制约课堂改革的重要因素。③部分产品竞争过热或炒作过度将成为影响信息化教育软件未来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题库和在线答疑类产品竞争过热导致的投资风险加大将会打击投资者向信息化教育软件产业投资的热情,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尚未成熟的前提下过分炒作很可能会引发信息化教育产品用户的反感甚至排斥心理。
在各类手机APP竞争白热化,虚拟现实、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备受追捧的同时,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急需的课堂教学类产品和学科软件类产品的企业却很少,为什么?信息化产业发展“冰火两重天”的背后隐藏着值得冷静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上述这些领域专业性太强需要企业既懂教育又具备技术实力,前期投入巨大但获益周期太长固然是造成这些领域无人问津的重要因素,但关键在于产品供给模式背后暗藏的玄机。仔细分析会发现,近几年发展较好的信息化教育软件产品主要有:一是基于“B2C”供给模式的,即企业开发—家长和学生直接使用;二是基于“C2C”供给模式的产品,即以开放性平台为中介实现用户—用户直接供给的模式,如各种一对一辅导、传课平台等。在学校信息化教育发展过程中,学科软件、课堂教学等产品大多需要以“B2G”模式供给,即企业开发—政府(学校)统一购买供师生使用,但信息化建设中挥之不去的重硬轻软思想和产品招投标过程中各种利益纠葛使得这些领域成为企业眼中的“深坑”。因此,及时理顺信息化教育事业、信息化教育学科和信息化教育产业之间的共生与协同发展关系,改善我国信息化教育软件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是整个信息化利益相关者共同面对的难题;加强课堂互教学动类、学科软件类等重点领域和大数据分析、教育游戏、虚拟现实等新兴领域的建设是我国信息化教育软件产业面临的历史使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