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云
县级财政收入提升工程研究
文/高云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各级财政收入进一步增长,为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事业发展,提升各级财政收入水平和保障能力,本文对某市县级财政收入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措施进行了初步研究。
县级;财政收入;提升
(一)收入增速波动较大
从2009年至2013年全部财政收入和公共财政收入增速看,县级财政收入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态势,尤其是2013年首次出现负增长,主要说明组织收入受宏观经济状况、特别是工业运行的影响较大,难以有效熨平由此产生的波动。
(二)收入质量亟待提高
到2013年,县(市、区)全部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占比为83.4%,比2009年的88%下降了4.6个百分点,部分工业大县由于税收增长乏力,非税收入增长过快,税收占比明显下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收入虽然增长较多,但税收形成的实际可用财力增长并不同步。
(三)区域发展很不均衡
到2013年,东部农业县、中部主城区、西部工业大县的全部财政收入比2010年分别增长了194.3%、89.5%、33.1%,差距相当明显。东部农业县占全部县(市、区)收入的比重提高了6.3个百分点。
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长期以来形成了以钢铁、煤炭、电力为主的传统三大行业支柱,产业结构较重,产业发展和税收增长缺乏后劲;二是2013年下半年以来,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回落或低速增长,给市县两级组织税收收入带来较大压力;三是市县虽然新上项目较多,但真正能够形成新的支柱性税源的较少。
我省对市县收入状况非常重视和关心。2014年年初,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县级财政收入提升,不断增强县级财政保障能力,省决定实施县级收入提升工程,其主要目标:一是促进县级收入规模明显提升。经过几年的努力,全省县级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县级财政收入占全省比重不断提高,到2017年,基本消除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亿元以下的县,培育30-50个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10亿元和5个超30亿元强县;二是存进县级收入质量明显提升。税收收入所占比重不断提高,2013-2017年,县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所占比重保持在75%以上,力争到2017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县域经济对财政税收贡献率明显增强。同时,省相应制定了激励政策,将全省各县(市)纳入激励范围,对税收收入增长率和税收占比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县,给予一定奖励。
省厅县级收入提供工程,有效激活了县级发展壮大财政收入、提高收入质量的积极性。一方面,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联动。各县(市)领导高度重视、认真部署、深入推进,为收入提升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强大动力。如:大部分县(市)专门成立县级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多次专题安排部署财政收入提升工作。有的县实行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分片包乡镇、企业制度,深入有关企业一线督导收入。另一方面,加强税收征管,堵塞跑冒滴漏。各县都建立了综合治税机制,强化综合治税信息交流平台建设,实现涉税部门信息与国税、地税资源共享。一些县广泛开展以电控税、以地控税、以水控税、以贷控税、以票控税等措施,加大对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等主体税种的征管力度,确保应收尽收。同时,建立了对县镇的收入奖惩机制,对乡镇、部门和国、地税完成收入任务进行考核,超收奖励,短收实行“一票否决”,切实提高乡镇、部门抓财政收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支持财源建设,做大财政“蛋糕”
做好县级财政收入提升工程的前提是促进经济发展,培植财源。一是强化政策支撑。综合运用财政资金、政策、体制机制等工具,制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加快县级招商引资步伐,培育新兴产业,壮大和发展县域经济,提升增收后劲。二是落实扶持政策。认真落实“营改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等减免税政策,完善涉企收费公示制度,推动企业加快发展、进档升级,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三是支持技术创新。增加科技投入,支持重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引导、激励、支持传统产业技术升级,促进高耗能行业综合节能、节水改造和资源综合利用,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四是合理配置资源。政府债券、整合资金等资源分配要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思路,集中投向财力薄弱县,力促强县提档进位,弱县赶超发展。
(二)加强税收征管,提升规模质量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精神,坚持依法征税管费,一是强化综合治税。加快“综合治税信息共享平台”的推广应用,科学研判收入规模和走势,掌握税源底数。完善综合治税各项机制,扎实开展各项专项清理活动,加强重点税源监控清理的同时,不断加强零星、小税源的征管,确保应收尽收、堵漏增收。二是依法组织非税收入。扩大非税收入管理系统应用范围,加强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管理,做到应收尽收;严格票据管理,切实加强源头控管;积极开展非税收入日常稽查和专项稽查,不断提高非税收入质量。三是规范税收政策。认真清理规范各类税收优惠政策,建立评估和退出机制,强化信息公开,及时查处并纠正各类违法违规制定税收优惠政策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四是强化督导检查。加强对县级财政组织收入、征费征理等情况的监管和指导,及时纠正并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防止虚增财政收入,避免突击收税,切实保证税收收入质量。
(三)争取转移支付,提升保障能力
紧密结合国家、省下一步实施的财税体制改革,吃透政策,大力争跑,争取更多的转移支付,切实提升财政支持社会经济事业发展的保障能力。一是合理划分事权和支出责任。建议:省财政进一步减少市、县两级涉及民生事业发展方面的各项硬性配套,使财力本身已经非常紧张的市、县两级财政能够统筹安排更多的资金支持经济发展。二是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建议:省财政每年要从新增财力中安排一定比例,连同调减压缩的专项转移支付数额一并用于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逐步降低专项转移支付比重,减少专项转移支付配套额度,适当提高财力性转移支付占比。三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1]罗道胜.加快县级财政发展的思考[J].当代农村财经,2016.
(作者单位:邯郸市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