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晨曦
找准定位、开拓创新,推动党校建设新发展——以吴江党校浅谈基层党校建设
姚晨曦
基层党校是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接受教育和培训的主阵地,十八大召开以后,党校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文章联系吴江党校工作实际从基层党校的定位出发,从基层党校定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等方面探讨如何实现党校建设新发展。
基层党校;定位;新发展
基层党校是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接受教育和培训的主阵地,是培养基层干部的摇篮,在地方政治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十八大召开以后,党校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对党校人在新形势下做好党校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笔者作为一名基层党校工作人员,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从基层党校的定位出发来谈谈如何实现党校建设新发展。
怎样为基层党校定好位,是基层党校开展工作的总的目标,也是基层党校的工作方向。因此,在基层党校的定位上,笔者认为要从机构定位和功能定位两个方面进行明确。
(一)首先是基层党校的机构定位
一是党校要姓“党”。党校是党的教育机构,必然承担党的教育工作的任务。所以无论是在教育师资的配备上,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在教育班次的开展上,都必须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理论,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传播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传播党章和党纪党规,永远保持红色主色调。
二是党校要为“校”。党校党校,顾名思义,是一所传道授业解惑的学校,起着教书育人的作用。因此,在党校的建设过程中,必须摒弃党校机关化的倾向,而是按照学校的规律和特点来建设。同时也要注意不能混同于一般的培训机构,以免陷入为了迎合社会上普通培训需求而放弃了党校的基本定位的误区。
(二)其次是基层党校的功能定位
一是信念培养的定位。习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树立和坚持明确的理想信念。如果没有或丧失理想信念,就会迷失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就会像一盘散沙而形不成凝聚力,就会失去精神支柱而自我瓦解。”回顾我党的发展历程,无论是在艰难困苦的开创时代,还是在改革开放的奋进时代,或是现在向着“两个百年”宏伟目标的冲刺时代,都是因为千千万万共产党人怀着坚定的信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党校作为培养党员和党员干部的学校,只有坚持信念,才能将信念教育传送给广大党员。可以说党校先进则党员干部先进、党员队伍先进。党校才能成为党员理想信念的指路“明灯”。
二是政治教育的定位。当今社会,各种思想潮流互相撞击,这种撞击,既有百花争鸣的优点,但也有混淆视听的缺点。而作为党员同志,在思想意识上不能糊涂,在政治意识上不能偏差。如果糊涂和偏差,那么当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时,就会犯错误,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因此,党校必须始终坚持政治教育上的高要求高标准。通过党校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加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三是理论教育的定位。列宁曾经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行动”。可见理论对于我们指导和参与工作实践是多么的重要。我党走过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取得了这么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正确的理论指导是密不可分的。从马克思主义,到毛泽东思想,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当前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无不体现出理论在武装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的极端重要性。党校在推进理论武装方面发挥着其他学校和研究机构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如何加大理论在党校教学安排中的分量,如何创新理论教学的形式,如何让枯燥的理论入脑入心,这都是党校在理论教育中必须明确的。
四是党性教育的定位。党性是一个政党的特点特征在党员个体身上的具体体现。我们共产党的特点特征就是先进性与时代性。体现在共产党员身上,就是先锋队,就是在政治上立场坚定,在思想上永葆先进,在工作上吃苦耐劳,在作风上朴实清廉,在组织上纪律严明。每个党员的党性有高有低,这就需要除了自身提高之外,由党校来开展好党性修养的教育。通过忠诚教育、尽职教育、法治教育、道德教育、廉政教育等,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
五是科研水平的定位。党校的本质是一所学校,具有学校的优势特点。强大的师资力量和学员资源,以及理论研究的优势特长,是党校独有的。因此,党校特别是基层党校,要充分发挥这种优势,围绕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将党的理论与基层实践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探索,发挥智库作用,发挥智脑作用,为地方党委政府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基层党建和干部队伍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但是,在实践中,基层党校仍旧面临一些困难,也在发展进程中产生一些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直面面对,加以解决。
(一)场所师资不足
基层党校作为学校,需要一定的教学场所和硬件设施,这些方面投入大。从另一方面来说,党校不是一个经济部门,投入没有产出。可以说,党校和其他高校不同,没有产出,只有投入。一些地方党委政府限于财力,在基层党校的建设上投入不足。同时党校的师资力量也不足。同样的教师,如果是在高校,那么经济待遇就比党校老师高,还有一些其他收入。这种对比与差距,就无法吸引和留下更多高素质教师进入党校。
(二)教育如何入心
党校的教育内容之一是理论教育。如果单纯就理论讲理论,那么将是枯燥乏味的。再加上传统理论教学模式所具有的空洞说教、简单灌输、封闭教授、单向教育的缺点,那么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如何将基层党校的理论教育从空洞说教转变为真情感召,从简单灌输转变为日常渗透,将封闭讲授转化为开放实践,将单向教育转化为双向互动学习,都是每一个党校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
(三)成效难以考核
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目的是提升理论水平和思想境界,是提高人的主观认识水平。但是对提高的程度效果进行考核评估的话,当前还缺乏统一的、权威的,可以定量的考核标准,很难用具体量化的指标来评估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效果。这就无法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也无法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最后可能带来考核方式的形式化的弊端。
(四)办学机制限制
基层党校的一个身份是行政化的部门,因此在办学机制上很难跳出这个限制。一些基层党校沿用传统的行政化管理,从事行政事务的多,从事教学业务的少。由于在财政机制上没有自主权,因此“等、靠、要”的思想也比较严重。同时在平衡教育行为的行政化与市场化的两者关系上,也难以很好把握。由此带来活力不足、师资力量缺乏等各种问题。
(五)网络教育滞后
当前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智能手机的产生,已经将人类每时每刻与网络连接在一起。当前基层党校承担着越来越重的干部培训任务,干部培训的覆盖面越来越大。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那么师资、场所、教学时间都有限,无法把培训覆盖到基层,尤其是镇、村的干部。而运用网络来教学,可以解决师资、场所、教学时间这些问题,也能提高教学密度,利用碎片化时间来潜移默化开展教育,提高党校教学实效。
针对基层党校当前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吴江党校坚持“特色立校、质量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方针,紧紧围绕地方党委政府工作主题主线,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基础、咨政为重点、学科为支撑、信息化为手段、设施为依托、文化为活力、制度为根本、服务为保证、人才为关键、党建为动力、协作为核心,全面提升吴江党校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教学内容坚持正确导向方向
吴江党校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坚持正确导向和方向,做到四个“紧扣”。
一是紧扣哲学理论基础。吴江党校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党的理论、党史党章、党的战略部署作为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早谋划早落实。在实际教学中,做到理论系统进教材、形式生动进课堂、紧贴实际进头脑,努力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学方面办出党校特色,为吴江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攻坚克难提供理论支持。
二是紧扣最新中央精神。吴江党校把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核心内容。作为理论武装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教学过程中,着力在“深化”上下功夫,通过各种形式深化学员对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四个全面”总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的认识。抓住重点和关键,不断拓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教师把讲话精神讲透,学生把讲话精神悟透、推动讲话精神真正入脑入心、扎地生根。
三是紧扣当前热点焦点。吴江党校围绕当前的热点焦点,如供给侧改革、“互联网+”等内容,重点打造党校的精品课。一方面组织教师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事例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当好“宣传员”;一方面围绕热点焦点,组织精干力量深入研究,形成有深度、有分量、有决策参考价值的科研、决策、咨询成果,当好“研究员”。一方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从热点焦点中发现和总结规律,从而武装头脑、指导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当好“领跑员”。
四是紧扣吴江发展实际。吴江党校加强对全区改革发展中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编印《市情研究参考》,形成多项符合区情实际、操作性强、现实指导意义大的科研成果。聚焦重点,加强对“现代产业的科学发展、城乡一体化、生态文明建设、社会管理与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等重点领域的调研科研;创新机制,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持续提升科研咨询工作对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的贡献力。紧贴现实,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从计划任务制向项目课题制转变。
(二)师资队伍坚持从严从紧建设
党校教师队伍是党校能否发挥功能的主力军,吴江党校一贯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和提升,实施三个“计划”。
一是实施培训者培训计划。吴江党校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加强教师培养工作,一方面,加强培训,提供平台,健全机制,全面提高教师授课质量水平。另一方面,探索成长规律,解决瓶颈问题,明确不同阶段培养重点,大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第三是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上级党校、行政学院参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突发事件应对、危机事件处理等内容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年均次数达50人次。
二是实施挂职听课计划。吴江党校实施教师挂职和跟班听课制度。有计划、分批次安排教研和管理骨干分赴有关部门和镇区挂职锻炼,开展实践调研,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施青年教师跟班听课制度,并开展听课研讨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吴江党校还开创党校教师挂职非公企业的先河,派遣一名副科级干部进民营企业指导企业党建工作。
三是实施走出去请进来计划。吴江党校一方面采取走出去的办法,选派优秀教师到镇区和企业挂职锻炼,丰富基层实践经验。有计划选派教师到省级党校、中浦院等院校深造,接受名师培训。同时组织教师赴兄弟党校相互取经学习,不断拓宽教师的胸襟眼界,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另一方面采取请进来的办法,选聘一批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和一线工作者担任兼职教师,不断完善党校师资结构。
(三)党校建设坚持打造品牌教育
吴江党校坚持以品牌促建设,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333”模式体系。
一是建设“三项工程”。
建设“教学提升”工程。吴江党校围绕干部队伍建设需要,紧密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突出教学重点,创新教学方式,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制度,不断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实行“党校+高校(干部学院)”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开展“微课程”教学创新。开展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村(社区)党务干部培训班、村(社区)妇女干部培训班、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干部培训班、大学生村官培训班等主体班次。2016年共举办主体班17个班,19期,培训人数3757人。
建设“科研提质”工程。吴江党校坚持以科研为抓手,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为区委和政府决策服务的方向。重点打造《市情调研参考》,巩固和强化“思想库”、“智囊团”、“参谋部”地位,2016年发行《市情研究参考》9期,其中2期获区委区政府领导批示。同时,强化科研协调合作机制,优化服务,科学管理,充分调动教研人员从事科研咨询工作的积极性。认真做好课题选题、立项、调研、结项等服务工作,加强项目跟踪管理服务,推动党校咨询工作科学化发展。2015年立项14项社科重点应用课题。
建设“名师提档”工程。吴江党校采取多渠道、多形式招录的办法,引进名师人才。抓好人才使用、激励、管理工作,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促进教师成长;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培训者培训工程,结合教师学科专业方向和授课特色,选送教师外出培训、跟班听课、挂职锻炼;建立指导机制,通过“听讲座、学知识、转能力”,提升教师授课能力,并打造推荐平台,将更多的教师推上主体班次讲台,形成教学品牌和竞争优势。
二是夯实“三个基础”。
夯实现场教学点基础。吴江党校按照“统筹规划、突出特色、注重效益、资源共享、提升发展、严格管理”的原则,培植了一批优质现场教学点,作为承接教学培训的重要平台。这些现场教学点,在中浦院吴江现场教学点的培训中发挥很大作用。同时,不断丰富党性教育课程模块,将全区各类展览馆、烈士陵园等逐步纳入现场教学点,增加现场教学点种类。
夯实调(科)研基地基础。吴江党校推动科研工作由单一学术科研向教学科研、咨政科研转变,科研成果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构建了一批党校调(科)研基地。党校派出教师带着课题,定点联系对应基地,使党校的科研工作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党校科研成果在咨询决策、实际运用时与实际贴得更紧,效果更好。
夯实学科建设联盟基础。吴江党校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突出社会与文化、经济学、政府管理、党史党建四个学科重点,实施“学科聚焦”战略,积极推动与苏锡常地区兄弟党校之间的科研协作,打造重点突出、优势明显、特色鲜明、满足需要的学科体系。
三是打造“三大品牌”。
打造党性教育特色品牌。吴江党校着眼于提升党性教育的系统性和长效性,做强主体班次党性教育特色品牌,按照主体班次以及入党积极分子新党员培训标准化的要求,开发中共党史、地方党史、党章和党内法规、党性修养等课程,通过基础理论、经典著作、党史党建等党性模块的打造,构建特色吴江党性教育。
打造联合办学培训品牌。吴江党校与组织部、宣传部等部门,联合做优培训特色品牌,不断完善“四新”讲座,抓好兰州大学干部远程教育班管理。积极与各地、各部门、各培训机构开展合作,系统推出一批培训产品。并与镇区基层党校开展贴近基层实际的各类政治理论、形势任务等联合培训。
打造理论宣教特色品牌。吴江党校精心打造“乐居大讲堂”理论宣教特色品牌。通过主动送教到机关、镇(区)、村、社区和非公经济企业、军营,开展党建知识、市情、时政等宣讲,不断彰显自身优势,全面提升党校影响力。
姚晨曦,苏州市吴江区委党校。
G40
A
1008-4428(2016)10-18-03