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发展新区高校志愿者队伍管理方法研究
——以涪陵区某高校为例

2016-12-30 10:47
当代经济 2016年20期
关键词:新区公共服务志愿

陈 晨

(长江师范学院,重庆 408000)

重庆市发展新区高校志愿者队伍管理方法研究
——以涪陵区某高校为例

陈晨

(长江师范学院,重庆408000)

高校志愿者活动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道德建设的重大平台,而高校志愿者队伍管理是各地区社会公共服务和人才教育跟进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重庆市发展新区中部分高校志愿者队伍现有的管理路径和管理问题进行探索,以涪陵某高校志愿者队伍的管理现状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为重庆市发展新区中高校志愿者队伍管理在社会公共服务上如何发挥作用和价值提供参考意见。

高校;志愿者队伍;管理;发展新区

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是该地区社会公共服务完善和教育水平提高的重要平台,对高校志愿者队伍进行有效的管理是该平台得以充分利用的重要手段。高校志愿者队伍能否进行有效管理,是志愿者服务平台发挥作用和价值的核心,直接关系着高校志愿活动的深入可持续发展,间接影响着重庆市社会公共服务的落实状况。就整体而言,重庆市原有的志愿者队伍管理体制和运行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社会新形势的发展,特别是高校志愿者队伍在进行公共服务时没有对接好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资源。本文基于重庆市城市发展新区—涪陵,通过对涪陵区高校志愿者队伍管理方法的浅析,提出相关建议。

一、高校志愿者队伍管理问题研究对重庆市发展新区的影响

涪陵区是重庆市发展新区,是重庆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区域中的两个次级中心城市之一,对其他发展新区发挥着一点辐射带动一片的功能;完善社会公共服务是涪陵区作为发展新区的四大重点工作之一,在现有的公共服务水平比较滞后的情况下,充分利用高校志愿者队伍管理,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让各大高校志愿者服务平台得到充分的利用和推广,能够尽快推进涪陵区相关工作重点的实施。自2013年重庆市发展新区建设提出以来,涪陵区在工业化和城镇化上都有很大的进步,但是在成为发展新区区域性教育和公共服务辐射区的目标上,由于政府资源有限,推进相对缓慢。自1993—2004年以来,全国累计已有1.5亿人次以上的青年在多个领域向社会提供了超过55亿小时的志愿者服务,经过规范注册的志愿者达1379万人。重庆市志愿者250万人,注册志愿者60万人,现有57所高校,至少四百个高校志愿者队伍,其庞大的志愿者服务平台能够为发展新区社会公共服务领域提供强大的人力和物力保证。随着高校志愿者服务平台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其服务范围越来越广,社会公共服务在自身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其依赖性也越来越大,所以做好高校志愿者队伍管理工作对于涪陵区社会公共服务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促进重庆市发展新区高校志愿者服务平台在促进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高校志愿者队伍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在自身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活动层次浅。高校志愿者队伍往往把工作停留在简单的公益服务和便民服务上,活动内容浮于形式,不具备专业知识的运用。志愿者服务活动一般分为两类:一是一般性志愿者服务活动,比如爱心捐赠、环保宣传等;二是专业性志愿者服务活动,比如心理咨询、专业辅导教育等。涪陵各大高校志愿者队伍组织的活动大都是简单的趣味游戏或者大型关爱活动,活动内容过于形式化,缺乏长期规划和创新,大部分都是简单的大型类志愿者服务活动或者传统的临时性的志愿者活动,对要求较高的相关专业性服务类活动的组织非常少,志愿者专业知识和素质没有得到实际运用和体现。

(2)队伍管理差。志愿者队伍本身的体制冗杂,缺乏有效规划发展机制和阶梯管理层次。当前,涪陵高校志愿者活动主要在校团委组织领导下,由青年志愿者服务团、社会实践工作部或各二级学院实践部执行,另外还有部分非校团委组织的临时性志愿者队伍;志愿者队伍组织对自身的成长目标和发展规划比较模糊,活动内容和形式千篇一律,不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组织长远规划。志愿者队伍管理层次不清晰,导致了各志愿者队伍在本地区的志愿服务活动中,活动内容重复、活动形式简单且对有限的服务对象进行竞争。

(3)行政依赖强。高校志愿队伍对本校校团委的依赖性太强。一方面,过分依赖校团委学生会或学院团学,在各类学生会或团学组织本身面临的发展空间很窄的情况下,志愿者队伍大多数情况只能进行有限的服务活动;另一方面,志愿者队伍和学生会组织联系过于紧密,导致志愿者队伍的志愿精神淡薄,队伍管理过于行政化,目前志愿者队伍进行干部培养时更加注重干部的身份,参与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大学生很大部分也是直接抱着入党、提干等具有功利性的目的,出于志愿精神为社会或他人提供志愿服务的相关活动和志愿者越来越少。

(4)服务可持续性低。一方面,志愿者队伍组织的相关活动服务对象与服务内容的可持续性低,一个服务内容或者一个服务地点各个学院或者志愿者服务团和社会实践工作部都争相去做,并且大多数志愿者队伍组织的相关活动缺乏长远性规划和时效性评估,活动涉及面窄且参与程度不深,志愿服务活动真正的作用与潜力没有发挥到位。另一方面,志愿者队伍活动主体可持续性低,大学生志愿者的组成缺少阶梯性,往往参与一个项目的人是由同一个班或同一年级的学生组成,一些学生刚刚进入角色不久,就面临着要毕业,而后一批学生又不熟悉情况,就会出现工作衔接不好、连续性差的现象。

2、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行政干预过于强化。各种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缺乏独立的组织系统,难于充分发挥其自主组织、协调并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功能。大学生志愿者队伍是被纳入整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导致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的活动开展有过多的行政干预,影响了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的相对独立性运作,也会让志愿者队伍对高校形成过度依赖。志愿者队伍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考核往往乐于开展简单而又容易操作的、经费少而时间短的大型志愿者活动,对一些需要长期服务或专业知识的项目则不愿去组织和参加,导致志愿者队伍自身建设具有更大的惰性,缺乏自主参与意识、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精神。

(2)缺乏经费保障机制。高校志愿者活动经费的筹集普遍是由校团委或二级学院拨款报账,很少通过社会筹集,即使有一定的行政划拨到的资金,也不能保障志愿者行动的持续开展。高校志愿者队伍在提供长期性的基础类社会服务行动时,需要大量资金作为支撑或保障,在涪陵高校中大量的志愿服务活动正是由于经费原因以致进行到一半就不得不中停,没有足够的经费保障成为了高校志愿者队伍组织持续性公益服务活动深入开展的瓶颈。

(3)缺乏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和相对完善的志愿者权利保障制度和义务规范制度。首先是激励机制,高校在学生的推优评优及就业推荐工作中,给予志愿者队伍的权力非常小,高校对志愿者队伍及其相关志愿者往往“轻奖励,重鼓励”,把志愿者的服务热情调动得很好,但是给予的奖励却很少,导致志愿者队伍的激励机制没有公权力的保障,这无疑是对志愿者队伍的重大的打击。其次是权利保障和义务规范,高校对大学生从事志愿者行动的权利和义务没有准确的定义,志愿者在进行志愿者活动的时候找不到权利和途径来维权,权利保障很难落到实处。同时,志愿者自身志愿精神和志愿义务意识欠缺,导致志愿者队伍里的骨干不注重志愿活动创新和服务内容的深入。高校志愿者队伍对志愿者的管理困难,一方面是由于志愿者没有履行相关志愿服务义务的意识,对于队伍的管理不够理解;另一方面,志愿者自身没有人身、医疗等权利保障,参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和持续性低。

3、政府方面存在的问题

(1)管理意识缺乏。虽然近年国家针对志愿者的相关政策在不断推进,为大学生志愿者不断提供着一定的就业机会和人身保障,但是对志愿者队伍的管理不够重视。志愿者队伍更多的是在校团委的管理下,而团委本身的工作复杂,很少能够把精力放在志愿者队伍的管理上。政府在志愿队伍管理创新这块的宣传力度太小,导致高校和志愿者队伍本身都不注重志愿队伍与时代需要的结合,政府的公共服务相关政策结合高校志愿者平台太少,志愿者服务活动没有结合政府相关政策也不能达到政府需要的效果。

(2)权利保障和义务规定难以落实。目前政府很少有相关的法律对高校志愿者队伍的权利和义务进行规定,高校志愿者队伍缺少相应的资源和公共权力来保障队伍自身和志愿者的发展,同时也缺乏队伍自身应积极参与各种志愿服务的义务意识。无专业的志愿者队伍管理或考核机构对其进行监督,没有独立的部门来对高校志愿者队伍进行培训和管理,志愿者队伍在相关志愿服务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往往求助的渠道少,缺少相关的专业性指导。

(3)资金投入不足。政府对高校志愿者队伍投入的资金较少,导致了高校对志愿者队伍相关活动拨款报账的要求较高、过程复杂、资金较少,志愿者活动中长期性的基层志愿者服务经费尤为缺乏,志愿者活动能够申报的组织经费往往很少,得不到保障的志愿者队伍在组织日常志愿服务活动时,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在队伍自己花费人力和物力的同时,财力得不到支持,志愿者大都也不愿意自己在人身安全没有效保障的条件下参与志愿服务。

三、高校志愿者队伍管理方法的建议

1、对政府的相关建议

(1)加强对发展新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的重视度。大力推进新区高校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以促进发展新区社会公共服务的完善,推进高校志愿者队伍管理工作的相关政策制定,在各大新区高校宣传志愿者队伍管理建设的价值和意义,鼓励各大高校丰富志愿者队伍的活动内容,加强落实相关志愿者活动的资金保障,大力支持高校志愿者队伍整合企业等社会资源开展活动,充分把社会物力、财力与高校志愿者队伍的人力有效的结合。

(2)改行政干预为专业化管理。改变以团委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尝试建立统一由重庆市相关部门领导的志愿者队伍,结合重庆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一系列公益组织,分类别对新区高校志愿者队伍进行专业化管理,在高校志愿者队伍和社会公益组织之间建立好管理层次。同时搭建好各大高校志愿者队伍之间、高校志愿者队伍与社会公益组织之间的学习交流平台。在社会公益组织与高校志愿者队伍之间搭建定向式志愿服务培养计划,根据高校不同专业特点将志愿者送进各类公益组织培养成更加专业的人才。

(3)进行系统化的志愿者队伍管理。要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和鼓励,强调志愿者队伍创新意识,建立和完善长期化、多层次、多形式的激励表彰机制。一方面,可以在重庆市建立统一的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档案,并由专业的政府部门进行管理,针对具有档案的相关志愿者进行公平、公正、公开考核,作为相应鼓励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不合格的志愿者,要求达到相关标准或对其进行培训,否则取消志愿者身份,对优秀志愿者进行奖励和表彰。另一方面,可通过设立一定的就业保障和精神奖励来表现对高校志愿者活动的鼓励和支持。充分结合社会资源,为优秀的志愿者提供就业保障;每年评选不同批次的优秀青年志愿者进行表彰等。

2、对各大高校的建议

(1)高门槛与高技能的结合。做好招募和骨干培训工作,对课时较少的低年级学生,鼓励相关专业优秀的学生尽快走出校园参与志愿者活动。同时提高志愿者招募门槛,严格志愿者管理,要加强志愿服务队伍骨干的培养,提高志愿者队伍素质和技能,培养志愿者队伍的执行力和创造力,以队伍建设促进志愿者平台的发展。通过邀请有丰富经验的优秀志愿者参加座谈会和邀请相关专家教授对大学生志愿者队伍进行授课等方式进行骨干培训。

(2)专业实践与志愿服务的结合。通过志愿者队伍建设,致力大学生志愿者相关行动要根据志愿者队伍的自身优势和志愿者自身的专业,找到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开展专业化导向的志愿服务项目,加大对实施志愿服务行动的各类学生队伍和专业团队的支持力度。

(3)自主权与积极性的结合。学校做好平台搭建和监督作用,尽量由志愿者队伍独立组织和安排相关工作,充分尊重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挖掘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严格执行志愿者激励机制,对优秀的志愿者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表彰和奖励。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尽量寻找更多途径和创意支持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相关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

3、对志愿者队伍自身进行管理的建议

(1)建立健全志愿者队伍管理规章制度。结合自身结构和特点,建立并完善志愿者队伍管理制度,公正而科学的选拔志愿者队伍学生干部;建立多层次和专业化的队伍管理团队,公平、公正、公开地实行志愿者考核。同时建立奖励制度,鼓励走出校园挖掘社会资源的相关志愿者,通过企业赞助、社会募集等多种方式,以保证志愿者队伍活动资金,从而减少对学校的财政依赖。

(2)创新旧有活动形式,拓展志愿服务领域。目前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仅限于帮困扶贫、支教扫盲、社区建设、公益服务等方面,没有与时代发展特征和政府相关政策方针的方向进行对接。对志愿者服务内容的设置要根据各个志愿者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互联网所搭建的网络学习平台和移动端的平台也要充分利用。

(3)构建更多的经验学习交流平台。任何一个组织都必须不断与其他组织学习和交流,志愿者组织可以跳出本校,积极学习重庆市其他各大高校的志愿服务活动,寻找优秀的志愿者举办经验交流会、请专业的公益人士对志愿者队伍进行培训。在队伍内外部搭建好学习交流平台,通过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寻求志愿者队伍管理方法及其相关志愿活动内容的不断创新。

(4)加强队伍管理,建立稳定又专业的队伍。根据青年志愿者个人意愿或者需求,对志愿者进行广泛招募和严格甄选,使志愿者自身条件与志愿者队伍需要的人才要求相匹配,发挥专业化优势,形成具有共同理想、奋斗目标和兴趣爱好的团体志愿者。同时,注重队伍干部培养,鼓励志愿者队伍成员坚持志愿活动,为长期坚持志愿服务的志愿者争取更多的推优或就业机会。

四、结语

高校志愿者队伍是高校团组织结合时代的要求,是促进广大高校青年快速健康成长成才的新载体,是弥补和促进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目前,重庆市现有的社会公共服务范围和服务水平,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特别是在公共服务推进速度跟不上经济发展速度的发展新区,而高校志愿者队伍的相关服务活动如果可以有效利用,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这类需求的不足。因此,高校志愿者队伍管理方法的研究对于发展新区公共服务政策的推进有着重要的意义。对高校志愿者队伍进行有效的管理,一方面充分发挥志愿者队伍的价值,让高校志愿者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同时提供大学生道德素质、大学生社会实践等各方面能力的锻炼平台;另一方面搭建好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参与公共服务的平台,提供更多的参与途径与更加完善的志愿者服务保障机制,从而促进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重庆市发展新区高校志愿者队伍管理方法研究对于重庆市发展新区相关社会公共服务工作和人才教育工作的落实和完善,具有深远的意义。

(注:指导老师,冉雯瑞。)

[1]戴浩一:中文构词与句法的结构[J].华语文教学研究,2007(41).

[2]杨扬:高校如何指导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3动[J].高等教育,2012(3).

[3]刘和忠、吴宇飞:大学生志愿者活动问题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1(11).

(责任编辑:郭亚娟)

猜你喜欢
新区公共服务志愿
以志愿,致青春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小行动 大志愿
新冠病毒及公共服务观念的渐变
促进内外贸易 创新公共服务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政府购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雄安新区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