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学管理问题探究
——以中原工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为例

2016-12-30 15:35玮,杨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10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办学学院

孙 玮,杨 洁

(中原工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郑州 450007)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学管理问题探究
——以中原工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为例

孙 玮,杨 洁

(中原工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郑州 450007)

自2004年颁布《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以来,中外合作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命脉,教学管理工作对保证教学质量起着关键作用,而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又与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管理模式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探究教学管理在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以中原工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为案例,分析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学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提升教学管理质量,促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科学健康发展。

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问题

自2004年颁布《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以来,跨国高等教育在中国的实践——中外合作办学这种教育形式发展迅速,成为我国开展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形式和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对于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切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都必须落实到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上才具有实际意义,否则就会走偏方向。中外合作办学要以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为导向,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核心,以全面提高质量和水平为重点,因此教学质量是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建设的“核心”。由于中外合作办学自身所具备的鲜明特征,其教学管理模式不能生搬硬套母体学校的常规模式,本文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并结合自身的实践体会,以中原工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为例,从管理制度、外部环境、管理队伍及生源等方面分析国际教育学院教学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并结合实际提出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对策与措施,以优化教学管理工作,进而提高办学质量,促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

1 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不同管理模式下的教学管理工作

目前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内部管理运行模式主要分为独立型管理模式、依托型管理模式和半依托型分块管理模式三种,不同管理模式下的教学管理的重点和存在的问题是不同的。

独立型管理模式是指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外事、教学和学生等主要管理工作集中在国际学院统一管理。这种模式下教学管理的重点是对教学运行的有效管理,优点是学生归属感强,二级学院拥有较大的教学管理自主权和责任,协调工作量小,容易形成特色。缺点是如果专业多,学生人数多,师资配备的压力很大从而导致教学运行的稳定性不好。因而此种模式比较适合专业数量较少、学生规模适中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依托型管理模式是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和学生管理直接纳入到母体大学的专业院系进行管理的模式。此种模式的优点是便于办学资源共享,引入的国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容易被吸收具有较好的辐射功能,利于促进教学改革。缺点是如果管理和控制不到位,同化性风险大,容易把中外合作办学办成普通本、专科。同时,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学费较高却与普通本、专科学生使用同样的资源容易造成不稳定性因素。这种模式下的教学管理的协调工作少、压力小,有效性较高。

半依托型分块管理模式是指学生由成立的国际学院二级管理机构集中管理,教学划归一级大学相关专业院系负责,外事办、教务处、学生处等部门按照职能进行分块管理的模式。此种模式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利用专业院系的师资办学,引入的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容易被专业教师吸收从而促进教学改革。缺点是教学管理的协调工作难度较大,既有学校领导层面的,也有教务处、外事办、评估办、国际教育学院和专业院系中层之间的,其中任何一个管理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运行效率,容易造成外事、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的脱节和学生归属感的缺失。

1.2 中原工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案例分析

中原工学院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管理模式一直在积极探索,国际教育学院2004年刚成立的前四年,招生专业少,在院省规模小,采取的是上述独立型管理模式。随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发展,国际教育学院承办了纺织工程、市场营销、会计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等5个本科教育项目和3个专科教育项目,在院生总数约为3 500。其管理模式改革成为半依托型分块管理模式。目前这种模式由于项目学生人数多,类群特征明显,造成了教学管理工作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2.1 教学管理部门缺乏自主权

国教教育学院由于不直接参与课程安排,在教学管理中有责无权,缺乏自主权,存在较多限制。长期以来充当专业院系“传话筒”的角色,导致学校管理部门与专业院部之间、院部与院部之间以及管理人员与师生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与协调。

另外,学校其他部门认为教学分散在专业院系,国际教育学院教学管理人员只是负责琐碎杂事,没有实质性工作。而实际上,国际教育学院教学管理部门除了负责全院3 500余名学生的学籍注册、学籍异动、补退选课、重修考试、延长学制及留级、退学等事宜,还要负责与相关专业教学学院日常教学管理的协调与落实、日常教学信息的通知、项目的宣传与管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管理、项目师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等工作,起着承上启下、联系左右、沟通内外的作用,是建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稳定的教学秩序和良好的教学运行机制的保证,在整个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2.2 教学管理队伍力量薄弱

目前,由于国际教育学院教学管理部门人员承担着全院3 500余名学生的教学协调与管理工作。繁忙的工作使他们无暇参加业务培训,错过了很多提升自身能力的机会。自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以来,中原工学院累计有近70人次获得赴国外进行学历提升、访学,交流等深造机会。然而,出国深造的教师中尚无教学管理人员,不利于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水平。

中外合作办学具有多元文化背景,教学管理人员要想胜任本职工作不仅要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拓宽视野,突破陈旧的管理认识局限。国教学院现任教学管理人员中较少有英语专业科班出身的,沟通的深入程度备受限制;加上无法亲身体验国外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和方法,因此仍在使用旧模式管理新项目。

1.2.3 目标管理群体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

由于中外合作办学的性质和模式,其招生生源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国际教育学院的学生呈现几个鲜明的特点:家庭环境较好,视野开阔;家长对学生期望值较高,多数人有出国意愿;个性张扬,自主意识较强,但普遍缺乏自律性;文化基础薄弱,英语水平不高。由于国教学院特殊的管理体制,课程学习都分散在其他专业院系,没有专职教师,造成“教”与“学”两张皮,任课教师无形中对国教学生与本学院学生区别对待。另外,学生们既要学好中方高校课程,又要兼顾外方高校对接课程,还要提高英语水平以便适应外方教师授课。种种压力下,学生易产生逆反、焦躁等心理问题,加之基础薄弱,有的学生甚至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个别学生在家长的强迫下选择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对所选专业并不热爱,没有学习动力,缺乏积极性。学生们常常出现的抵触情绪给国际教育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降低了工作效率。

2 完善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工作应采取的对策

教学管理工作不仅影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还影响中方高校的整体办学质量和声誉。因而,完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学管理工作势在必行,可采取以下对策。

2.1 更新管理观念,优化组织机构

国际教育学院教学管理工作存在以上问题,其根源在于管理理念保守,组织制度过于刚性。国教学院基本沿袭母体学校的管理制度,实行自上而下的直线式管理,缺乏灵活性。由于国际教育学院具有多元文化背景,中方母体高校的管理模式自然不能完全适应国际教育学院的日常管理。中外合作办学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必须更新观念,开放交流,实现制度改革,真正实现学生本位的转变,建立严格而又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应“以人为本”,建立弹性管理制度,服务为主,管理为辅,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导向。求同存异,突出多样性,建立更灵活,更人性化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而实现科学的、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让各项教学管理活动都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课程资源建设、专业设置、学籍管理等方面争取更多自主权,直接面向国际教育学院学生服务,不经过专业院系的交接,提高工作效率。

2.2 加强专业化建设,提升队伍素质

教学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合作办学的质量,要想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必须加强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作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管理人员,应该了解国外先进的教学管理流程,不断学习汲取国外先进的教育管理经验,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应完善教学管理人员奖惩机制,实行出国交流学习、岗位津贴、晋职晋升等激励机制,并辅以考核制度,结合实际工作,激发其工作的能动性;应定期组织到中外合作方高校培训,增强教学管理队伍对国外教育先进理念和管理方法的理解和接受,掌握国外教育体制和管理规则,切实提高管理工作水平。

2.3 创新管理手段,构建师生互动平台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提高教学管理现代化水平,形成师生互动平台,建立飞信群、微信群等,实时关注学生动态,及时了解教学问题。同时选出年级教学信息员,负责与任课教师沟通和反馈信息。经常与专业院系开展教学座谈与研讨,收集教学院系反映的问题并逐一落实,形成教学管理监控的统一体系,并了解学生所想、所盼,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广开言路,分析总结,初步建立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纵深”管理。

3 结 语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与探索,中外合作办学已经进入稳步发展阶段。教学管理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不断探索、创新教学管理的方法和途径,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建立适应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管理机制,是中外合作办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坚持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利于教保障教学质量、有利于学校能力建设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各项机制,制定合理的管理政策,加强“软”“硬”件建设,才能促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谭玲玲.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运行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研究,2008(7).

[2]李振红.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3]李万娟.山西省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1.

[4]尹华.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11).

[5]高金岭.理论与实践——基于民主与效率的现代学校管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6]林金辉.中外合作办学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问题研究[J].教育研究,2012(10).

10.3969/j.issn.1673-0194.2016.10.154

G648.9

A

1673-0194(2016)10-0221-02

2016-04-20

河南高 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2014SJGLX045)。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办学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学院掠影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