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进展
——基于Citespace Ⅲ的计量分析

2017-01-03 11:21陈瑶瑶倪依克
中国体育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人类学武术民族

陈瑶瑶,倪依克

2008年以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进展
——基于Citespace Ⅲ的计量分析

陈瑶瑶,倪依克

以CNKI数据库中有关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主题获取的2 066条文献信息为研究对象,通过Citespace Ⅲ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结合文献的二次检索阅读,对2008年以来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进行综述,探讨未来研究趋势。研究表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核心期刊发文量呈现递减趋势;主要载文偏向单一刊物;重要研究主题为民族传统体育基础理论与学科建设、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和对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与学校教育等;未来研究趋向于大众休闲体育、武术国际化传播与国家形象构建、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功能挖掘。

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进展;计量分析

1 前言

在科学知识产出规模和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各领域研究者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向越来越关注和依赖前人厚实的研究基础和丰硕的科研成果。通过对研究领域成果的梳理与总结,掌握研究动态,发现研究不足,提示研究趋向,对于加强理论体系构建和促进学科发展有积极意义,民族传统体育领域研究亦如此。

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走向再度成为国内学者关注的焦点。通过CNKI数据库的检索可以发现,2008年以来有关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文献达27 000多篇,仅检索核心期刊也有近2 300篇。若如往常一样采用传统的阅读方式,实难从大量数据中全面和精确地把握民族传统体育领域研究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且工作量极大。因此,本文借助CitespaceⅢ 软件,利用科学图谱的方式分析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文献的发文年度分布、文献来源分布、高频关键词、高凸显度关键词,展现后奥运时期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现状,结合二次检索和文本资料阅读把握当前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内容和特征,探讨未来研究趋势。

2 数据获取和统计分析

在CNKI全文数据库中,以“民族传统体育”、“民族体育”、“传统体育”、“民间体育”、“民俗体育”、“武术”为主题词(精确匹配),限定期刊年限为“2008—2014年”,期刊范围为2015年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公布的体育类10个核心期刊和3个拓展类期刊,共获取相关文献信息2 283

条,剔除部分明显与主题不相符的文献信息,下载2 066条文献文本信息作为Citespace Ⅲ分析的数据基础。

2.1 文献的年度分布和来源分布

图1表明,2008年以来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文献在稳定中呈现减少的趋势,2014年文献数量略有回升。按照文献来源统计,由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主办的《体育文化导刊》位居第一,占有该学科领域核心期刊文献的27.8%(图2)。《成都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紧随其后。

图 1 本研究检索文献出版年度分布示意图 Figuer 1. The Annual Distribution of Literature

2.2 研究主题归类

关键词作为学术论文研究主题的精炼表达,所包含的信息包括文献的题目、摘要等,是一篇文献的高度浓缩。对

一个研究领域科技文献的分析中,出现频次高的关键词通常被认为是这一领域的热点,其关联性一定程度上可以揭示学科领域中知识的内在联系[15]。利用CitespaceⅢ绘制的关键词共现图中,每个圆形的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节点的大小与关键词出现的频次高低成正比,节点越大,其越可能为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热点领域[11]。图中民族传统体育、武术节点最大,这两个关键词表征着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作为一个学科的基石,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学科的研究核心,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也不例外。此外,图中散落的节点较少,关键词的联系复杂紧密,集中度较高,说明了近几年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热点较为集中。

图 2 本研究检索文献出版来源分布示意图 Figuer 2. Distribution of Published Sources

图 3 本研究检索文献关键词共现图谱 Figuer 3. Key Words Co-occurrence Maps

利用Citespace Ⅲ自带的统计功能探测到2008—2014年民族传统体育研究领域出现的关键词种类高达2 300多个,由于关键词的命名难以统一,故本文对关键词进行了合并处理,例如将武术、中华武术、中国武术、中国传统武术统一为武术,然后再根据高频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归纳整理出2008-2014年民族传统体育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主题:1)民族传统体育基础理论与学科建设;2)民族传统体育文化;3)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和对策;4)民族传统体育非遗保护;5)民族传统体育项目;6)武术与学校教育;7)区域性民族传统体育;8)民族传统体育史学;9)民族传统体育与休闲健身;10)民族传统体育与竞技体育;11)武术国际传播;12)运动生物力学、生理学研究;13)民族传统体育与奥林匹克。

表 1 本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主题和高频关键词一览表Table 1 Topics and High Frequency Key Words

3 主要研究主题的内容讨论

根据前文归纳的研究主题,然后再根据关键词进行二次文献检索,下载被引用率和下载量较高的文献进行研读,结合文本内容对国内学者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的相关热点研究进行如下综述:

3.1 民族传统体育基础理论研究

图3中,民族传统体育、民俗体育、少数民族体育、武术、中国武术等关键词节点较大,共词连线多且复杂,说明这几个关键词出现的频次高且在共词网络中的中心性较强,这几个关键词同时代表了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基础研究。结合表1发现,本领域主要关键词有民族传统体育、民间体育、民俗体育、传统体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特征、价值、文化机制、理论研究、体系构建、方法论、学科体系、学科分类、体育人类学、体育社会学等。结合文本阅读和梳理发现,2008-2014年民族传统体育基础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民族传统体育有关概念、特征、价值和构建民族传统体育的学科体系方面。主要观点有:民族传统体育学是以民族传统体育为研究对象,通过表层的文化现象去透析其深层的文化内涵的学科,学科基础包括人类学、民族学、体育人类学,基本理论包括文化进化论、文化传播论、历史特殊论、文化功能论、文化相对论和文化模式等[12];结合传统体育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与发展的共存性,提出构建适合现代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需要的理论框架和模式[3];从组织因素、意义因素、目标因素、动机因素和形式因素5个方面构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层评价指标体系等研究[18,28]。

3.2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

2008年以来,有关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的热门关键词有体育文化、传统体育文化价值、文化功能、文化特征、国家形象、文化软实力、文化自觉、文化生态、文化安全、体育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田野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谐社会等,这反映了在经历了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长期的技术层面梳理、规范和历史文化层面的思考,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国家关于和谐发展、民族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的学术热点研究远超过对体育项目层面的文化解析或者理论层面的定义、内涵的探索,更多的是对民族文化多元价值的关注。通过对文本的梳理发现,在现代体育文化语境和现代化背景下,国内学者从社会学、人类学、生态学等领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进行了不同层次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自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保护非遗公约,我国文化部公布第一批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2006年国务院公布首批51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以来,国内学者从非遗视角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进行了不同层面的探讨。研究从提出建立职能管理机构、立法、博物馆、传承人等来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1,2],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过程中按照非遗名录进行分门别类的保护,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注重活态传承的具体措施[14],以及加强政府立法、部门监管,走民族传统体育与教育相结合的道路[8,25]等,理论的探讨无疑具有积极的指导性意义,但鲜见对非遗项目的个案实证以及实践运作中的具体问题研究。

2.以“民族凝聚力”为题的文化政治功能研究。近年来,以“民族凝聚力”、“国家形象”、“文化认同”为题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政治功能研究的文献较为多见,具体体现在从文化自觉、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等方面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和价值研究;对少数民族节庆体育和民俗体育活动提升文化认同的效用研究[5,22];民族民间赛事对于提升民族凝聚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研究[14],这些研究成果为地域性民族体育的开展和传统体育的价值功能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然而。在文化认同研究领域,对认同机制与认同构成之间的关系研究尚待深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认同态度、认同模式、凝聚力与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等研究也较少涉及。

3.3 体育人类学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

人类学研究关注研究对象的多样性、差异性,以及这一差异形成的原因及其发展演变,它从人种、社会生态环境及文化等方面对体育起源进行独特的解释,构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多元研究的基础。因此,面对逐渐淡化出人类视野或濒临消亡的传统体育项目,运用人类学研究方法探索其生存和发展途径成为了当前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借鉴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生态人类学等理论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科研成果丰富、层次多样,研究涉及层面包括体育活动层面、体育文化层面、体育器物层面等。如胡小明[7]等对“独木龙舟文化圈”的田野调查,发现黔东南苗族独木龙舟并不具备强身健体的效果,因此,不能视其为一种具有体育性质的运动项目,应视为具有独立民族个性及巫术礼仪性的游戏竞技文化遗存,同时印证人类学的田野工作法是研究民族传统身体游戏最适宜的方法;另有对弥勒县可邑村彝族阿细跳月的研究表明,将传统体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到村落发展的生态空间,是解决村落社会结构变迁中传统体育面临着经济基础薄弱、政府管理不规范、社会组织不健全、文化建设需加强等瓶颈的根本之道[19];还有从人类学的文化适应和文化自觉理论出发对武术文化发生的一些诸如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分家、散打的开展、竞赛规则成熟、西方传播等重大变化进行剖析,阐释成因,指出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以及伴随全球化的文化融合和冲突是导致武术文化变迁的主要动力,变迁的深层根源是民族主义与现代化的双向诉求[4]。也有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暴力”进行解释,引申出竞技体育其实就是原始暴力(如摔跤、拳击)在历史长河中被组织化、合法化、规则化、社会化的展演形式[17];早期运用较多的体质人类学研究方法,在当今体育人类学学科发展及方法运用上又被重新使用,如,运用体质人类学方法对比分析儿童少年与成年人在身体特征、体质等方面的差异,初步提出适用于中、小学生的常用体育器械的重量应为标准器械的75%~85%,径度规格应为成人标准器械的80%~90%[26];运用体育人类学研究(田野调查)方法,对湘西德夯鼓舞文化、广西南丹白裤瑶“油锅”组织、却西德哇传统村运会、纳西族东巴跳等,都不同程度的用到了体质和文化人类学的方法。

值得指出的是,近些年来,尽管体育人类学研究成果丰硕,但关于体育人类学的基础理论成果相对较少,仅有胡小明、赵国炳等对体育人类学学科建设、方法论的系列论文,说明体育人类学研究队伍仍待加强。目前的研究成果大量的集中在对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村落体育等的历史起源及文化嬗变的探究,研究领域还需拓宽,如社会体育参与及体育文化重建、族群文化与体育运动的发展关系、不同区域与族群的跨文化比较、都市体育研究等,应发展具有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满足人们健康需要的应用体育人类学。

3.4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趋势研究

关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对策类、发展趋势研究的高频关键词有全球化、国际传播、传播模式、体育传播、现代化模式、舞林大会、团体表演、全球价值链、虚拟武馆、竞技武术标准化、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传承方式、民族地区旅游、信息化建设、制度保证、现状、对策、城市社区、文化传承、互联网、新农村建设、文化重建、资源开发、资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营销、“走出去”战略、文化品牌、艺术化、大众消费、职业联盟、体育影视、消费社会、世博会、学院教育、孔子学院、师徒传承、技术传承等。基于以上关键词,可将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归结为以下几条:1)竞技化改造:借鉴现代体育竞赛规则、赛程组织管理模式、运动技、战术教学及训练手段等基本理论方法,对某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改造和整合,使之既具时代性又保持民族特色,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2)产业化发展:文化产业化是指将文化视为一种资本,使之具有产生经济效益的功能,成为社会生产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得到保护和发展,例如,节庆体育活动的旅游开发、文化附属产品开发等;3)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学校是推广、发展、普及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阵地,是培养民族传统体育优秀技术人才和研究人员的基地,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意义重大;4)与全民健身相结合:全民健身活动与民族传统体育之间可相互促进,一方面,全民健身活动可推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普及、拓展其生存空间、培育新型民间体育运动项目、传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自身特性(强身健体、修身养性、自娱自乐、身心合一等)满足全民健身需求、满足大众追求自我完善的需求、满足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可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5)国际化传播道路: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话语权能力的不断提升,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我国国家形象建构和文化软实力建设,在扩大对外文化传播与交流力度的背景下,部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文化,必须走国际化传播的道路。

3.5 武术教育与学校体育的相关研究

武术教育、体育教育、学校武术等关键词的节点出现在高频关键词TOP50共现谱图上,除此之外,还有学校体育、武术教育、武术段位制、打练结合、技术模式、中小学体育活动模式、学科意识、一校一拳、教育使命、全国学校体育武术项目联盟、散打教学模式、体育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法、学科建设、武术专业、生源、人才培养、专业空间布局、专业改革建设、辅修课等,可见,民族传统体育与体育教育是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热点之一。根据对关键词二次文献检索并研读其内容发现,该领域的相关研究可归结为3方面:1)传统体育项目进入中、小学体育课堂的可行性研究;2)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武术)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3)武术段位制的研究。高校教育是培养民族传统体育技术人才和科研人才的重要阵地,也是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重要途径,未来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在该领域也必将继续深入。

3.6 区域性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

2008-2014年,区域性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亦是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热点之一,研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涉及区域包括新疆、云南、四川、西藏、广西、湖南、内蒙古、贵州等地区。研究主要包括:1)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起源与发展研究,如,对新疆刀郎舞、阿勒泰毛雪板滑雪、塔吉克族传统体育、四川八极拳、佤族体育、阿肯弹唱会的研究;2)少数民族体育现状与对策的研究[20,21];3)少数民族体育的文化内涵与文化产业化的发展途径研究[10,16,23,24];4)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与资源开发的研究[27]等。

4 研究主题的变动

4.1 研究主题的分布及演化

研究主题的分布及演化能够直观地体现不同时区内的热点领域、分析视角、研究方法的变化。关键词作为学术论文研究主题的精炼表达,其关联性一定程度上可以揭示学科领域中知识的内在联系[11]。研究者利用CitespaceⅢ 绘制了2008-2014年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热点时区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2008年出现的“民族传统体育”、“武术”、“武术文化”、“体育文化”、“体育教育”、“学校体育”、“发展”、“民俗体育”、“体育史”等词的字体较大,与后续出现词汇的连线紧密,说明关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发展、武术文化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研究一直是民族传统体育研究领域的主要对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文化人类学”、“体育人类学”、“体育政策”、“体育社会学”、“国家形象”、“文化软实力”等高频主题词,说明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前沿在发生着变化,可以窥见,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虽然大体研究主题较保守,但是,研究正逐渐深入和细化,体育学与文化学、人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的交叉学科研究越来越多,呈现多元发展的态势,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层面的整理和开发趋于弱化。

4.2 研究趋势

针对2 066篇“民族传统体育”相关文献数据,研究者利用Citespace Ⅲ软件中提供的膨胀词探测技术和算法,通过考察词频的时间分布,将其中频次变化率高的词从大量的关键词中探测出来,依靠词频的变动趋势,而不仅仅是频次的高低,来确定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发现:1)民族传统体育与群众体育、全民健身的研究在2010-2011年备受关注,结合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的背景可以推测这方面的研究也将成为未来研究重点;2)“武术传播”、“武术国家化传播”、“国家形象”、“文化软实力”等关键词在近年的突显度一直较高,说明武术的国际化传播与国家形象的构建成为近年来的研究前沿(图4,表2);3)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文化人类学”、“体育人类学”、“体育政策”、“体育社会学”、“国家形象”、“文化软实力”等高频主题词,说明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学、人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交叉学科研究越来越多,关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功能的研究在加宽加深(图4)。

4.2.1 趋势一:民族传统体育与群众体育、全民健身的研究

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并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首先提出到2010年的总体发展目标:“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印发的《“十一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将群众体育发展首次变成国家目标,成为“硬指标”。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把发展体育事业和产业作为提高中华民族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这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凝聚力和文化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民族传统体育源自于大众,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它将赋予单调体育形式以新鲜的色彩,作为闲暇娱乐和交往方式的功能将有所扩展,理应成为全民健身体系中的重要元素。因此,需要挖掘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整合和塑造群众体育文化,引导全民健身与休闲。在当前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研究中,政府的主导作用,民间社团、运动协会、志愿机构等非营利性组织对民族传统体育促进全民健身的作用,以及民族传统体育与体育管理的相关研究将受到重视。

图 4 本研究基于关键词的研究热点时区分布示意图 Figuer 4. The Time Zone Visualzing Map of Key Words 表 2 本研究检索文献高突显度关键词一览表 Table 2 High Saliency Key Words

关键词突显度年份关键词突显度年份现代化2.442008传播2.332011传承14.962009武术传播5.952012少数民族传统体育7.372009体育管理5.362012学校体育5.62009体育人类学5.412013技击3.992009中华武术5.322013国际化3.572009国家形象2.922013武术教育3.42009拳种2.732013群众体育30.612010文化传承6.062014传统体育文化7.892010文化自觉4.082014竞技体育3.992011国际传播3.572014全民健身2.462011文化软实力3.382014

4.2.2 趋势二:武术的国际化传播与国家形象构建的研究

建设文化强国是我国长远发展的战略选择。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作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大战略部署;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发展目标。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标志,是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承担起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努力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文化强国和国家形象塑造中作出应有的贡献[6]。因此,怎样才是真正的中国武术文化形象?如何应对传播过程中的文化差异,加强不同族群对中国武术的文化认同?怎样构建武术国际传播交流平台等都是值得探索的问题。时下关于中国传统武术的研究借鉴博弈理论、范式理论、传播理论等国际体育科研中常见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是加强与国外学术界进行学术交流和对话,争得国际学术话语权的积极方式,此举应该受到学界的重视。

4.2.3 趋势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功能挖掘

在西方体育强势渗透和原有生存环境条件逐渐消失的今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必须做出相应的变化,适应新的环境,在现代社会中找到新的价值定位。在这个意义上,文化观念的创新势必成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前提和条件。当前,在大众休闲、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全民健身、养生、民族伟大复兴等社会主题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所具备的价值需要被挖掘和利用,其研究将会更进一步涉及到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医学、生态环境等学科领域的分支学科。

5 结束语

2008年以来,民族传统体育丰硕的研究成果,足以表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活跃态势。研究类别有包含概念、功能特征、学科体系等基础理论研究,也有针对现状、民族区域发展、个案分析等实证应用性研究。研究方法趋于多样化,从传统的文献资料法拓展到问卷调查、科学计量、田野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并综合运用了民族学、人类学、文化生态学、社会学、计量学等学科知识和理论。研究层面上既有宏观层面的整体性研究,也有微观层面上的区域研究以及村落等个案调查。但是,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学科交叉、人类学研究等虽为目前的研究前沿,也涌现了大量的成果,但是在民族传统体育整体研究数量的所占比例还非常小的,有待更多人深入实地做出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成果。其次,目前多数的研究热衷于现状调查和宏观的战略研究,真正立足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及其环境的历时性变化进行民族传统体育变迁的思辨的研究少之又少,所提出的对策和建议放之四海皆准,没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由于民族传统体育基础理论尚未成熟,评价指标体系未完善,项目的分类往往遵照现代体育的要求进行,易导致其民族特色与文化内涵的丢失,因此这些研究工作仍须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和生命取决于它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贡献[28]。因此,在未来研究中更应强调人文关怀,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相信,在民族传统体育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身居西方强势文化压力下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能够实现自身的文化自觉,提高国际影响力,与世界多元文化共同繁荣。

[1]白晋湘.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保护[J].体育科学,2008,(1):3-7.

[2]陈永辉,白晋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我国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开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3):75-80.

[3]方征,刘新华.论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的理论基础[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9):53-60.

[4]龚茂富.近代中国武术文化变迁的文化人类学审视——从文化适应到文化自觉[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4):35-39.

[5]郭传燕,李志清.民间节庆体育的传统结构与现代意义[J].体育科研,2009,(4):47-50.

[6]郭玉成,刘韬光.文化强国视域下武术国际传播方略[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4):7-11,21.

[7]胡小明,杨世如,夏五四,等.黔东南独木龙舟的田野调查——体育人类学的实证研究(一)[J].体育学刊,2009,(12):1-8.

[8]黄家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体育课中的传承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8):83-86.

[9]李延超,虞重干.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研究的定位、内容及实施[J].体育科学,2011,(3):22-29.

[10]刘汉生.云南少数民族体育的文化产业化发展[J].体育学刊,2011,(4):122-126.

[11]刘则渊.科学知识图谱:方法与应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

[12]梅汉超.现代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体系与实践内容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7):39-43.

[13]倪依克,胡小明.民族传统体育的走向[J].体育科学,2014,(12):3-7.

[14]牛爱军,虞定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1):90-92.

[15]邱均平,张晓培.基于CSSCI的国内知识管理领域作者共被引分析[J].情报科学,2011,(10):1441-1445.

[16]饶远,张云钢.云南少数民族体育资源产业化发展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4):22-24.

[17]谭红春,彭兆荣.对体育“暴力”的人类学解释[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8):18-22.

[18]汤立许.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2011:2.

[19]万义.村落社会结构变迁中传统体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弥勒县可邑村彝族阿细跳月为例[J].体育科学,2011,(2):12-18,35.

[20]王琼.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4):45-47.

[21]武杰,张志新.新疆8个民族群众体育调查研究[J].体育科学,2011,(3):30-36.

[22]杨建设.中国传统节日体育的功能及发展趋势[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194-197.

[23]杨世勇,徐伦占,黄波.四川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以马上运动为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1):56-59.

[24]余志武.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状况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9,(5):117-120.

[25]张春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现状与路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10):15-18.[26]张达文,齐家玉.对中小学常用非标准体育器械的人类学初步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120-124.[27]张守平,臧留鸿.新疆少数民族特色体育旅游项目开发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9):54-56.

[28]郑国华,何元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沉浸的影响模型[J].体育科学,2011,(10):48-58.

Research Progress of Chinese NationalTraditional Sports since 2008—Bibliometric Analysis based on Citespace Ⅲ

CHEN Yao-yao,NI Yi-ke

Selected 2 066 literature about the national tradition sports from CNKI as the reaserch object,and used the software CitespaceⅢ to analyze the related data.Combined with second literature review,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s of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have been summarized since 2008,and the future research trend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amount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research papers published in core journals tends to decrease,the main contents are singleness;the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s are basic theory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ubject,culture,development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items,Wushu and school education.The future research trends are mass leisure sports,Wushu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national image construction,cultural function of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nationaltraditionalsports;researchprogress;bibliometricanalysis

1002-9826(2016)02-0012-07

10.16470/j.csst.201602002

2015-07-27;

2016-01-14

陈瑶瑶(1990-),女,浙江温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生态学和体育人类学,Tel:(0574)87600290,E-mail:438255743@qq.com;倪依克(1962-) ,男,湖南湘阴人,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人类学和体育人文社会学,Tel:(0574)87600290,E-mail:niyikegz@126.com。

宁波大学 体育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Ningbo University,Ningbo 315211,China.

G852

A

猜你喜欢
人类学武术民族
VR人类学影像:“在场”的实现与叙事的新变
“逸入”与“生成”——音乐人类学表演研究的“交互”路径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