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事战略转变是战略研究领域的重要概念。准确认识和科学理解这一概念,对进一步深化战略理论研究并以之指导国防和军队改革实践都具有现实的意义和价值。
1938年11月,抗日战争即将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为适应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军事战略正经历着由国内正规战争向抗日游击战争的重大变化。为使全党更明确地了解战争和战略问题在中国革命问题上的首要地位,并动员全党认真地从事这项工作,毛泽东写就了《战争和战略问题》一文,并将其作为11月6日在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所作的结论的一部分。在该文的第四部分,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并分析了“国内战争和民族战争中党的军事战略的转变”问题。在他看来,“我们党的军事战略的变化问题,值得给以研究”。*《毛泽东选集》,第2卷,54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军事战略转变”概念即由此演化而来。
毛泽东的军事战略转变概念,是从战争和战略层次提出的一个特定概念。他虽未对这一概念作出明确的界定,但从他对人民军队军事战略转变的分析和阐述看,军事战略转变,“是指以不同的战争形式来划分的两个战略时期之间的军队和作战的改变”,“是军事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变革”。*陈伙成:《关于军事战略转变理论问题的历史思考》,载《军事历史》,1995(3)。
毛泽东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在国内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军事战略转变历程的回顾,将国内战争和抗日战争这两个过程各自分为两个战略时期。国内战争的过程,分为前期的游击战争和后期的正规战争;抗日战争的过程,同样分为前期的游击战争和后期的正规战争。他提出,“国内战争和抗日战争两个过程和四个战略时期之间,共存在着三个战略的转变。第一个,国内游击战争和国内正规战争之间的转变。第二个,国内正规战争和抗日游击战争之间的转变。第三个,抗日游击战争和抗日正规战争之间的转变。”同时对已经发生了的前两次转变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将要发生的第三次转变提出了构想,“在装备了新式的武器之后,军队和作战将要起一个大的变革”,“低级的将变到高级的,中国型的将变到世界型的”。*《毛泽东选集》,第2卷,550页。
通过结合战争实践的深入分析,毛泽东阐述了对军事战略转变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军事战略转变的目的是为了同敌情和任务相符合;军事战略转变主要表现形式是军队组织形式和作战形式的改变;军事战略转变从低级到高级、从中国型到世界型的提升,依赖于武器装备质的改变;军事战略转变绝非一蹴而就,需要克服来自右的和“左”的两方面错误思想倾向造成的困难。
军事战略转变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极大的包容性。随着军事实践的发展和人们对军事战略转变规律认识的深化,对军事战略转变概念的种种界定,都在包容这一基本内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现以几部权威军事工具书的定义为例略加分析*由于在军事理论研究的语境中,军事战略和战略是同义语,因而在军事工具书中,大都使用战略转变的称谓。。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中军事战略转变的定义:
1982年版:“由这一战争进入另一战争,或由这一战争阶段进入另一战争阶段时,所作的军事战略上的改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15页,北京,战士出版社,1982。
1997年版:“根据客观形势变化的要求而对军事战略所作的重大改变。通常包括战略任务、战略方针、战略重点、战略方向的改变及主要作战形式的转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68页,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
2011年版:“根据战略形势和战略判断的变化,而对战略目标、方针、任务、方向及主要作战形式等所作的重大更改和变动。”*全军军事术语管理委员会、军事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56页,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1。
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出,1982年版的定义更贴近毛泽东提出这一概念时所阐释的含义,强调的是战争中军事战略的改变。1997年版的定义将军事战略转变放在了更宏大的视野中,从战争时期延伸到了和平时期;同时,它将军事战略的改变内容具体化为战略任务、战略方针、战略重点、战略方向的改变和主要作战形式的转换。2011年版的定义承袭了1997年版定义的主旨,除在表述方式上作了调整外,更加强调了战略形势的变化和战略指导者的战略判断在军事战略转变中的意义和重要性。三个版本的定义,契合了历史发展的脉络,拓宽并深化了对军事战略转变的认识。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关于军事战略转变的定性叙述*定性叙述即定义加展开说明,展开说明通常揭示概念的外延。:
1989年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编审室组织全军力量编纂,任务完成后,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编审室改为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展开《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编纂工作。因而,两者实际上属于同一系列。:“在战争发展的不同阶段,根据形势、任务、敌我力量对比等的变化情况,对军事战略实施转折性的改变。通常是指具体战略方针和主要作战形式的改变。”*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军事》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1224页,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
1997年出版的《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一版:“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战争或战争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军事战略所作的根本性改变。通常是指具体的战略方针的改变。适时正确地实施战略转变,在战争时期,对夺取和掌握战争主动权,加快战争的胜利进程,具有重大的作用;在和平时期,对加强和巩固国防,保卫国家安全和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影响。”*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委员会:《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学术Ⅱ》,734页,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
2014年出版的《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二版:“根据客观形势变化的要求对军事战略所作的重大改变。通常指战略方针的改变,有时也指主要作战形式的转变。适时正确地实施战略转变,在战争时期,对夺取和掌握战争主动权,加快战争的胜利进程,具有重大的作用;在和平时期,对加强和巩固国防,保卫国家安全和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影响。”*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委员会:《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二版)·战略》,495页,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4。
在上述定性叙述中,《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的定性叙述强调,战略转变发生在战争发展的不同阶段,是战略转折性的改变,其主要内容通常是指战略方针和主要作战形式的变化。《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一版的定性叙述则在不同战争或战争发展的不同阶段之前增加了“不同历史时期”这一表述,并在展开说明中把“不同历史时期”明确分为“战争时期”和“和平时期”,从而将和平时期纳入军事战略转变概念的范畴之中,拓宽了军事战略转变的时空范围;同时将转折性改变改为根本性改变,总体上较之《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在认识上有明显的深化。但其在对军事战略转变主要内容的表述中舍弃了“主要作战形式的变化”,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二版的定性叙述在传承第一版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它强调了“客观形势的要求”这一军事战略转变的动因,同时重新将“主要作战形式的变化”纳入定义,弥补了一版的疏失。
其他军事工具书中关于军事战略转变的定义:
1990年出版的《中国军事辞典》:“在战争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军事战略所作的改变。通常指具体战略方针和主要作战形式的改变。”*《中国军事辞典》编纂组:《中国军事辞典》,693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0。
1992年出版的《军事大辞典》:“①在不同的战争和战争发展的不同阶段,根据形势、任务、力量对比的变化情况,对战略方针或主要作战形式所作的改变。②根据国内形势的发展和对军队建设的需要所作的军事战略的转变。”*《军事大辞典》编辑委员会:《军事大辞典》,41页,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
显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和《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对军事战略转变概念的表述更为可取一些。但这两种定义依然有可改进之处。一是《军语》定义过简,对军事战略转变发生的时间缺乏交代,且其对转变内容表述过泛;二是《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定性叙述中,因在定义中表述的内容过多地放在展开说明部分,使展开说明部分显得过繁,且只提及战争时期和和平时期,没有考虑到战争时期与和平时期两者转换的时期。据此,笔者尝试对军事战略转变概念作出自己的定义:“在战争或和平及两者转换时期,依据客观形势和战略判断的变化,对以军事战略方针和主要作战形式为核心的军事战略所作的重大改变。”
综合不同时期两种工具书对军事战略转变的表述和笔者给出的定义可以看出,军事战略转变的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军事战略转变通常产生于形势发生急剧、重大变化的时期。这里既包括战争时期(由一种战争进入到另一种战争或由这一战争阶段进入到另一战争阶段),也包括和平时期(由于形势、任务、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还包括由战争转入和平和由和平转入战争的转换时期(在这些转换的重要时期,环境发生了变化,战略指导上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二是军事战略转变是战略指导全局性的重大改变。军事战略是筹划和指导战争及武装力量建设与运用全局的方略。凡属筹划和指导有关战争准备与实施、武装力量建设与运用的全局性内容,都是战略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包括:为应对战争而进行的各项准备;为预防、制止和推迟战争而进行的政治、军事、经济、科技、外交等方面的斗争;战争的战略指导与实施,战略作战与保障,战争控制和结束战争的决策与处置等。与此相应,军事战略转变也应当是全局性、系统性的转变,而非哪一个或哪几个方面的转变。当然,在全局性、系统性的转变中,军事战略方针和作战形式的改变无疑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和牵引作用。
军事战略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根本性的军事政策,是指导战争和武装力量建设与运用的最高层次的方略,是其总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军事方面的具体表现和主要依据。就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整个历程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军事战略既是党的军事战略,也是国家的军事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军事战略则特指党的军事战略。毛泽东正是在这一层次上使用军事战略概念的。他所讲的军事战略转变,指的是“党的军事战略的转变”,这是对军事战略转变这一概念最准确的使用。人民军队的职责使命是依据、贯彻和执行党的军事战略特别是军事战略方针的转变对军队所赋予的任务,实现自身组织形式、作战形式等方面的转变。因此,一些学者在研究中使用诸如“我军军事战略”以及“我军军事战略转变”“人民军队军事战略转变”“红军军事战略转变”等表述,都是不够严谨、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