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凡
(特种作战学院 军事基础教研室,广东 广州 510500)
外军野外生存训练探析
张凡
(特种作战学院 军事基础教研室,广东 广州 510500)
野外生存训练是使部队具备全域作战能力的重要训练科目,同时也是外军特种部队的必训科目之一。与我军相比,外军野外生存训练无论是生存训练模式、方法、考核体系还是野外生存训练保障等都相对成熟、完善。因此研究外军野外生存训练现状,对我军特种部队野外生存训练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外军;野外生存训练;特种部队
野外生存是指作战人员脱离作战保障后利用自然条件长时间维持生命重新进入作战保障。野外生存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产生,野外生存训练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现代野外生存训练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结束后被各国重视并成为外军特种作战部队的必训科目。笔者经过多年研究和多次出国学习培训,总结出外军野外生存训练一般可分为理论讲解、实践训练和野外训练三个阶段:理论讲解是指在室内利用多媒体讲授野外生存知识、放映关于野外生存视频资料、介绍任务区域的自然环境及可能的突发情况及其预案等,实践训练是指依托训练场进行野外吃、喝、住、行、自救等技能的训练,野外训练是指将学员分组或单人投放至野外,进行数天的野外生存实践训练。
野外生存训练是提高作战人员战场环境适应能力、延长战场续航时间,使部队具备全域作战能力的重要训练科目。与我军相比,外军一些野外生存训练模式较为成熟、完善,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外军较为成熟的野外生存训练现状进行分析,目的是为我军特种部队野外生存训练提供借鉴。
外军野外生存科目训练模式主要有:区分难易的分级训练、区分受训人员性质的分类训练和保持训练水平的“回炉”训练。这三种训练模式目的明确、特点突出,是外军训练野外生存技能,培养野外生存意识,保持野外生存能力的主要手段。
1.1分级训练模式
分级训练模式即根据生存环境的恶劣程度将野外生存训练分为若干等级,使受训人员由易到难逐步掌握生存技能。其内容一般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初级课程包括基础野外生存知识和吃、喝、住、行、自救等基本技能;中级课程在强化初级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加入战术背景和敌情威胁,增加训练难度;高级课程是在高威胁环境下的求生课程。例如,美国陆军约翰·肯尼迪特种作战学校中的“SERE”课程,其课程内容分为A、B、C、D四个等级[1]:A级为野外生存入门课程,是美军特战队员和飞行员的基本资格课程;B级课程除了野外生存技能还加入了中等威胁下的躲避和逃逸,其内容侧重生存和逃逸技能训练;C级课程加入极端环境和天气下野外生存内容,生存条件十分苛刻;D级课程加入被俘后的对抗训练,D级训练内容更多是求生。外军这种将野外生存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分成若干等级的训练模式,既有利于在军队中普及野外生存训练,培养野外生存意识,又可以使受训人员客观的认识自己所具备的野外生存能力,并作为其战场适应能力及作战能力的评估基础。
1.2分类训练模式
分类训练即根据不同军兵种、不同任务及不同区域面临的生存环境,提供强针对性的生存训练,目的是为了培养不同军兵种作战人员迅速适应不同作战环境的能力。外军野外生存训练一般针对四类人员:参战人员,飞行员、机组人员和伞降部队,特种部队人员,高风险人员[2]。针对参战人员,重点是培养野外生存基本技能;针对飞行员、机组人员和伞降部队,重点训练陌生环境的躲避、逃逸和求救技能;针对特种部队,重点训练渗透、侦查和其他高风险任务中的隐藏、跟踪和生存能力,突出极端环境和中等威胁下的野外生存训练。针对情报军官、执行轰炸任务人员和其他担任高风险任务的人员,重点训练在被捕之后抵挡敌人刑讯和在时机成熟时逃逸的技能,培养逆境求生,绝地脱险的能力。分类训练模式目的性非常突出,即让不同的作战人员具备不同的技能,从而提高战场身心适应能力,以应对可能面临的风险。
1.3 “回炉”训练模式
“回炉”训练是已受训人员野外生存技能下降后的再训练,外军称为“Refresher Training”训练。外军普遍认识到大多非常用军事技能水平下降很快,尤其是野外生存技能。因此外军会依托院校和训练基地进行野外生存“回炉”训练,目的是让已受训人员能保持较高野外生存技能水平。如斯里兰卡特种训练学校中的“SEE&CT”课程,其中就有4周的野外生存训练,但是训练结束后每年仍会对通过该课程的特战队员重复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会被取消特战队员资格,再次回到特种训练学校“回炉”,直到再次通过课程,才能重新进入特种部队。这种重复训练模式不但可以保持受训人员的野外生存技能始终处于高水平状态,还可以有效地检验特战队员能否执行高风险任务。
2.1实践检验法
实践检验法是以实践训练验证理论知识的方法,其目的是将野外生存理论知识快速转化为野外生存技能。在室内利用幻灯片讲解后,都会将大量的训练时间放在野外实践和观察上。如方位判定和动植物识别等,在理论知识讲解后,会立刻到野外组织受训人员利用不同的方法识别方向,观察识别动植物,夜间识别天体等。这种方法不但可以提高掌握野外生存知识的速度,而且增加了受训人员对理论知识的信服感。
2.2示范训练法
示范教学法即授课教官演示法,其目的是帮助受训人员直观快速掌握生存技能。在野外生存训练中取食、取火、取水、绳结等技术都是实践性很强的内容,外军教官都会亲自示范各种方法。如在取食训练中,教官会示范动物的处理方法,动物可食用部位、烹制方法和生吃特殊食物的方法;取火是野外生存中重点和难点,其理论讲解看似简单但是通常很难成功,这就更需要教官示范来证明可行性。这种教学的方法不仅能快速直观的消除受训人员的心理恐惧,还可以通过教官的示范解决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2.3专项训练法
专项训练法即针对不同生存环境进行的专门训练,其目的是提高受训人员针对不同任务区的野外生存专项能力,这些专项能力的教官往往来源于很多对特殊地区的自然环境非常熟悉的探险者。例如在哥伦比亚标枪手训学练校,野外生存训练根据自己国家自然环境,分为温区训练和寒区训练;美军在适合蛇类生存的南亚或南美地区执行任务之前,都会邀请大学专门研究蛇类的动物学家,讲解蛇类的识别,演示捕捉技巧,解剖展示可食用部位,纠正学员捕蛇的方法,示范被蛇咬伤后的处理方法等。斯里兰卡军队根据其执行任务的环境特点,野外生存课程分为热带丛林生存和海岛生存训练两类:热带丛林生存训练中会请来当地植物草药专家,讲解植物的辨识,常用草药的使用方法等;海岛生存训练中会请来当地具有丰富海岛取水经验的教官,讲解示范海岛上各种取水净水方式。这种专项练训的方法不但可以使受训人员得到更为专业的生存技能训练,还可以使其学到民间高手的生存技能,使其能够适应更为复杂的生存环境。
3.1理论笔试
理论笔试通常在理论课程全部结束后进行,其目的是检验受训人员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内容包括野外生存意义,不同自然环境下解决“吃、住、行”的方法,在急险情况下情况处置等。完成笔试后由教官评判给予成绩。
3.2技能考核
技能考核通常在每项技能训练结束后进行,内容一般包括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不同用途的绳结技术,取水净水器材制作并达到净水效果,陷阱和庇护所制作,取火,负重定向等科目。这些考核项目由经验丰富的军士长组织实施并给予成绩评定。
3.3体能考核
体能考核通常在野外生存训练期间进行。内容一般包括长跑、引体向上、仰卧起坐、俯卧撑、游泳等;除常规体能项目外,外军还会增加穿越高低起伏的山地、植被茂密的丛林、深浅崎岖的排水沟等具有逃逸性质的生存跑;往返上山下山坡度极陡的极限跑。考核成绩由课程长官记录,最终进入综合成绩。
3.4教学法考核
教学法考核通常在个别技能科目训练结束后检验学员组织野外生存技能训练的考核,其目的是让学员不仅具备生存技能,同时具备组织训练的能力。例如斯里兰卡“SEE&CT”课程中会在设置陷阱训练后进行设置陷阱的教学法考核,主要是以学员独立或组队设置陷阱,而后讲解陷阱制作方法、触发机构、适用范围以及设置陷阱使得注意事项,最后触发陷阱进行检验。考核由军士长组织并给予成绩。
3.5野外生存考核
野外生存考核通常在野外生存课程结束前进行,不同国家一般都会完成3~10天的野外生存训练。其内容一般包括准备期、生存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准备期是从野外生存课程开始,通过每天递减食物摄入,同时维持一定强度体能训练,在正式投入考核前一天减少水的摄入量,目的是让学员开始考核时就进入缺水的状态。生存期的开始信号是抓捕,被蒙上眼睛,捆上双手,带到一个陌生地域,而后脱光衣服全身搜查,除野外生存简单工具外,没收手表、食物、食盐等物品,然后将学员随机分组,投放至野外而后在规定的时间到达指定区域;考核过程中随行军士长会记录求生过程中每个学员正确和错误的行为,当考核结束时给予成绩。恢复期是在考核结束后,由于受训人员在野外生存中体重快速下降,对学员进行身体指标监控,给予科学合理的补充和休息。在以上考核结束后,根据综合训练全程的表现,给予受训者评价,评价一般分A、B、C、D四个等级,D级为不合格。
外军野外生存训练虽然通常依托自然条件展开,但是训练保障相对完善。
4.1训练设施保障
为了保障野外生存训练,外军一般都会建设专门的野外生存训练场。以斯里兰卡特种训练学校为例,在营区建设有绳结训练墙,陷阱训练场,小型动植物园等:绳结训练墙上挂有训练课程中需要学员掌握的绳结,并注明用途,提供给学员随时对比学习;陷阱训练场里面设置了数目较多的大小陷阱,让学员反复训练,训练场中还提供各种陷阱的模型,供给学员了解陷阱构造和原理;小型动植物园里面饲养这当地常见可以取食的动物,特别饲养了当地各种蛇类,供给学员观察和捕获,还种有野外生存训练中可以取食和治病的植物,供给学员熟悉和识别。
4.2训练器材保障
外军除建设有专门的野外生存训练场外,在研发专门的野外生存工具上也很用心。美军特种部队在展开野外生存训练的同时,积极研究野外生存工具,例如美国“丛林之王”生存刀,这种生存刀的刃部是由洛氏硬度为56~57的钢制成,长14 cm,刀背可作锯子使用。橄榄绿色的尼龙刀鞘,除了装刀之外,还装有多种生存用品,其中有指北针、反光镜、打火石、磨刀石、小手术刀、开瓶器、螺丝刀、止血带等,刀鞘底部还有一个折叠环,连接橡胶带可作为猎鸟的弹弓。
4.3训练组织保障
为了保证野外生存训练的顺利进行,外军训练组织和保障一般是由经验丰富的军士长完成。由于野外生存训练存在较大风险,参训人员多分为特种部队和飞行员等高价值人员,所以人员保障相对充足,组织和保障人员往往与参训人员数量相当。无论何时何地展开训练总会有一到两名军士长随行训练,目的是记录训练信息,与上级保持沟通,出现棘手情况及时处置。同时训练过程中均配有随行医护人员,在训练过程中部分国家还配有直升机,确保在训练过程能够及时处理参训人员可能的各种伤病和意外。
野外生存训练是提高作战人员战场适应能力、战场续航能力、战场应急能力和全域作战能力的有效手段,一直以来虽然我军具有野外生存训练的传统,但是野外生存训练水平与外军还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在课程建设,场地保障方面差距较大,因此有必要对外军野外生存训练进行系统研究,借鉴外军野外生存训练经验来提高我军官兵野外生存训练水平,从而为我军执行多样化任务夯实基础。
[1] 张凯,尚宏伟.浅谈野外生存训练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J].理论前沿,2014(7):222.
[2] Joshua K. Chapman.美国空军野外生存揭秘.Airman[J].2009(1)
[3] 萨曼莎·克里斯托弗雷蒂.俄罗斯冬日里的野外生存[J].航天员俱乐部,2012(1):54—55
[4] 王培志.“揭秘美军“战俘学校”[J].解放军生活,2015(3):56—58
[5] 沈克尼,陶京天.野外生存[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7.
ForeignMilitarySurvivalTrainingResearch
ZHANG Fan
(Basic Military Department, Special Operations Academy, Guangzhou 510500,China)
Survival training is a very important course. The training can improve the ability to adapt to battlefield combatants, extend the life battlefield, so foreign military must be training the course. Compared with our army,foreign countries field survival training is more mature on the mode, method, examination system and guarantee. So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oreign military field survival training, that has agreat reference for our Special Forces training.
foreign military;survival training;special forces
G895
A
1671-1300(2017)03-0058-04
2016-11-16
张凡(1988—),男,陕西山阳人,讲师。研究方向:军事基础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