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文辉
(中国人民银行铜陵市中心支行,安徽铜陵244000)
TPP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
叶文辉
(中国人民银行铜陵市中心支行,安徽铜陵244000)
摘要:由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于2015年10月达成基本协议,协议总体呈现内容广、制定标准高、无例外条款特点。尤其是在知识产权、国有企业条款、劳工和环境法规、原产地规则等领域代表着国际经贸关系的新趋势。TPP在这些领域的协议及最终条款将可能导致中国制造比较优势下降,货物贸易空间被进一步挤压,对外商直接投资产生冲击,形成投资转移效应,对中国的安全带来负面效应。因此,要加快构建中国主导的区域经贸合作,减弱TPP对中国的负面影响;完善上海自贸区建设,探索对TPP规则的融合;积极关注TPP谈判进程,寻找适当机遇参与谈判;加快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尽早做出应对之策。
关键词: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经济影响;应对策略
2015年10月,由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简称TPP)达成基本协议,TPP协议总体呈现内容宽、标准高、无例外条款的特点,尤其是在知识产权、国有企业条款、劳工和环境法规、原产地规则等领域代表着国际经贸关系的新趋势,协议内容和标准也体现出美国自由贸易理念及其战略利益诉求。TPP谈判及最终条款将对中国经济产生现实和深远影响,思考中国在TPP规则下可能遇到的挑战并如何应对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有国内学者围绕美国、日本加入TPP的大国战略、加入TPP后的成本收益分析、中国是否应该加入以及TPP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策影响等议题展开研究,其中不乏关于TPP谈判对中国影响的宏观分析。如张士铨(2012)认为TPP是美国意图掌控亚太地区经贸规则制定,中国应加强与本地区国家的经贸联系,用签订自由贸易协议的方法巩固经济利益。[1]徐长文(2011)认为中国应参与TPP谈判,这能够倒逼国内改革。[2]吴涧生等(2014)认为,短期内中国不加入TPP的负面影响有限,美国也很难实现借此牵制东亚一体化的目标;但从长期看,中国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统筹谋划,应及早制定应对预案。[3]潘晓明(2015)认为TPP将导致现行国际贸易规则体系的重大调整,应该利用TPP所带来的外部刺激,以改革促发展,为经济发展创造新机遇。[4]赵娜(2014)通过定性分析得出中国出口会受到TPP潜在冲击,需要借此外部冲击的压力加快国内产业结构调整进程。[5]
综上所述,现有文献中大多认为TPP将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影响,且普遍认为应通过改革,加快结构调整来积极应对。但对TPP协议的形成背景,特别是2015年10月TPP基本协议情况关注较少,对TPP对成员国内的影响、对中国的影响的差异分析较少,在具体应对措施中讨论的较为宏观。本文将在以上几个方面予以重点分析和讨论,思考中国在TPP规则下可能遇到的挑战并如何应对。
TPP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在美国于2008年开始主导TPP谈判进程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成员国数量、协议内容的广度和标准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相对于以往的自由贸易协定,TPP作为跨区域的自由贸易协定,表现出成员国之间差异性和复杂性较大,协议内容和标准更多体现美国自由贸易理念及其战略利益诉求,覆盖领域更加广泛、规则也更加透明等显著特征。
(一)TPP的形成背景与过程
TPP的前身为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SEP),最早是由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员国中的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四国于2002年发起,旨在货物、服务、知识产权贸易和投资等相关领域给予互惠经济合作。2008年,美国宣布加入TPP谈判,并邀请澳大利亚、秘鲁等国加入;2009年11月,TPSEP正式更名为TPP,美国开始主导谈判。随后,马来西亚、越南、墨西哥、加拿大等国陆续加入;2013年3月,日本宣布加入谈判,TPP成员国增加至12个。2015年10月,12个成员国在部长级会议上达成TPP基本协议,同意进行自由贸易,并在投资及知识产权等诸多领域统一规范。
(二)TPP成员国基本情况
目前TPP中12个成员国GDP总量约占全球的40%,货物贸易约占全球总量1/3,但各成员国之间差异巨大。根据世界银行2014年统计数据显示,人口最多的美国人口已达3.19亿,而最少的文莱全国人口仅41.7万。美国、日本、加拿大等七国人均GDP均在3万美元以上,秘鲁、马来西亚、墨西哥和智利等四国人均GDP低于1.5万美元,最低的越南人均GDP仅为2050美元。新加坡的外贸依存度高达351%,而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秘鲁则低于50%。美国和日本的贸易赤字分别为5050亿美元、1022亿美元,而文莱和新加坡则分别出现57.8亿美元、435.2亿美元的贸易顺差①根据世界银行网站相关数据整理。。此外,墨西哥、加拿大在TPP区域内的出口份额分别高达90%和88%,而智利、越南、马来西亚、秘鲁等国出口TPP区域的份额不足45%。
(三)TPP基本协议中的重要条款
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2015年10月5日公布的概要来看,TPP基本协议包括30个章节,旨在追求更高层次的货物和服务贸易自由化。与传统的自由贸易协定(FTA)相比,TPP覆盖领域更加广泛、在服务贸易领域的例外更少、规则也更加透明。
1.货物贸易方面。TPP追求零关税目标,要求成员国大部分工业产品关税在协议生效后即刻取消,剩余商品关税亦在约定时间内削减;同时消除或削减农产品关税和其他限制性措施,推动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等政策改革。
2.服务贸易方面。TPP成员国须接受负面清单义务,除特殊情况外,成员国市场应对TPP服务供应商完全开放。TPP同时对涉及商标、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内容制定了专门条款,以全面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
3.跨国投资方面。除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外,TPP允许投资资金自由转移。此外,TPP引入负面清单机制,除军工国防等部门特殊领域外,成员国市场向TPP成员国投资者全面开放,并设立中立、透明的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
4.特殊条款方面。TPP要求成员国不得为了鼓励贸易和投资而弱化环境法律,要求避免通过对国有企业提供非商业支持,造成对其他缔约方的不利影响。此外在劳工、政府采购、反腐败等方面,TPP也做出了详细约定。
(一)美国主导的TPP是实现其在亚太地区经济战略的重要工具
1.TPP成为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经济工具。2008年起,美国在加入TPP后主导了TPP整个谈判进程。在协议内容和谈判参与国选择上,TPP带有较强“围堵中国”的色彩。美国甚至提出“不能由中国制定贸易规则”。从TPP基本协议内容看,重点在服务贸易开放、环境保护、政府采购、国有企业等方面制定了不利于中国的条款;在谈判国组成上,部分国家在地理上与中国接近,并与中国长期存在海洋、领土争议,将其纳入TPP有利于美国进一步增加在亚太地区影响力,形成不利于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环境;在经济版图上,则通过在TPP中纳入中国的第二、第五大出口国(美国和日本)及与中国贸易结构相似的发展中国家,通过贸易替代和转移效应削弱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
2.TPP基本协议有助于解决美国贸易失衡问题。美国认为WTO规则不合理是美国国际贸易产生逆差的重要原因。一是WTO重在推动货物贸易自由化,对服务贸易自由化推动不够,而美国在服务贸易方面更具比较优势,美国试图通过TPP放大其服务业的比较优势。二是WTO对环境、劳工权益保护的要求不够严格,发展中国家环境、劳工成本低于发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美国等发达国家希望发展中国家提升环境、劳工等成本,降低其货物贸易的比较优势。三是美国在高新技术领域具有比较优势,而WTO规则限制了美国在该领域的出口。美国试图通过主导TPP,然后吸引其他国家加入方式,绕开WTO规则解决自身贸易失衡问题。
(二)TPP对其他成员国家的影响分析
1.有利于促进区域贸易,但对各国的实际作用存在差异。一是在解决零关税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在现有WTO框架下,TPP各国关税水平差异较大。越南、墨西哥、智利、马来西亚等发展程度相对较低的国家,关税水平偏高;而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关税水平较低,新加坡仅为0.2%。TPP协议旨在达到零关税的目标,但在具体推进过程中,由于目前各成员国关税水平差异较大,难以达成一致。二是TPP对贸易的提振作用十分有限。墨西哥、加拿大80%以上的出口份额已在TPP区域内,再提升空间有限。智利、越南、马来西亚、秘鲁等国出口TPP区域的份额不足45%,但这些国家关税、非关税贸易壁垒短时间内难以消除,对这些国家的出口提振作用不会明显。此外,TPP成员国中出口主要目的国仍是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三国,TPP协议可以减少以上三国对中国的贸易依赖,但如果没有中国等大国加入,TPP对贸易的提振作用将十分有限。
2.可能冲击各成员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由于这些利益冲突,目前TPP谈判进程已严重滞后于计划。如,在农产品和汽车开放方面,美国和日本冲突较大;在服务业方面,发展中国家担心开放会冲击国内的就业,也有可能会使政治利益受损;TPP投资条款中要求资本流动自由化,这对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也是巨大挑战。此外,TPP同样具有贸易保护主义色彩,如在纺织品和服装条款中,要求从棉纱开始,使用的丝线和面料来源于TPP缔约方国家和地区。
在扩大货物市场准入、提高投资者保护水平和减少投资限制方面,TPP的新规则对中国国内企业走出去具有积极意义。但整体来看,TPP的规则和框架是美国为维护其在全球贸易中的竞争优势,保护自身战略利益而设计的。目前,TPP代表的高标准贸易规则并不符合中国国情,上述规则和框架协议也将会给中国带来诸多挑战。
(一)中国制造比较优势下降,货物贸易出口会受到明显影响
一是从出口目的地看,不少TPP成员国是中国的贸易竞争对手。中国是美国和日本的最大进口国,2014年分别占其进口比重的20%和22%,而其他TPP国家占美、日的进口比重分别达到38%和25%。在美国的主要进口国和地区中,加拿大、墨西哥、日本仅次于中国和欧盟,是美国前五大进口国和地区;而对日本而言,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在其主要进口国中位居前列。二是TPP成员中部分国家与中国的贸易结构较为相似。中国出口产品中机械和交运工具占比高达46%,轻纺制品达16%;而墨西哥、马来西亚和越南的出口结构中,机械与运输工具占比在33%~41%之间,越南的轻纺制品占比更高达22%。这意味着中国与这些国家之间存在比较激烈的出口竞争。而从关税角度看,中国关税水平与墨西哥、越南相仿,远高于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由于TPP成员国之间将大幅甚至完全消除关税与非关税壁垒,中国不加入TPP则意味着,与墨西哥等存在出口竞争的TPP成员国相比,中国出口到TPP成员国的竞争压力将变大。根据有关机构测算,在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不变,不加入TPP且TPP成员间消除全部关税的情况下,中国的纺织品、食品加工、服装、汽车出口将下降2%~3%。进口方面,除了电子产品将轻微上升外,其他所有产业的进口量下降幅度平均在1%左右。此外,在中国不加入TPP,且TPP成员国间能够全部消除关税情况下,中国将会通过贸易等渠道导致进出口下降0.5%~1.5%。
(二)形成投资转移效应,对外商直接投资产生冲击
目前,中国制造业在外商投资制造业方面给予优厚条件,通过土地、税收方面的优惠,吸引外资进入。而服务业由于严格控制,外商投资较少。TPP大大降低了成员国服务业的投资门槛,并且提供诸多投资便利,未来外资会更多转向TPP成员国家,而中国如果不扩大服务业开放程度,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将受到冲击。
(三)TPP与TTIP①与TPP相对应的另一个国际多边协议是2013年6月美国与欧盟正式启动的TTIP(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两者共同组成了美国一体两翼的经济战略,同时也构成美国外交战略东移的一部分。构成“一体两翼”,中国贸易空间可能被进一步挤压
由于美国和欧盟发展程度相似,跨大西洋关税平均水平仅为3%~5%,因此TTIP谈判难度较TPP会更低。目前,美国与欧盟约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世界贸易额的1/3,相互投资达3.7万亿美元,一旦TTIP达成后,取消关税将会发挥巨大效用。此外,简化通关程序、开放公共采购市场,都会使经济复苏乏力的美国与欧盟从中获益。据有关机构研究显示,TTIP生效后,欧盟对美国出口总体将增长28%,欧盟每年将从中受益1190亿欧元,同时也将为世界带来1000亿美元的贸易增长,TTIP与TTP可能将改变世界贸易规则、产业行业标准,对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间的准贸易联盟形成巨大挑战。
(四)可能给中国安全带来负面效应
一是TPP协议在美国主导下带有强烈的地缘政治目的。中国周边部分国家由于长期以来与中国存在领土、海洋争端,对中国崛起存在强烈的不安全感,同时意图在中美争端中获益。通过加入TPP一方面有助于国内经济增长,另一方面通过加强与美国经济联系在心理上产生有美国保护的安全感,不排除其与美国签订更多的安全协作协议的可能。二是TPP给予个别国家在中美间左右逢源的机会。TPP协议一旦最终达成,中美经贸关系必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降温,部分国家在加入TPP的同时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议,期望成为中美经济联系的通道。目前,哥伦比亚、泰国、印尼、中国台湾、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均表态希望加入TPP。
(一)加快构建中国主导的区域经贸合作,减弱TPP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加快“一带一路”战略、亚投行、亚太自贸区(FTAA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和国内自贸区(FTZ)等一系列对外开放合作方面建设。一是注重发挥亚投行的推动作用,减弱TPP对中国的负面影响。目前,除美国、日本和加拿大等国家外,亚欧地区的大部分国家都是亚投行的成员国,因此应充分发挥亚投行的推动作用,积极在外交战略中发挥资本在国际金融中的力量,减少TPP带来的去中国化影响,扩大中国的贸易优势,全面促进亚洲区域的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二是加快双边和多边实质性区域经贸合作进程。注重包括东亚区域在内的区域经济合作,重点推动以中、日、韩三国为主的东亚自由贸易区,巩固中国与东盟、智利、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经贸合作关系,在主要领域进行实质性合作,与美国和日本争夺该地区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同时支持企业加快产业升级,通过将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至越南等国,进而利用TPP的优惠关税继续对美出口。
(二)完善上海自贸区建设,探索对TPP规则的融合
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是中国经济新的试验田,自贸区将实行金融制度、贸易服务、外商投资和税收政策等多项改革措施,同时也将扩大金融、文化和社会服务领域,这与TPP协议中扩大服务业贸易的开放是一致的。上海自贸区的建立主要目的是制度创新,因此可以在自贸区实施一些与TPP规则一致的改革,探索实现与TPP规则的融合,并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形成全国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增强中国应对TPP规则的内生能力。
(三)积极关注TPP谈判进程,寻找适当机遇参与谈判
由于TPP谈判采用闭门会议,透明性不高,一些细则并未公布,而已公布的细则门槛较高,中国短期内满足TPP条件还比较困难。应深入追踪研究TPP谈判进展情况,并分析研究可能对中国产生的重要影响。此外,从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看,如果中国选择忽视TPP的存在,则将有可能被孤立于亚太经济的核心圈之外。鉴于中国目前已经与澳大利亚、韩国等国签订了自由贸易的协定,可以寻找适当时机参与TPP谈判。同时,也可以选择与重要的TPP成员方举行双边贸易协商,以稀释TPP规则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四)加快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
从某种程度上看,TPP协议代表了新的国际分工和竞争游戏规则。可借鉴TPP标准,为中国正在积极推动的产业结构调整改革和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借鉴参考。一是提升现代服务业,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促进技术创新,降低高能耗、高污染产品的生产,制定绿色环保标准,提升这些产品的竞争优势。二是对出口产品类别和产品结构做出全面调整和升级,直接面对北美和东亚市场,以一种“倒逼机制”将中国制造的产品向高端化推进。三是降低经济的对外依存度,立足于扩大内需,充分利用国内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参考文献:
[1]张士铨等.美国主导下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与中国的对策[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2(04):34-40.
[2]徐长文.TPP的发展及中国应对之策[J].国际贸易,2011(03):36-40.
[3]吴涧生,曲凤杰.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趋势、影响及战略对策[J].国际经济评论,2014(01):65-76.
[4]潘晓明.TPP高标准国际贸易规则对中国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国际展望,2015(5):96-111.
[5]赵娜.TPP对中国出口产业的潜在威胁及对策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4(2):23-28.
(责任编辑、校对:卢艳茹)
The Impact of Trans-P acific P artnership(TP P)on China and R ecommended R esponse Measures
Ye Wenhui
(People's Bank of China Tongling centre branch,Anhui Tongling)
Abstract:The TPP led by the U.S.reached basic agreement in October 2015,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tent of the agreement is generally presented a wide range,high standard,and no exception provisions,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the terms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labor 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rules of origin that represents a new trend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The TPP agreement in these areas and final clauses may lead to declin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further squeeze of trade in goods space,impact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formation of investment transfer effect,and negative effect of China's security.Therefore,China should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weaken the TPP negative impact to China;complete the construction of Shanghai free trade zone,explore the fusion of TPP rules;regard the TPP negotiations positively, find appropriate opportunity to participate in negotiations;accelerate China's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transformation the patter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making a response as soon as possible.
Key words:Trans-Pacific Partnership(TPP);economic impact;coping strategy
作者简介:叶文辉(1982-),男,安徽池州人,就职于中国人民银行铜陵市中心支行,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金融、征信理论与实务。
收稿日期:2015-11-16
中图分类号:F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6)01-005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