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点工作
张晓强
2015年9月,《人民日报》刊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总体要求和创新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加快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等十方面任务。文件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更加需要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开放等五大发展理念,要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十三五”开局之年的开放工作提出了优化对外开放区域布局、加强国际产能和设备制造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等六方面任务。根据上述精神,我重点谈一下“国际产能与设备制造合作”。这也是“构建新体制”“开创新局面”的重要新举措。
具体讲三点:第一,这是适应结构调整迫切需要,通过开拓产业发展空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资源全球优化配置。我国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多种工业产品发展居世界之首,若干产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包括钢铁、建材、光伏发电设备等。同时,我们具有工程技术、性价比、建设工期等方面比较优势。例如,我们不仅是火电装机世界最多的国家,目前世界火电煤耗和排放最低的60万、百万千瓦超临界机组也是我国自己干成的。又如2015年10月19日,中方与印尼签署了长度150公里的雅万高铁协议,在竞标过程中,日本方面曾提出,中方承诺三年建成是吹牛。我们告诉各方,全长1300多公里的京沪高铁,我们只用了三年半就优质建成了!
第二,这是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开放的新举措。新世纪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发展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对外投资、工程承包快速发展。通过国际产能和设备制造合作,可以使资金、工程建设与设备产能有机结合,更充分发挥综合竞争力。例如,我国铁路、港口、公路的建设能力与水平已居世界前列,但在一段时间内,很多工程公司在“走出去”时单一地强调在工程建设方面的能力,但对投融资、建成后可持续运营则重视不够。对外先草签了工程承包合同,然后倒逼国内有关部门去协调解决投融资来源。今后,则要积极开展“工程承包+融资”“工程承包+融资+运营”及设备制造等多方式合作,使我国“走出去”迈上新台阶。
第三,这是深化我国与多国互利合作、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新格局的有效措施。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总体看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有巨大需求,但也更重视本国产业水平提升,资源本地深加工和增加本国就业。推进国际产能与设备制造合作,近期以亚洲周边国家和非洲为主要方向,并将更充分考虑所在国的实际需求,注重与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为当地发展创造更良好的基础,切实体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深化南南合作。与此同时,我们也强调与具备条件的国家,包括法、英、美等发达国家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的合作架构,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例如,中法已签了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的协议。在2015年9月第七轮中美“二轨”对话举行前,习近平主席会见了美方代表,对发展双边经济关系,他提出了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促进投资合作和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等重点,美方代表反应很积极。这样干,既可以缓解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在发展中国家拼力竞争的局面,向着既有竞争也有合作的方向发展,也能为推进南北合作拓宽空间。
开展国际产能与设备合作刚刚起步,要有效实施还要下大功夫。例如,政府的引导服务水平需要提高,对外合作的机制与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改革,一些企业存在盲目性、一哄而起,有的企业对尊重当地文化、宗教、资源节约与保护环境等不重视,存在无序和恶性竞争的个别现象。这需要坚持企业主导、政府推动,突出重点、有序推进,注重实效、互利共赢、积极稳妥、防控风险的原则。通过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使国际产能与设备制造合作健康发展,成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支柱。
(作者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
责任编辑:艾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