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芬,孙宁遥,李保玉
(1、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2、曲靖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发展研究院,云南 曲靖 655011)
商品拜物教思想对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王兴芬1,孙宁遥1,李保玉2
(1、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2、曲靖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发展研究院,云南曲靖655011)
商品拜物教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在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由于实行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市场经济体制,故也存在商品拜物教思想。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中国的各行各业深受商品拜物教思想的侵蚀,传播信息、传递知识、传承文化的大学也深受其害,学生、教师、领导皆不同程度的为了追求某种“商品”而陷入商品拜物教的漩涡中。为抵御商品拜物教思想的渗透和腐蚀,国家应引导社会思潮,教育去行政化管理;学校要转变教育理念,改变管理方式,加强学风建设;学生应理解人文价值,坚守人格底线,反省人生意义。
商品拜物教;高等教育;影响;对策
学校,是学习知识、文化、技术,提升道德,明白事理的地方。大学是学习知识、培养技能的地方,也是完善心智、塑造三观的净土。《大学》开篇言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大学的目的是培养人的道德情操,培养如何做人的。近些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在某些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然而高校同国家、社会一样,“繁荣与乱象并存,进步与问题同在”。“普遍热衷于盖大楼、建大校园、追求豪华阔绰”;学科建设、学术发展“追求定量化的高指标”;领导贪污受贿、教师学术腐败;学生不读书、缺乏诚信,为追求奢靡的校园生活逼迫家人、偷盗、抢劫、卖淫等,部分学生被培养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本文探讨了高校滋生不良现象的原因以及解决对策。
造成中国高校滋生出诸如此类乱象和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体制不健全为“权钱交易”等不良现象提供了生存空间,但究其根源是深受商品拜物教思想的腐蚀。
马克思《资本论》中所说的商品拜物教,是指在商品交换中,由于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从而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颠倒的看成是物与物的交换关系,使得人们把人手所创造出来作为商品并受人支配的物,看成是支配人甚至是控制人命运的一种神秘力量,于是人们开始对这种神秘力量进行顶礼膜拜。“这种人和物颠倒的幻觉,被称为商品拜物教”。
商品拜物教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在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由于实行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市场经济体制,故也存在商品拜物教思想。
马克思将商品拜物教的形式归纳为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两种。后来,方立峰(2011)提出了“符号拜物教”、周凤全(2012)提出了“iPhone拜物教”的说法。但无论是货币、资本,还是iPhone,从本质上看,人们崇拜的并不是这些商品本身,而是崇拜这些商品背后所隐喻的身份、社会地位、权利、荣誉等价值。
在本该纯净而又淳朴的大学里,学生、老师甚至领导都不同程度的受这种商品拜物教思想的影响,出卖肉体、良知、权利、荣誉、名誉等,追求金钱、社会地位,或者是商品背后所隐喻的价值,对人手所创造的商品或商品背后的隐喻深深地迷恋,甚至被其支配和控制。
高等教育领域出现此类乱象由多方面因素造成,我们的国家、学校以及学生自身都应该为抵御商品拜物教思想的影响和防止商品拜物教思想在中国“死灰复燃”而做出自己的努力。
1、国家:引导社会思潮,教育去行政化管理
(1)应用大众传媒引导社会思潮。对于整个社会弥漫着的商品拜物教思想以及其它的不正之风,政府有责任从宏观上来引导,通过大众传媒宣传和弘扬国家所倡导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继续发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告诉人民尤其是青年,祖国所倡导的优良文化、优良风气是什么,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同时,转变培养“杰出人才”的急功近利思想,以培养真正合格的“人”作为整个国家教育的首要任务。除了经济发展以外,国民的“幸福指数”也应该得到同样的重视,让国民在追求金钱利益的同时养成健康的人文素养,不再唯利是图。
(2)学校自治、高校去行政化管理。从设立条件、经费来源,领导任命、运行环节方面来看,学校均听命于教育主管部门。通过评估、检查等方式校领导听命于教育主管部门。将学校划分等级,按照等级配备资源。“学校之间缺乏真正意义的竞争,被保护照顾的学校生存压力不大,自我革新的动力不足,而获取不了资源的学校就只能一切向钱看。”学校为了能够从教育主管部门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利益,将精力和时间花在了“媚俗、媚权、媚钱”上,不幸步入商品拜物教的深渊。所以,国家应该让高校自治,这也是世界知名大学的成功做法,这样可以让高校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科建设和学校长远发展上,不再“媚俗、媚权、媚钱”,同时也能显示出高校之间真正的实力竞争,让高校活跃起来,高校的教育质量才有可能搞上去。
2、学校:转变教育理念,改变管理方式,加强学风建设
(1)坚持“育人”重于“育才”的教育理念。钱颖一(2015)认为,中国教育的首要问题不是培养“杰出人才”,而是培养真正的“人”。当前,中国已经步入中等收入阶段,需要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了培养创新拔尖人才,急功近利,不仅没能培养出杰出人才,而且轻视了对人的素养的培养,以致培养出了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对社会的和谐发展造成了潜在的危害。所以,高校应该坚守原有的“人”重于“才”的教育理念,从“人文精神”、“人格养成”和“人生发展”三个方面教育学生,把学生培养成“真正的人”。
(2)学校内部采取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分离的管理方式。侯欣一(2011)认为,由于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不分而出现了许多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行政领导和教师争夺学术资源。二是学术标准和学术问题完全由行政权力主导和决定。“行政权力控制着一切资源,有权就有一切,没权什么都没有,教师与学生只能被动地服从。”教师教学的好与坏、研究能力的高与低都由行政官员决定。三是行政权力缺乏有效地制约。权力集中、舆论一元,“学术没了权威”,“谁官大谁学问大”,这种行政化的管理方式,“结果必然是教师人格的矮化,媚俗、媚权、媚钱。要么整天琢磨领导的想法,要么一切向钱看。”
因此,要想摆脱教师人格矮化,使教师不再“媚俗、媚权、媚钱”,学校内部就应该采取行政与学术权力分离的管理方式,恢复教学、研究、读书的乐趣和尊严,让教师成为世人敬仰的职业。
(3)树立良好的学风。北师大的校长董奇说:“只有有了一流的学风才能培育一流的学生。”学校的学风折射的是学校师生对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态度。但是,学风建设不能只靠自发的力量,纵观世界一流大学的学风建设,麻省理工学院“用教风影响学风”、哈佛大学“用淘汰固化学风”、耶鲁大学“用校训明确学风”、剑桥大学“用荣誉推动学风”、东京大学“用兴趣引导学风”说明,学风建设需要学校采取一定的形式和方式来加强和固化。因此,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用一定的方式来强化学风建设。同时,作为“净化人类心灵的工程师”的老师,应该不断学习,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做到“身正为师、学高为范”,像麻省理工学院脑神经学系南希·坎韦施教授一样,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学习模仿的榜样。
3、学生:理解人文价值,坚守人格底线,反省人生意义
“理解人文价值,坚守人格底线,反省人生意义”。这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对学生提出的要求。
(1)理解人文价值。人文是相对于科学而言的,科学告诉我们什么是真理,是为了做事,人文告诉我们说真话的价值,是为了做人,做有品位的人。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习科学知识,更要培养人文素质,提高思想境界,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水平。
(2)坚守人格底线。人格的较高要求是“完整人格”,基本要求是“正直诚实”,起码要求是“人格底线”。所谓“人格底线”包括:“说话有底线,就是说话讲真话;做事有底线,就是做事有原则;做人有底线,就是做人有良知”。在物欲横流的商品经济时代,爱财、取财、追逐个人利益、享受生活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应该坚守道德和人格的底线,不触碰法律的红线,采用合法合理的手段和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东西。
(3)反省人生意义。学校、社会是外因,对个人成长具有一定的影响,而自身才是决定自己命运的内因。同学们步入大学的那天,就应该是“反省人生的开始,思考人生的起步”。经过反省的人生才深刻,经过反省的人生才值得,经过反省的人生才有意义,也只有经过反省的人生才能明确人生的价值,清楚自己的所需所求,不至堕入无穷无尽的“虚假消费”洪流中。
“饱后思味,则浓淡之境都消;色后思淫,则男女之见尽绝。故人当以事后之悔,悟破临事之痴迷,则性定而动无不正。”无论是什么社会毒瘤在横行,还是什么歪风邪气在作祟,只要我们自己能够正确理解人文价值,坚守人格底线,时刻反省人生的意义,那么风动、草动、树动、我不动,又能奈我何?
[1]侯欣一:对中国高教问题说几句实话[J].同舟共进,2011(7).
[2]杨东平:高教的问题不仅仅在于扩招[J].中国新闻周刊,2006(21).
[3]欣然:国外高校如何建设学风[J].中国青年,2015(12).
[4]卡尔·马克思著,卞彬编著:漫画资本论[M].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
[5]方立峰:对消费社会的文化剖析与价值评价——从商品拜物教到符号拜物教[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6]周凤全、刘冬青:“iPhone”拜物教批判[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7]钱颖一:如何培养真正的“人”是中国教育首要问题[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4(9).
[8]洪应明、吕坤等:插图本菜根谭·呻吟语[M].万卷出版公司,2008.
(责任编辑:李桐希)
云南省教育厅课题,转型发展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编号:2015Y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