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彪,李雄平,段元媛
(1、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100;
2、保山一中,云南昆明650201)
国家助学贷款中有关大学生诚信问题的探讨
邢彪1,李雄平1,段元媛2
(1、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100;
2、保山一中,云南昆明650201)
近年来,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对于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这项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却暴露出许多问题,其中贷款大学生不及时还款所造成的诚信问题尤为突出,这表明高校教育中应重点突出大学生诚信教育。本文就当前国家助学贷款现状及大学生诚信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搞好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措施以及解决贷款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对策。
国家助学贷款;诚信教育;现状;大学生
1999年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开始实施,2000年大规模推行,每生每年6000元为申请总额度的上限,并且贷款学生人数不得超过学生总人数的20%。这项政策实施10多年来,帮助众多贫困学生实现了大学梦,完成了学业,实现了教育机会的均等,取得了很大成功。2013年3月底,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统计显示,全国开展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的有29个省的2294个区县,全国达到79.2%的区县覆盖率。2012年,全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新增审批人数100.52万人,比2011年增加10.32万人;新增审批金额120.67亿元,比2011年增加21.78亿元。自国家开展助学贷款工作以来,全国累计资助学生889.8万人,累计审批金额883.62亿元,累计发放金额830.1亿元。这些都进一步完善了高校贫困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缓解了高校资助经费不足的矛盾,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许多学生还没有完全理解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同时又受到因就业和诚信等实际情况而导致的自身还贷能力或自我还贷意识的影响,例如贷款拖欠严重、还款难以及银行不愿放贷等问题日益出现在了该政策执行过程中。据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网的资料显示,2006届的毕业生首次还款日能够按时还款比例为68.8%,有31.2%的贷款学生出现不能按时偿还助学贷款的违约现象,与国家助学贷款的高违约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我国普通消费者信贷违约比例还不到3%,这会阻碍国家助学贷款功能的发挥,使商业银行开办国家助学贷款的顾虑进一步增加。
1、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国策的实行,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大学生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世界观和人生观都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而其中一些消极不良的部分也无法避免地侵蚀着我们的大学生,他们在这些纷繁复杂的思想文化面前遇到了如何正确选择的难题。由于其心理和生理上的不成熟,很容易造成认知上的偏差,而不诚信正是这众多偏差中的一部分。
2、家庭和学校教育观念上的偏颇
在中国现代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孩子们成绩好,分数高已经成为家长们在人际交往中炫耀的资本,在家长们虚荣心和所谓“面子问题”等的驱使和引导下,给孩子们造成了“智力提高重于品质提高”的错误认识。在学校教育方面,教育部早就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但学校领导们的功利心、教学任务以及升学率等还是让他们把“应试教育”摆在了学校教育的第一位,忽视了诚信教育在内的素质教育的推行。
3、缺乏有效的诚信监督机制
对于诚信行为与不诚信行为,本文认为有道德和法律两方面的评判和监督,前者是人们自己的内心评判和自我约束,后者更多靠的是国家和政府的强制手段来给予不诚信行为以严厉惩处。如果对于不诚信行为仅仅给予道德评判和监督,那么这种约束力和影响力实在太小;仅仅给予法律评判和监督,那么这种监督力又显得太过于刚硬和缺乏人性化。有效的诚信监督机制是道德监督和法律监督的有效结合,如果在大学生助学贷款的诚信问题上施以道德和法律的双重监督,相信不诚信行为会越来越少。
4、大学生自律意识较差
当代大学生都属于80后和90后,他们大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们特别的宠溺,直到上了大学,才开始学习如何独立生活,学习如何为人处世,这时候的大学生们的道德心理是不成熟的,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缺乏对社会的正确认识以及对社会事实的全面理解的能力,诚信者失利,失信者得利这些负能量的反面事例冲击着大学生们的价值观,形成错误的诚信观。
1、助长社会诚信缺失
当代大学生们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希望,是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不可或缺的力量。大学生们有责任和义务成为全社会诚信的楷模,为营造整个社会的诚信氛围而努力,去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可是,大学生们在国家助学贷款上的诚信问题严重影响了其在社会大众心中的积极形象,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了对其能否担负起建设国家,并且引导社会好风尚的责任的怀疑,这样就会助长社会诚信缺失的不良风气。
2、将影响国家开发银行继续配合助学贷款政策实施的信心
由于贷款学生到期不还贷、长期欠款和违约的现象近年来有增无减,这无疑增加了国家开发银行继续开办助学贷款的顾虑。该政策的实施一旦受到影响,将增加贫困大学生贷款的难度甚至是贷不上款维持不了学业,将使更多贫困家庭大学生的学业进程受到阻碍。欠款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影响了助学贷款政策的继续实施,严重影响了其他贫困家庭大学生的学业和前途,这样的不诚信行为是损人不利己的自私行为,应当受到严厉谴责,必要时应介入法律手段加以严惩。
3、欠款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将被录入其个人诚信档案并伴其终身
这些欠贷学生在应聘工作时,其个人诚信档案将被用人单位查看,其不诚信行为将影响其工作的应聘。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首先看中的是求职者的道德品质,其次才是工作能力。如果连起码的如何做人如何做事都不明白,那么拥有再高的知识水平,再强的工作能力都是徒劳的,用人单位也是绝对不会聘用的。
这些欠贷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当涉及到房贷和车贷的问题时同样会碰壁,银行在为其办理贷款业务时,将查看其个人诚信档案,连数额相对于房贷和车贷来说小很多的助学贷款都会出现诚信问题,那么银行在为其办理房贷和车贷问题上就会认真考虑了。银行不是做慈善的地方,它贷出的每一笔钱都是要追求利润的,在发放贷款时最看重客户的信誉。
1、着力构建社会诚信风尚
搞好社会诚信这个大环境,就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诚实守信光荣,违约失信可耻。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海报和宣传栏等阵地,经常性地开展与诚信相关的讲座、文体活动以及辩论等生动形象的宣传教育,积极主动地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强化其诚信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转变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观念
家长在教育孩子要成绩好、分数高的同时,更要教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为他们树立道德的榜样、诚信的榜样,让子女从小明白讲诚信的重要性。高校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力抓素质教育,把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起来,将知行统一起来,把诚信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将诚信教育融入大学四年教育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人格。既要让他们感知助学贷款是党和国家的关怀,又要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应负有的社会责任。
3、建立高效的诚信监督机制
建立和完善社会诚信监督机制,要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道德作为人们内心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它对于诚信监督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然而道德的监督作用过于强调自觉自律,很容易出现道德虚无倾向,此时法律监督的强制力就显得尤为必要,它对于不讲诚信的行为将给予严厉的失信惩戒。我们国家早就提倡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和依法治国战略,这两项政策在今天看来依然不过时,而且显得更有必要。公民道德建设的推行将促进欠贷学生对自己的不诚信行为予以自省,认识到不诚信行为是不道德行为,是有违社会道德风尚的。通过法律制度,欠贷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将受到应有的惩戒。因此,高效的诚信监督机制是道德监督机制和法律监督机制的有效结合。
4、大力推行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
2002年5月,中国海洋大学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将“信用记录”作为大学生诚信档案的重点,主要考察学生在校期间国家助学贷款偿还落实情况。欠贷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将被记入其诚信档案,将跟随欠贷大学生将来毕业进入社会,将影响其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其抹不去的诚信污点。个人诚信档案对贷款大学生的按时还贷起到了必要的督促作用,其影响力将警示贷款大学生不要盲目做出欠贷不还等不诚信的行为。因此,应大力推行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并将其用来衡量大学生们的信用度,作为大学生将来就职、升职等的考量。这样会对贷款大学生的积极还贷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从而保证国家助学贷款的如期收回。
综上所述,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帮助了很大一部分贫困家庭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公平与社会的和谐安定,应继续予以实施和大规模推行。针对当前贷款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应从原因、危害以及对策等方面做简单的思考和探究。然而,为了促使助学贷款政策持续稳定地进行下去,希望相关学者和专家能够在本文观点之上进一步完善,以提高大学生诚信水平和助学贷款还贷率,实现国家信贷机构与贫困大学生之间的互利共赢。
(注:通讯作者,段元媛。)
[1]王书平: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2]吴俊羽:大学生助学贷款风险控制与诚信教育研究[D].复旦大学,2010.
[3]陈迎平:我国大学生助学贷款问题中的诚信建设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1.
[4]张兵:关于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D].苏州大学,2006. [5]毛阳芳、朱桂林:浅谈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与重建[J].党史文苑,2005(12).
(责任编辑:范曦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