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征信的发展及商业银行对策

2016-12-31 08:36:45
金融经济 2016年22期
关键词:评级信用商业银行

李 富

(厦门大学,福建 厦门 361005)



互联网征信的发展及商业银行对策

李 富

(厦门大学,福建 厦门 361005)

在现代社会里,互联网征信的发展有着其必然性。网络环境下各种欺骗行为的日益猖獗使得互联网征信越来越重要。互联网征信拓宽了信用评级的技术通道,能够更好地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作为市场主体之一的商业银行,其要想在互联网环境下健康发展,就应当认识到互联网征信的重要性,要加快推动自营性征信产品的研发,要加强大数据战略,拓展征信产品的应用。本文就互联网征信的发展及商业银行对策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互联网征信;发展;商业银行;对策

1.引言

在2015年年初,央行印发了《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这意味着中国人民银行逐步放开了对个人征信业务的限制和适用范围,打破了以互联网征信公司为代表的民营企业与个人征信业务之间的障碍,在这样的环境下,互联网征信行业也备受关注。在互联网环境下,以阿里巴巴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力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传统金融体系的既有格局,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在互联网征信行业崛起的同时,商业银行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更好地生存下去,就必须认识到互联网征信带来的冲击,要加强大数据战略,加快推动自营性征信产品的研发,从而在保证市场上的竞争地位。

2.互联网征信发展的意义

互联网征信主要是指通过采集和收集个人或企业利用互联网实现各类交易、使用互联网从事各类业务以及通过互联网获得各类服务的过程中留存下来的信息和数据,并结合一些来自政府公共部门和其他商业机构的相关信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进行信用评估和评价的活动。在现代社会里,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人们依托互联网的行为也越来越频繁,在互联网环境下,产生的数据也越来也大,在这样的环境下,发展互联网征信有着重大意义[1]。首先,互联网征信拓宽了信用评级技术渠道。在传统信用评级中,主要是以个人或者企业的违约情况来进行评级,个人或企业的信用与违约率成反比例关系。这种评级方法也成为各类商业银行评级选择的主要方法,然而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其客户资源也会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信用评级方法就必须区别对待,而互联网征信是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上发展而言来的,能够全面的对个人或者企业的信用进行评分,从而对客户的信用进行科学的评比;其次,互联网征信能够更好地约束个人失信行为。互联网征信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依托,有效地实现了无死角征信,同时可以将相关信息通过互联网来进行共享。在网络环境下,那些失信的行为都会传到征信平台上并对个人失信行为进行实时记录,在这样的环境下,个人失信行为将无所遁形,暴露在阳光下,从而促使个人形成良好的诚信意识,对个人失信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2]。

3.互联网征信发展面临的问题

3.1数据质量不高

互联网征信是通过在海量数据中筛选出合适的数据。然而在互联网环境下,互联网上的许多数据也有可能是虚假的,互联网公司所掌握的数据质量不高,一方面,互联网企业不能采集到个人的隐私信息,如个人存款记录,这些信息都隶属于法律保护,而这些信息与个人征信结果有着直接的关联,由于互联网企业不能获取这些信息,难以全面地反映个人信用;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的数据积累太短,当前互联网征信所积累的时间长度达不到要求,缺乏说服力。

3.2 恶性竞争的存在威胁到了征信质量

就目前来看,我国征信市场无序竞争的情况依然存在,突出表现在征信市场相关经营管理体系还没有建立,买方征信与卖方征信同时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恶化了市场竞争。同时,一些征信主体为了迎合客户的需求,存在人为抬高或者降低征信评分的可能性,从而削弱了互联网公司评级结果的公信力。另外,随着央行对个人征信市场的开放,市场主体之间的恶性竞争行为也上升到了一个高度,各经营单位人为干扰征信结果的行为也越来越猖獗,严重影响到了征信质量。

3.3 金融机构使用互联网征信还存在障碍

互联网公司提供的征信结构能否被采纳是制约互联网征信发展最核心的问题。在互联网征信公司在开展征信的过程中,整个过程中金融机构都很少参与进来,而金融机构一直坚信自己的信用评级,对外来的信用评级结果抱着怀疑的态度,不敢采用,从容造成互联网征信结果得不到有效的利用,自然就会制约互联网征信的发展。

4.互联网征信发展建议

4.1 明确互联网征信业务的准入标准和监管主体及职责。互联网征信的发展在现代社会里发挥着重大作用,为了推动互联网征信的发展,要逐步建立全国联网系统,探索互联网征信相关机构与央行征信平台对接的可行性。同时,要明确互联网征信业务的准入标准,加强互联网征信的监督,要成立专业的机构负责互联网征信监督,并将互联网征信相关责任落实到监管主体身上,从而更好地规范互联网征信行为,提高互联网征信质量。

4.2 平衡个人隐私保护与互联网征信之间的关系。在互联网征信中,互联网征信公司不能采集个人的隐私信息,而个人隐私信息与互联网征信发展之间存在的一定的矛盾。法律注重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而互联网征信却不能采集个人隐私信息,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想推动互联网征信的发展,就必须研究两者之间关系,积极探索平衡两者关系的方式、方法,逐步通过对从事互联网征信业务各法律主体权利、义务的合理配置,不断实现两者关系走向平衡,在保护个人隐私关系的同时,要更好地满足互联网征信的需求,推动互联网征信的更好发展[3]。

4.3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互联网征信市场。由于市场恶性竞争的存在,使得互联网征信得不到稳步发展。而法律作为互联网征信发展的保障,为了推动互联网征信的健康发展,政府部门就应当加快互联网征信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以法律为依据,不断规范互联网征信市场行为,为互联网征信的发展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4]。

5.商业银行对策

5.1 加快推出自营性征信产品

互联网征信的出现,使得互联网企业逐渐成为征信市场的重要参与力量,在这样的环境下,商业银行也迎来的了巨大的挑战,商业银行的市场占有率将会受到互联网征信企业的挤压,在这样的环境下,商业银行要想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就必须加快推出自营性征信产品。商业银行应当根据自身的优势,推出用于对外交易的征信产品,同时,行业银行还可以积极地央行系统对接,全面了解客户的开户情况、交易数据、信用卡等核心数据,通过发挥自己的优势,来与互联网企业竞争,积极地抢占征信市场,从而获得更多的客源,推动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

5.2 结合互联网开展大数据战略,优化征信模式

互联网的出现推动了大数据的发展,对于互联网征信工作而言,互联网征信利用了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互联网征信结果真实、反映的数据比较全面,而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比较单一,主要是根据个人信用来完成评级,与互联网征信相比,不具竞争优势。而商业银行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更好地生存下去,就应当结合时代背景,积极开展大数据战略,不断优化征信模式。商业银行要善于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强外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强化线上和线下征信,实现线上征信与线下征信的结合,从而提供更具有竞争力的征信产品[5]。

5.3 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战略合作

在互联网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开始进军到金融领域中,互联网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就互联网技术而言,它有着商业银行不具备的技术和创新精神,在互联网征信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应当认识到互联网企业的优越性,要积极的与互联网企业合作,与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这些互联网龙头企业之间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加强在个人征信、消费者信贷支持方面的合作,从而促使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征信蓬勃发展的环境下更好地发展下去[6]。

5.4 拓宽征信产品的应用场景

在互联网征信快速发展的当下,为了提高客户的黏度,商业银行应当进一步拓宽征信产品的使用范围,将个人征信产品应用于车、住宿、购物、旅游等领域,在征信产品中突出特色,从而让客户更青睐于商业银行推出的征信产品。如,通过与商业银行个人账务、信用卡的绑定,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一定的背书,餐饮免定金、享受打折服务,让客户在购物时先使用后付款,从而增强客户的体验,提高客户的黏度[7]。

6.结语

互联网征信拓宽了信用评级渠道,在互联网环境下,征信获得的数据更全面,互联网征信结果更准确、真实。在发展互联网征信过程中,我们还应当认识到互联网征信中一些问题,并由针对性的进行解决。对于互联网征信而言,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商业银行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更好地发展下去,就必须前瞻性地采取相应的对策,不断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自身的更好发展。

[1] 彭迪云,李阳.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共生关系及其互动发展对策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15,03:133-139.

[2] 卜银伟. 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转型发展对策[J]. 金融发展评论,2015,02:40-46.

[3] 丁振辉,李星谕. 互联网征信的意义、问题及商业银行的对策[J]. 征信,2015,05:32-36.

[4] 王金彩,黄思刚. 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发展对传统金融信贷垄断的影响研究[J]. 时代金融,2015,24:267-268+281.

[5] 王光远. 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转型发展对策研究[J]. 投资研究,2015,06:154-160.

[6] 张靖.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15,20:204-205.

[7] 攸胜.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冲击与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2014.

猜你喜欢
评级信用商业银行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中国外汇(2019年9期)2019-07-13 05:46:30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21
信用中国网
分析师最新给予买入评级的公司
信用消费有多爽?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百度遭投行下调评级
IT时代周刊(2015年8期)2015-11-11 05:50:22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当代经济(2015年4期)2015-04-16 05: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