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谭智美
如何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
——以高校为例
文/谭智美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要想可持续发展就意味着要顺应新形式,改变以往粗放的管理模式。其中,较为紧迫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提高资产管理水平。资产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事业单位的发展。笔者将在下文中以高校为例,探究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
摘要: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高校资产;信息化系统;可持续发展
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由政府使用国有资产建立的,职能为提供教科文卫等服务的社会组织。随着社会深入发展,公众对事业单位提出了更高的公共服务要求。事业单位只有不断加强资产管理工作,提高资产管理效率,才能充分发挥公共服务职能,获得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国有资产服务社会的效用,正是我们当下迫切需要去研究的课题之一。
(一)事业单位管理层对资产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高校作为事业单位的一类代表,其资产总量已经达到相当规模。例如目前仅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两所高校的校办企业总资产已近千亿元。然而大多数高校领导层对资产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加之领导层的财务、资产管理专业知识缺乏,间接导致了国有资产管理混乱的局面。
(二)高校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部门职能不清晰
目前多数高校资产管理制度仍存在缺陷。长久以来,大部分高校资产管理职能划归至各个不同的部门,如产业处、基建部、设备处、图书馆等。由于多头管理,职能不够清晰,资产管理处室间常以学校没有明确授权其对所有资产管理权而推诿资产的管理清查工作。由于实物资产管理的不到位,部分高校还存在着资产流失现象。部分高校资产产生了重复采购、专用设备购置后无专人管理、资产长期闲置。由于缺乏统一、强有力的资产管理部门统筹管理,就直接导致了很多高校资产财务账面数据与实务资产无法核对。
(三)高校资产会计核算制度存在固有局限
高校适用的是高校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一方面,固定资产只有在报废时才能核销,加之固定资产报废要经过教育厅审核通过后才能作相关账务处理,因此很多资产在毁损或达到使用寿命后,并不能及时从账面上清理掉,导致很多高校资产严重虚增。另一方面,部分校内单位为了逃避政府采购程序,对固定资产采用开具耗材等发票报支,导致部分固定资产因无资料记账而虚假盘盈。
(四)高校资产管理信息化程度低,数据无法共享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固定资产数据仍无法在财务及资产管理职能部门之间共享。资产管理职能部门登记资产流水账,财务部门根据购置发票和资产部门登记的纸质资产卡片记录资产账面价值。但由于部门之间没有采用信息数据可以共享的资产管理系统,财务部无法将资产细化链接到具体资产卡片;此外,根据财务参照财政部规定将固定资产分为六大类,而资产管理部门又参照教育部的资产分类依据分为十四类,口径不同,信息未经整合,无法得出可以相互依赖的数据。
(一)树立正确的高校资产管理观念,提高资产管理能力
高校领导层重视对高校资产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因此,高校领导层要转变观念,不断学习新的资产管理方式,促进高校资产管理方式的现代化转型。同时,高校领导层还需要增强自身的相关专业素养,增强对学校资产管理工作的了解。主管资产管理和财务部的校领导应当定期召开学校资产管理工作会议,加强资产管理工作者的思想认识,协调各资产管理部门之间的工作,统筹整个高校资产管理。
(二)健全高校资产管理制度,强化资产实物管理和对资产专管员的培训
高校资产管理需要过硬的资产管理制度作保障。通过责任到人、清晰划分职能、领导层统筹等制度规划加强资产实物管理,推动资产管理变革。
加强对资产管理者的培训,通过对外资产管理交流培训会、内部分享会等形式进行定期、有效的资产管理工作培训,切实提高人员资产管理水平。对贵重的实验设备、相关仪器等理工科教学、科研用具上,培养专业的设备维护、监管队伍,充分利用设备效能,尽最大可能减少资产浪费。
(三)借鉴外部经验,引入适用高校的MRP或ERP管理系统,提校内各部门数据共享力
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当下,高校应借鉴外部经验,适时引入ERP或MRP管理系统,将高校教研、资产、后勤、校办产业等各方面信息整合。尤其是资产管理,如实验材料的管理、图书、专用设备、房屋等各方面的资产都可以通过系统随时更新状态,提高管理效率,以便更加高效的利用国有资产,提高高校为公共服务能力。
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了当前事业单位发展的重点工作。我们要不断寻找当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促进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1]罗丽婷.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4.
[2]张燕.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
(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