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创新驱动意识推动国防动员建设创新发展

2017-01-01 23:54施小武于克振
国防 2017年2期
关键词:预备役动员潜力

王 翼 施小武 于克振

强化创新驱动意识
推动国防动员建设创新发展

王 翼 施小武 于克振

实现新形势下国防动员建设创新发展,应着眼适应联合作战指挥要求、探索建立国防动员指挥新体制,着眼适应打赢信息化战争要求、打造后备力量建设新模式,着眼适应军事需求变化要求、构建国防动员潜力建设新平台,着眼适应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要求、健全国防动员法规新体系,着眼适应富国强军战略要求、开创军民融合发展新局面。

国防动员 创新驱动 创新发展

作者:王翼,河南省国防动员委员会综合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大校;施小武,河南省军区司令部装备处副处长,中校;于克振,河南省军区司令部军务动员处参谋,中校

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并明确将创新驱动作为国防和军队“五个更加注重”战略指导之一。贯彻落实习主席这一重要指示,实现新形势下国防动员建设创新发展,必须强化创新驱动意识,坚持问题牵引,加强研究探索,以重难点问题的突破带动国防动员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

一、着眼适应联合作战指挥要求,探索建立国防动员指挥新体制

现代战争是诸军兵种参与的联合作战,国防动员系统是联合作战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着眼提高应急应战指挥效能,积极构建平战一体、常态运行、专司主营、精干高效的一体化联合指挥体制。当前,省军区各级虽然建立了以地方政府为主体、国动委机构为骨干、行政部门为支撑、军事机关参与的国防动员军地联合指挥机构,但在实践中,机构设置“散”、人员编配“虚”、工作程序“乱”、功能作用“弱”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动员系统、地方资源管理系统和军队作战指挥系统之间缺乏有效整合,还没形成与信息化局部战争相适应、与联合作战新体制相适应的指挥模式,存在军地“两条线”“两张皮”,以及要素较多、层次复杂、职能交叉等问题,影响了国防动员指挥体制效能发挥。因此,必须积极适应新的领导指挥体制和政府行政管理体制要求,以平时指挥体制为基础,按指挥要素定人定位,按具体任务设置指挥单元、细化席位职责。出台相关制度规定,明确应急和应战状态下的指挥权利,理顺平时和战时军地之间、部门之间的工作职责。根据形势任务,修订完善各类方案计划,规定预编预设指挥机构启用的时机、程序、内容、方法,改进和完善指挥手段,加强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实现应急应战指挥有机融合。强化指挥训(演)练,使军地各级指挥员熟悉指挥位置、指挥流程和指挥业务,有效增强应急应变能力和组织指挥能力。

二、着眼适应打赢信息化战争要求,打造后备力量建设新模式

后备力量建设是国防动员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民兵和预备役人员是后备力量的一支重要人才力量,担负打赢战争的重要支援保障任务。当前,我国民兵队伍还存在总体规模偏大,重点方向、重点地区、重点部位不突出,专业力量和新质力量少、科技含量低等问题;预备役部队建设还存在领导体制不够科学、编成结构不够合理、保障渠道不够顺畅、统筹指导不够有力等矛盾问题,战斗力生成缓慢,与能打仗打胜仗的标准要求有较大差距。因此,后备力量建设必须适应打赢信息化战争需要,由数量规模型、人员密集型向质量效能型、科技密集型转变,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做法,综合我国国情、民情和面临的安全形势,结合“十三五”后备力量调整改革,进一步压减总体规模、优化结构布局,将“三支队伍”整合为一支,重点突出应急队伍建设,减少民兵和预备役人员数量,提高后备力量建用效能。要优化基干民兵规模结构,在保证整体防卫能力不减基础上,压缩次要方向和农村地区的基干民兵规模,加大主要战略方向、重点人防城市、重要交通枢纽沿线等地区民兵力量建设力度。突出应急力量建设,保持现有建设规模,采取“省建队、市建营、县建连、乡镇建排”分级编建模式,构建双应一体、综合多能、常态运行的应急力量体系;加强边防海防、人民防空、保交护路和军兵种对口支援保障等专业力量建设,组建情报信息、气象水文、网络防护、电子攻防等新质力量。要以当前正在进行的深化预备役部队调整改革为契机,加强预备役部队整体筹划,明确建设的目标方向、体制编制、规模结构。在领导体制上,由战区提出预备役部队作战任务、使用需求并履行组织指挥职能,军种负责组织预备役部队建设和保障,省军区系统负责预备役人员编组、征召和日常管理。在编制结构上,逐步压缩陆军步兵预备役部队数量,大幅提高海军、空军和火箭军军种及支援保障类预备役人员比例,积极组建以海洋、网络、太空技术为重点的网络攻防、信息通信、测绘导航、高新装备技术保障等新型预备役部队,实现由陆军为主向各军兵种协调发展转变、由作战类部队为主向支援保障类部队发展转变。在保障渠道上,按照财权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将预备役部队战备、训练、后勤、装备等保障纳入军队整体保障体系,按标准渠道统一供应补给,统一由各军种负责保障。

三、着眼适应军事需求变化要求,构建国防动员潜力建设新平台

当前,省级以下各级国动委国防动员潜力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就地就近与现役部队军事需求直接对接的机制还不健全;上级配发的潜力统计目录较为概略、粗放,需求对接不紧密;国防动员指标体系不完善、潜力数据不明确;统计管理软件系统建设较为滞后,运行不稳定、功能较单一;没有设立潜力调查的专业管理机构,市以下国防动员各办事机构多为兼职人员,潜力数据统计更新的准确性、时效性、系统性不够。因此,必须着眼未来战争对精确动员、信息动员、快速动员、联合动员的新要求,积极构建国防动员潜力建设新平台。按照“军队提需求、国动委搞协调、政府抓落实”模式,进一步理顺与战区、军种部队、地方政府的工作关系,健全组织领导,规范运行程序,形成长效机制。深入开展潜力调查统计,依据国家国动委新下发的指标体系,逐级组织潜力数据审核。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方法手段,依托现有的人民武装、人民防空、民用运力、科技装备、经济动员等各类动员潜力管理系统,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国防动员潜力大数据平台,使其具有对国防动员各类潜力数据的收集、传输、存储、交互、计算等功能,切实为战时动员实施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撑。

四、着眼适应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要求,健全国防动员法规新体系

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兴军的重大方略,也是国防动员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实际出台了兵员征集、国防教育、军事设施保护等一大批法规文件,为国防动员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证。但在实际工作中,对平战机制如何转换、“当兵冷、征兵难”如何有效破解、新型经济功能区武装机构如何设置、潜力数据调查统计如何规范、快速动员如何组织实施、通用装备物资如何征租用等问题,在法规制度层面的规范还不够明确、修订也不够及时,影响了国防动员建设创新发展。国防动员工作涉及军地双方、多个部门,政策性强、工作头绪多,必须深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方略,依据国家新颁布的《国防动员法》《国防交通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各地实际,出台贯彻落实法律法规的具体办法和配套文件;加快推进民兵预备役工作、征兵工作和国防教育法规修改进程;探索出台规范平战转换、指挥机构设置、经济补偿、权益保障等方面的制度规定,使国防动员各项工作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大法规宣传力度,在军地主流媒体开设“国防动员法规”专栏,加强国防动员政策法规学习宣传和理论研究,不断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

五、着眼适应富国强军战略要求,形成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发展新局面

近年来,随着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军地各级在融合的范围、深度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总体仍处在初级阶段,还存在发展思路不宽、需求对接不足、对策办法不多、监督问责不够等突出问题。国外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和我国近年来实践证明,军民融合发展是富国强军的必由之路。国防动员系统是连接军地的桥梁纽带,具有军民融合发展的独特优势,应主动作为,积极创新。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会同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协调各类驻地部队,共同研究制定军民融合发展实施意见,对各级“十三五”期间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组织领导、具体内容、时间节点、标准要求等进行明确规范,建立由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领导负责、军地相关部门参与的组织协调机构,督导本地区军民融合各项工作落实。搞好统筹部署,把军民融合发展规划纳入县级以上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职责,使国防需求在产业布局、人才培养、基础建设等方面得到充分体现。搞好监督考评,结合双拥模范城(县)评比、创先争优、文明创建等活动,定期进行检查抽查,在表彰评先、税收补助等方面严格实施奖惩规定,调动全社会参与军民融合发展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责任编辑:孙永钰)

E25

A

1002-4484(2017)02-0046-03

猜你喜欢
预备役动员潜力
快速高效的以色列预备役部队
军队改革的又一站:解放军预备役部队
预备役部队的历史沿革
艺术的纯真潜力
科比:写给17岁的自己
音乐迪斯尼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学习潜力揭秘
12星座
“缺少衣物难过冬,动员亲朋送春风”等十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