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梦琳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中国与印度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马梦琳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 要:随着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越来越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依据钻石模型,从教育体系和人才分配,基础设施和需求市场,软件园区和行业协会,大企业战略和竞争机制等要素条件,比较分析中印两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国际竞争力。为提升我国信息服务产业实力,提出完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教育体制,保持现有的基础设施优势,不断加强软实力,打造有中国特色的产业发展道路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国际竞争力;钻石模型
本文依据钻石模型的要素条件,比较研究中印两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大小。
(一)教育体系和人才分配
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所需的高等生产要素来看,中国较印度的竞争力差距主要源于单一的教育体系和人才分配机制。与中国普及基础教育的理念不同,印度着力打造一流的高等学府,尤其侧重于软件精英的培育。印度的软件和信息服务教育体系由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院和私营培训机构三大主体有机构成,政府致力于建设三者职能互补、地位平等的多层次教育体系框架,内部则提供包括英语教学、电子信息网络、工程研究所和科学研究实验室等软硬件环境,以及全面的学科设置,为交叉性学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保证。相对应的,印度高等院校的准入门槛也很高,在有限的教育资源面前,普通家庭的孩子要通过极其残酷的竞争才能进一步成为精英阶层,这从印度理工学院(IIT)和印度管理学院(IIM)不到2%的录取率可见一斑。
作为教育系统的外延部分,印度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的需求直达教育一线,研发和操作能力成为软件教育的核心,教育输出能够很好地和企业对接,不论是高级复合型人才、软件工程师还是基层编码人员,都能凭借自身能力在服务链条中得到合理定位,从而实现软件人才的良性分配。
(二)基础设施和需求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的硬件环境十分优越,在电力供应、交通运输以及电信和互联网络等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相较印度陈旧、落后的基础设施现状,产业的整体运营成本优势快速提升。
受起步时的综合国力所限,印度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主要以外包形式承接海外业务,国内市场持续低迷、成长速度缓慢。近年来,在全球经济滑坡的影响下产业转型压力飙升,政府逐渐将部分精力投注于国内市场的培育,以期为产业发展增添持久动力。相比之下,我国的内需市场存在明显的总量优势。随着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深度结合,包括政府电子信息平台和智慧城市的建设、企业电子商务化服务等在内的现代化风潮席卷全国,大幅度提高了软件信息服务的国内消费水平,并呈现稳健的上升趋势,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然而,得益于国内规模各异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及其提供的差异化产品服务,印度的国内市场具备结构多样化优势。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则偏向于加固生产实力的EPR业务,使其与构筑软实力的CRM等服务种类比例悬殊,软硬实力的严重不均衡为运营后期的企业转型升级埋下了隐患。
(三)软件园区和行业协会
印度的软件园区和跨国力量是成就本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双重法宝。政府大量的资金投入软件园区的建设并实施优惠政策,发挥规模效应,并大力引入跨国力量,通过国外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外溢加速园区成长,最终实现了产业以特定园区为辐射中心的快速、大范围扩张,其中,享有“最大硅谷”美誉的班加罗尔软件园区于1991年建成,是政府为了扶持国内中小企业专门建立的非盈利组织,现已成为全球第五大信息科技中心。我国虽然借鉴了印度的园区孵化模式,但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软件园区数量偏少,服务滞后和服务趋同特征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园区的软件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远远落后于企业需求,各园区定位模糊、竞争层次较低、缺乏龙头企业等。
印度软件和服务业企业行业协会(NASSCOM)是维系印度政府、企业以及海外机构的有效沟通纽带,是保证信息和需求在三者间快速反馈的绿色通道。此外,NASS-COM敦促政府建立了知识产权立法保障,并在民间开展广泛的普法宣传,加大了打击盗版软件的执法力度,为印度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良性竞争提供了重要保障。相较于印度业比较完善的协会运作体系,我国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协会尚未成型,在拟建的多个组织团体中,以“中国软件园区发展联盟”和“中国信息技术服务与外包产业联盟”的成立最具里程碑意义,前者旨在协助政府制定产业战略规划,优化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载体建设,为园区之间、园区与政府之间及园区与企业之间搭建沟通平台,后者则意图仿照NASSCOM的职责开展活动,致力于有效整合行业资源,促成实质性合作,最终发起成立服务外包行业协会,为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但在阶段性发展中,两个联盟的内部规章制度不够健全,权限不足,门槛设置较低,协会对行业整体的协调和促进作用十分有限。
(四)大企业战略和竞争机制
在大企业战略的宏观引导下,印度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主要呈现大市场、大规模、高速度、严管理四方面特征,其中又以大市场趋势尤为突出,表现为印度从没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局限在国内市场,“走出去”的思路贯穿产业发展始终。2010—2011年,印度经济的蓬勃发展与低迷的海外市场形成巨大反差,大量国外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无法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一度濒临破产。此时,一些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印度企业抢抓机遇,不断侵吞海外机构和国内区域性企业,迅速扩充了企业规模,与国际市场的联系进一步增强。2012—2014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紧随印度,掀起并购热潮,与印度围绕价值为核心的并购相比,我国企业的并购目的更具多元化,呈现以跨行业并购为主体、地域集中于国内的特点。
为维护国内良性的竞争机制,防止软件巨头造成行业垄断,印度政府取消了国外企业的准入门槛,一方面,大批外资企业的涌入加剧了印度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竞争;另一方面,国内市场的全面开放加速了信息流通,寻租成本大幅下降,企业对主流服务发展动向的把握更为准确。此外,印度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执行标准的质量管理和国际认证,知识产权立法也十分详尽,自由的竞争空间和严格的管控相互碰撞,源源不断地为产业提供新生活力。
(一)完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教育体制
首先,我国政府应鼓励民间建立职业技术学院和培训机构,借鉴印度的经验制定办学标准,并设立权威部门监管办学质量,对输出的软件人才进行素质和专业能力考核,提升社会认可度,为学生就业提供保障。其次,教育机构应加强和企业的沟通,把教学重点落到企业的现实需求,实现产学研携手并进,打造实用型软件人才。第三,政府应引导企业对岗位的精准设定,努力激发人才的潜在价值。
(二)保持现有基础设施优势,不断增强软实力
未来应对产业发展对硬件设施更新换代的需求,在纵向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横向扩充国内消费的同时,增强软件和信息服务国内需求的层级化建设,平衡发展以EPR和CRM为首的硬件和软件实力。
为攻克我国软件园区的服务滞后和趋同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园区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力度,将软实力建设作为园区升级的首要目标。各个园区应提高品牌意识,集地域、资源、文化等多重因素凸显区域特色,定位目标客户需求,提供多元化的专业服务。企业应积极响应政府及园区号召,以政策为导向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凭借多方助力努力提升行业地位。
(三)打造有中国特色的产业发展道路
印度的大企业无疑是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的发展方向,然而,从我国旺盛的国内消费的国情出发,政府应酌情降低“走出去”战略的执行标准,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内外双轨并行”的产业发展道路。与此同时,印度经验告诉我们,质量管理标准和知识产权体系是维护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良性竞争、凝聚产业竞争力的坚实保障,我国已深受二者缺失之害,在国际声誉和商业价值方面损失严重,建立完善有效的同业竞争机制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2013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运行情况和2014年展望[R].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4.
[2]郑吉昌.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与模型[J].价值工程,2004(4):1-4.
[3]冷昕.“金砖五国”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J].情报科学,2014(6):8-13.
(责任编辑:张彤彤)
[基金项目]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资金资助(项目编号:YJSCX2015-051HLJU)。
[作者简介]马梦琳(1990-),女,汉族,黑龙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学。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1-00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